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处理方法对自然晒制苜蓿干草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秋播的第4茬苜蓿Medicago sativa草,采用2种晒制地(泥地和水泥地) 4种物理处理(对照、压扁、切短、切短 压扁)、4种化学处理(对照、2%、2.5%和3%的干燥剂)的有重复设计,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自然晒制苜蓿干草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晒制干草时,牧草水分的减少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晒制初期5 h的牧草失重率平均占全期(15 h)失重率的80%左右;水泥地晒制干草,牧草15 h的失重率77.85%,比泥地高4.03%(P<0.01);压扁 切短和切短组的牧草失重率分别高于对照组2.32%(P<0.01)和1.72%(P<0.05);不同浓度干燥剂处理的牧草失重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泥地,4.87%~6.81%;水泥地,2.94%~3.45%)。  相似文献   

2.
干草是草食家畜舍饲期的主要饲料之一,制备和贮藏大量品质优良的干草,是草食家畜顺利度过冬春枯草季节的重要保证。通过分析研究苜蓿干草在物理条件处理下的主要营养价值指标,以求筛选出苜蓿干草的优化物理调制技术,为内蒙古地区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生产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对比各物理处理方式,水泥地+(切短+压扁)处理苜蓿干草水分散失最快,叶片损失最少,营养成分保持最好,是单独采用物理处理的最佳方式,且在水泥地进行苜蓿干草调制较田地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对"黔中金荞麦"茎叶进行加工,并测定各处理组植株的营养成分,以确定调制优质金荞麦干草的有效方法。结果:65℃烘干和"2.5%K2CO3干燥剂+压扁"干燥处理的金荞麦干草营养价值较高。其中65℃烘干处理的金荞麦叶、茎、全株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2.07%、14.01%、18.55%,营养成分含量最高,但此法加工成本较高;其次"2.5%K2CO3干燥剂+压扁"处理的叶、茎、全株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1.67%、13.74%、17.66%,干燥效果也较佳,营养损失较少,此法比烘干处理的成本相对较低。结论:在生产上可应用"2.5%K2CO3干燥剂+压扁"的方法加工金荞麦优质干草。  相似文献   

4.
影响苜蓿干草中蛋白质含量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6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4个收割时期、4种干燥方法处理干草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时期收割,采用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苜蓿干草的蛋白质含量各不相同,而且差异极显著.6个苜蓿品种中国外品种以皇后苜蓿蛋白质含量较高,国内品种以沧州苜蓿蛋白质含量较高;基于蛋白质含量为目的应选择现蕾期或初花期为最佳收割时期;4种干燥方法中高温烘干法干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压扁法以轻压扁效果较好, 可使干草蛋白质损失量比未压扁减少近3倍, 重压扁法蛋白质损失较多,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田间调制苜蓿干草适宜的压扁程度,本试验以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程度压扁茎秆处理,分析苜蓿在调制过程中水分散失规律、干燥特性及营养成分含量,并利用体外消化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苜蓿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均呈现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压扁处理苜蓿干燥速度显著快于未压扁处理(P<0.05),压扁程度越大,干燥速度越快;重度压扁处理使苜蓿茎叶干燥趋于同步,叶片保存率较高;中度压扁处理苜蓿干草营养成分保存较好,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体外消化率高。综合分析认为,中度压扁为紫花苜蓿干草田间调制过程中适宜的压扁程度。  相似文献   

6.
调制方式对苜蓿青干草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种植第2年处于初花期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设压扁+喷碳酸钾(2.5%)、压扁茎秆、自然晾晒和阴干4种青干草调制方法,以105 ℃烘干为对照,研究不同调制方法对苜蓿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对干草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对照外,参试调制方式的苜蓿干燥速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对照、压扁+喷碳酸钾(2.5%)都能加速干燥,减少干草营养物质损失;常规晾晒虽缩短了干燥时间,但对干草品质的保持效果不显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参试方法的调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表明,对照的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压扁+喷碳酸钾(2.5%),该晾晒方法快速、简便、实用,在生产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6个苜蓿(Medicago sativa LL.)品种、4个收割时期、4种干燥方法处理的干草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时期收割,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处理的干草的蛋白质含量各不相同,而且差异极显著.6个苜蓿品种中,国外品种以皇后苜蓿蛋白质含量较高,国内品种以沧州苜蓿蛋白质含量较高;基于蛋白质含量为目的应选择现蕾期或初花期为最佳收割时期;4种干燥方法中高温烘干法干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压扁法以轻压扁效果较好,可使干草蛋白质损失量比未压扁减少近3倍.重压扁法蛋白质损失较多,效果差.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探讨西北地区苜蓿(Medicago)草捆安全贮藏技术,为我国优质苜蓿干草的生产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针对影响苜蓿草捆营养品质的3个因素含水量、密度和干燥剂添加量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处理的营养成分,比较处理间总可消化营养物质(TDN)的含量。结果表明:打捆含水量和CaO添加量对贮藏后苜蓿草捆的TDN含量影响较大,打捆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苜蓿含水量为28%~30%时打成100kg·m-3的草捆,并添加2%CaO可有效减少霉变损失,草捆营养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9.
压扁处理对紫花苜蓿干燥特性及干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紫花苜蓿干草田间调制过程中干燥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压扁和未压扁二种处理方法,在田间自然晾晒条件下,分别在刈割后和含水量为50%、40%、30%、20%时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压扁处理干燥速度显著快于未压处理(P〈0.05),水分散失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压扁处理显著降低苜蓿叶片的损失(P〈0.05);含水量为50%、40%、30%、20%时,压扁处理苜蓿干草的粗蛋白、总消化营养物质、无氮浸出物、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未压处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低于未压扁处理,说明压扁处理能明显提高紫花苜蓿干燥速度,降低叶片损失,改善干草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营养添加剂(尿素)、发酵促进剂(乳酸杆菌)、发酵抑制剂(乙酸、甲醛)对高水分干草贮藏期间营养价值的影响,进行了2%乙酸、2%甲醛、3%尿素和乳酸杆菌4种处理对高水分苜蓿干草贮藏期间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添加剂组均明显提高了干草中的粗蛋白含量,3%尿素组效果最好,较对照组提高了100.97%,差异显著(P<0.05);处理后的干草粗脂肪含量均有所增加,效果最好的是2%乙酸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6.49%,差异显著(P<0.05);除3%尿素处理外,其他添加剂处理能够明显降低干草的粗纤维含量,其中效果最好的为2%乙酸,比对照组低30.96%,差异显著(P<0.05)。说明添加剂处理能明显降低干草在贮藏期间的营养损耗,提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苜蓿不同加工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秋播第二茬初蕾期苜蓿为材料,设1)割后直接烘干;2)割后田里晒1d左右,次日人工烘干;3)割前1d用干燥剂处理,割后直接烘干;4)切短后在水泥地上自然干燥4组,4种工艺干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烘干生产效率明显优于自然晒制,预晒1d后人工加工,生产1t干草耗时为3.04h。人工烘干产品的感观指标优于自然晒制,不同工艺对产品的主要常规成分没有明显影响。自然晒制干草成本最低;预晒1d后人工加工和干燥剂预处理后加工,生产1t干草的成本分别比割后直接烘干降低691.52元(下降82.84%)元和198.64元(下降23.80%)。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结合、干燥剂预处理是适合南方应用的快速、低耗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燥方法对苜蓿干草调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影响人工干燥苜蓿的水分、密度、摆放方式和人工辅助干燥方式4个因素进行人工鼓风干燥处理,设计L9(34)正交试验,监测高水分苜蓿草捆的湿度变化情况,比较不同处理营养物质、相对饲用价值和经济指标.对比分析结果可知:自然晾晒苜蓿干草时,营养物质损失严重;苜蓿高水分打捆后人工继续鼓风干燥处理有利于保存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其中水分为30%~35%、密度为120kg/m3、间隔20cm摆放、两台鼓风机每日鼓风干燥3h为最优组合,所得苜蓿草捆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3.
收获期和干燥方法对苜蓿干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高彩霞  王培 《草地学报》1997,5(2):113-116
本试验研究不同收获期和不同干燥方法对第-茬苜蓿干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收获期的推迟,苜蓿干草的粗蛋白(CP)和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上升(P<0.01),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上述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现蕾期刈割的干草营养成分最好,其次是初花期、盛花期和结荚期。②压扁处理能显著提高干草的CP、胡萝卜素含量,降低NDF、ADF含量。与日光处理和阴干处理相比,压扁处理明显地缩短了田间的干燥时间,从而减少叶片损失和牧草的呼吸作用,以及光化学作用和酶活动的损失,达到提高干草质量的目的。压扁处理明显优于日光曝晒和阴干这两种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试验为探讨苜蓿干草对延边奶山羊采食量、消化率、氮素利用及能量代谢等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延边地区自然干燥的苜蓿草以不同比例饲喂延边奶山羊.试验分为对照组(猫尾草干草)、处理1组(猫尾草干草∶苜蓿干草=4∶1)和处理2组(猫尾草干草∶苜蓿干草=3∶2).处理1组和处理2组干物质的采食量和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处理1组的干物质采食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处理组的氮素消化率和沉积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苜蓿干草含量增加而增加,处理2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处理1组的各消化能略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处理2组各消化能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是消化能利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禾本科干草中添加40%的苜蓿干草能有效提高延边奶山羊的采食量、消化率、氮素利用及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新疆地区玉米青贮、棉籽壳、苜蓿草粉、苜蓿干草、葡萄籽粕、蕃茄酱渣6种奶牛饲料原料的瘤胃降解特性和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的小肠消化率(Idg)。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和改进三步体外法测定饲料原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特性以及RUP的Idg和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IDCP)含量。结果表明:1)苜蓿草粉和玉米青贮的DM有效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次之的苜蓿干草、番茄酱渣(P0.05),葡萄籽粕、棉籽壳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原料(P0.05);CP有效降解率为番茄酱渣苜蓿草粉玉米青贮苜蓿干草棉籽壳葡萄籽粕,各原料间差异显著(P0.05);NDF有效降解率为玉米青贮苜蓿草粉棉籽壳苜蓿干草番茄酱渣葡萄籽粕,各组饲料原料间差异显著(P0.05);ADF有效降解率为玉米青贮棉籽壳苜蓿干草番茄酱渣苜蓿草粉葡萄籽粕,各组饲料原料间差异显著(P0.05)。2)苜蓿草粉RUP的Idg和IDCP含量最高,Idg显著高于依次降低的苜蓿干草、玉米青贮、番茄酱渣、葡萄籽粕、棉籽壳(P0.05),IDCP含量与苜蓿干草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依次降低的玉米青贮、番茄酱渣、葡萄籽粕、棉籽壳(P0.05)。综上所述,不同饲料原料具有不同的瘤胃降解特性,进入小肠IDCP的含量也不同。玉米青贮的DM、NDF和ADF在瘤胃的有效降解率较高,苜蓿草粉RUP的Idg较高,苜蓿草粉和苜蓿干草的IDCP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苜蓿草颗粒育肥西杂牛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基础日粮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采用苜蓿草颗粒,对照组采用铡碎的苜蓿干草,对12头1岁西杂公牛进行60 d育肥试验.测定分析了两组牛的体重、日增重及经济效益,以比较苜蓿的不同调制方法对育肥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头均日增重试验组0.95 kg,比对照0.72kg提高了31.84%(P<0.01),经济效益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54.3%(P<0.01).因此选择苜蓿草颗粒进行西杂公牛的育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紫花苜蓿春季返青前不同药剂处理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以促进高质量苜蓿生产。本研究通过布设480 g/L氟乐灵、10%咪唑乙烟酸和20%乙氧氟草醚3种药剂在紫花苜蓿春季返青前开展杂草防除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为2.70L/hm^(2)的480 g/L氟乐灵及2.70 L/hm^(2)的480 g/L氟乐灵与0.90 L/hm^(2)10%咪唑乙烟酸混合使用,可有效抑制苜蓿田间杂草的发生频率,显著提升苜蓿草产品产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杜泊羊的日粮中添加高硒、高硒钴、高硒钴锌以及高硒钴锌铁4种苜蓿青干草,研究这4种高微量元素苜蓿青干草在添加量为5%~15%的情况下对羊的采食性能、日增重和饲料的转化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和添加普通苜蓿青干草相比,4种苜蓿青干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羊的增重,有利于饲料的转化与利用,并且饲喂安全,无副作用。其中添加15%的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效果最好,增重比对照提高了59.4%,料肉比(3.25)比对照降低了37.5%;在日粮中添加10%的高硒(Se)、钴(Co)、锌(Zn)、铁(Fe)苜蓿青干草,效果接近前者,日增重比对照提高了58.0%,料肉比(3.55)比对照降低了31.7%。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苜蓿打捆密度(50、100、150、200 kg·m-3)、打捆含水量(14%~16%、19%~21%、24%~26%、29%~31%)和防霉剂添加量(0%、1%、2%、3%)3个因素开展研究,筛选苜蓿草捆最佳的贮藏方式,为我国优质苜蓿干草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对苜蓿打捆的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不同处理苜蓿草捆在贮藏360 d后,对其营养物质、饲用价值和体外消化特性3个方面综合研究,确定出苜蓿草捆的最适贮藏条件。试验一:通过不同试验处理对苜蓿干草营养影响试验,从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综合考虑,处理A10(打捆密度100 kg·m-3,打捆含水量24%~26%,CaO添加量3%)、A12(打捆密度200 kg·m-3,打捆含水量24%~26%,CaO添加量1%)、A14(打捆密度100 kg·m-3,打捆含水量29%~31%,CaO添加量2%)和A15(打捆密度150 kg·m-3,打捆含水量29%~31%,CaO添加量1%)在贮藏360 d的苜蓿草捆各项营养指标损失相对较少,其饲用价值也相对较高。试验二:通过试验一筛选出的4个较优处理,以A1(打捆密度50 kg·m-3,打捆含水量14%~16%,CaO添加量0)和A16(打捆密度200 kg·m-3,打捆含水量29%~31%,CaO添加量0)为对照。通过不同试验处理苜蓿干草体外消化试验,在体外培养48 h过程中,处理A14的产气量最高为53.13 mL,显著高于对照(P<0.05);A14的体外培养液在各个时间点的pH都低于其他处理,其pH平均值最低为6.64;A14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为61.05 mol·L-1,极显著高于其他各个处理(P<0.01);A14的粗蛋白(CP)和干物质(DM)的降解率最高,分别为81.21%和66.84%,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从营养物质、饲用价值和体外消化特性综合考虑,苜蓿干草在高水分(29%~31%)、中密度(100 kg·m-3)打捆,并添加2%的氧化钙防霉剂,在贮藏过程中营养保存最完好,饲用价值最高,体外消化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河南省黄河滩区根据荷斯坦奶牛的营养特点,在日粮中分别添加5%的高硒型、高硒钴型、高硒钴锌型和普通型苜蓿青干草,通过单因子对比饲喂试验来研究这4种苜蓿青干草添加后对奶牛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和普通型苜蓿草干草相比,高硒苜蓿草干草不但能够增加奶牛的体长、胸围和奶牛体重,而且能够提高奶牛日产奶量8.6%,降低料奶比12.17%,提高饲料的转化和利用;高硒钴苜蓿青干草能显著地提高牛奶中乳脂含量的22.15%,高硒钴锌苜蓿青干草能显著地提高牛奶中乳蛋白、乳糖以及非脂固形物含量的9.28%、3.26%和4.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