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G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经验之一。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是目前研究小流域治理的主要方向。从土壤侵蚀遥感制图研究、小流域土壤信息系统研究、小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研究等方面回顾了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的发展过程,并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研究、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水土保持规划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基于G 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美林湾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针对当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单一的现象,探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借鉴,以获得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方法]以江苏省丹阳市美林湾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方法研究。[结果]提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将水土保持功能与生态景观、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理念,并界定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的相关概念。[结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应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水土保持、生态景观和生态旅游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开始大幅度下降,国家生态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生态自然修复对控制水土流失起到了关键作用,社会资本高度介入土地开发,但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仍然严重。今后一段时间内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仍将延续,社会对水土保持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土保持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服务社会发展需求,调整思路,以服务人的需求为目标实施综合治理,全面实施水土保持新农村建设;发展和丰富小流域综合治理,突出生态经济小流域、生态休闲小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和生态安全小流域建设;完善国家水土保持投资效益分配机制;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过程监管,强化县级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建立水土保持行政督查制度和生产建设项目过程监测成果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巩固脱贫成果,适应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相继在西畴县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开展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本文主要介绍了云南省2020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西畴县甘塘子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并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要点,以期为相似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由数据管理、图形图像管理、计算模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四个相互关联的模块组成 ,可实现水土保持基础信息的科学管理、水土流失快速调查、动态监测、评价分析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等功能。运用该系统完成了 2 0 0 0年北京市 1.6万km2 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了各模块的具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福建省的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开展了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山地开发水土流失现状调查、水土保持重点县小流域普查等基础工作;二是建立了水土流失预测模型和小流域数据库;三是筛选出水土保持先锋植物,研究出多项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四是推广了治理新模式,加强了交流与合作。近期研究的重点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研究,侵蚀劣地植被快速覆盖技术研究,面源污染水土保持控制技术研究,水土保持优良植物的筛选、引进及推广,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推广和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红砂岩特殊地质力学特性下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问题,对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重要基础成果,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典型案例,将红砂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采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区进行设计,完成了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具体实践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在红砂岩侵蚀劣地综合治理展示区、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示范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对侵蚀坡面进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还安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6%。实践证明,生态恢复和农林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可为红砂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山丘区面积7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73%,50年代初期有水土流失面积606万km2,截至1990年底止,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289万km2,并建成了一批高效小流域。对全省不同区域的小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全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配置的科学性,实行分区分类指导和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先后启动实施了"长治"工程、"农发"水保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等一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1万km~2,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粮食单产平均提髙30%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水土保持措  相似文献   

10.
在河北省怀来县东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范围内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高精度正射影像图,建立了9种治理措施的14个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勾绘了水土保持措施图斑并矢量化,以便提取各类措施工程量,计算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以及分析水土流失消长情况。结果表明:东沟小流域经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4%,未新增强烈及以上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实现了双下降,林草覆盖率达到63%,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达到100%,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的改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评估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天水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二五"以来,甘肃省天水市先后启动实施了中央预算内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总投资26 613.8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428.01 km2,兴修水平梯田101 233.33 hm2。在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保治理,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梯田建设为重  相似文献   

12.
长汀县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如何巩固现有成效,实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一轮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课题。本文结合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出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的观点,例举了一些小流域生态经济的模式:立体生态经济、循环生态经济、崩岗经济、河道生态经济、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和生态旅游经济等,为新时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 13 75万km2 ,年平均输沙量 9 2亿t ,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 1/5 ,截至 2 0 0 0年底 ,全省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 5万km2 。 1999年遥感普查 ,土壤侵蚀面积仍有 12 89万km2 。退耕还林还草要把草灌作为陕北植被重建的主体 ,纳入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议水土保持在观念、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都要创新 ;国家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统一管理 ,依法由水土保持部门主管。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水土保持措施配比是《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确定全省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的基础和依据,对于科学制定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配置方案,以及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总结近年来陕西省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进行实际调查,根据典型小流域已有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及措施数量,规划治理面积及措施数量,推算出陕西省已有和规划治理的水土流失措施配比,并分解到陕西省现有的12个市(区)。这一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比指标值,可为下一步市级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为国家、省、以及市级政府投资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淮河流域因解决粮柴短缺问题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约3880万亩,占全流域山丘区总流失面积的44%,其中滥垦山地300万亩,坡耕地1000万亩,坡式梯田500万亩,田间隙地、林粮间作地400万亩,滥樵滥伐林地1680万亩,所导致的土壤侵蚀量达1.2亿t,占总侵蚀量的52%。该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有林草植被和水土资源的保护,引进节能技术,选择优良品种,大搞水土保持,狠抓坡耕地治理,营造薪炭林,以及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解决流域内因粮柴短缺问题造成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6.
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创建于1942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水土保持科研机构。80年来,该站在水土流失规律研究、水土保持优良植物育种、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为我国现代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水土保持科研事业的发展,以及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梯田、集水工程、水土保持耕作法、砂田、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是获得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在水土流失区,必须将治理水土流失与治穷致富融为一体,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把改造低效劣质侵蚀地为高效优质土地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中心来抓。抓住了此环节,才能在综合治理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类型的小流域经济,进而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这是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一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山区防治水土流失,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关键措施。《水土保持条例》规定:“在山区、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应当按照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由此可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如何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首要的问题是制定一个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规划,这样一个规划,应当是着眼于整体,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长远利益和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解决小流域治理的时效问题,实现目标和效果的统一,我市从1984年开始,在义县白庙子乡进行了以草先行、综合治理小流域的试点.至1988年底,经5年时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万亩,小流域内的植被度.已由20%提高到75%,基本形成了草、灌、乔多层次混交  相似文献   

20.
南方红壤丘陵区山多地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坡耕地治理是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淳安县几年来小流域治理和鸠坑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实践经验,对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尤其是坡耕地整治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