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五岳独秀的衡山,千百年来所产南岳云雾茶以其独特风格素负盛名。今年10月初,我有幸陪同刘继尧研究员、张觉晚副研究员前往衡山南岳云雾茶各产地进行考察,途中写下了这篇采访小记。我们随同衡山县农业局刘春盛同志前往衡山祝融道子坪茶场。沿着羊肠小道前行,愈往深处,古木愈多,青藤翠蔓缠绕其上,  相似文献   

2.
衡山茶烘绿。又称“南岳茶”、“岳顶茶”。产于湖南南岳衡山各峰。历代生产。清初王夫之《莲峰志》:“沿山皆茶……浮乳甘香,不在徽歙下。”衡山钻林茶烘绿。产于衡山水月寺。茶生岩壁上,须攀缘至树顶才能采下,故也。清刘廷献《广阳杂记》:衡岳之上品名。九嶷茶烘绿,简称“嶷茶”。产于湖南宁远县九嶷山。《九嶷山志》:“味甘香不减武夷、日铸,以潇水煮之,厥味倍佳。”五盖山茶烘绿,又称“盖山米茶”。  相似文献   

3.
吴汉奇1983年高考仅差三分落榜后,1985年怀着对社会做贡献的理想,在海拔1100米,离家往返30余里的南岳衡山祝融道子坪搭草棚长期为家,在省、市、县农业和财政等部门的扶持下,全家起早摸黑,投资  相似文献   

4.
狠抓生态茶场建设开发绿色食品南岳云雾茶范水平(湖南省衡阳市南岳林场茶场·衡阳·421900)我场位于“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创建于1964年,现有干部职工65人。茶园面积87公顷.年产茶2t,年产值56万余元。32年来,我场在上级领...  相似文献   

5.
南岳衡山,是我国五岳之一,有五岳独秀之称。它群峰巍峨壮丽,峰峦峻秀,千姿万态,时而烟雨蒙蒙,重雾弥漫,莫测高深;时而银海翻腾,时而红霞满天;林木苍翠,绝壑飞泉,溪流网布。一年的云雾在200天左右,年降水量在1600—2000毫米,年平  相似文献   

6.
一、茶叶生产概况衡阳地区产茶的历史悠久。在唐·陆羽《茶经》(公元780年前后)中,就提到衡山茶叶,当时南岳的石廪方及团茶,为唐人李群玉的诗歌所称赏。至清代,南岳“岳顶茶特丰”,常宁的塔山贡茶,均载在旧志。民国期间旧属祁阳县产茶曾达四千余担,为当时湖南十二个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农香优676’大面积生产适宜的育秧方式,2014年在湖南衡山和浏阳采用直播、育秧盘旱育抛秧和润湿育秧移栽3种方式,对‘农香优676’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香优676’采用湿润育秧栽培方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多,千粒重大,实际产量最高,其产量达10 131.75 kg/hm2。  相似文献   

8.
“牛抵”茶     
“牛抵”茶泡入杯中,叶柄朝下,毫尖朝上,不落杯底,不漂水面。摇动茶杯,水荡叶跳,叶叶相碰,如牛抵角。牛抵茶是一种高级绿茶。早在宋朝时,牛抵茶就与衡山“钻林”茶、永明大风茶、宁远嶷茶,被朝廷列为贡品,归皇室享用。元朝和明朝时,每年采茶季  相似文献   

9.
我省国营茶场,过去大部分只初制毛茶,不加工精制成品茶,制茶设备不能充分利用,茶场盈利较少,有的甚至亏损,茶园建设资金困难。省计委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巩固和办好国营茶场,促进茶叶生产发展,提高制茶质量,最近以湘计农[82]198号文发出通知,批准衡山贯塘、临湘、洣江、福田、南岳、君  相似文献   

10.
文徵明与茶     
文徵明(1470~1559)明代书画家。初名壁,字徵明,以字行。更名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年轻时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五十四岁才以岁贡生荐试礼部,任翰林院待沼。书画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亦能诗,有《莆田集》。近年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了由周道振辑校的《文徵明集》。  相似文献   

11.
柯冬英  王建荣 《茶叶》2005,31(2):119-122
本从宋代斗茶的兴起与鼎盛、斗茶之茶、斗茶之器具、斗茶之程序、斗茶胜负的标准、斗茶的消亡、斗茶在茶化史上的地位、龙凤团茶的试制及斗茶茶艺的开发等方面论述了斗茶。认为斗茶出现于晚唐而盛于宋代,北苑之名始于南唐北苑使,而非因其面北而名北苑,论述了北苑茶的加工方法、层出不穷的茶品,介绍了斗茶的程序、斗茶胜负的标准,分析了斗茶器具的特点、斗茶消亡的原因,总结了斗茶在茶化史上的地位,通过龙风团茶的试制及系列试验,分析了影响斗茶胜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唐代西南、江南地区茶叶的产地分布面广,但西南产地分布的广泛程度总体不及江南;茶叶的地理布局颇不平衡,西南更为突出;茶叶的分布格局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茶叶产地在唐后期呈扩大趋势,江南更加突出。对两区茶叶地理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挖掘潜力,打造茶叶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殷娜 《茶叶通讯》2015,(3):34-39
唐宋两朝茶道不管是从技的层面还是道的层面,其美学内涵都有明显不同.从茶叶的制造、品茶流程的变化到大批茶道高手兼书画家的出现,茶画、茶书法、茶专著的大量涌现,独特的茶百戏、斗茶等艺术形式与书画的结合和互相影响,以及宋代茶诗几倍于唐代茶诗的盛况都显示:宋代士人已开始追求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将茶性之美与宋人的审美意趣、艺术化生活的主张相结合,促进了宋代茶道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孔玉屏 《茶叶》2010,36(4):255-257
宋代是中国茶的盛世,茶的制作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鼎盛。本文从茶的产地、材质、造型和色泽等,来探讨当时的饼茶,以贡茶为主,时间跨度上从北宋初到宋徽宗时期为要。  相似文献   

15.
关剑平 《茶叶科学》2014,34(1):105-110
文化身份是指带有民族印迹的文化本质特征,永远处在塑造过程中。茶叶被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从茶文化史上看,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熟发展时期。“唐代”既是主体的中华民族的界定,也是对客观推移中的时间的限定。本文以中国传统茶学的缔造者陆羽为时间区划标志,通过梳理相关史料,论证了唐代饮茶生活隐逸的文化身份,不仅对唐代茶文化做了定性分析,而且为研究陆羽与茶的内在关系打下了基础。通过文化身份理论的应用,把茶文化研究纳入文化研究的语境,以加强茶文化研究的学术性、专业性。  相似文献   

16.
乐素娜 《茶叶》2010,36(4):253-255
中国的茶与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甚为深刻,日本茶道的发祥与中国文化的熏陶息息相关。日本茶道与宋代时期流行的茶礼有许多共同点,两国的茶文化也有诸多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周文棠 《茶叶》2009,35(4):244-249
中国茶文化史上,有栽种茶树第一人——甘露禅师吴理真之说,或表述为“西汉时,甘露禅师吴理真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是佛教徒种茶的最早记载。”本文依据相关历史资料,进行考证,认为蒙顶产茶记载于唐代;五代至北宋记载中的蒙顶植茶人具有道教文化的内涵;蒙山甘露禅师出现于北宋;自南宋至清代记载中的蒙顶植茶人具有佛教文化的内涵;吴理真是宋代从岭表至蒙山的僧侣,因有灵异而被南宋孝宗敕封;明代杨慎的记载,进一步确证了“宋甘露禅师行状碑”的真实性,并补充了关于吴理真的生平,吴理真之所以被敕封是因为有灵异,而不是种茶;蒙顶植茶人吴理真是当地农民的观点出现于现代;蒙顶植茶人身份的变化反映的是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茶文化史上“吴理真是西汉时在蒙顶植茶之人的观点”是错误的。作为茶文化工作者有必要厘正茶史,以免谬论遗于后代。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阐述《红楼梦》中的茶具、茶品和泡茶用水来展现《红楼梦》中清代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历史意义、生活情趣、学术价值等。  相似文献   

19.
胡小军 《茶叶科学》2010,30(6):489-492
宋代以建窑盏为代表的茶具以及上品茶色尚白的鉴赏标准,是该时期文化生活中的审美共识。建窑盏的出现,见证了宋代茶艺由唐入宋的文化转型,从器物中也可以考察出宋代独特的饮茶技艺。本文通过对宋代分茶、斗茶技艺和建窑黑釉瓷茶盏关系的考察,揭示建窑黑釉瓷茶盏在宋代兴盛的原因,为“宋式”精致的审美美感类型与生活方式、文化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穆殿云 《茶叶》2021,47(1):54-56
茶叶在宋夏关系中扮演复杂而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贸易商品;是一项丰厚财源;还是西夏对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北宋驭边的一个有力手段.无论战和,茶叶贸易贯穿宋夏关系的始终,对民族融合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西夏的国运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