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生猪产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猪舍粪便、污水的排放也日益剧增,且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发酵床养殖模式不仅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还可显著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本文分别对发酵床的概念、技术要点、生产的必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四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生猪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发酵床微生物接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接种菌剂对猪粪的原位降解效果,在室内模拟条件下,以锯木屑与稻壳为垫料,用自行研制的微生物菌剂作为接种剂,研究了垫料中pH值、无机氮、部分酶活性变化、有机物降解率(COD去除率)及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剂能降低垫料环境pH值;能加快有机物的降解,其中B组菌剂COD的去除效率最高,发酵25 d,COD的去除率达(79.5±3.1)%;垫料氨态氮含量在第5 d降到最低值,但整个发酵过程中,接种菌剂氨态氮含量都比对照组高;接种菌剂有效地提高了发酵过程各类的酶活性与峰值,酶活性大小因酶种类与发酵时间的不同而各异;接种菌剂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把猪排泄的粪尿通过木屑等垫料吸附并经微生物降解,从而控制粪污直接排出场外,可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日本开展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优化菌种及组合,发展垫料微生态平衡繁殖技术,并注入新的科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规范。1999年在鹿儿岛大学农学部附属农场召开了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观摩会,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农户参加了会议。从此,发酵床养猪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植物单宁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陆生植物中的多酚类聚合物。由于化学结构复杂及其对微生物的广谱拮抗作用,使得植物单宁的微生物降解有一定的困难。然而,依赖于肠道单宁降解菌及单宁降解酶,反刍动物可通过胃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实现对植物单宁的降解,从而减少瘤胃中蛋白质降解、防止瘤胃鼓胀、抑制甲烷生成、增加动物体重、改善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等。因此,近年来,植物单宁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调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结构、种类、添加剂量以及试验动物种类和饲养方式的不同,使得植物单宁调控瘤胃发酵的效应也有所差异。为此,本文在综述微生物降解植物单宁的机制与单宁降解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植物单宁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影响,以期为植物单宁作为潜在的绿色添加剂在调控瘤胃发酵及改善反刍动物机体健康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消毒药对发酵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酵床养猪技术因粪尿依靠微生物的活力可被自然降解而形成的诸多优势在全国各地的养猪业者中震动很大,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少行业人士对采用此种技术能否使用消毒药对发酵床垫料进行消毒,而存在一些担忧.为此,本试验采用两种消毒药对其消毒后,通过垫料中的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初步观察了发酵床上的细菌数量随着消毒后时间的增加,细菌数量呈现一个先下降后上升过程,不同取样层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表层相对明显.不同取样层的细菌数量在消毒后48 h分别恢复到了60%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生产中,许多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的农户常常会问:"发酵床是利用微生物制作的,消毒不是把微生物都杀死了吗?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成本低廉的发酵床垫料配比,研究以秸秆、稻壳、锯末为主要成分,通过孔隙度和保水力的测定确定适宜的垫料配比,并进行发酵模拟试验,以核心层发酵温度、微生物蛋白含量作为菌群发酵效果评定指标,综合评价实际发酵效果良好的低成本垫料。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锯末、稻壳的比例为1︰5︰4,1︰4︰5,1︰3︰6的发酵效果均较好;但随着稻壳比例的增加垫料成本降低,发酵温度也有所降低。最终确定玉米秸秆、锯末、稻壳的比例为1︰4︰5的垫料配比成本和发酵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1发酵床养猪技术内容 发酵床养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生态养殖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以发酵床为基础的粪尿免清理的新兴环保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核心是猪在发酵床垫料上生长,排泄的粪尿被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分解,无臭味,粪尿免于清理,对环境无污染。发酵床垫料主要由外源微生物、猪粪便、秸秆、锯末、稻壳等组成,厚度为40-90厘米。垫料中的外源微生物主要为纳豆菌,有的地方称为土著菌。将垫料各组分按比例混匀,堆积发酵至60-70℃,然后将垫料摊开,猪在铺有锯末或稻壳的垫料上生长。  相似文献   

9.
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约化养殖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主流,然而集约化养猪场却存在着诸多环境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它们每天要向外部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成为非工业污染源。据监测,1头90kg左右的商品猪日排粪量约2.2kg、尿量2.9kg和污水20~30kg。这些污染物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任其随意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另一方面,集约化养猪场提供市场的猪肉价格较低,单靠猪肉销售,企业效益也不会太好。因此,采取生态养殖模式,重视养殖全过程的管理,实行清洁生产,是控制猪场污染、提高猪肉品质、增加养殖收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是近年从日本引进的新兴养猪技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发酵床,通过添加商业化的微生物,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垫料掩埋,水分被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蒸发,猪粪尿经微生物菌的发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环保养猪技术。  相似文献   

11.
生物发酵床与暖棚式圈舍对育肥猪育肥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生物发酵床立地条件下,对40头体重60kg,健康无病的杜长甘三元商品育肥猪分两组进行育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头均日增重分别为686g和610g,试验组较对照组头均日增重提高12.46%,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头均饲料消耗量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5.62kg和122.27kg,试验组增重效果明显,同时节省饲料5.75%,试验组和对照组头均纯收益分别为234.15元和144.58元,试验组较对照组头均多收入89.57元。在生物发酵床立地条件下,生产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PAL材料替代玉米秸秆粉进行发酵床养猪的可行性,以期为PAL材料用作养猪发酵床垫料提供科学依据。以小麦、玉米和锯木屑制作发酵床垫料为对照,以PAL材料替代玉米秸秆粉制作发酵床养猪,4个月后计算猪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并检测垫料温度、湿度、N、P、K含量和猪舍H2S、NH3浓度。结果表明,以PAL材料替代30%锯木屑的猪增重效果与对照处理较接近;除了以PAL材料替代30%锯木屑的垫料湿度与对照处理相近外,其他处理则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发酵床垫料中N、P、K含量也是以PAL材料替代30%锯木屑的与对照处理较接近;各处理发酵床猪舍H2S、NH3浓度均低于行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索发展低碳烟草农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特色烟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翻压绿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绿肥翻压量以22 500 kg/hm2最为适宜。与对照相比,22 500 kg/hm2的处理在烟株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提高幅度分别为66.09%~161.28%和76.88%~257.10%,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幅度分别为31.88%~54.05%,11.15%~17.62%,16.05%~101.06%,41.38%~71.43%,表明翻压绿肥后土壤生物过程活跃,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转化和烤烟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供应。动态变化特征表明,不同翻压量的处理微生物量碳、氮在团棵期同时出现峰值,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旺长期同时出现峰值,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不同,其峰值与土壤中微生物活性、绿肥腐解规律和土壤矿质营养供应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反映出绿肥养分释放和烟株营养吸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验测定了盐场沉积海泥的有机质含量与主要细菌类群变化等,并与几种已应用于仿刺参育保苗的商品化海泥产品比较,旨在寻找能够客观反映海泥质量的评价指标,为仿刺参饲用海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海泥总碳、总氮,灼烧法检测有机质,平板计数法计数6类主要细菌类群(异养菌、弧菌、大肠杆菌、乳酸菌、芽孢菌及酵母)的菌落数量。结果表明,目标区域海泥的总碳、总氮与有机质含量与商品化海泥产品相近;经干燥处理后的海泥,其异养菌总量比商品化海泥显著提高,但大肠杆菌菌落无显著差异,弧菌菌落显著降低,乳酸菌、芽孢菌与酵母等有益菌菌落均显著提高。研究表明,盐场沉积物作为仿刺参饲用海泥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但养殖效果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发酵床养猪效能和猪肉营养成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健康无病的杜长甘三元杂交育肥猪40头,以水泥地面传统养猪为对照,研究了干旱半干旱区生物发酵床养猪效能和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养猪相比,头均日增重提高12.46%,差异显著(P<0.05);头均饲料消耗量节省5.75%,头均纯收益增加89.57元;试验组必需氨基酸总量(EAA)、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FA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重金属残留量与传统养殖差异不显著(P>0.05),低于国家行业标准;试验组猪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常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试验,在干旱半干旱区应用生物发酵床养猪可保障动物福利,经济效益显著,肉品营养成份和风味优于传统饲养方式,重金属残留低于国家行业标准,品质安全健康。但由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高血脂类人群应控制多食。  相似文献   

16.
王云  向群  彭友林 《草业学报》2011,20(5):231-236
对常德市鸡眼草的生物学特征及危害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鸡眼草垫状厚度最高(10.76±0.73) cm、最低(4.15±0.55) cm、平均(6.46±2.58) cm,主茎最长(22.33±3.31) cm、最短(9.02±0.74) cm、平均(12.07±4.62) cm, 分枝数最多(61±18.16) 个、最少(14±4.16) 个、平均(27±15.44) 个, 分枝最长(7.34±1.26) cm、最短(4.31±0.77) cm、平均(5.29±1.25) cm,种子数最多(334±138.06) 粒、最少(51±24.24) 粒、平均(120±97.83) 粒, 根分布面积最大(1587.79±979.15) cm2、最少(101.65±32.67) cm2、平均(352.68±595.96) cm2,根分枝最长(6.78±2.08) cm、最短(3.35±0.90) cm、平均(4.28±1.38) cm, 根分枝数最多(15±6.96) 个、最少(7±0.58) 个、平均(10±3.24) 个, 覆盖度最大(23.89±11.099)%、 最小(2.44±0.96)%、 平均(6.71±7.86)%, 密度最大(6±2.49) 株/m2、最小(4±1.00) 株/m2、平均(5±1.58) 株/m2, 鸡眼草伴生植物较少, 且伴生植物密度、覆盖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复合酶制剂对番鸭饲喂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立  张彬 《家畜生态》2000,21(2):13-19
本研究以番鸭为研究对象,研究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的饲喂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在日粮能量水平低于NRC,而粗纤维含量超过NRC标准的番鸭日糖吵添加0.1%和0.2%酶制剂可分别提高6~8周龄番鸭生长速度17.01%(P〈0.05)和21.75%(P〈0.01);可显著提高肝脏、心脏占活重的比例(P〈0.05);复合酶制剂还能显著提高日糖 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显著提高钙、磷吸收率;可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P〈0  相似文献   

18.
对40只藏绵羊脱脂乳中4种酶的活力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乳中酶活力存在较大个体差异。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乳过氧化物酶(LP)和淀粉酶(AMY)的活力分别为268.25±89.18U/100mL、231.85±107.38U/100mL、3.97±3.68U/mL、80.65±73.91U/100mL。其中,头胎和第2胎乳中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第3、4胎,乳中其他酶的活力未见明显的胎次变化。研究发现,藏绵羊乳中的乳过氧化物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力较牦牛乳和藏山羊乳的低得多,尤其是乳过氧化物酶活力极低。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下黄土高原作物轮作系统土壤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以4个耕作处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和免耕+秸秆覆盖(nts)]的2年3熟粮豆轮作系统为对象,研究了0~5和5~10 cm土壤全碳、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7年后,有机碳含量在ts、nt和nts处理下比t处理显著增加22.9%、25.3%和42.6%,0~5 cm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以nts最高,t处理最低。在0~10 cm土层内,免耕促进了土壤碳的表聚化,但耕作有助于秸秆有机碳在土壤剖面的均匀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尺度下微生物量碳和氮是反映耕作措施的敏感指标,中期尺度下土壤有机碳可以敏感反映土壤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不同围封年限的生长季围封恢复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动态变化的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与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围封7年、10年、13年和20年的草地,其土壤0~30 cm土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转化酶、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随围封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与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呈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三者成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