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 】四川气候多云雨天气,通过全覆盖遥感影像解译来掌握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分布非常困难,采用野外实地抽样调查与遥感影像分类相结合是有效可行的方法。【方法 】文章以遥感和GIS为手段,充分利用“两区”划定耕地基础数据,采用两级空间分层抽样方法和实验最优空间抽样体系的设计来建立长期的野外调查样方。采用空间分析技术、传统抽样方法相结合的两级空间分层抽样技术,在不同研究区内,以误差、变异系数和抽样个数为抽样效率的评价指标,实验和确定不同层的样方大小、抽样方法和抽样比例的最优抽样体系;通过确定的最优抽样体系,反推2022年研究区油菜和小麦面积,验证其精度。【结果 】抽样体系中样方大小为0.5 km×0.5 km、抽样方法为分层顺序抽样方法或分层麦士比抽样方法、抽样个数为25个左右,误差和变异系数较小,为最优抽样体系。【结论 】经验证,用最优抽样体系反推的2022年油菜小麦面积精度均在93%以上,建立了适用于四川省不同区域的最优抽样体系,布设了长久的野外调查样方。  相似文献   

2.
水稻播面遥感抽样调查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成都平原为研究区,应用感遥控技术,在区划分层研究的基础上,对样方大小、抽样率、抽样数,样方位置和样方布点方式等抽样技术要求以及样方调查方法,调查成果处理方法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武夷山天然米槠林的取样和调查,比较了随机样方、相邻格子样方、中心点四分法、最近相邻法和最近个体法的效用,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的抽样方法具有大体类似的精度,其中又以相邻格子样方的抽样误差为最小,最为适用;以相邻格子法对该群落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种群多样性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逐渐趋于稳定,即种群多样性指数与样地面积符合y=axb的关系,其转折点的样地面积约为1000m2.  相似文献   

4.
遥感技术在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手段进行作物种植面积监测是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措施之一.以2010年度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为例,利用抽样的方式对遥感监测样区进行面积监测,在抽样样方监测调查的基础上对遥感监测样区的结果进行修正,对比2009年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面积监测的结果,得出2010年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面积相比2009年减少3...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稻纵卷叶螟卵、蛹田间分布型及其适宜的抽样调查方法。分布型的测定主要采用了Iwao(1968)提出的测定方法和频数分布检验。测定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卵属核心分布;蛹属负二项分布。抽样方法,着重讨论了随机抽样的四种方式,即:五点式、棋盘式、单对角线式和平行跳跃式。通过样本平均数的比较,认为,调查卵量以对角线式抽样,样数以50蔸为宜,共查10点,每点5蔸,蛹的发生量调查,以平行跳跃式抽样,样数以,50蔸为宜,查两列,每列等距离查5行,两列共10行,每行连续查15蔸。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稻纵卷叶螟卵、蛹田间分布型及其适宜的抽样调查方法。分布型的测定主要采用了 Iwao(1968)提出的测定方法和频数分布检验。测定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卵属核心分布;蛹属负二项分布。抽样方法,着重讨论了随机抽样的四种方式,即:五点式、棋盘式、单对角线式和平行跳跃式。通过样本平均数的比较,认为,调查卵量以对角线式抽样,样数以50蔸为宜,共查10点,每点5蔸;蛹的发生量调查,以平行跳跃式抽样,样数以150蔸为宜,查两列,每列等距离查5行,两列共10行,每行连续查15蔸。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白豆杉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查清浙江省白豆杉资源状况,应用典型抽样的原理对浙江省白豆杉分布面积、数量、生境、植物区系及群落特点等进行实地的样方调查.调查得知,浙江省白豆杉有11个分布点,根据29个样方的调查资料推算,浙江省白豆杉的资源总量为24.22万丛,分布面积为408.08 hm2;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浙江省白豆杉群落的植物区系具有起源古老,珍稀植物较多,地理成分复杂,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等特点;其群落类型属于4个植被型,8个群系组,11个群系类型,白豆杉的生长分布与其所处生境和伴生种猴头杜鹃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农田杂草灰飞虱的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聚集度指标法测定和*m--X回归法分析,研究了浙江地区农田杂草越冬代灰飞虱成若虫的田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混合种群趋向于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抽样数量随虫口密度增加而递减,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2=105.95/-X 31.2,当灰飞虱虫口密度每样方2,5,10和20头以上时,分别抽查80,50,40和30样方。以棋盘式、五点式或Z字型等取样方法较宜。  相似文献   

9.
研究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的差异,分析现有森林资源样地调查方式的效率和误差,对比分析调整样地数量和样地面积大小后对市级区域森林面积估算的精度。以鞍山市为研究区,以二类调查小班数据为基础,以现行4 km×8 km样地间隔的标准样地数量为最大样本量,分析了在样方边长分别为25、30、250 m,1、2、3、4 km与样地数量分别为现行数量的1/2、1/3、1/4和1/5等情况下样地估算森林面积总体的精度。结果表明:样地面积越大,像元的混合度越大;现行抽样方式精度较高,误差仅为0.65%;当样地数量为现有样地数量的1/2,样地大小为2 km×2 km时,是较为准确估算鞍山市森林面积值的最佳抽样方式,误差为02.9%;虽然采样率为1/3,边长为3 km和4 km方式的精度更高,但是调查的面积更大。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多样性调查中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进行马尾松林昆虫群落调查时,为了使抽样既能全面地反映群落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又有省时省力,对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多样性调查中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冠层取样以每样地调查植株30株,每株取3个长约50cm的枝条为佳;灌丛取样以每个样点扫10网,每个样地扫30网即可;地表层以取4个50cm×50cm的小样方为宜。  相似文献   

11.
林地甘肃鼢鼠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甘肃鼢鼠、洞迹圈和被害油松的空间分布格局是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洞迹圈的信息可以反映甘肃鼢鼠的信息。调查的最适取样面积相当于一个聚集块面积,分别为1/4、2/15和1/15hm2样方大小;最适取样数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允许误差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黄河源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在黄河源区广泛分布,认识高原鼠兔时空分布特征对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无人机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航拍系统,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2017年12月、2018年5月多次在位于黄河源区的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进行野外航拍工作,共布设了29个工作点(每个工作点单独设置航线,包含12~16个固定拍摄点),共计拍摄500余张定点航拍照片,每张照片覆盖地面35 m×26 m范围。同时,对工作点进行了相关地面调查。河南县高原鼠兔洞口分布异质性较大,分布极不均衡。鼠洞密度在2016—2017年间有增加趋势,由平均14.7个?亩-1增加到20.1个?亩-1。影响鼠洞分布的因素较为复杂,如气候、植被、放牧、土壤、招鹰架的布设及灭鼠等。就放牧强度与离水源地距离两点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在中等放牧强度下和与水源地有一定距离(50~200 m)的环境下鼠洞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甘肃鼢鼠对油松危害动态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以油松林、甘肃鼢鼠和防治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法,组建了甘肃鼢鼠种群、油松、林价、投饵密度等一系列模型,并以经济指标偶联求得防治甘肃鼢鼠的动态经济阈值模型。结果表明:毒饵单价低时,切封洞法经济阈值最大,插洞法最小;而毒饵单价高时,插洞法最大,切封洞法最小;防治定植1年生油松经济阈值较大,4~5年的最小,定植6年后经济阈值逐渐增加。从林地油松被害数量估测模型得知,油松应营造在甘肃鼢鼠2.4只/hm~2以下的林地,才能保证成林。  相似文献   

14.
林区啮齿动物分布与生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区人为干扰下啮齿动物生态分布与生境的关系,利用夹日法于2008年3月—2010年12月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东南部林区共有啮齿动物21种,隶属3目8科16属,占黑龙江省啮齿动物的70%,其中,古北界17种(占80.95%),广布种4种(占19.05%),在动物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为主,在捕获的数量上看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为优势种。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棕背鼠平的密度最大。灌丛中棕背鼠平和黑线姬鼠为主。沼泽湿地以东方田鼠为主。阔叶林以大林姬鼠为主。农田草地草甸以黑线姬鼠为主。在居民点附近以伴生种褐家鼠为主。这反映了它们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倾向性。地面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和丰富度对小型啮齿动物分布也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青川县林地和农房区2种生境中鼠类群落结构及其动态,为防治灾后青川县鼠类暴发、农业鼠害发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09年10月(秋)至2011年10月(秋),采用夹夜法对青川县林地和农房区2种生境中鼠类群落结构及其动态进行调查。【结果】在农房区和林地捕获的鼠类包括啮齿目(Rodentia)和鼩鼱目(Soricomorpha),共11个物种,分别为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大足鼠(Rattus nitidus)、黄胸鼠(Rattus tanezumi)、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小家鼠(Mus musculus),龙姬鼠(Apodemus draco)、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巢鼠(Micromys minutus)、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在农房区,2010年4月以前,大足鼠是第一优势种,其相对密度呈下降趋势,2010年7月之后以家鼠为主,其中优势种黄胸鼠相对密度呈增长趋势,其余物种相对密度较低。在林地中,灰麝鼩和龙姬鼠是整个调查期间的优势种,其中龙姬鼠相对密度呈周期性变化;2010年4月以前,灰麝鼩为林地第一优势种,其种群相对密度呈下降趋势;2010年10月捕获了5种鼠类,其种群相对密度均达到当年峰值,并第一次捕获了小泡巨鼠和高山姬鼠,其后高山姬鼠成为林地优势种之一。相对林地而言,农房区鼠类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变化幅度较大。林地鼠类群落均匀度指数在2010年7月之前呈上升趋势,而后趋于稳定。2011年1月以后,林地鼠类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逐步上升,而群落优势度下降。【结论】灾后农房区鼠类群落结构变化较大:2009年10月,大足鼠和灰麝鼩相对密度较大,其后下降;2010年7月后家鼠成为农房区主要鼠类,优势种黄胸鼠相对密度呈上升趋势。林地中鼠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龙姬鼠相对密度呈周期性变化。应加强对农房区黄胸鼠等家鼠的防控,并长期进行害鼠种群动态的监测,掌握地震灾后青川鼠类群落动态,为鼠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CSLE模型全覆盖和抽样调查法对估算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明确天山北坡县域尺度适宜的抽样密度和土壤侵蚀推算方法,以天山北坡阜康市为例,开展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基于CSLE模型全覆盖和0.25%、1%、4%三种抽样密度,采用栅格推算法分别对研究区土壤侵蚀进行估算,并对侵蚀强度面积和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阜康市水土流失类型可划分为北部沙漠风力侵蚀主导区、中部山前冲积扇及倾斜平原风水复合侵蚀主导区、南部中低山丘陵水力侵蚀主导区及南部高山冻融侵蚀主导区等4个区。与4%抽样密度下推算的侵蚀面积相比,0.25%和1%抽样密度下平均相对差异分别为8.76%和28.99%;三种抽样密度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表现较为一致,轻度侵蚀主要在中部耕作区呈集中连片分布,中度侵蚀主要在植被盖度30%~60%、坡度8°~25°的区域分散分布。全覆盖计算的阜康市水土流失面积与三种抽样密度下推算面积相比均偏小。全覆盖推算侵蚀面积与0.25%、1%抽样密度下推算面积相差较大,分别偏小145.27 km2和114.32 km2,与4%抽样密度计算结果相比仅偏小8....  相似文献   

17.
徐达  翁卫松  诸葛刚  谭莹  陈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129-5130,5133
探索科学、实用的利用彩色航片结合成数抽样开展城市和平原绿化调查的方法,解决目前平原绿化调查与监测技术相对滞后的技术问题。基于彩色航片为底图,采用不同成数抽样方案布设样点,并判读样点地类类型,完成试验区绿化调查。结果不仅找出了不同成数抽样方案对绿化调查工作量和成果精度的不同影响,而且找出了该调查方法本身的优缺点和研究材料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深入针对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缙云山游客活动区黄壤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主要活动区黄壤的理化性质状况.结果表明,游客对景色区的践踏、废弃物的随意丢弃会对土壤造成明显冲击.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践踏程度呈极显著相关.土壤氮、磷、钾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氮、钾水平较高,磷水平较低.全氮、有效氮含量与践踏程度极显著相关,磷、钾受游憩活动冲击影响较复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伏季休茶留养技术对福云10号绿茶品种春梢萌芽期、发芽密度、1芽1叶百芽重、净光合速率、鲜叶产量和制茶品质等主要增效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伏季适当休茶留养可使福云10号春茶萌发提早4~6d,春茶发芽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春茶1芽1叶百芽重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提高3.51%~26.19%,小区春茶鲜叶产量提高26.62...  相似文献   

20.
罗财红  孙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41-4242
在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对风险评估的程序、检测因子的选择及样品采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评估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