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吉林省渔业现状及渔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自2002年到2008年渔业总产量呈上升趋势,产量增加47.6%;水产捕捞业保持稳定发展,产量略为下降;水产养殖业呈多元化形式发展较快,产量提高28.3%;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逐渐由水产捕捞向水产养殖转变;提出生态渔业、设施渔业、休闲渔业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渔业经济的发展和渔业产量的不断提高.西部县域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3.
驻马店是农业大市,也是水产大市。渔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是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通过实施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原、良种是重要的水产种质资源,是水产养殖业结构调整和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物质基础,保护、开发和利用好水产原、良种是发展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和品牌渔业的重要保障,是现阶段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舟山渔业发展战略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多年发展,渔业已成为舟山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从"十二五"时期舟山渔业发展现状入手,对海洋捕捞业、远洋渔业、水产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及休闲渔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舟山渔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重点发展远洋渔业和绿色渔业两大战略及相应的战略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产养殖业在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养殖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渔业大国。然而,日趋匮乏的水资源以及严重污染的水体都成为阻碍渔业发展的难关。只有调整现有的养殖模式,开发节水渔业和淡水渔业相结合的优质高效渔业模式,实施绿色生态养殖,才能扭转我国渔业面临的危机,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荔波县水产站根据省、州渔业发展思路和渔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大水产新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实施山塘、池塘生态渔业技术推广工作。为了增加农民的渔业经济收入,加快发展荔波水产养殖业,结合荔波渔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荔波山塘生态和池塘生态养殖,树立多种渔一农一牧养殖模式,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发展的积极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水产品市场需求结构是决定渔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上海市民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导致上海的渔业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在水产养殖方面,常规养殖渔业发展缓慢,名特优等特种水产养殖业发展快速。近年来,上海的远洋渔业也得到稳步发展,但是,捕捞产品仍然以外销为主。上海的水产加工业依然发展缓慢,而且加工能力又相对集中于市郊。在第三产业方面,休闲渔业和水产品物流业刚刚起步,但是观赏鱼产业却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对上海近几年渔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分析,提出了发展上海水产业的经济政策。为推动上海渔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上海应积极建设渔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为渔业产业发展提供系统支撑和工程支撑。  相似文献   

9.
水产品市场需求结构是决定渔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上海市民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导致上海的渔业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在水产养殖方面,常规养殖渔业发展缓慢,名特优等特种水产养殖业发展快速。近年来,上海的远洋渔业也得到稳步发展,但是,捕捞产品仍然以外销为主。上海的水产加工业依然发展缓慢,而且加工能力又相对集中于市郊。在第三产业方面,休闲渔业和水产品物流业刚刚起步,但是观赏鱼产业却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对上海近几年渔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分析,提出了发展上海水产业的经济政策。为推动上海渔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上海应积极建设渔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为渔业产业发展提供系统支撑和工程支撑。  相似文献   

10.
渔业由养殖业、捕捞业及水产加工业等组成,有和种植业相似的特点,也有自己特殊的性质.渔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改善了人民生活,扩大就业机会,提供外汇收入,也促进和加速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分析渔业的内涵和产业特性对发展渔业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设定和践行具有行业特色的“双碳”目标,对推动我国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具有现实意义。渔业以水产养殖与捕捞业为主要产业形式,具有碳源碳汇双重属性。基于已有碳排放和碳汇核算方法,探索中国水产养殖与捕捞业“双碳”目标及实现路径,分析发现:①2011—2020年,受产业规模扩大和“减船转产”政策双重影响,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的碳排放量先增后降,当前饲料投喂碳排放为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的首要碳源;②受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水产养殖与捕捞业总碳汇波动上升,养殖碳汇超过捕捞碳汇;③水产养殖与捕捞业更偏碳源属性,超3 000万t碳未实现中和。综合中长期水产品需求压力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形势,设定了符合水产养殖与捕捞行业特色的 “双碳”目标,并提出重点环节减排、扩大渔业增汇的技术路径以及探索渔业碳汇交易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引导的社会管理路径。期望助力我国水产养殖与捕捞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由粗放、低效、高耗能向集约、高效、绿色产业转型,从而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民众富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远洋渔业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洋渔业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型产业。远洋渔业涉及国家的海洋权益、食物安全和国际关系等方面。该文回顾了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历程,阐明了我国发展远洋渔业的现实需求,介绍了产业的发展现状,评析了面临的发展机遇,并针对现阶段我国远洋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渔船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生命周期特征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我国渔船产业发展动力模型,最后根据动力模型提出相对应的渔船产业发展战略的4个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4.
淡水电捕鱼工具性能研究与作用半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瑞  胡欣  杨志勇  陈寅杰  甚庆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86-11988,11990
[目的]了解我国电捕鱼工具使用现状,为国家制订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与导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地收集鱼具,测定电捕鱼工具可击昏鱼的作用范围、输出电压、波形,分析该类工具在性能上的演变,评价电捕鱼工具对水生资源的影响.[结果]现有电捕鱼工具以脉冲输出为主,直流输出为辅,没有收集到交流输出样品.现有电捕鱼工具的平均输出电压是1975年的1.6倍、1959年的3.0倍,平均击昏作用距离是是1975年的1.3倍,1959年的1.7倍;个别工具的输出电压达到1975年的4.3倍,1959年的8.0倍;可击昏作用半径达到1975年的2.3倍及1959年的2.9倍.研究结果还表明现有的电捕鱼工具通过提升输出电压、改为脉冲输出等方法,提升捕鱼效率、扩大作业范围,会引发鱼等水生生物资源的加速消亡.[结论]该试验分析方法及作用半径的评估方法,可用于电捕鱼工具对水生资源影响的评估,有利于推进我国农牧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信阳市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畜禽养殖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信阳市畜禽养殖业良性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加强对畜禽养殖项目的审批和监管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引入专业化环境保护公司,实现社会分工合作;综合治理养殖污染,推广畜禽清洁科学养殖。  相似文献   

16.
养殖业的基础物资饲料方面是影响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水产品饲料行业的动态,认真到一线市场进行调研,把握水产养殖行业的科学内涵,使北京的水产饲料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水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我国水产养殖业迎来重要的发展契机。作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水产种业是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持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产业。着重分析了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水产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水产种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沿海现代渔港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海洋渔业是我国沿海传统基础性产业,也是几百万沿海渔民的重要生活来源。渔港既是渔业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和枢纽。当前我国渔港还存在港少、港小、港弱和港贫的特点,新时期渔港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避风功能、综合管理功能和融合发展功能,通过优化区域布局、产业结构、要素配置和管理模式,把渔港建设成为海洋渔业管理的先行区、渔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渔区城镇化发展的示范区和海洋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样板区。建议加强规划引导和要素保障,构建产业体系,并理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健全相关法规,为现代渔港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渔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其产业发展与结构演变过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是新时代渔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根据1978-2017年我国渔业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对中国渔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并建立与比较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十四五中国渔业产量进行预测。研究认为,40年来渔业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恢复发展期(1978-1984年)、快速发展期(1985-1994年)、扩量发展期(1995-2005年)、稳步发展期(2006-2011年)和转型发展期(2012年以来),每个阶段都有各自发展特点,不同渔业产业对渔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灰色预测模型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渔业总产量稳定在6600-7100万吨,其中近海捕捞在1000-1080万吨,海水养殖为2120-2370万吨,淡水养殖为3040-3260万吨。研究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渔业要坚持生态与渔业协调的发展理念,确立广大渔民的主体地位,制定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发展政策,建立与产业现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开发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新兴技术,为世界渔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及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头足类是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渔业种类之一,已成为世界海洋捕捞业的重要组成。根据1970—2016年世界各国头足类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世界头足类渔业及其组成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分析认为:1970—2016年世界头足类捕捞产量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增长率达到3.68%,远高于同期世界海洋捕捞产量的增长率,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010—2016年,头足类捕捞产量占世界捕捞产量的比重稳定在4.5%~6.0%。不同年代柔鱼科、枪乌贼科、乌贼科和章鱼科的产量组成及其比重有所差异,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排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代各科所占比重依次为柔鱼类(58.41%)、枪乌贼类(11.98%)、章鱼类(8.92%)、乌贼类(8.40%)。亚洲在40多年的世界头足类渔业组成中地位极为重要,日本头足类产量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第1位下降到2010年代的第5位,我国从1970年代的第5位上升到2000年代和2010年代的第1位。对大洋性鱿鱼资源的认知能力、开发能力和掌控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远洋渔业资源调查与生产性探捕的监测体系,研制全球远洋鱿钓渔业渔海况信息服务系统,建立自主产权的渔具及标准化装备体系,研发渔获品质控制技术与溯源体系,开展基于物联网工程的远洋渔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起我国主导研究的头足类渔业资源评估体系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