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教育强国的步伐加快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和家庭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分析2009-2020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教育支出,计算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收入弹性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家庭教育支出变动与可支配收入变动的敏感性程度。通过计算得出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对可支配收入的变动比较敏感,结合黑龙江省教育投入实际情况,对促进全省城镇居民在教育方面的合理消费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育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50-15651,15654
以咸阳市为例,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分别对咸阳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单个指标评价和指标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和单位GDP交通用地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负相关,而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单位工业用地工业产值都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正相关;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城镇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的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蕾  钟菲  章明  谭英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88-189,192
以2000~2009年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数据源,采用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的平均误差只有0.81%,精度远高于灰色预测模型,充分说明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间经济关系的理论,通过对1978—2013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会使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减少;农村情况则刚好相反。造成这个区别的因素主要是:我国的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模型分析也发现城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就短期而言都存在宏观经济传导滞后关系。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常州市为例,探索了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人口与经济承载规模预测.结果表明,常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9年(2.9707 hm2)到2014年(3.9941 hm2)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10%.生态足迹以农地、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为主,林地最小;常州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9年(0.3040 hm2)到2014年(0...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建成区面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铺装道路面积以及农业人口人均GDP的发展情况,根据1990年至2009年四个指标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回归预测方法,研究上海的建成区面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铺装道路面积三个空间城市化进程衡量指标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至今,上海在不断推进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转移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提升了农业人口的人均GDP,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式发展。最后,针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合理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以促进上海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1999~2009年咸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并对计量结果进行检验。找出与咸阳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系数较高的5个影响因素分别是,非农劳动力比重、城镇化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咸阳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转移农村劳动力、大力调整农业产业和经济结构、加快咸阳城市和城镇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咸阳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一、征占用林地预测分析(一)2008—2010年征占用林地情况分析宜阳县2008—2010年征占用林地4宗,分别为国家西气东输项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项目、矿山开发项目、洛卢高速公路项目,共征占用林地78.48 hm2,年均占用林地面积26.16 hm2。(二)规划期内建设用地对林地的需求分析1.城镇建设用地。根据《宜阳县土地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达到3320 hm2,比2009年增加1087 hm2。根据宜阳县历年建设用地审批数据统计,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中林地的比例在  相似文献   

9.
根据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系统分析了1997~2005年该地区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现状,结果表明:1997~2004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到2005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明显下降。利用实地调查法、平均增长率法、定额指标法和灰色预测法等相关经济分析方法,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10、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进行预测。针对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存在城镇用地规模偏小、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不合理以及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对区域城镇用地现状评述的基础上,采用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区域城镇建设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影响区域城镇用地统筹的经济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河南省城镇规模普遍偏小、用地集约度较低、土地经济产出水平较低、用地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同时提出消费需求变化、社会投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是引起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理论出发,采用2010年~2015年辽宁省城乡建设用地统计数据,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辽宁省11个地级市(铁岭、朝阳、葫芦岛除外)的城乡建设用地中的城镇用地、村庄用地等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7年~2020年期间城镇、村庄用地总量仍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0年城镇用地将增加20204公顷,城镇用地需求仍呈现较大增幅;村庄用地增加1650公顷,村庄用地增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1996年和2009年滦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运用ARCGIS 9.3中图层叠加和地统计方法计算滦县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重心变化以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对滦县1996~2009年13 a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了模拟,最后对2022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6~2009年滦县耕地迅速减少,并向山区转移,质量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扩展迅速,其中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较大;从空间分布上看,建设用地在整个县域都有增加,尤以东部城区和西部扩展规模较大。预测结果与2020年规划目标对比显示,滦县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控制压力较大。应采用多种管理措施,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重庆市巴南区2009年、2013年、2016年3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采用土地利用功能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用地功能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对巴南区2009-2016年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09-2016年间巴南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以农业生产用地、林业生态用地、农村生活用地、草地生态用地向城镇生活用地、工矿生产用地、服务以及其他生产用地转化为主;(2)各功能用地重心在2009-2013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小,2013-2016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大;城镇生活用地重心一直沿西南方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逐渐减小,其余各功能用地均先向东北再向西南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先增大后减小;(3)农村生活用地复垦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湿地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退耕还林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导因素,林业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换为城市生活用地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8]16号)要求,要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水平较低、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确有不足的,可以使用跨省域调剂节余指标少量增加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并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时予以调整。增加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原则上不得用于  相似文献   

15.
采集了陕西省凤县1994-2014年的21 a间的耕地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数据,定量分析了耕地面积的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凤县未来经济发展水平下的人均耕地面积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增长,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各产业对县域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非农业用地面积增大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呈幂函数递减趋势,当人均GDP达到150 000元后,人均耕地面积基本保持在0.078 hm2不变,可见,当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不再简单的依靠耕地消耗来提高GDP,而是发生了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黔东南州1997~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运用Origin 7.5软件对黔东南州1997~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拟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黔东南州2008~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黔东南州人均生态足迹由2008年的1.227943hm^2升至2020年的2.458619hm^2,年均增长率达到8.35%,增长速度较快;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8年的0.957124hm^2降至2020年的0.945817hm^2,年均下降率为1.18%,相对下降缓慢;生态赤字由2008年的0.270819hm^2扩大到2020年的1.512802hm^2,年均增长率达到38.22%,上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甘肃省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借助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者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但不可否认,2001—2011年二者的相关性较强;2)滞后1、2期时,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滞后2期时,经济增长是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Granger因;二三产业发展不是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Granger因,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是二三产业发展的Granger因;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没有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3)城镇工矿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其解释力度不到1%,而经济增长对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影响一直呈现较高水平,解释力度均高于90%,但总体趋势逐渐减弱;二三产业发展对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影响逐渐加强,同时城镇工矿用地对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贡献作用;城市化发展对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贡献作用并不明显。而城镇工矿用地变化对城市化发展的冲击相对较大且有微弱的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山区经济发展依赖城镇化,城镇化需要土地支撑.在人均仅有几分耕地的山区,只有节约用地、科学用地,才能解决发展经济与粮食安全的矛盾,促进城镇化发展.要从规划、领导机制、评估机制等方面着手,努力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9.
以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构建目标函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约束条件,应用线性规划方法,研究规划期2020年瑞金市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用地6类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模式。结果表明,规划期2020年瑞金市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用地的用地面积所占建设用地比例应由基期年2005年的5.58%、68.00%、7.20%、0.78%、5.79%、12.65%优化为13.60%、46.54%、23.01%、0.69%、5.07%、11.09%。  相似文献   

20.
为引导重庆市南岸区合理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相关方法及地理探测器对南岸区2009-2016年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特征与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城镇工矿用地呈周期性波动增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呈减少态势;(2)南岸区发展重心东移,城镇扩张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外,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心城区内外变化差异不明显;(3)城镇扩张与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多源于农用地,耕地占用比例高;(4)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农村宅基地退出慢于农村人口析出;(5)城镇工矿用地增长主要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变化率、城镇人口变化率以及增减挂钩政策等置换得到城镇空间指标的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则主要受第二、第三产业变化率与城镇人口变化率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