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密度和氮肥与设施袋培番茄产量、品质及冠层结构的关系。以番茄品种‘惠裕’为试材,设置3个密度水平(常规密度D1:4株/m~2、D2:6株/m~2、D3:8株/m~2),4个施氮量水平(常规氮肥N1:12 174mg/株、N2:11 581mg/株、N3:10 989mg/株、N4:10 396mg/株),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D1和D2条件下,番茄产量随氮肥的减少而减少,D3条件下,产量则随氮肥的减少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1条件下,番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N2、N3、N4条件下,番茄产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硝酸盐、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维生素C质量分数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均随氮肥的降低而降低;相同氮肥条件下,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相同时,番茄冠层内透光率随施氮量的降低而升高,消光系数则随施氮量的降低而降低;氮肥相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番茄冠层内透光率呈递减趋势,而消光系数则呈递增趋势。设施袋培番茄选择密度8株/m2、施氮量11 581mg/株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2.
大型海藻碎屑是海藻场海域生产力循环过程的重要物质基础,海域环境因素例如溶解氧含量差异,对海藻碎屑分解释放营养盐效率产生影响,由此探究不同溶解氧环境对海藻碎屑分解及营养盐贡献度。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探究低氧(1~4 mg/L)和好氧(5~9 mg/L)条件下瓦氏马尾藻碎屑分解速率(用分解系数k表征)以及碎屑分解释放无机营养盐氮、磷、硅规律。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海藻碎屑剩余物质干重最小,实验结束海藻碎屑失重率为84.699%,在实验初期瓦氏马尾藻碎屑(简称海藻碎屑)分解速率较高(0.110/d);而低氧条件下海藻碎屑实验初期分解速率(0.041/d)与好氧条件下实验末期分解速率(0.049/d)相当;海藻碎屑在好氧条件下易于分解释放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且两者释放趋势一致,氨氮释放量在低氧条件下较高,且氨氮在海藻碎屑分解释放溶解无机氮中占主导作用,使得低氧条件下单位海藻碎屑分解释放溶解无机氮的累积贡献量(3.811 mg/g)比富氧条件下累积贡献量(1.511 mg/g)高出近一倍;海藻碎屑在不同溶解氧环境下对活性磷酸盐贡献量最大,富氧条件下单位海藻碎屑分解释放活性磷酸盐对水体累积贡献量达到10.143mg/g,无机硅酸盐在低氧条件下累积贡献量为1.091~4.777 mg/g;海藻碎屑受海域溶解氧差异影响,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海域的能流循环和海域氮、磷、硅等营养盐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特征的影响,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不施氮和施纯氮120 kg/hm2)及不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地膜覆盖、垄沟栽培和垄播覆膜)对冬小麦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至抽穗期小麦根干质量逐渐增加,至抽穗期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覆膜处理小麦根干质量降幅大,未覆膜处理小麦根干质量下降幅度小;从不同生育期看,不同栽培模式下施氮处理根干质量均高于不施氮处理。在返青期,常规栽培和地膜覆盖模式下,小麦单株根条数较多,而进入拔节期,常规栽培和垄沟栽培模式下单株根条数明显增多,到孕穗期,地膜覆盖模式下单株根条数增加幅度大,但进入抽穗期,垄沟栽培模式下单株根条数不断增加,而地膜覆盖和垄播覆膜栽培模式下单株根条数显著降低;不同栽培模式下,施氮处理平均单株根条数高于不施氮处理,施氮为9.8,不施氮为7.7。不同栽培模式之间小麦根冠比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垄沟栽培模式下根冠比最大,为0.491,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下根冠比最低,为0.432;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不施氮处理的根冠比高于施氮处理,两者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在小麦生产中,选择栽培模式时应该重视氮肥的施用,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4.
Tissue Nitrogen and Fructan Translocation in Bread Whea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ranslocation of previously accumulated nitrogen and carbohydrates from vegetative tissue of the wheat plant is a major assimilate source for grain filling.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genotype differences in nitrogen and fructan transloc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grain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 Effects indicated that significant genotype differences existed for nitrogen accumulation at anthesis and fructan at milk stage and their translocation. Two high protein genotypes, Cunningham and PST90-19, accumulated more nitrogen before anthesis and had greater nitrogen translocation, but lower post-anthesis nitrogen uptake,than two low protein genotypes, SUN109A and TM56. Among plant parts, leaves were the major storage for tissue nitrogen and provided the overwhelming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nitrogen translocation, whereas for fructan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it was the stems. The two high protein genotypes had a higher percentage of their grain nitrogen derived from nitrogen translocation, while for the two low protein ones, it was from postanthesis nitrogen uptake and assimilation. Increasing nitrogen application increased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but decreased fructan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High grain protein content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 nitrogen translocation from leaves, stems and the total plant, while high grain yield was related to high fructan translocation from stems and the total plant. Fructan transloca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grain protein content. Nitrogen and fructan translocation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5.
牛尾毛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牛尾毛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随饲料改变的变化规律,确证牛尾毛一旦长成,其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不再与其它部分的进行交换,每段毛发记录的同位素信息可反映毛发生长时的饲料信息。【方法】设计控制饲料配比的牛模型试验,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不同段位牛尾毛中的δ13C值,分析不同段位牛尾毛的δ13C值随饲料改变的变化趋势,以及牛尾毛中的δ13C值与饲料、牛个体的关系。【结果】随着牛生育过程中饲料成分的改变,不同段位牛尾毛中碳同位素组成有极显著差异,而且饲料对牛尾毛中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远大于个体对其的影响;分段取得的牛尾毛δ13C值与其饲料δ13C值、C4植物饲料比例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不分段的牛尾毛δ13C值与饲料碳同位素组成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牛尾毛一旦长成,其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不再与其它部分进行交换,每段毛发的同位素信息可反映牛在毛发生长时的饲料信息,牛尾毛可以看作是记录牛饲料改变信息的档案库。  相似文献   

6.
红壤性水稻土紫云英有机氮素形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盆栽方法和1 5N示踪技术 ,对红壤性水稻土紫云英有机氮素的形成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紫云英有机氮素的来源主要来自根瘤固氮 ,固氮量占植株总氮量的 42 .40 % ,土壤供氮和肥料供氮分别占 2 9.2 6%和 2 8.3 4%。施用氮肥能促进紫云英干物质的积累和鲜草产量的提高 ,但对其根瘤的形成及生物固氮有负面影响。土壤中1 5N尿素的去向表现为气逸损失 >作物吸收 >土壤残留  相似文献   

7.
株高对遗传群体水稻株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遗传背景相似、生育期相近的遗传群体水稻株高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遗传背景相似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114个水稻株系为供试材料,依据株高将供试群体聚类分为A、B、C、D、E和F 6类,研究不同株高类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1)供试群体株高表现出差异较大但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2)随着株高的增加,不同类型水稻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超高株系增幅更大;(3)随着株高的增加,不同类型水稻成熟期吸氮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超高株高情况下表现更突出;(4) 水稻成熟期总吸氮量可以从全株含氮率与干物质生产量、抽穗前吸氮量与抽穗后吸氮量、单位面积穗数与单茎(穗)吸氮量、生长日数与吸氮强度4个方面进行解析。随着株高的上升,干物质生产量、抽穗期吸氮量、单穗吸氮量、吸氮强度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但植株含氮率、生长日数类型间无明显差异,A-E供试群体范围内单位面积穗数和抽穗后吸氮量也无明显变化,F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吸氮量构成因子对成熟期吸氮量的作用表现为:干物质生产量大于含氮率,抽穗前吸氮量大于抽穗后吸氮量,单穗吸氮量大于单位面积穗数,吸氮强度大于生长日数;(5)在A-E供试群体范围内,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变化较小,氮素收获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F类供试群体这3个指标除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略低外,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可见,株高在正常变化范围(A-E类)内与增加到超高(F类)后,株高的改变对氮素吸收、氮素利用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株高范围内氮素营养改良的重点应作出相应的调整。【结论】在所有株系内增加株高使水稻成熟期氮素吸收能力显著提高,但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有所降低,在株高150 cm以上的在超高株系下这种趋势更突出。表明不同株高范围内,株高对氮素吸收、氮素利用的影响有所不同,为此在水稻氮高效遗传改良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豆异地衍生RIL群体主要数量性状的自然选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大豆杂交组合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衍生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遗传结构的差异及其成因。【方法】以Peking×7605、RN-9×7605两个组合分别在南京和济南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比较同一杂交组合在两地衍生群体主要数量性状的表型差异,鉴别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自然选择效应。【结果】Peking×7605组合衍生的两个群体在南京和济南种植,其株高和分枝数均表现出显著差异;RN-9×7605组合衍生的两个RIL群体在南京和济南种植,其分枝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等表现均差异显著。【结论】上述性状发生了明显的自然选择效应,经表型方差分解证实性状差异由群体间遗传结构存在的真实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9.
在鄂西南烟区研究了化肥不同施用A-式对植烟土壤有效氮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栽烟模式下施肥后40 d左右肥料养分随雨水下渗已经基本损失完毕;在雨水较多年份底层土壤有效氮受表层土壤有效氮下渗补充较高.揭膜可能使土壤有效氮淋溶损失风险增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养分利用的可能性:提前施肥可使肥料养分在整个土体中分布均匀,且可能有效激发土壤有机养分矿化.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开发海胆专用人工配合饲料,围绕海胆摄食生理和营养需求研究,综述了海胆主要经济养殖种类,投喂频率、养殖密度、环境因子(水温、溶氧、光线、氨氮)等因素对海胆摄食量的影响,以及海胆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脂肪酸、胆固醇、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需求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以期为海胆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以药用植物长春花( Catharanthus roseus ( L.) G.Don)为对象,研究不同形态外源氮供应条件下,长春花生长发育与体内氮代谢响应盐胁迫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无盐胁迫条件下,不同形态氮源供应对长春花生长影响不显著,但硝态氮与氨态氮混合供应的情况下,硝酸还原酶( 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 GS)的活性及游离氨基酸总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氮源条件下的;在盐胁迫条件下,硝态氮和氨态氮混合供应显著增加了叶片生物量积累,同时,NR活性也显著提高。总体上,混合氮源供应可以减少盐胁迫对长春花的伤害。这种作用可能与氮代谢过程中关键酶活性的增加有关,特别是与氨代谢有关的酶有关,适量的氨离子可以节省植物代谢硝态氮的能量。  相似文献   

12.
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食性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的食性与生长特点进行了研究,该蚌主要摄食绿藻、蓝藻、硅藻、有机碎屑;对食物大小有一定选择性,其主要食物大小为(长×宽):2~30μm×1~7μm;除1月份外,几乎全年都摄食,以夏季为旺;4+龄以前生长较快,其中1+~2+龄生长最快,4+龄以后生长减慢,5~8月份为壳长生长盛期;体重和软体部以3~4月和6~9月生长为旺,软体部分除5月不增重外,其它时间都增重;体重与壳长、壳高、壳宽呈指数相关,体重与软体重、壳长与壳高、壳宽呈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15N示踪技术,在池栽群体条件下,研究了三种土壤肥力和两种灌水量组合对冬小麦生产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氮肥的当季吸收利用率变化在39.08% ̄53.08%,土壤残留率在21.80% ̄33.59%之间,损失率变化幅度为18.81% ̄34.62%,植株吸收积累氮素中的29.88% ̄47.55%来自肥料;证明,采用不同土壤肥力和灌水量组合来调控小麦生产系统的氮素平衡具有较大的空间。(2)随土壤肥力的提高,植株吸收的总氮和土壤氮量显著增加,但营养体滞留量增加,向子粒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对肥料氮的吸收量则表现为中肥>高肥>低肥;氮肥损失率表现为低肥>高肥>中肥,残留率无明显变化,说明土壤肥力达到本实验的中等水平后再继续提高,会给肥料氮的吸收利用带来不利影响,但可有效降低对肥料氮的依赖。(3)增加灌水量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均可促进对总氮的吸收量,但对土壤氮吸收的促进作用远高于肥料氮,同时也提高了肥料氮的损失率、降低了土壤残留率和向子粒的分配率。(4)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灌水量均可提高小麦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土壤A值,降低收获指数;子粒蛋白质含量随肥力的提高而增加,随灌水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红花大金元烤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育苗阶段不同氮浓度营养液即50、150、250、350、450、550mg/kg对成苗时烟苗农艺性状、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以及移栽后30d时体内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当氮浓度在50 ̄450mg/kg时,成苗时烟苗的干、鲜重随之增加,而氮浓度到550mg/kg时,烟苗的干、鲜重开始减少,说明育苗烟苗营养液浓度过低、过高均不利于烟苗的干物质的积累;(2)育苗阶段不同氮浓度营养液处理烟苗的活跃吸收面积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以150、250mg/kg的处理为最大;(3)随着氮浓度提高,移栽时烟株体内的脯氨酸含量随之下降;(4)在移栽后30d,氮浓度为150mg/kg的处理烟株体内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且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随之减少,蛋白质含量则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而言,育苗阶段营养液中的氮浓度为150、250mg/kg时有利于培育抗性较强的红大品种烤烟烟苗。  相似文献   

15.
植物冠层氮素淋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冠层在养分循环及改变养分流量方面的作用,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课题。本文在综合评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植物冠层氮素淋失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下一步应重点研究的问题:(1)进一步完善测定方法,开展对农田植物冠层氮素淋失的研究;(2)如果确定农田植物存在冠层氮素淋洗,需明确冠层氮素淋洗形态,并与不同氮效率基因型联系起来进行研究;(3)开展揭示植物冠层氮素淋失途径与过程的机理研究,特别是应该将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气孔密度、气孔导度、叶片自由空间和自由空间中可溶性氮素等可能影响冠层氮素淋洗的指标与冠层氮素淋洗相联系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冠层氮素淋失机理,对冠层氮素淋失赋予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氮肥对小白菜生长及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25-18827
[目的]研究氮肥对小白菜(Brassica rapa L.)生长及硝酸盐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小白菜生物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小白菜的生物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氮肥施用量达0.20 g/盆后,再增加用量增产效果已不明显;小白菜中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而对照的硝酸盐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小白菜中硝酸还原酶活性与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小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缓慢上升,但各处理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标。[结论]该研究可为小白菜种植时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Function of canopy in changing nutrient cycle and flux is one of the focuses in recent year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ly appraising published research, we analyzed the nitrogen loss leaching from plant canopy and several factors which affected it. We pointed ou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published researches and the key issues that ought to be solved: (1) The menstruation need to be advanced, and the research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nitrogen loss leaching from the canopy of the field plant. (2) If the nitrogen is leached from the plant canopy, the research on the type of nitrogen los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th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varieties should be dealt on a research perspective with regard to the nitrogen leaching. (3) The research should be conducted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hway, and the progress of nitrogen leaching;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nitrogen leaching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research, such as the leaf area of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stomata densities, stomata conductance, and the apparent free space,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nitrogen leaching from the plant canopy.  相似文献   

18.
利用福州市主要行道树修剪废弃混合粉碎物料进行堆肥,添加鸡粪调节C/N比,通过实时监测,探究堆肥好氧发酵过程中养分含量变化及堆肥对植株翠芦莉生长的影响,确定适合福州市常用园林树木粉碎物料堆肥的腐熟条件,为研制高架桥园林植物营养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含量持续下降,全氮、全磷、全钾以及总养分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堆肥第10d时温度达到50℃,并趋于稳定。pH值在堆肥过程中先呈上升趋势,后逐渐下降,在35d左右趋于稳定。含水率在堆肥过程中呈现下降的趋势。第35d时,C/N比达到了堆肥已经腐熟的要求范围(15~20∶1)。施用堆肥的处理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累积量均高于未施用堆肥的处理,且土壤与堆肥物料1∶2配比时,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养分含量达到最高。表明堆肥温度45~49℃,平均温度48℃,C/N比19.50,pH值为9条件下,园林植物粉碎物料堆肥在第35d时达到腐熟,全氮、全磷、全钾养分含量分别为1.28%、1.73%、1.95%,可以作为轻质营养土的原料;土壤与堆肥比例1∶2时最有利于植株翠芦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香港石质斜坡绿化中基料的养分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对近6年来在香港斜坡绿化中采用同种工法和相同基料进行绿化的14个坡面的基料理化性质和绿化效果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料pH值趋向于中性,而硬度有减小的趋势。6年多以来,坡面基料的吸水、保水性能保持良好,且没有明显的冲蚀现象。基料有机质含量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趋势,但幅度较小。基料全氮含量变化不大,但全磷和全钾有上升的趋势,有效氮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规律。不同完工时间的坡面植物生物量有较大的差异,但总量均比一般草地大,绿化覆盖率均保持良好,植被总盖度在90%以上。还比较了两种不同基料在近两年来香港石质斜坡绿化过程中的养分变化特征。【结论】在石质斜坡上应用纤维类有机基料进行斜坡绿化可长久保持良好的理化性状,营养元素可循环利用,在低护理条件下持续、长期保持植被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在所有必需营养元素中,氮素是对烤烟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最敏感的元素.在烟草生产中,维持烟株生长发育和形成优良品质的氮素来源,不仅仅是人为施入的肥料氮,土壤矿化氮在烤烟氮素营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土壤矿化氮对蔬菜和粮食作物生产的贡献已有较多研究,但对烤烟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针对此问题,笔者总结了现阶段土壤有机氮矿化及烤烟氮素营养的研究结果,详细阐述了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分析了土壤矿化氮对烤烟氮素累积分配和烟叶烟碱含量的影响,并在文章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