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黍稷(糜)(Panicum miliaceum L)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作物之一。在山西省万荣县荆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曾经发现烧焦的黍穗,由此推断,山西种植黍稷最少也有5000年的历史了。直至现在,山西省种植黍稷的面积在全国仍然名列前茅,据统计,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黍稷(糜)品种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黍稷(糜) (Panicum miliaceum L.)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作物之一。在山西省万荣县荆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曾经发现烧焦的黍穗。由此推断,山西种植黍稷的历史至少已有五、六千年了。在漫长的农耕历史中,形成的黍稷品种资源也极其丰富,据1956~1957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征集统  相似文献   

3.
黍稷(糜)(Panicum miliaceum L.)属禾本科黍属黍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古老的粮食与饲料作物,具有早熟、耐旱特性,古名:黍、斋、穄。现名:籽粒粳性者称糜子或稷子,糯性者称黍子或粘糜  相似文献   

4.
中国黍稷品种资源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我国各省(区)4213份黍稷品种的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筛选出高蛋白品种126份,高脂肪品种45份,高赖氨酸品种17份,优质品种45份。高蛋白品种、高赖氨酸品种、优质品种均以山西最多。黍和稷的品质有差异,黍的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均高于稷。黍稷品质与粒色亦有关,红粒的最好,褐粒的次之,白粒的居中,灰粒和黄粒的较差。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植棉历史的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产棉国家之一。尽管棉花是否原产我国目前尚有争论,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尚书·禹贡》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据说“岛夷”是指我国沿海与海南岛一带,“卉服”和“织贝”指的就是棉纺织品。据1978年福建省博物馆报导在福建崇安县武夷山发掘白岩洞崖间墓时发现一块棉布织品,据鉴定为三千三百年前相当于商代的遗物,为“岛夷卉服,厥篚织贝”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它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棉布实物标本。这说明公元前三世纪时在我国南方早就有了棉花的种植。嗣后,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答布皮革千石”的记载。“答  相似文献   

6.
御谷(Penniset um typhoideumRi sh)和谷子都是禾本科黍族,但不同属。谷子是狗尾草属(Set aria),而御谷是狼尾草属(Pennisetum)。御谷是一种古老作物,起源于非洲。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起源于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在我国,御谷的栽培历史很久。据文献资料记载,我国周代已有种植。在我国东北发现的唐朝的墓穴中有御谷米,故把这种作物称为“唐人米”。御谷的籽  相似文献   

7.
山楂果,又名山里红、山梨、红果等,属蔷薇科,落叶乔木,果实近球形,一般为红色,有淡褐色斑点,为我国特有的果树种类,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尔雅》记载:“树如梅,其子大如指头,赤色如小黍,可食,此即山楂也。”据测定,山楂的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茶的发现与利用已有数千年历史。最早的用途是药用和食用 ,以后才作为饮品。随着饮茶方法的不断改变 ,茶具也随之不断发展。现将各朝代饮茶及其茶具的演变过程分述如下 :1 唐朝以前的饮茶及其茶具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说 :“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反映了四、五千年前 ,神农氏就发现茶叶具有解毒的作用。到了商周时期 ,这种食用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 ,还给茶叶取名“荼” ,《诗经·七月》就有“采荼”的记载。因茶味苦涩 ,故又称“苦荼”。东晋《华阳国志·巴志》记载 :“周武王伐纣 ,实得巴蜀……  相似文献   

9.
萱草发源于中国,花似百合,叶似兰花,花叶秀美,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唐代开始就已成为中国“母亲花”,象征母亲形象和无私的母爱,所蕴含的孝道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关于萱草的文化记载,最早始于《诗经》.《诗经·卫风·伯兮》记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这里的谖草就是萱草.但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萱草不仅是一种花卉.萱草中的黄花是一种经济作物.2000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记载全球萱草属约有15种,我国产11种,是世界上萱草野生种最多的国家,也是萱草属植物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简称粟委会)成立于1986年4月8目,挂靠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会员333人。第一、二届粟委会主任委员是李东辉。该会会刊——《粟类作物》。粟委会下设东北、西北、华北学组和黍稷学组。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下述活动:1.开展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1990年7月在河北省武安市召开了第三次粟类作物学术讨论会,收到论文54篇。黍稷学组1988年……  相似文献   

11.
松萝史话     
松萝茶为我省传统历史名茶,产于休宁县万安公社福寺大队松萝山。其品质特征是条索紧结、匀齐、色泽灰绿光润,香气高长,干闻有熟粟香,滋味浓厚带橄榄味,汤色清彻,叶底明亮。松萝茶历史悠久,是我国最早的名茶之一。据明代(1599年)许次纾《茶疏》记载:“歙之松萝,若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与介雁(浙江长兴“罗峤茶”、天台“雁岩茶”)行。”谢肇制《五杂俎》中记载:“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而吾闽武夷、清源、鼓山三种可与角胜。”冯时可《茶录》中还记载道:“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制法。其后与徽之松萝结庵,采诸山茶于庵焙制,远迩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  相似文献   

12.
作物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或加工,是种好庄稼、夺取丰收的重要一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知道并掌握种子处理技术了。 先秦文献《周礼·地官·草人》中介绍“土化之法”,提到“粪种”,即播种时把粪肥一起撒播到地里,使之起种肥作用。这是古代包衣种子的刍型。及至汉代,发明创造用“溲种法”处理种子,就是我国最早的包衣种子。 据早期农业《汜胜之书》记载,对“薄田不能粪者”,可采用“溲种法”播种。溲(son搜),是动词,浸渍之意。“溲种”,是把种子浸在汁液里调拌。该书具体介绍其方法:将马骨或牛、羊、猪…  相似文献   

13.
北京虽然不是我国竹类的分布区,但作为引种地,同样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赏竹是北京市民的雅事,南竹北移正成为实现经济、生态、环保、社会等多种效益的一项系统工程。探竹——北京植竹的历史《史记·乐毅列传》说:“蓟丘之植,植于汶篁。”据说现在德胜门外土城的古蓟门遗址就是当年的蓟丘。这是北京地区栽培竹子的最早记载。金中都(今北京)的皇宫、寺庙里都栽培过竹子。金大定十年(1170年),潭柘寺已有“竹林禅寺”之名。元代一些官宦私园也有竹类栽培。黄槽竹是红螺寺的“三绝景”之一。竹林前立有“御竹林”石碑。清代怀柔县知县吴景果在一…  相似文献   

14.
王纶 《中国种业》2013,(7):90-90
针对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地区黍稷生产中优良品种短缺的现状,急需选育出抗旱性强、适应性广、抗落粒性强、抗倒性和适口性好、制米品质优良的黍稷新品种,使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由山西省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对从众多黍稷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国家优异种质软黍,以等离子6×1016Ar+/cm2剂量诱变处理后,对穗大、粒大、抗逆性强的变异株进行逐年穗行圃选择,从中选出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品系参加山西省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2010年通过田间鉴定,2011年5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晋审黍(认)2011002,并正式命名为品黍2号。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现存黍稷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研究黍稷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的抗旱表现,挖掘优异抗旱种质并筛选抗旱鉴定指标,本研究以前期构建的包含230份资源的黍稷微核心种质为试验对象,开展室内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芽、苗期抗旱性研究。通过对芽期和苗期抗旱性指标的测定发现:干旱胁迫下,芽期和苗期各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下降趋势;芽期指标变异系数较苗期偏大,苗期根鲜重变异系数最大,根干重、苗鲜重、苗干重其次(变化范围在0.35~0.50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多数指标间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相对根鲜重与相对根干重的相关性最高,而相对叶绿素含量与相对根长、相对苗长、相对根鲜重及相对苗干重的相关性均较低。采用平均值-标准差逐级分级法和分层聚类分析综合鉴定参试黍稷芽期和苗期抗旱性,发现芽期极强抗旱、强抗旱材料分别为3份和10份,苗期极强抗旱、强抗旱材料分别为24份和23份;其中紫秆黍(00003289)、乌克兰黍(00006438)和白糜子(00000101)三个品种在芽期和苗期均有很好的抗旱性,可作为后续全生育期抗旱研究和抗旱品种选育的优良资源。对芽期及苗期各抗旱鉴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芽期与苗期抗旱性没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相对苗长、相对苗鲜重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可作为评价黍稷苗期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正>轮作休耕制度历来有之,北魏《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可见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中就有重视土地轮作休耕的传统智慧。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虽然我国粮食多年丰收,2014年粮食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陆羽《茶经》中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而且还引用了《神农食经》中的话:“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说明在神农时代已有饮茶之事。从春秋时期秦统一四川后,饮茶开始在中原传播,顾炎武《日知录》中记载:“秦人取蜀后,开始有茗饮之事。”汉末,三国至魏晋,饮茶之风逐渐盛行,连帝王贵族都以茶待客,西晋陈寿著《三国志》记载:“孙皓……密赐茶以当酒。”刘宋·山谦之的《吴兴记》提到:“每岁吴兴、昆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到了唐代,饮茶更为普及,《茶经》问世,使天下皆知饮茶,  相似文献   

18.
农民最盼望的事情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五谷是指粟、黍、稻、麦、菽,这5种作物是我国众多农作物的代表,也是农业生产中种植业的核心。 粟:我国北方通称谷子,原产于我国,后传入欧洲。殷周时期,中原人民以粟、黍为主粮,春秋战国以后,粟、黍的主粮地位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9.
水氮耦合对黍稷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水和肥已成为旱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水肥耦合对作物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可以为旱作区农作物的高产、稳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以‘5283黄’和‘晋黍5号’两个黍稷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黍稷全生育期设3个水分水平和3个氮素水平,研究水氮耦合对黍稷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水量相同的条件下,适量施氮均使黍稷叶绿素含量、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之比(Fv/Fm)、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升高,提高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不同处理的Pn、气孔导度(Gs)、Fv/F0和Fv/Fm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先升高后降低,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拔节期达最大值;叶绿素含量、Tr、胞间CO2浓度(Ci)均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大,抽穗期达最大值。重度水分胁迫下各处理受害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水分处理,不施氮条件下的各处理受害程度大于其他施氮处理,且‘晋黍5号’对水分和氮素较为敏感。在重度水分胁迫(W1)和中度水分胁迫(W2)条件下,施用氮肥能明显缓解干旱胁迫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在养分缺乏的地区,适量增加灌水量均可以明显改善黍稷叶片的光合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有利于作物维持较大的光合面积和较长的光合作用时间,改善籽粒特性和增加穗粒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松萝茶     
安徽省休宁县产制松萝茶,早在明朝就开始闻名,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是安徽名茶中最早著名的绿茶。《歙县志》载:“明隆庆间(1567—1573)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妙,群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休宁县志》也有记载:“邑之镇山曰松萝,远麓为琅源,多种茶,僧得吴人郭第制法,遂托松萝,名噪一吋。茶因涌贵,贾利还俗,人去名存,山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