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阐述了寒地水稻“三超”(选用优质超级稻、双本超稀植、持续超高产)栽培的主要内容及铁力市应用该项技术的实际效果。探讨了大棚育苗、选用优质超级稻品种、适时播种、适宜密谋、深施肥、增施有机肥、湿润灌溉及控灌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超级稻两优3773的示范效果、主要特征特性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阐明了适期播种、做好秧田管理、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加强病虫综防、适时收获等技术措施是取得超级稻两优3773优质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超级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及播种期、移栽密度、氮肥施用量等系列试验,探索研究广西沿海地区双季超级稻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途径。试验研究结果和示范推广实践表明,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超级稻主栽品种、科学安排双季超级稻栽培茬口、合理确定移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科学灌溉和综合防控病虫害,是广西沿海地区双季超级稻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当地双季超级稻的主栽品种可选用特优航1号、Y两优1号等;播种期早造以2月18日至2月25日、晚造在6月23日至6月30日播种为宜;移栽密度早造以24万~27万穴/hm2,晚造以27万~30万穴/hm2为宜;目标产量为7.5~9.0 t/hm2的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总施纯氮量以210~24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高产、抗病、再生力强和米质优的超级稻组合,选用5个超级稻组合,在梅仙镇下保村作再生稻简比试验,介绍了5个超级稻组合在尤溪县作再生稻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寒地早熟理想株型超级稻龙粳31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超级稻育种的特殊性、寒地超级稻的实践成果,根据实际条件提出了黑龙江省优质超级稻育种目标,总结了寒地超级稻理想株型与配套栽培技术,对创新实践成果龙粳31的选育、栽培、生育特性及推广进行了详尽分析与论述,为寒地水稻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超级稻配优质油菜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总结了超级稻和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提出了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面对着21世纪人类粮食安全的挑战,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公室、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第二水稻研究所共同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了“寒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①标准优质超级稻;②壮秧宽行超稀植;③安全持续超高产。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资源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发展是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超级稻”的理念要求水稻新品种在高产优质的基础上兼有多种病虫害抗性、养分高效吸收利用、以及较强的抗旱性和抗逆性特性,实现水稻生产“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目标。“绿色超级稻”的理念与实践推动了绿色农业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绿色超级稻”理念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信息导读     
《北方水稻》2007,(4):80-80
<正>部分科研院所2006年已完成及获奖成果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北方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吉粳94、95,通粳611中试与示范"◆科技部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子课题"优质、耐碱水稻优异种质基因源分析与创新利用研究"◆吉林省财政厅项目"超级稻株型构建及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0.
关于超级稻品种培育的资源和基因利用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超级稻育种是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深化,其本质是资源或基因及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综合利用。为给超级稻育种提供思路,回顾和分析了超级稻育种中的资源及基因综合利用现状,包括籼粳基因渐渗及利用、栽培稻产量QTL累加及利用、野生稻产量及抗病基因发掘及利用、株型和根系相关基因的发掘及遗传改良等。指出由于真正能用于超级稻育种的有利基因及连锁标记还不多,水稻基因研究成果还不足以支撑超级稻分子育种,目前的超级稻育种仍以常规杂交技术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主。需要进一步发掘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基因,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广适性或绿色超级稻。  相似文献   

11.
割胶是一项技术性强的手工作业,直接影响橡胶产量和经济效益。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植胶区存在两种不同的割胶技术水平。基于此,本文从经营制度、要素禀赋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技术变迁目标与要素冲突等方面探讨其中缘由,并认为经营制度的不同是我国割胶技术存在的“二元技术结构”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在稳定现有家庭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增强社会化服务,强化统一经营层次,通过家庭经营制度的较为长期的技术变迁实现割胶技术由当前“二元技术结构”状况向“一元技术结构”转变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发花”散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益阳茶厂2008年生产的金湘益砖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金花"菌,接种至2008年一品茯茶的原料上,控制环境条件让它"发花"。从发花散茶中分离到一类"金花"菌,经过继代纯化,选取一株长势较好的"金花"菌作为供试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形态,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株的子囊孢子(有性阶段)和分子孢子(无性阶段),同时结合DNA测序,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菌株的表观形态、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DNA序列分析,确认该菌株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全球咖啡产业已经进入“精品”和“4C”等认证时代。中国的咖啡产业历经60余年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云南省近20余年的规模化种植,小粒种商品咖啡豆的质量已经被国内外客商知晓。“十二五”云南的咖啡产业进入大发展阶段,普洱和临沧两市将新增种植面积6.67万hm2。今后各种植区在生产大宗商品豆的同时,可在局部种植生产“精品”商品豆,以提升云南咖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4.
茶树新品种名山早和名山白毫在信阳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晓  杨洁  高俊峰  郭桂义 《茶叶》2004,30(1):43-45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早、名山白毫两个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均为早生种: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适制绿茶: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于2008~2009两年在乌兰察布市进行了"壹分地"种薯繁殖模式的推广试验。结果表明,壹分地工程的实施经济效果显著,每667 m2扣除微型种薯款,产值为2752.8元,增收1902.8元,达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壹分地工程的实施既考虑了本地高产优势品种克新1号,也考虑了今后需要推广的适宜本地种植的康尼贝克等品种,可以逐步实现品种多样化,保障马铃薯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壹分地原种推广田植株生长状况以及产量的调查,原种推广田植株生长状况良好,667 m2平均产量为2878.4 kg,增收2028.4元。充分说明了壹分地推广模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大叶茶与汝城白毛茶杂交后代的RAPD亲子鉴定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子标记技术 ,对云南大叶茶 (C .sinensis)与汝城白毛茶 (C .ptilophylla)进行人工杂交所获得的F1代植株进行了亲子鉴定。结果表明 ,13个随机引物在第 1个杂交后代( 1F1)中共扩增出 80条RAPD谱带 ,其中 79条能在双亲中检出 ,另 1条为 1F1自身的特异带 ,卡平方检验表明在 1F1中扩增出的谱带数与亲本中各对应位点所显示的谱带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第 2个杂交后代( 2F1)中共扩增出 75条谱带 ,在第 3个杂交后代 (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龙锦一号田间自然变异产生的转绿型白苗“龙白—1”、“龙白—2”的外部形态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苗突变体“龙白—1”形态上与龙锦一号一致,产量持平;而“龙白—2”株高降低,分蘖减少,生物产量明显减少。生育期推迟,减产65.7%。  相似文献   

18.
喷施“双酸肥”对水稻作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和盆栽试验中分别于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和秧苗三叶期用富含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双酸肥(DAF)喷施水稻,结果表明:DAF对水稻叶片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呼吸酶活性和ATP形成、氮素的吸收与同化、DNA和RNA的合成、根系吸收能力、孕穗期茎鞘贮存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抽穗后向穗部的转移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终导致水稻产量的增加和谷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根据遂昌县大柘镇茶产业现状,运用"SWOT"法,分析了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威胁,并提出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应当推进土地流转和大力推广机械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诚信意识、打造生态品牌保证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强化市场意识,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20.
《煎茶诀》是我国清代叶隽撰写的一本茶书。此书在我国无传,现在仅日本少数图书馆存有日刻宽政重刻宝历和明治两个版本。最早的宝历本也不是叶隽原著,而是由日僧"蕉中"擅行添加的增补本。明治本由当时旅日华人王治本作序,日人小田诚一郎"训点",他们在重印时删除了蕉中增补的内容,却又添进了"采录"屠隆《考盘余事》七则茶事。鉴于《煎茶诀》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日存两个版本进行查对、考订和整理,旨在将混杂于《煎茶诀》中的附加成分,与原著区分清楚,做到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