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舒适度列线图的方法确定庞泉沟保护区很冷、冷、稍冷、凉、舒适的天数及最佳旅游期;采用计算有效温度确定感觉舒适与感觉闷热的时数.结果表明庞泉沟保护区平均86 d为最佳旅游期,出现在4~9月,集中在6~9月,期间平均有2 864时数为舒适.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笔者以2019年庞泉沟保护区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参考社会公共数据,按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规范》(GBT38582-2020)的方法,对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科学评估。结果显示,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价值为10.79万元/hm2,每年可提供生态功能价值10.42亿元。  相似文献   

3.
笔者介绍了环庞泉沟保护区发展研学旅行的优势为资源丰富、科普教育基地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分析了其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原则包括坚持周边属地原则、坚持创建品牌原则、相互合作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环庞泉沟保护区单一型和联合型研学旅行产品设计,以期为关帝山林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试论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杨凤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建立,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庞泉沟保护区)。建区10多年来,保护区资源不断增加,如褐马鸡数量就由建区初期的700只左右增加到1500只左右。它的建立、存在...  相似文献   

5.
要闻简报     
杜创业厅长对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出新要求5月下旬和6月中旬,杜创业厅长和马双柱、周洪副厅长分别深入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沙沟、八道沟、庞泉沟、大路峁等地和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黄草梁、冰口洼、荷叶坪、干沟滩等地,就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项目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杜厅长指出:一是要借助林业六大工程的启动实施,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在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加快保护区景区景点开放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树立样板,以辐射和带动全省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在保护区旅游开发上,要抢抓机遇…  相似文献   

6.
胡富国“五一”视察庞泉沟五月一日,省委书记胡富国在关帝局和交城县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视察了庞泉沟保护区。胡书记在保护区参观标本室过程中,认真观看了每一件标本,详细听取了讲解人员的介绍,仔细询问了主要动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胡书记高兴地说:这个...  相似文献   

7.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443.5公顷,其中森林面积7000余公顷。区内峰峦叠蟑,林木葱郁,山间流水潺潺,林中珍禽异兽栖息,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片绿洲。据调查,全区有植物种类60余科、500余种;各种鸟类15目、40科、150余种,兽类6目、11科、30余种,两栖爬行类10余种.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金钱豹、金雕等10余种.庞泉沟保护区不仅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旅游景点繁多,多为自然形态,美丽壮观。近年来,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成效显著,每年游客达到1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8.
李吉利 《河北林业》2013,(Z1):28-30
保护区一直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始终本着"走出去学习、引进来消化"的思路,与其他保护区、大中专院校及相关协会展开合作与交流。2007年与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韩城黄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六个以褐马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单位联合成立了褐马鸡姊妹保护区,增进了与天目山国  相似文献   

9.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世界珍禽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自1980年建区以来.始终把保护工作放在首位,褐马鸡数量稳步增加;以动物生态和生物学为主的科研工作初见成效;基本摸清了保护区的动植物家底。并开始试办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增加了保护区收入,缓解了资金不足。一、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有成效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的安全,是保护区的首要任务。他们在野生动物、森林植物的保护上,采取了以下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白马仙洞景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石离区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11°17'~111°19'和北纬37°23'~37°25'之间,行政区域属于离石区王营庄乡,东西宽3km,南北宽4.50 km,总面积797.10hm2.白马仙洞景区的景观资源分为地下、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为白马仙洞,入洞行程1080m.现已确定的洞内景点有30多个,洞内套洞,景中生景,具有深而险、险而奇的特点;地上部分包括韩仙掌、娘娘庙和姑子沟3条风景线,沿路森林密布,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卦山、玄中寺-庞泉沟-北武当山-碛口黄河古渡-安国寺-柏洼寺-杏花村-武则天庙旅游线路的重要连接部位.不论是以离石区为中心,形成吕梁市森林旅游网络,还是以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为腹地,沟通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线路,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开发价值和潜力都很大.  相似文献   

11.
日本松干蚧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5年的日本松干蚧发生期系统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日本松干蚧同一虫态和不同虫态的理论期距值和平均数标准差。结合生产防治,建立了固定若虫期一元回归预测式。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2.
杨树扦插育苗适宜密度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密度的 4个试验组杨树扦插育苗试验 ,结果表明 :密度为 4 4 4 4株 /6 6 7m2 的试验组产合格苗最高 ,合格小钻杨占总产苗量的 81% ,辽宁杨占 75 % ;3333株 /6 6 7m2 和 5 5 5 5株 /6 6 7m2 两种密度分别显得偏小和偏大 ,产合格苗比较低 ,生产上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3.
对山茶属的14种植物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根据核型分析结果,对山茶的亚属、组、之间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把茶、普洱茶,茶梨油茶和博白大果油茶划为独立的种。在核型描述和核型类型划分的理论方法上,引入了“臂比均值”这一参数,提出了“整齐性”和“整齐性系数”。并提出染色体数目的系列变异和结构变异是山茶属植物新种起源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依据针叶树木材管胞和射线细胞的结构模型。使用计算机抽样模拟解剖结构参数。以及使用针叶树木材纵向弹性模量计算公式和方法,计算人工林杉木,马尾松幼龄材和成熟材试件纵向弹性模量,计算结果与常温条件下气干试件测定结果十分符合。在试件晚材率和管胞解剖结构参数改变的条件下。计算预测了人工林杉木,马尾松幼龄材和成熟材纵向弹性模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试件纵向弹性模量随晚材率,管胞长度,管胞壁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试件纵向弹性模量随管胞直径增加而减小。本文提出的纵向弹性模量计算的预测方法,对于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控制和改变针叶树木材的材质,材性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优种核桃嫁接繁殖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优种核桃嫁接苗是实现核桃栽培良种化、集约化、基地化、商品化的根本途径。1999~2001年经过对辽宁1号、鲁光、中林3号、晋龙1号等优种核桃嫁接苗繁殖试验,总结出适合当地的核桃嫁接苗繁殖技术,成活率最高达到98%。  相似文献   

16.
泾川县刺槐薪炭林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泾川县刺槐薪炭林的调查研究 ,分析其生长变化规律 ,并建立林分生长和采薪收获数学预测模型 ,为生产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超声波处理对麦草碱木质素结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作用于麦草碱木质素,探讨了超声波对碱木质素的活化作用,用化学法对超声波作用前后碱木质素官能团进行了定量测定,用凝胶色谱(GPC)测定了木质素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用^1H NMR光谱对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显著提高碱木质素酚羟基和醇羟基含量,当作用时间20min、作用功率200w、液料质量比100:1时,醇羟基含量从1.99mmol/g上升为4.14mmol/g,酚羟基含量从1.88mmol/g上升为2.54mmol/g,羧基含量从0.59mmol/g下降为0.29mmol/g,羰基含量从2.16mmol/g上升为2.68mmol/g。^1H NMR分析表明,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峰面积与总峰面积的比值分别从3.61%和0.77%下降为0,甲氧基峰面积与总峰面积的比值从11.50%下降为8.90%。数均分子质量(Mn)和重均分子质量(Mw)分别从1179和10250上升为5031和11605,分散度(Mw/Mn)从8.69下降为2.31.  相似文献   

19.
树木主要调查因子是指树木的直接测量因子及其派生因子。基于树木调查因子的内在联系,利用234株油松实测材料.分析了直径与树高、树干枝下高及材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非常紧密.其相关指数(R)均在0.98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厚环乳牛肝菌,赭丝膜菌,灰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4种外生菌根真菌固体纯培养接种物,对日本落叶松进行了圃地育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侧根数分别比较对照提高了13.38%-23.54%、10.65%-24.71%、9.97%、-13.78%,苗木N、P、K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70%-19.96%、9.06%-47.81%和14.45%-21.12%,苗木菌根感染率为67.82%-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