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周边视力控制技术"对防治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8~12岁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人(共120只眼),分为实验组22人(44只眼)和对照组38人(76只眼),实验组配戴采用周边视力控制技术的镜片,对照组配戴普通单焦点镜片,戴镜一年后复查并对复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配镜前两组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后试验组近视屈光度人均增加-0.68±0.37D,对照组近视屈光度人均增加-0.80±0.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单焦点镜片相比采用"周边视力控制技术"的镜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20头荷斯坦种公牛,随机分为4组,单因子饲养试验设计,分别饲喂不同维生素A水平的目粮,维生素A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10000、20000、40000IU/kg(按日粮干物质计),试验期为8个月。结果表明:不同维生素A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清一氧化氮(NO)差异显著(P〈0.05),对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不同维生素A水平下试验牛抗氧化指标的变化表明:维生素A的适宜添加量为20000IU/kg目粮干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失血性低血压期间,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减少对多巴胺(DA)与去甲肾上腺素(NE)升压效应的影响。方法;戊巴比妥钠麻醉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DA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只,NE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只。实验组失血前静脉注射NG-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1mg/kg体重),回输血液后静脉注射L-arginine(L-Arg,100mg/kg体重),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股动脉抽血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5.0kPa左右,维持120min,于低血压期间,每隔30min,及回输血液后10min,静脉注射L-Arg后10min等时间点,静脉注射DA(20μg/kg体重)或NE(10μg/kg体重)。结果:经L-NAME处理的大鼠,存活时间延长,回输血液后,BP基本恢复至失血前水平,无论在低血压期间或血液回输后,对DA、NE的升压反应均增强,实验组MAP回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Arg可抑制此作用。心率(HR)反应在L-NAME处理鼠与对照鼠之间无差异。结论。在重度失血性低血压期间,L-NAME可以增强血管对DA、NE等缩血管药物的敏感性,在动物的存活和血管张力的调节方面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4.
廖丽  袁学军  王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61-9963
[目的]探讨自然低温条件下假俭草叶片中渗透调节物的变化及其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方法]以暖季型草坪草假俭草“翠绿1号”为试材,采用裂裂区设计,按钾肥、磷肥和多效唑3因素3水平组配27个处理组合对盆栽假俭草进行综合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组合对假俭草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在自然低温胁迫下,27个处理组合之间的假俭草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均达到了极显著性,在A2B2C2(即钾肥7.5g/L、磷肥8.0g/L、多效唑1.2mg/L)处理下,假俭草的叶片细胞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可延缓植株衰老并延长草坪草的青绿期。[结论]在自然低温下,肥料和生长素的较优搭配能促进渗透调节物质在假俭草草坪草中的大量积累,为延缓假俭草冬季枯黄和提前返青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240羽肉鸡于14日龄时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A)、低温对照组(B)和低温呋喃苯胺酸添加组(C)。分别于14、23、30、37、44日龄从各组随机抽取10羽肉鸡采血和扑杀,测定肺血管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之比(WA/TA)、平均中膜厚度(mMTPA)等各项指标。观察在低温环境下呋哺苯胺酸对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肉鸡肺血管重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PHS发病率升高,右心全心比(RV/TV)、红细胞压积(PCV)和反映血管重构指标的WA/TA和mMTPA值显著升高(P〈0.05);而C组与B组相比,PHS发病率降低,RV/TV、WA/TA和mMTPA值均降低,并在44日龄差异显著(P〈0.05),PCV值升高但无显著差异,体质量显著降低。提示:降低肺动脉压,抑制以肺动脉壁肥厚为特征的血管重构可能是呋喃苯胺酸有效降低低温所致PHS发病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混养罗非鱼对对虾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在对虾养殖场选取一口池塘,设置24个围隔进行凡纳滨对虾与吉丽罗非鱼混养实验。实验分为6组(A、B、C、D、E、F组),F组为对照组不放养罗非鱼。对养殖水体相关水质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养殖期间DO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围隔亚硝氮和氨氮的含量养殖前期接近,养殖后期则有较大差异,其中实验C、D组显著低于A、B、E组和对照F组(P<0.05);COD和TOC含量对照组均小于实验组,实验组中养殖后期A、B组含量大于C、D、E组;TN、TP的增加量为A组最高,F组最低,实验组之间A、E组增加量高于B、C、D三组;(2)围隔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36种,优势度较高,优势种单一,优势种基本上为小型种类;叶绿素a含量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之间A、B组高于其它三组。结果表明虾池中混养适当密度的罗非鱼有利于改善水质,调节浮游植物的种类及数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碱度调节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和生长性状的影响,为零换水有氧异氧养殖系统(ZEAH)适宜碱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ZEAH养殖理念,通过泼洒碳酸氢钠(NaHCO3)将12个南美白对虾室内高密度养殖池的碱度分别控制在:T1碱度130mg/LCaCO3;T2碱度100mg/LCaCO3;T3碱度70mg/LCaCO3;T4不调节碱度,每处理设3个重复。在63d的养殖周期内,定期测量养殖水体理化参数和对虾生长性状参数。【结果】T1和T2处理的养殖水体主要理化参数显著优于T3和T4处理(P〈0.05),但T1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悬浮物和溶解CO: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不断上升,但高碱度处理上升速率较慢。除成活率和饵料转化率外,T1和T2处理的对虾生长性状参数也显著优于T3和T4处理(P〈0.05)。从维持碱度水平来看,也是以T1(碱度调节间隔时间6~9d)和T2(碱度调节间隔时间9~12d)处理的效果较优。【结论】在高密度养殖系统中,使用碱性化合物增加碱度及提高水体缓冲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综合考虑养殖成本和生态效益,以养殖水体碱度维持在100mg/LCaCO3为宜。  相似文献   

8.
李立华  杜凌云  王术皓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674-15675
[目的]建立利用量子点增强鲁米诺一过氧化氢一铁(Ⅲ)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铁的新方法。[方法]利用CdTe量子点和鲁米诺一过氧化氢一铁(Ⅲ)化学发光体系对样品溶液中的铁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量子点强烈地增强了化学发光信号,从而增加了反应体系的灵敏度;当鲁米诺浓度为1.0×10^-4mol/L,量子点浓度为7%,过氧化氢浓度为0.5%时,化学发光信号最强。在10~700ng/ml的浓度范围内,铁的浓度与化学发先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2.569C+212.7.检出限为2.25ng/ml,RSD为2.6%。利用该法测得的血清1、2和水样1、2的铁含量分别为143.97、406.05、18.67、16.08ng/ml。[结论]该法可用于测定人血清和自来水中的铁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8例.透析后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g;B组18例.采用rhEPO 3000IU皮下注射.2~3次/N;C组18例,透析后静脉应用左旋卡尼汀1g.同时应用rhEPO 3000IU皮下注射2~3次/N。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的情况。结果:随着治疗的进行,A组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上升最明显,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rhEPO用量明显低于B组。结论:左旋卡尼汀可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状态.提高rhEPO的疗效.减少rhEPO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不同越橘栽培基质适宜的施S时间和施S量。[方法]研究在设施栽培条件下CK(园土)、A(园土、草炭土1∶1)、B(草炭土)、C(园土、腐叶土1∶1)、D(草炭土、蛭石1∶1)、E(草炭土、腐叶土、蛭石、其他材料3∶3∶3∶1)6种越橘栽培基质施入不同量S后pH值的变化规律。[结果]6种基质pH值的降低主要发生在施S后45 d之内,施S后75~81 d pH值基本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pH值有小幅度的波动;6种基质中,基质A、B的酸缓冲性最强,基质C较强,其余基质较弱;随着施S量的增大,基质pH值降低幅度逐渐减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棕壤地区越橘栽培土壤的改良和pH值调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甘肃境内典型养殖模式下甘肃高山细毛羊、小尾寒羊、藏羊、蒙古羊和滩羊5个绵羊品种的CAST基因多态性与肉品质的相关性,探讨以CAST为候选基因,提高绵羊肉品质的可能性。采用PCR SSCP技术对5个绵羊品种的CAST基因内含子3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就CAST基因多态性与9月龄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比对结果发现,与等位基因A相比,等位基因B发现G62T以及C110T突变,等位基因C发现C92T突变,形成AA、AB、BB和AC 4种基因型;经检验表明,5个绵羊品种均处于非 Hardy Weinberg 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5个绵羊品种的多态信息含量均为中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5个绵羊品种 CAST基因变异位点的4个基因型间失水率AC基因型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对于剪切力AC基因型显著低于其他3种基因型(P<005);不同绵羊品种间基因型分析表明,对于5个绵羊品种AC基因型的失水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基因型,除蒙古羊外,AC基因型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变异对眼肌面积没有显著性影响。这些关联说明CAST 基因可作为候选基因用于绵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密肥条件对超级稻珞优8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密肥生态条件下超级稻珞优8号的生长及高产群体的结构特征,为超级稻的栽培调控和群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早季,以超级稻珞优8号为材料,进行4个抛栽密度48万株/ha(A1)、60万株/ha(A2)、72万株/ha(屯)、84万株/ha(A4)和2个施氮水平150kg/ha(B1)、225kg/ha(B2)试验,生长期内调查超级稻茎蘖动态,并进行干物质测定及成熟期穗粒结构调查等。【结果】超级稻珞优8号在不同施肥量及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产量差异,以抛栽密度48万株/ha(A1)、施氮水平150kg/ha(B2)组合的综合效益最佳。【结论】生产中,通过适宜抛栽密度、合理施用氮肥和采用“好气灌溉”调节水分是超级稻获得高产的重要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马氏珠母贝与羊栖菜的混养实验,测定了贝释放的氮磷含量及羊栖菜对贝释放氮磷的吸收量,比较了实验组(有贝)、模拟组(无贝)与对照组之间羊栖菜的生长差异,并进一步阐述了羊栖菜对马氏珠母贝代谢产物的吸收速率与去除效率。结果表明:实验组中,马氏珠母贝释放的氮以及羊栖菜吸收的氮均以NH4+-N为主;对4种代谢产物NH;-N,NO3-N,NO2-N,PO4^3+-P,马氏珠母贝的释放比例为27:21:1:18,而羊栖菜的吸收比例为17:12:1:2.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与模拟组相比,藻对氮磷的吸收速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各组间生长情况的Duncan’s多重比较表明,各组羊栖菜13增质量与13增长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小顺序为:实验组〉对照组C〉模拟组〉对照组A〉对照组B。这表明马氏珠母贝的代谢产物能够促进羊栖菜生长。  相似文献   

14.
航天诱变高油酸甘蓝型油菜突变体分子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与候选基因FAD2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对航天诱变的高油酸F2群体进行SSR标记分析,筛选与该高油酸性状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及分析其突变位点。【方法】F2群体母本10L421为黄籽低油酸高亚麻酸自交系,父本10L422为航天诱变的高油酸低亚麻酸的突变株自交系后代。对4条染色体(A05、A01、C05及C01)上的候选基因FAD2上下游100 kb区域设计的148对SSR引物在两亲本、高低油酸混合池及F2群体中进行分析。亲本及群体油酸含量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根据分子标记结果对F2群体油酸含量进行单标记分析。【结果】有36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多态频率为24%。其中10对SSR引物在2个亲本和高油酸、低油酸极端群体间均具有相同的多态性。显著性检验和单标记分析表明,A05和A01上与FAD2共分离的SSR标记在0.01显著水平上与油酸性状相关,单标记分析分别解释表型变异31.1%和29.4%。【结论】A05和A01染色体上的FAD2是控制该突变体材料高油酸性状变异的主效位点,且该高油酸突变体是由于A05和A01上FAD2的双隐性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H9N2AIV4个毒株血凝素基因序列,并进行比较分析,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了解各毒株间的差异和变异规律,进而了解该亚型禽流感的分布及流行规律。[方法]参照H9N2亚型禽流感HA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禽流感A/Chicken/Hebei/WD/98(H9N2)、A/Chiken/Hebei/ZD/04(H9N2)、A/Chicken/Beijing/MY/06(H9N2)和A/Chicken/Beijing/PG/08(H9N2)4个毒株H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将这4个毒株的HA基因序列分别与GenBank登录的10个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序列号分别为AF156376,AF156377,AF156378,AF461517,AF461519.AF461521,AF461530,AY364228,AY862606,D90305)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进化树。[结果]4个毒株HA基因(ORF)全长1683bp,编码561个氨基酸;4个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5%~95.6%和95.2%~96.8%.其中MY株和ZD株HA基因同源性和氧基酸同源忡均为最高:WD株、MY株、PG株和ZD株与其他10个毒株的核苷酪和氧基酪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2.6%-95.1%、83.0%-99.0%、82.7%~95.5%和81.30%~95.7%、86.6%~96.3%、86.6%~97.9%、87.0%~97.1%、86.9%-97.3%,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H9N2的HA基因的进化树有2个大的分支,分为2个种系:欧亚种系和北美种系。欧亚种系又分为3个群系,分别以A/Quailf HongKong/G1/97(AF156378),A/Duck/HongKong/Y439/97(AF156377)和A/Duck/HongKong/Y280/97(AF156376)为代表株,将这4个分离株与国内一些参考株、韩国代表株(AY862606)以及上述欧亚种系代表株的H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Y株、WD株、PG株和zD株均属于欧亚种系,并且都属于A/Duck/HongKong/Y280/97群系,与国内参考株的亲缘关系都较近,而MY株与A/ChickenfShandong/2/99(AF461521)亲缘关系最近。PG株与A/Chicken/Liaoning/2/00(AF461519)的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同源性达到97%。ZD株与A/Chicken/Beijing/1/97(AF461530)的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都是最高的,分别达95.7%、97.3%。韩国株(AY862606)则属于A/Duck/HongKong/Y439/97(AF156377)群系。总体来看,这4个分离株与国内参考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韩国株(AF156377)较远。4个分离株除WD株的HA基因裂解位点为PSRSSR/GLF,MY、PG和ZD株的HA基因裂解位点均为PARSSR/GLF,WD株裂解位点附近的A变为S,也就是由丙氨酸变为丝氨酸,S也是非碱性氨基酸,因此,致病力没有变化,这4个分离株均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几个受体位点分别为109aa,161aa,163aa,191aa,198aa,202aa,203aa,通过比较除了PG株的198aa为丙氨酸(Ala),其他3个都为缬氨酸(Via)。编码198aa的3个碱基由GTG突变为GCG,其他参考株的198aa变异性也较大,A/Duck/HongKong/Y439/97(AF156377)和A/Quail/HongKong/G1/97(AF156378)的198aa都是谷氨酸(Glu),还有的国内株为T。这4个分离株的其他几个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都是一样的,然而,通过对10个参考株的比较发现,191aa也容易发生变异,有的变为组氨酸(His)。202aa和203aa在所有的毒株中都比较保守。[结论]HA基因在不同毒株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其HA基因的变异,从而影响其致病力,这与地域因素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应加强地域间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生长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7年6月-11月,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inarum莆田群体(PT)、大连群体(DL)和东京群体(DJ)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3个群体的受精率、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卵径、D形幼虫大小、单水管稚贝大小差异显著(P〈0.05);附着规格、亲贝形态,PT群体与DL、DJ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浮游期间,幼虫生长速度依次为PT〉DJ〉DL,分别为(9.37±0.44)、(9.28±0.59)、(8.70±0.51)um/d,PT、DJ群体与DL群体差异显著(P〈0.05);913龄时,PT、DL、DJ群体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95.08±1.87)%、(85.22±3.34)%、(75.32±3.49)%,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变态期间,3个群体幼虫的生长速度依次为PT〉DJ〉DL,分别为(2.54±0.39)、(2.37±0.52)、(2.05±0.45)um/d,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变态率、变态时间、变态规格,PT群体与DL、DJ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室内培育阶段(20—40日龄),3个群体稚贝的生长速度依次为PT〉DL〉DJ,分别为(22.60±4.04)、(20.67±4.74)、(18.74±5.15)um/d,PT、DL群体与DJ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40日龄时,PT、DL、DJ群体稚贝的存活率分别为(87.07±4.29)%、(66.73±6.43)%、(35.75±4.84)%,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室外养成阶段(80—160日龄),3个群体稚贝的生长速度依次为PT〉DL〉DJ,分别为(86.94±21.72)、(75.23±16.91)、(67.25±18.26)um/d,彼此间差异显著(P〈0.05);160日龄时,门、DL、DJ群体幼贝的存活率分别为(90.21±4.68)%、(66.73±4.94)%、(56.98±6.58)%,彼此是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基于Meta分析中国水稻产量对施肥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定量分析近30年施肥对中国水稻产量的综合效应和影响机制,为水稻种植区域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全国水稻土长期监测点为平台,将相应的监测数据按照种植区域、试验时间、种植制度、作物类型、施肥类型、土壤质地、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缓效钾含量进行分组,以不施肥处理作为对照,利用Meta-analysis方法探究施肥对水稻产量的综合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近10年(2008—2017)以来,无论施肥与否,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1988—1997和1998—2007年对应的水稻产量。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其提高幅度平均为80.8%。在西南地区施肥对水稻产量的提高幅度最高(98.5%),显著高于华北地区(70.3%)。不同试验时间下,施肥比不施肥处理在1988—1997年对水稻产量提高的幅度(99.1%)高于1998—2007年(84.2%)和 2008-2017年(78.1%)。不同种植制度下,施肥较不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一年三熟水稻产量(92.0%),且提高幅度均高于一年一熟(76.2%)和一年两熟(81.9%)。与不施肥相比,双季稻施肥对水稻产量的提高幅度(85.9%)高于单季稻区(75.9%)和水稻-其他作物(79.5%)。与不施肥相比,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提高幅度(88.3%)高于化肥单施处理(76.6%)。施肥较不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黏质土壤水稻产量(92.0%),提高幅度显著高于砂质土壤(58.0%)和壤质土壤(77.5%)。随着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的增加,施肥较不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幅度呈降低趋势。在较高的土壤pH(>7.5)、较低土壤全氮(<1.5 g·kg -1)和缓效钾(<150 mg·kg -1)情况下,施肥较不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幅度较高。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对水稻产量提高幅度主要受水稻种植区域、土壤全氮和种植制度的影响。此外,肥料的农学效率与施肥对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虽然当前施肥对水稻产量增加的趋势在降低,但是适量的肥料投入(尤其是西南地区)是提高和维持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尤其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在种植制度的基础上,各水稻种植区域应结合土壤质地、土壤氮素和钾素等方面作为肥料投入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谷优929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谷丰A与本所选育的抗病优质恢复系明恢929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明恢929是来自明恢86/多系1号//桂32复交后代,经多年多点稻瘟病鉴定筛选出的抗稻瘟病、配合力好的新恢复系。谷优929于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9G01(三明))。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地区植被覆盖及生产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81~2000年鄱阳湖地区的气象台站数据、NOAA/AVHRR—NDVI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8km)以及光能利用率模型GLO—PEM模拟的鄱阳湖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空间分辨率为1km),基于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全球变化背詈下该地区均温和降水、年最大植被指数(NDVImax)以及年NPP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了植被年NDVImax、NPP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鄱阳湖地区气候变化比较显著,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1980~2000年闰鄱阳湖大部分地区年NDVimax存在增加趋势,但也有少部分地区呈降低趋势,其中增加趋势的显著性水平相对较高,而降低变化趋势不够显著。1980~2000年,鄱阳湖地区NPP变化主要呈现增加趋势,且显著性水平较高;其中,整个鄱阳湖地区NPP年变化率为111257t/年.滨湖区为49920t/年,外围区为61337t/年;在离湖不同缓冲距离上,NPP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鄱阳湖地区气候暖湿化发展对植被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和1993年分别在临泽、张掖两地采用混料试验设计中的单形格子设计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小麦/玉米带田中等量氮肥在玉米基肥、拔节肥和抽雄肥中的最优分配比例。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带田玉米施肥还必须考虑到小麦,将两种作物作为一个综合目标考虑;在带田玉米施纯氮量390kg/hm2的条件下,覆膜玉米(张掖点)氮的分配应为基肥30kg/hm2,拔节肥315kg/hm2,抽雄肥45kg/hm2;不覆膜玉米(临泽点)氮的分配应相应为150,150和9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