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乡村旅游的涵义和R—M—C—P分析模型,分析了甘肃皋兰县什川乡村旅游的R—M—C—P模型,得到了对什川镇乡村旅游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RBD(游憩商业地带)是发展城市旅游的基础条件,游憩活动的商业导向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兰州市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必要结合城市现有的CBD(中心性商业区)资源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游憩商业功能。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生态农业旅游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热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80-6380,6382
系统分析了兰州市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兰州市生态农业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市郊游逐渐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型村镇住居逐步成为我国一种新型的城镇化居住模式,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以白石山景区村镇为例,分析了该地区旅游型村镇住居存在的问题,就旅游型村镇住居单体元素,如平面布局、院落、院门、屋顶、墙身、窗、漏窗的设计提出改进建议,并针对住居院落与户型改建或重建进行多种设计模式探讨。  相似文献   

5.
客源市场的消费趋向是旅游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方向和动力,只有卖不出去的旅游产品,没有枯竭的旅游客源市场。兰州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黄河文化和丝路文化在此交会,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大。只要能够深入研究兰州市旅游消费的特点,围绕市场需求,设计出具有“四美”特色的本土化旅游产品,一定能带动兰州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出发,对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进行了市政调研和深入分析研究。实地调研的选点是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进行了预测,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乡村旅游如何满足游客需求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内各地多年的探索证明,乡村旅游能促进地方发展,助其脱贫致富,百色市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地区,拥有许多天然的旅游景点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加上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实行乡村旅游扶贫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村镇旅游扶贫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村镇在长期的旅游扶贫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扶贫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运用协同视角对花垣县十八洞村的党政主导、保靖县黄金村的产业联动、永顺县司城村的景区带村等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协同主体、协同路径、协同成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提出要进一步在协同、创新、可持续等方面下功夫,走内涵式、差异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皋兰县什川镇乡村旅游打造为个案,通过详细深入的田野调查,对当地基层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的作为进行陈述和分析,以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麻桃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77-8980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其多维价值入手,结合河阳村的丰富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系统地提出了河阳村乡村旅游开发的构想及具体举措,希冀能为河阳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村镇绿地分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村镇绿地系统规划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村镇绿地分类问题进行研究,以村镇绿地分类的重要性为起点,从村镇绿地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村镇绿地分类的原则,并对村镇绿地进行系统分类,力图为村镇绿地系统规划抛砖引玉,为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提供理论和操作层面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贵州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李良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22-5823,5962
结合贵州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建立融合贵州独特的地质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判标准值,探讨适合贵州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分析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3种关联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生态伦理学角度提出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初步构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是打破城乡双重结构,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旅游业有着强大的市场优势和新生的产业活力,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成为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的主要措施。但是,在进一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做到制定科学长期的规划、筹集资金、培养从业人员等也是很关键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整合资源,精准制定资金援助方案,并向员工提供针对性的培训,以期为乡村旅游扶贫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破解“三农”难题,是一个实践意义很强的问题。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作用,发展得好,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市场拉动力、政策、环境、物资技术和管理服务的支撑力、社区居民推动力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构建了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系统模型。如何实现二者协调发展,需注重保持旅游村寨的地域文化特色,保持旅游村寨的乡村性,注重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参与,注意乡村旅游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统一,以实现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一体化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李祥林 《吉林农业》2011,(10):32+31-32,31
本文首先在乡村旅游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介绍了湖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SWOT分析。并在文章最后部分指出了以后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性的发展思路和对菱。  相似文献   

17.
弥渡县是云南花灯艺术之乡,民歌《小河淌水》的故乡,具有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通过分析弥渡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结合弥渡的实际,提出弥渡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村村镇绿化,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总结出适合本区域发展的四种村镇绿化发展模式:景观生态型发展模式、生态旅游型发展模式、庭院经济型发展模式、生态防护型发展模式,并对目前村镇绿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城乡统筹及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对边疆地区基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业务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职能,为基层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村镇建设管理人才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村镇基层管理人才能力的需求分析及人才培养模块体系的创新构建,为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刘妍 《甘肃农业》2012,(6):26-27
我国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发展空间广阔。作为替代经济方式之一的乡村旅游,近年来在张掖发展迅速。作者通过对张掖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张掖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