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贵州省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规律,结合实际调研,总结整理了目前贵州省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中抗病小麦品种选育、化学防治办法、土壤翻耕轮作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从推动新技术研发和引进、实施综合绿色防控、重视适期防治、开展监测调查和统防统治以及加强技术集成等不同角度,对贵州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措施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2.
2022年我国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受气候、防治措施等因素影响,呈现发病时间晚、扩展速度缓、新发生病害面积增加等新特点。在综合分析总结2022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防控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李光博院士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领域中的重要工作,包括科学制定小麦病虫害综防科技攻关研究方案,推进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实践,创建区域性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引领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发展及人才团队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结合李光博院士在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理论及实践上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当前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加强我国小麦病虫害综合及绿色防控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湖北植保》2001,(5):28-29
近两年小麦病虫害发生严重 ,主要有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病毒病、根腐病、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麦蚜等 ,特别是河北省植物检疫对象小麦全蚀病发生逐年加重 ,直接影响正定县小麦繁种和商品粮的调运。据今年 5月底调查 ,小麦全蚀病发生面积已达 1 5万亩 ,造成小麦减产 3 2 0 0吨 ;小麦根腐病发生也较重 ,小麦黑胚直接影响了农民公粮的交售。今年 ,田间存在大量菌源和虫源 ,抓好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是夺取小麦丰收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为此 ,根据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 ,制定了 2 0 0 0年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望各乡…  相似文献   

5.
乳山市小麦病虫害发生概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是乳山市的三大农作物之一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约为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3%左右。近些年来,乳山市小麦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均为中等发生至偏重发生(3~4级)。尽管农民朋友们很重视小麦生产,但在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用药不当、防治不及时、不考虑生态效益等。为提高乳山市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将小麦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现介绍乳山市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为落实2015年农业部秋冬种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害防治工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国家小麦产业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组织相关专家,结合2015年春夏季小麦病虫发生情况,提出了针对我国不同产区秋冬季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秋冬季小麦病虫害防治以黄淮海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西南麦区和西北麦区为主。不同麦区确定各自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7.
2015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新特点与防治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呈现出多种病害加重发生,主要害虫持续为害的新特点.结合近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防治历史情况,分析了2015年小麦病虫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控制这些病虫害的新思路、新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病虫害防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依据植保知识、专家经验,采用人工智能、自行开发的具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及决策支持系统(DSS)的相关技术,研制了基于Internet网络传输的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本系统能够对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高粱和谷子6种主要粮食作物的60余种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诊断、提供植保知识,能够对年度间同期病情、虫情做出图形比较,可将抽象的预警数据转化成清晰简明的点图式电子地图,直观明了地显示病虫害发生点数及地域分布,可根据品种的抗病虫性、病虫害发生基数和未来天气预报等信息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马铃薯晚疫病、麦蚜、小麦吸浆虫和玉米螟9种重要病虫害做出短期防治决策,系统的运行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管理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汝州小麦病虫害的配方防治技术李敬丁拉戚玲玲兰素萍朱颖艺(河南省汝州市农技中心植保站467500)汝州地处河南中南部,是小麦主生产区。当前小麦病虫害种类繁多,重叠发生交叉危害。选用多种高效广谱农药,综合施药统治多种病虫的化防逐步形成,这对简化操作,提高...  相似文献   

10.
建国三十七年来,我省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多种病虫轻微发生,少数病虫严重危害阶段;七十年代多种病虫剧烈变化阶段和八十年代多种病虫稳定,少数病虫更趋严重的阶段。纵观建国三十七年来我省小麦病虫发生演变和消长历史,引起发生演变的主导因素是耕作制度、水肥条件、作物内在的抗逆性等麦田基本生态因素和防治技术与实施等因素,而影响主要病虫害年际间发生程度的主要是气候及病、虫源等。根据我省今后五至十年麦田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和防治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冲  姜玉英  李春广 《植物保护》2020,46(6):186-193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及其演变情况?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和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是当前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虫害?2011年-2018年这8种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4 416.45万~6 051.42万hm2, 占小麦全部病虫发生面积的74.89%~86.07%?通过防治, 每年挽回小麦产量损失307万~2 136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60%~18.44%, 平均年挽回损失1 134.94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0.56%,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经防治后平均挽回损失分别为598.13万?1 056.42万?1 272.8万和1 612.35万t; 防治后每年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220万~640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97%~6.52%; 平均年实际损失346.95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23%,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分别实际损失378.11万?337.31万?355.50万和316.90万t?2000年以来, 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迁和品种更替等因素影响, 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呈现小麦赤霉病重发频率提高?发生区域呈北抬西扩趋势, 蚜虫上升为黄淮海麦区最重要的害虫, 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小麦常发性病虫害发生相对平稳, 小麦条锈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趋降, 新发病虫害在局部麦区扩散危害等特点, 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小麦病虫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研究小麦病虫害长期灾变规律?集成和完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其病虫害的发生。重点分析2000—2010年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防治程度、挽回损失、实际损失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小麦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均高于病害。2000—2010年小麦病害和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2974.18和3560.06万hm2。到2010年,防治小麦病害和虫害的面积分别高达3500.42万hm2和4048.35万hm2。防治后小麦的挽回损失量由2000年410.8万t增加到2010年的727.0万t(增加77.0%),虫害防治挽回损失量由701.2万t增加到870.8万t(增长24.2%),表明小麦病虫害防控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小麦病害造成的实际损失量由2000年132.0万t增加到2010年241.2万t,虫害造成的实际损失量由155.4万t增加到174.4万t(增加12.2%);小麦病害实际损失率从2000年1.33%增加到2010年的2.09%(增加58.1%),而虫害实际损失率则从1.56%下降到1.51%(下降2.9%)。这说明小麦病虫害尤其是病害的防治责任很大。小麦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的小麦主产区,而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应根据不同的生态区特征,开展区域性小麦病虫害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正>3月10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湖北省荆州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小麦、油菜等春季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交流了各地病虫发生和防控物资准备情况,明确了夏粮生产中病虫害防治任务,动员部署了春季农作物病虫防控工作。会议指出,受暖冬气候、降水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小麦和油菜病虫害发生程度重于去年。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近200万hm2,条  相似文献   

14.
从秸秆还田面积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偏施氮肥、感病品种增多、农药抗性上升等方面分析沿海中部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并从农业防治及科学使用化学农药两个方面提出绿色统防集成技术,该技术对江苏省及周边省份小麦重大病虫害绿色统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生物等)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对公众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的蔬菜产品.在夏秋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受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各类病虫害都会同期发生,靠单一的技术难以压控蔬菜病虫的危害,极易造成蔬菜农药污染.要获得优质的无公害蔬菜,就必须实施规范化防治技术.笔者于2003年在桐梓县九坝镇实施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33.3hm2,应用规范化技术,对蔬菜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示范.通过实施,降低了农药的用量,杜绝了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了蔬菜中农药残留,解决了蔬菜中的农药污染,使蔬菜获得高产优质,保障了消费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万权 《植物保护》2013,39(5):16-24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其稳产、高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本文综述了自“七五”以来,我国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主要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与策略、基本思路以及不同麦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基本模式,并对现有综合防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预计2021年全国小麦春季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亿亩次,重于上年.为加强防控技术指导,有效控制重大病虫危害,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主攻对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兼顾,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1小麦病虫发生的新变化河北省暨华北地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种植技术的提高,加上气候变暖,麦田病虫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一些新特点:一是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小麦条锈病、黑穗病、丛矮病、线虫病、地下害虫等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和发生范围有所下降,对小麦已构不成严重威胁;二是小麦蚜虫发生仍严重,小麦白粉病成了常发性病害,每年都造成一些地区小麦减产;三是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小吸浆虫呈上升趋势,成为小麦的主要病虫害,小麦赤霉病在局部地区趋重流行,也会对产量和品质形成影响;四是小麦红蜘蛛…  相似文献   

19.
灵宝市常年种植小麦 3 .1 3万hm2 ,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52 .8%,其独特的“七山二塬一分川”的地理特征 ,使小麦病虫区域间差异明显。从 1 997年开始 ,笔者对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提出了各生态类型区病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到 1 999年已累计示范应用 4 .1万hm2 次 ,挽回小麦损失 1 0 4 5.9万kg。1 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区病虫害发生特点根据对不同海拔高度小麦病虫系统调查和阶段普查的结果 ,参照灵宝市种植业区划的标准 ,将灵宝市小麦病虫的发生情况分为 3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 ,即河川灌区 (海拔高…  相似文献   

20.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是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贯穿于水稻生产的全过程,综合应用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就环江县实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提出按地理位置、病虫害发生种类、为害特点、气候和栽培条件等划分水稻病虫害防治区,各稻区依病虫发生为害情况,采用相应的综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