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沅陵县属山区大县,中稻面积约为3.5万hm~2,如何搞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和比较效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该县城郊乡镇农民做了有益探索,头年10月在稻田里种植草莓,第二年5月草莓收后,连作中稻和玉米,不仅草莓喜获丰收,而且水稻、玉米夺得高产,获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1综合效益1.1改革了耕作制度沅陵县中稻田一般只种一季,油—稻连作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2.
沅陵县属山区大县.中稻面积约为3.5万hm2.如何搞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和比较效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该县城郊乡镇农民做了有益探索。头年10月在稻田里种植草莓.第二年5月草莓收后,连作中稻和玉米,不仅草莓喜获丰收,而且水稻、玉米夺得高产,获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沅陵县深溪口乡深溪口村1组、2组是五强溪电站水库淹没区,人平不足340平方米田,自然条件较差,以前是一个贫困村.1998年10月,组里一外嫁安徽的妇女回乡从外地引进技术和信息,在稻田里率先种了1300平方米草莓,第2年5月草莓收后,连作中稻、玉米,不仅草莓喜获丰收,而且水稻、玉米夺得高产,1300平方米稻田年收入1万多元.在她的带动下,这两组农民都发展这种模式,现在已发展到近3公顷,每年仅此一项就可增收10多万元.该种植模式归纳起来有如下几大好处:……  相似文献   

4.
黄泾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59-60
该文阐述了阜阳地区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技术模式的技术要点,并简要分析了其综合效益,以期为克服草莓连作障碍、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草莓—玉米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两种高效套种、复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路 《农家科技》2009,(10):27-27
<正>近3年来,江苏省滨海市睦邻开发区大棚设施基地创造了大棚草莓套种扁豆、连作夏大白菜和草莓、玉米、香荷芋两种新型高效种植模式。采用大棚草莓套种扁豆、连作夏大白菜的种植模式,大棚草莓上市期长、效益好;利用棚架种扁豆,不  相似文献   

6.
沅陵县立足湘西山区实际,积极开展稻田养鸭综合技术推广与示范,2017年沅陵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就开始在官庄镇黄壤坪村开展稻田养鸭综合技术示范.该示范点由黄壤坪村退役军人傅家利流转稻田3.33公顷组织实施,成立了沅陵县虎子水稻种植直营店,从事订单式和生态循环式稻田综合种养.  相似文献   

7.
徐颂涛  邢后银 《农技服务》2012,29(9):1010+1012
南京地区冬春草莓和超甜玉米需求量大,采用畜禽粪便加玉米秸秆加适量石灰氮土壤消毒,较好地解决了大棚越冬草莓连作障碍的问题,既消化了大量畜禽粪便,又就地利用大棚草莓下茬的玉米秸秆,采大棚草莓—超甜玉米模式经济、生态效益好。从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出发,分析了大棚草莓—超甜玉米模式效益,介绍了大棚草莓促成越冬栽培技术和超甜玉米的夏秋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8.
在虾稻田开展早稻、中稻、晚稻不同类型的13个水稻品种随机区组直播试验,结合虾稻连作最大养殖期、当地水稻安全齐穗期、优质米品牌市场开发,比较分析各品种产量、直播生育进程、特征特性,提出了要实现虾稻连作模式效益最大化的优质稻优选品种和不同类型品种直播播期,为虾稻连作模式中应用水稻直播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唐建清 《农家致富》2010,(10):40-40
在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相对温暖的地方,有许多低湖田、冬泡田或冷浸田,一年只种植一季中稻,9~10月稻谷收割后,稻田空闲到第二年的6月再种中稻。这些田采取淡水小龙虾和中稻连作,不影响中稻田的耕作,也不影响中稻的产量,每年每亩可收  相似文献   

10.
稻田长期水旱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过10a的稻田水旱轮作(小麦或油菜—中稻)和1a只种1季中稻(中稻—中稻即水水连作)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长期水旱轮作0~1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比1季中稻处理高23.4%,土壤收缩量小38.2%,水旱轮作有利于土壤水稳团聚体的形成,<0.01mm土粒团聚度增大,水旱轮作消除了因长期淹水对土壤结构的不良影响;随着种植年限增加,不论哪一种耕作方式均可使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增加,土壤速效N,P,K养分差异不大;长期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比1季中稻处理高,试验结果还表明长期水旱轮作稻田土壤pH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稻田水旱轮作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稻田水旱轮作研究表明 :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 ,培肥了地力 ,改善了稻米品质。水旱轮作中综合效益表现最好的是轮作方式 1(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 ) ;其次为轮作方式 2 (紫云英—早稻—晚玉米→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 ) ;再次为轮作方式 3(紫云英—早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玉米—晚玉米→紫云英—早稻—晚玉米 ) ;而连作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通过4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小春作物,中稻,再生稻在稻田复种耕制中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物质,能量转化效益,为认识中稻--再生稻在稻田耕制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小春--中稻--再生稻复种制,促进稻田生产向“两高一优”农业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草莓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应性较强的水果,江苏省的生产面积相对较大,并逐年增加,其中设施草莓占有六成以上的比例。随着草莓多年连续栽植,连作障碍已逐年突现,尤其是设施促成草莓栽培更为明显,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质量,效益也相应降低。克服草莓连作障碍是草莓种植区的栽培关键,高温闷棚处理配套栽培是克服连做障碍一种综合土壤消毒、杀灭杂草及地下害虫、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等于一体的经济高效操作相对简单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稻田长期水旱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0 a的稻田水旱轮作(小麦或油菜一中稻)和1 a只种l季中稻(中稻-中稻即水水连作)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长期水旱轮作0~1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比1季中稻处理高23.4%,土壤收缩量小38.2%,水旱轮作有利于土壤水稳团聚体的形成,<0.01 mm土粒团聚度增大,水旱轮作消除了因长期淹水对土壤结构的不良影响;随着种植年限增加,不论哪一种耕作方式均可使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增加,土壤速效N,P,K养分差异不大;长期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比1季中稻处理高,试验结果还表明长期水罩轮作稻田土壤pH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文成县樟台乡是欠发达山区乡镇,近几年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帮助农民致富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山坑等村发展了大棚草莓基地100多亩,并进行草莓一水稻连作,实现了草莓亩产值过万元、水稻产量过千斤的良好综合效益。我们在大棚草莓种植技术方面主要掌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16.
草莓是一种忌连作的作物,保护地草莓由于连续种植,易产生连作障害。特别是一些专业化生产基地,多年连茬种植,难于轮作倒茬,常造成土壤和棚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连年积累,一些土传病虫害发生越来越重。尤其是黄萎病、炭疽病等发生严重,草莓苗生长受到抑制。发育不良,直接影响草莓产量和效益。目前,连作障害已成为制约各地设施草莓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连作草莓大田为试验对象,设置玉米套作棚与对照棚2个处理,分别于玉米苗期、成熟期和秸秆腐熟期调查两棚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区系状况。结果表明:玉米套作及秸秆还田处理后的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9.64%,碱解氮含量提高11.68%,有效铁含量提高56.49%~78.74%,有效钙含量提高7.16%,过剩的有效镁含量降低9.20%~17.65%;套作棚的土壤细菌数量和细菌/真菌值均比对照棚提升了22.24%和20.62%,土壤微生物结构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玉米套作及秸秆还田处理后的放线菌数量是对照的2.64倍,增强了抵御病虫害侵染的能力。因此,玉米套作及秸秆还田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草莓连作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缓解连作土壤碱化和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18.
草莓的连作栽培容易造成土壤理化性状劣变、土壤养分失衡等,发生连作障碍,导致草莓的产量与品质下降,阻碍草莓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红袖添香’为供试草莓品种,选择几种不同的土壤修复产品,从连作草莓的产量和品质2个方面评价其修复效果,筛选并优化适合实践应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定植前施用1次土壤修复剂SA,草莓单株熟果个数、单株产量以及单位产量高于其他施用次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9.5%、33.5%、33.6%,而且组合修复剂SA-1-6+116、SA-1-6+BGB修复连作草莓土壤后,与对照组相比,草莓单位产量也分别提高了31.9%、31.2%。土壤修复剂SA施用1次和5次对草莓果实的花青素和芦丁含量均有显著提高的作用。综合考虑连作草莓产量和品质,初步认为在草莓定植期施用一次土壤修复剂SA,及其与116、BGB配合施用,连作草莓土壤修复效果较好,适合在连作草莓土壤修复的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稻加秋玉米栽培技术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叙 《广西农学报》2008,23(6):46-49
为充分利用中稻田的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探讨新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经5年试验,总结出中稻加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及其适合在中稻地区推广的栽培管理技术。该种植模式中稻每667m^2产量达450-500kg,秋玉米每667m^2产量达350-400kg,比单季稻每667m^2增收380~450kg。  相似文献   

20.
<正> 江淮丘陵地区是我省主要水稻产区之一,稻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左右.五十年代前后,这个地区部分稻田原实行中稻一休闲(冬沤或冬干晒垡) 的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五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进行了沤改旱、一熟改两熟、单季稻改双季稻、发展油稻稻等耕作改制,熟制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这个地区北部和中部稻田;多实行稻麦两熟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南部稻田多实行肥稻稻或油稻稻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由于熟制类型单一,多数是复种连作,导致稻田土壤结构变坏,肥力日趋衰退,影响农作物持续增产.实践证明,实行多种复种方式相配合,建立用养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