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商品瘦肉猪通常需要4个月左右的科学饲养,要使猪多增重,多产瘦肉,加速出栏,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做好以下饲养管理技术。1选好品种,确保健康选择长白猪、约克猪、杜洛克猪等杂交改良健康无病的商品瘦肉型仔猪。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三元杂交瘦肉猪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等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4.
5.
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按体蛋白和脂肪的沉积规律分为前期(体重20~60公斤)、后期(体重61~90公斤)两个阶段。前期体蛋白沉积快,即瘦肉长得快,脂肪沉积慢;而后期体蛋白沉积慢,即瘦肉长得慢,脂肪沉积快。掌握这个规律后,要采取相应措施,在保持较高日增重与饲料报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的胴体瘦肉率。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2004,(7):15
品种血缘组合要科学规范。三元猪父母系的血缘一定要清楚明白、并要有特定的标记及资料以备考察。目前农户饲养比较理想的品种是长大梅等“两洋一土”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8.
首次分析了荏饼的营养成分和17种氨基酸含量,并对荏饼代替大豆粕包头商品瘦肉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组日增重比对照组低28.1g,B组比对照组高2.4g,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组每组猪少耗料费534.24元和363.6元,A、B组每头猪分别比对照组净增效益37.33元和22.46元。  相似文献   

9.
10.
试验观察了肉仔鸡日糖中应用不同含量玉米酒糟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肉仔鸡在0-21日龄、22-42日龄、43-出栏三个生长阶段分别是6%、10%、14%左右的玉米酒糟,其增重效果、成活率、产肉性能和胴体品质与不加玉米酒糟无显著差异,然而经济效果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啤酒糟饲养繁殖母猪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糟资源丰富,适口性好,消化率较高,是可以用来喂猪的粗副饲饲料之一.繁殖母猪尤其是孕其母猪,且有食欲旺盛、采食量大、合成代谢增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发酵玉米秸秆粉饲喂繁殖母猪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繁殖母猪尤其是孕期母猪,具有食欲旺盛、采食量大、合成代谢增强的特点.日粮中适当加大粗饲料比例,一方面可以满足母猪营养需要,避免因采食量大造成膘大过肥;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饲养成本.为此,我们利用发酵后的玉米秸秆粉,以占母猪日粮5%~13%的比例进行饲喂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对玉米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浚97-1和农大108两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邵阳县春玉米栽培最适宜的高产播期。结果表明:在邵阳县平丘区春播栽培,随着播种期的改变,玉米的各主要生育时期、性状及产量结构等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就产量而言,以3月15日播种的单穗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最高,3月25日播种的次之,3月5日早播和4月5日迟播的均呈显著减产趋势,尤以4月5日迟播的减幅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分娩环境对哺乳母猪行为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胎次与体况相近的待产民猪与大白母猪随机分为2组,饲养在分娩圈栏与分娩限位栏2种分娩环境内,比较母猪姿势状态、姿势转换频率、哺乳行为及规癖行为差异。 结果 分娩限位栏母猪产前坐立时间及坐立转趴卧频次均极显著高于分娩圈栏母猪(P<0.01),立卧转侧卧的频率显著低于分娩圈栏母猪(P<0.05)。产后母猪的状态性行为(侧卧、立卧、坐立和站立)在不同分娩环境间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分娩限位栏极显著增加了母猪的立卧和坐立时间及坐立转为趴卧的频率,减少了母猪的侧卧时间(P<0.01),其中民猪分娩限位栏立卧时间及坐立转为趴卧的频率较分娩圈栏增加的幅度要低于大白母猪。分娩圈栏母猪的泌乳时长显著高于分娩限位栏(P<0.05),而放乳前与放乳后按摩时长及母猪中断哺乳均极显著低于分娩圈栏组(P<0.01)。分娩限位栏母猪表现啃栏、嗅地以及无食咀嚼的频次都要高于分娩圈栏,民猪啃栏行为的增加幅度极显著高于大白母猪(P<0.01),而大白母猪无食咀嚼的增加幅度极显著高于民猪母猪(P<0.01)。 结论 分娩限位栏母猪整体活动水平高于分娩圈栏母猪,姿势转换相对频繁;由于活动受限,哺乳行为受到影响,并表现出较多的规癖行为。  相似文献   

15.
颗粒料和粉料饲喂生长肉兔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费县在肉兔规模饲养户中推广了颗粒饲料饲喂技术,效果较好.为进一步探讨颗粒料在养兔生产中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颗粒料与粉料的效果对比试验,以期使颗粒料在本县养兔生产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沿淮地区冬小麦生产中化肥投入过量、利用率低、温室气体排放高的现状,采用秸秆堆肥部分替代化肥配施硝化抑制剂的方法,以秸秆堆肥部分替代化肥为主区(T)、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使用量为裂区(D)设计试验,研究其对麦田N2O、CO2、CH4排放通量动态变化,以及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5 t·hm-2秸秆堆肥替代10%化肥+60 kg·hm-2 DCD和15 t·hm-2秸秆堆肥替代20%化肥+60 kg·hm-2 DCD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传统施肥显著(P<0.05)降低了19.01%和31.76%,小麦支链淀粉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升10.00%和14.00%,产量较传统施肥并无显著差异。说明秸秆堆肥部分替代化肥配施硝化抑制剂的方法对小麦产量并无显著负面影响,且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和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饲料酵母替代部分鱼粉养殖淡水白鲳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酵母替代部分鱼粉作为蛋白源,在水库网箱中养殖淡水白鲳,测定增重率及饵料系数。40d的试验结果表明,1组(鱼粉15%、酵母10%)与2组(鱼粉10%、酵母17%)间无显著差异,与3组(鱼粉5%、酵母24%)及4组(鱼粉0、酵母31%)差异显著。结合考虑长势、成本等因素,在淡水白鲳饲料中酵母用量可增加到17%,而鱼粉可减少到10%。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区分土壤外源碳输入和内源碳输出是量化土壤碳平衡的前提。借助碳同位素方法,可以精确区分不同碳源对土壤有机碳(SOC)和二氧化碳(CO_2)的贡献,一方面定量根际沉积碳对土壤碳的输入,另一方面还可以量化根系生长对SOC分解的根际激发效应,进而提高土壤碳平衡评估的精确度。本文整合了关于小麦和玉米~(13)C/~(14)C示踪实验的文献,对作物-土壤系统光合碳分配、向地下部碳输入量、根际土壤CO_2区分以及根际激发效应进行分析,最终明确了小麦和玉米生长对土壤碳输入和输出的贡献。在作物-土壤系统中,小麦光合碳分配到地上部、根系、土壤和土壤释放CO_2的平均比例分别为73.1%、12.5%、4.6%、9.8%,玉米分别为68.4%、16.0%、4.6%和11.1%。小麦和玉米通过根系和根际沉积碳对土壤碳输入量均值分别为1 058 kg·hm~(-2)和1 025 kg·hm~(-2),其中根际沉积碳占地下输入的贡献均值分别为0.45和0.38。小麦和玉米根源呼吸占根际土壤CO_2释放的贡献值均达到50%以上,分别为51.3%和56.7%。小麦和玉米生长促进SOC的分解,根际激发效应平均值分别为172%和15%,若采用传统根去除法来区分土壤呼吸,根际激发效应则会被忽略,这可能导致根源呼吸的高估。小麦和玉米生长过程中释放的净根际沉积碳占地下部净碳输入(根系+根际沉积物)比例分别为27%和22%,如果利用传统洗根法,这部分光合碳量就无法量化,导致输入到地下部的光合碳量被低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麦和玉米对介质供磷水平的反应,为小麦玉米栽培中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4种磷水平(以P2O5的浓度表示),分别为缺磷处理(0 mmol/L)、低磷胁迫(0.05 mmol/L)、中等供磷(0.3 mmol/L)和标准供磷(0.5 mmol/L);以小麦和玉米为指示作物,包括不同分蘖类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小偃22号(多分蘖品种)和兰考4号(少分蘖品种)及两种不同产量潜力玉米(Zea maysL.)屯玉65号(高产品种)和户单4号(低产品种),组成完全试验方案,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小麦、玉米苗期生物量对介质不同供磷水平(0~0.5mmol/L)的反应。【结果】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在苗期对磷胁迫均有明显反应,且玉米对磷素的反应并不低于小麦,但对磷素敏感的阶段不同,且这种敏感性因作物基因型差异而有所不同。植株不同部位对磷素反应亦不相同,在苗期早期(即出苗后40 d以前),作物冠层生长并不需要介质较高的供磷水平,而在苗期后期(即出苗后40~50 d),磷胁迫对冠层生长会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介质较低供磷水平有利于促进玉米根系生长,而小麦根系生长则需要较高的供磷水平。总体而言,在苗期早期阶段,玉米对介质供磷胁迫的反应强于小麦,而进入苗期后期生长阶段则以小麦的反应强于玉米。【结论】在玉米苗期早期,介质供磷尤为重要;对小麦而言,介质供磷对其冠层的影响效果在出苗40 d以后才能显现。  相似文献   

20.
母猪的繁殖性状是猪重要经济性状之一,但由于其遗传力低,导致母猪繁殖性状常规选择进展缓慢。通过SANGER测序的方法检测DKK2基因内SNP位点,并与产仔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DKK2基因第二内含子存在一个新SNP位点,根据SNP命名方法将其命名为8:g.114967878A>G,且该SNP位点与产活仔数性状显著相关。猪DKK2基因的新SNP位点8:g.114967878A>G对猪的产活仔数性状存在潜在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