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文书 《湖南农机》2013,(7):128-129
随着配电结构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配网管理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渐向节能降损转移,制定配网线损的降损措施已成为新时期配电管理的要求。文章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了配网的线损构成,对配网线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提出降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电气化》2006,(10):11-12
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历来是线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在供电环节中,10kV及以下配电网的损失电量,占到了地区损失电量的60%~70%,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配电设备的配置分析,结果表明配电设备的配置状况与国外相比差异十分明显,如:我国配电变压器平均容量为284kVA,日本为34.8kVA;我国每台配变的平均供电户数为200户以上,日本为8.5户;低压供电线路我国平均在1200m以上,日本为98m。我国配变单台容量大,低压供电半径长,是制约配网线损降低的主要因素,引进国外配电技术,实现配网降损目标,成为了苏州供电公司的降损重点,并围绕这一…  相似文献   

3.
该文结合怀柔地区10kV配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利用线损计算与分析的相关理论,对线损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针对线损的组成提出了合理的降损建议;为确定技术降损明确了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1引言安全和降损是农电企业的两大主题,线损又是衡量和考核农电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技术指标,线损由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组成,技术线损主要是电能在电网中输、变、送、配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电量损失,技术降损是基础,技术降损是农电企业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电网运行中,安全和降损是农电企业的两大主题,线损又是衡量和考核农电企业生产技术和经济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技术指标,线损由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组成,技术线损主要是电能在电网中输、送、变、配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电量损失,技术降损是基础,技术降损是农电企业...  相似文献   

6.
节能降耗是能源领域永恒的主题,线损率是电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三大重要考核指标之一。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线损率为6.59%,线损率管理在世界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还有较大的降损空间。密云供电公司在2007年理论线损计算中,10 kV配电变压器损耗占地区总损耗的17%,占10 kV及以下配网总损耗的20%。非晶合金变压器在密云地区进行更换,运行时间已超过5年,通过近几年线损统计,非晶合金铁芯配电变压器比硅钢片铁芯的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可降低70%~80%,  相似文献   

7.
电压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无功补偿及管理是提高电压质量的重要方法。为了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提高电压质量和无功补偿是10 kV配电网降损的有效手段。1降低10 kV配网线损的可行性分析1.1电力网损耗当前我国的电力网损耗可分为3个等级: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网损;110 kV及35 kV电压等级网损;10 kV网损。这三部分网损比例大致为1.5:1.1:2.5,其中10 kV配网降损的潜力较大。因此,提高电压质量和无功补偿是  相似文献   

8.
<正>县供电企业中低压线损管理仍存在县域配网改造未实现全覆盖、改造不均衡、分支线老化严重、农村电压合格率低、重改造轻管理等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做到全面改造的情况下,必须要加强中低压线路、台区高损环节分析,细化降损措施,实现中低压精准降损。1全面普查,为精准降损提供依据1.1普查中低压配网现状,查找电网薄弱环节加强专业协同配合,采取"发展部统筹、市经研所支撑、供电所参与、咨询单位实施"的工作方式,以村、  相似文献   

9.
胡学俭 《农村电工》2001,(10):41-41
农村电网降损关系到农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降低线损,提高能源利用率,笔者谈点看法,供参考。1 对配网进行升压改造 取消6 kV电压等级的供电网络,将其升压为10kV电压运行。在电网绝缘水平允许和符合电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也可在原有电压水平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用提高中枢点的电压来减少电压降和降低可变损失。这是降低线损的有效途径,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根据计算,电网升压改造后的降损效果如表1:2 改变变压器结构 选择新型节能型变压器,可以大大降低配电变压器的有功损失。从表2可以明显地看出其降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控制配电变压器负荷率适用于10kV配电线路降损,该文简要阐述了配电变压器负荷率对线损的影响和控制配电变压器负荷率的一般做法,从而保证有效降损。  相似文献   

11.
1 临湘市配网线损现状1.1 基本情况截止 1999年 12月底 ,临湘电网共有 10 k V配电线路 38条、计 12 80 km,配变 10 50台、计 93170 k VA,0 .4 k V及以下线路 4 0 10 km。 1999年度农村配网线损基本情况如表 1和表 2所示。表 1  1999年 10 k V综合线损情况表线路理论损耗(1)配变损耗 (理论值 )(2 )综合线损合计(1) + (2 ) 实际综合线损收变损不收变损 收变损理论值不收变损理论值(由电力部门负担 ) 收变损 不收变损2 % 2 .1% 8.85 % 4.1% 10 .85 % 11% 17.75 % 注 :不含专变、专屏。表 2  1999年 0 .4k V及以下线路线损情况表0 .4k V…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农电线损管理工作始从80年代初至1997年底的15年间,重点抓了农电配网公用线损的降损节能工作,其售电量增长了340%,公用线损率从20.2%大幅度下降至9.27%,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1农电配网15年降损分析从图1中可以看出,15年来,农电...  相似文献   

13.
1降损管理措施1.1线损制度管理建立健全线损管理制度,实现线损闭环管理。结合"十字降损"法,对线损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并结合公司实际,完善修订《线损管理制度》《线损奖惩办法》《线损小指标管理办法》《线损分析例会制度》《线路及台区承包协议》等管理制度和办法,为实现线损闭环管理和良性循环提供制度保证。1.2线损指标管理明确线损管理职责,合理确定指标体系。结合线损管理工作实际,编制线路及台区线损小指标,  相似文献   

14.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而配网线损不管在损失电量的绝对数量上 ,还是在电网的损失比例上 ,都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因此 ,配网的降损显得尤为重要 ,配网现存的问题归纳如下 :(1) 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在配电网中 ,超供电半径范围供电 ,或线路迂回供电 ;配网线路没有随着负荷的发展 ,伸入到用电负荷中心。以上这些问题 ,在国家大规模的电网改造后 ,有些问题已逐渐消除 ,但并没有全部解决。(2 ) 一些配电变压器的负荷轻、不平衡 :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 ,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大。尤其在农闲季节 ,白天用电负荷小 ,经常轻…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分析配电网的节能降损评估方法,结合自身配网运行的实际现状,分别从更换导线及补偿无功、调整运行电压、增加电源布点、调整线路绝缘化和电缆化比例、更换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减小负荷波动等方面分析,得出了桥东线各单项降损潜力及其综合降损潜力,对引导配网节能改造及规划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国网山东蒙阴县供电公司联城供电所不断加大线损管理力度,有效落实降损整改措施,完善线损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加大低压电网整改力度和降损新技术投入,将低压线损指标及相关小指标纳入供电所星级化绩效考核,确保线损指标达到最优化,降低电网损耗,较好地实现了供电所经济效益的提高。1组织机构联城供电所成立由所长任组长,综合班、营业班、配电班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线损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为进一步规范公司线损管理工作,高效落实同期线损管理责任,深入推进精益化管理和降损提效工作,狠抓线损治理。公司加强专业间协同,实现发展、营销、配网、调度多专业业务协同和多系统数据协同,建立了数据异常闭环反馈机制,形成精益化管理合力,实现线损率稳步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前,各级电力部门都在抓降损、节能、增效工作,尤其是乡(镇)供电所在强化线损管理方面,更是加大考核力度,把降损实绩与工资奖金直接挂钩,开展向管理要效益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笔者发现某些供电所在考核线损时只是按村电工(或行政村)考核,即考核村电工(或行政村)所辖范围内的配电变压器线损的平均数。但这种考核办法,对用电量多的村和用电量少的村就有一定区别。因为从理论上讲容量相同的配变,用电量多的配变线损率就低,用电量少的配变相对来讲线损率就高,取平均数就不能真正反映出管理水平。因此,建议乡(镇)…  相似文献   

19.
1 建立健全线损管理组织 1.1 管理组织 为了加强线损管理,县供电部门应建立线损管理小组,由局长(经理)任组长,设专职技术人员负责线损的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电管站设线损管理员,负责各配电台区的低压线损管理。 1.2 管理职责 线损管理小组与专职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是:(1)会同有关科室编制降损措施计划并监督实施。(2)会同有关科室编制线损计划小指标,  相似文献   

20.
线损是反应配电网运行的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配电网负荷实测,开展线损理论计算,计算地区配电网线损分压、分元件分布构成,分电压层级分析了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降损措施。题,与统计线损对比分析,找出管理线损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降损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