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万寿菊茎尖,研究秋水仙素对万寿菊的诱导效果,使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压片法鉴定多倍体,分析了四倍体植株在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性。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抑制万寿菊生长,随秋水仙素浓度升高,形态变异率呈先升后降趋势;秋水仙素处理后叶片变异类型主要有6种。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万寿菊株高、冠幅、节间长度、花梗长度和腺点密度降低,叶片面积、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花瓣长度和宽度增加;四倍体万寿菊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下表皮细胞厚度、疏松度、栅海比、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量显著增加;四倍体万寿菊的比叶鲜重、比叶干重极显著增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基因组大小增加。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贡蕉的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贡蕉胚性细胞悬浮系、胚性愈伤组织和多芽体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不同外植体材料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期获得染色体加倍的植株。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胚性悬浮细胞系、胚性愈伤组织和多芽体三种不同外植体对秋水仙素处理的敏感性都较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死亡,以0.4%(w/v)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多芽体48h诱导效果较好,多芽体的死亡率达到45.83%,接近半致死率,诱变率为18.64%。通过染色体计数和气孔鉴定,获得62株纯合四倍体小苗。诱变获得的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叶片气孔数量减少,体积增大。本次试验为香蕉多倍体诱变育种和新种质的创新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3.
秋水仙素诱导黄芩多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浓度为0.01%,0.05%,0.1%,0.2%,0.5%的秋水仙素浸泡黄芩种子24、48、72 h和96 h,统计种子发芽率;此外,在黄芩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5、10 mg/L和15mg/L的秋水仙素,进行黄芩多倍体的诱导.种子发芽和诱导愈伤形成芽后,取二者幼芽分别固定和制片观察,统计秋水仙素诱导黄芩产生的多倍体细胞率.结果表明:0.01%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24、48、72 h)黄芩种子,随着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提高;当浓度高于0.05%时,种子发芽率降低,但规律不明显.染色体压片观察表明,以浓度0.1%秋水仙素浸泡处理黄芩种子24h的多倍体细胞诱导率最高,可选49.2%;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能够明显促进愈伤组织和芽的形成,但多倍体细胞诱导率仅为9.7%.以上结果表明,种子浸泡或培养基添加秋水仙素均能诱导黄芩根尖或愈伤产生多倍体细胞,但要获得纯合的四倍体或多倍体植株,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苦参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称重、测量、解剖等方法,研究苦参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吸水特性,TTC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选取来源于岷县和成县的苦参种子,经过沙擦处理和未处理研究其萌发过程和特性。结果表明,苦参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0%以上,经测定种子生活力为78%,种子存在吸水困难。未经处理的种子萌发速度缓慢,置23℃恒温条件下的种子吸水膨胀后第5天才有胚根露出种皮,15d完成萌发过程,且萌发率低。经过沙擦处理的种子,其吸水速度加快,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的种子,说明坚硬的种皮是阻止种子吸水和萌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7.
以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胭脂萝卜幼苗茎尖生长点,通过苗期和成株期对诱变植株和正常二倍体植株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探讨四倍体胭脂萝卜的诱导方法与途径.结果表明,5种浓度秋水仙素都能诱变出四倍体胭脂萝卜,其中2 g/L秋水仙素诱变率最大,为33.3%.四倍体胭脂萝卜平均叶片厚度、叶长、株高、叶宽和开展度较二倍体分别增加32.4%、39.6%、39.8%、24%和31.7%,四倍体胭脂萝卜叶片单位视野内的气孔数目少于二倍体72.2%,但气孔的横径和纵径分别较二倍体大40.8%和30.7%.说明叶片厚度、叶长、株高、叶宽、开展度、气孔数目、气孔的横径和纵径等性状可以作为四倍体鉴定的重要特征,特别是气孔数目、气孔的横径和纵径可以作为快速鉴定四倍体与二倍体胭脂萝卜的重要指标.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是获得四倍体胭脂萝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9.
黄精多倍体诱导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诱变,使多花黄精染色体加倍,提高生物产量与品质,为大面积人工种植提供优良品种.种子经过人工打破休眠后,在MS+6-BA 1.0mg/L+2,4-D 0.5mg/L离体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再转入MS+TDZ 1.5mg/L+2,4-D1.0mg/L培养15~20d,用脱脂棉球浸泡于添加2%二甲基亚砜的0.05%~0.15%秋水仙素溶液中,在无菌条件下覆盖在愈伤组织上,进行染色体加倍诱导处理,再转移到MS+6-BA 1.0mg/L+NAA 2.0mg/L的分化培养基上,将分化出叶片的小苗转移到1/2MS+NAA1.0mg/L生根培养基上.结果表明:0.05%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48h变异株诱导率最高达18.7%.0.1%和0.15%浓度处理24h的诱导率次之,为16.7%,0.1%浓度处理48h变异率虽然只有16.2%,但其变异株倍性稳定性较好,整倍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以秋水仙索为诱变剂,利用茎段浸泡和秋水仙素培养基2种方法对库拉索芦荟进行诱变,结果表明,茎段浸泡秋水仙素法诱导四倍体葡萄的效果优于秋水仙素培养基法,0.2%的秋水仙素处理4d变异效果最好,诱变率达到最高值41.5%。变异株叶片肥厚,叶色深绿,叶片表皮气孔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增多。 相似文献
11.
剪秋罗种子催芽及秋水仙碱诱导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剪秋罗种子发芽率不高的问题,以剪秋罗种子为试验材料,比较种子新旧、播种基质以及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对剪秋罗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和不同时间处理剪秋罗萌动种子诱导多倍体。通过形态鉴定、气孔鉴定以及细胞学鉴定变异植株。结果表明:存放1年的剪秋罗种子发芽指标均优于当年新种子,当年种子可能具有初生休眠特性。以150 mg/L的GA3预处理存放1年的剪秋罗种子24 h并播种于培养皿中能获得最高的发芽势(76.33%)和最高的发芽率(85.33%)。经过秋水仙碱处理的种子普遍存活率低,但每个处理浓度下都获得了变异植株,秋水仙碱浓度0.1%为筛选出的最适诱导浓度。变异植株表现出了与对照植株在形态上、气孔分析上和细胞学检测上的差异。经鉴定,初选出1株多倍体。研究为培育剪秋罗多倍体新品种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温度和光照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的发芽温度分别为10、15、18、20、25、30、35℃;光照条件分别为黑暗和自然光两种条件.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10℃低温下种子吸胀和发芽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胀率、发芽率、发芽指数随之增高,当温度达到35 ℃时,种子霉烂率最高,但发芽率降低,其中20、25、30℃条件下,种子吸胀速度较快,发芽时间短,发芽率、发芽指数高,与其它温度相比较均达到了显著差异,苦参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20-30℃,最高温度为35℃.苦参种子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都能萌发,但黑暗条件下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4.
15.
苦参种子形态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苦参种子的形态,并且对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作的苦参种子横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苦参的种子呈卵圆形,平滑而有光泽,种皮呈黄褐色,有明显的种脐.苦参种子的横切面解剖结构特征为:最外层为栅栏组织逐渐加厚而形成的角质层;表皮层下面为“工”字形的骨状石细胞;种脐部位有较为发达的维管系统;苦参子叶较大,富含大量的淀粉粒.加厚的角质层和骨状石细胞增强了苦参种皮的保护功能,这一特征可能是苦参种子休眠的原因之一.苦参种子形态解剖结构观察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种子休眠和硬实性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以来自15个不同产地的150份苦参为材料,采用cpSSR分子标记技术探究不同产地苦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8对cpSSR引物共扩增出311个条带,检测出97.4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cpSSR引物扩增出17.28个条带。平均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为5.41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395,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535,多样性指数(h)为0.748,无偏多样性指数(uh)为0.83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86,PIC>0.5说明18对cpSSR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不同产地的苦参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山西武乡土河坪种质(THP)的I为1.600,Ne为4.786,其他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是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的苦参产地。居群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苦参种质内个体间差异大,苦参种质内遗传变异率大于种质间的。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PCoA)和STRUCTURE软件进行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均将不同产地的苦参分为2个类群,并且分类结果有明显的地理相关性。第1类群中的9个苦参种质主要来自山西、河北、陕西和内蒙古等地,第2类群主要来自山东、河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