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松桃县穗颈稻瘟历年发生资料及有关因素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组建了穗颈稻瘟流行的程度预测式,历史拟合率为81.8%,并经1998年应用与实际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温室人工接菌法探讨水稻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程度因水稻品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对水稻品种温室苗瘟抗性率与田间叶瘟抗性率、穗颈瘟抗性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表现正相关关系(r=0.5435),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穗颈瘟抗性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83**,p<0.01),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与穗颈瘟抗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22*,p<0.05)。因此,认为利用可控温室代替田间进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是可行的,而且根据苗瘟、叶瘟的抗性鉴定结果推测穗颈瘟的抗性基本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4.
吉林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2个稻瘟菌鉴别菌株,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吉林省全部水稻主栽品种及育种材料(98个)的抗瘟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弱,高达98%的供试品种均可以被稻瘟菌不同程度地侵染;本研究筛选到3个品种:超级稻2号、吉粳801、吉粳806,具有极高的抗瘟性,为将来克隆新的抗瘟基因及培育新的抗瘟品...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水稻的生产用工,水稻抛秧栽培已在我国部分稻区进行了试验和推广。目前的抛秧栽培基本上都系从日本引入的塑料秧盘育秧方法,具有易起秧、抛秧的优点,产量与常规栽插持平或略增。但是这种方法所需成本较高,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难以接受,更由于秧龄弹性较小,一般须在四叶期前抛栽,在年三熟制生长季节紧张的广大稻区,其应用便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作者进行了水稻常规育秧  相似文献   

6.
7.
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及其评价标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鉴定不同生态区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情况,并寻求一种能快速评价稻瘟病发病指标标准,以72个水稻品种(品系)为抗性鉴定材料,采用塑料大棚人工喷雾和病株样本大棚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在供试的72个水稻品种或品系中,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有17个,即叶瘟病情指数在0~2之间;其余品种或品系发病较重,叶瘟病情指数大于30,有的甚至全部死亡。苗期不发病的品种,到成熟期也有可能感穗颈瘟;普通型叶瘟发生的品种,移入大田后可逆转为不发病品种;急性型叶瘟发生的品种,到返青期死亡率达90%以上。苗瘟、叶瘟和穗颈瘟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急性型叶瘟可作为苗期鉴定水稻稻瘟病发生的评价指标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24个水稻品种在鄂西南不同地区稻瘟病发病情况,筛选适合鄂西南种植的水稻品种,在2018、2019年分别在鄂西南10个地点(忠路、来凤、巴东、建始、长阳、鹤峰、宣恩、柏杨和咸丰,以武汉黄陂作对照)种植24个水稻品种,调查叶瘟和穗颈瘟发病情况。结果表明,2019年各地点的发病情况明显高于2018年,10个地点中发病最严重是宣恩,而咸丰2年都没有品种发生稻瘟病。在实验的24个品种中’荣优华占’抗性最好,适合在鄂西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大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宋福金 《作物杂志》2006,22(1):69-70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病害中流行情况最复杂、潜在威协最大的病害,同时也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稻瘟病每年给水稻生产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40%~50%,甚致绝产。2005年黑龙江省稻瘟病累计发生66.7万hm2,其中穗颈瘟29.9万hm2,重发生县(市、区)15个,中等发生县10个。如庆安县,全县水稻面积7.3万hm2,发病面积达90%以上,其中绝产面积0.87万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人民币以上。稻瘟病发病率之高,范围之广,损失程度之大,均为历年罕见。1大发生的原因1.1品种感病品种的抗病性减弱或丧失,是造成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内因。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11.
<正>截至8月10日,黑龙江省水稻叶瘟病发生面积679万亩,穗颈瘟处于显症期,目前发生面积18.9万亩。面对今年稻瘟病发生的严峻形势,黑龙江省及时开展叶瘟和穗颈瘟预防工作。截至8月10日,全省稻瘟病防治面积6168万亩次,稻瘟病已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在防控稻瘟病过程中,黑龙江重点采取了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下半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水较多。持续的降雨导致适温、高湿、寡照,水稻生长繁茂,极易引起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3.
双季稻每公顷年产18吨稻谷的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上等田和中上等田及中迟熟高产良种条件下,通过水稻生长前、中、后期氮素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比较试验,改进水稻施氮技术。结果表明,一季总氮量172.5kg/hm^2,可满足目标产量要求;水稻生长的前、中、后期施氮比例以6:3:1产量较高,并能达目标产量;前期分蘖肥以插秧后5 ̄6d适当重施氮肥,插秧后10 ̄12d轻施氮肥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和创造条件施穗肥;中期穗肥分2次施比1次施更有利于培育高产群体和  相似文献   

14.
1981~1990连续10年进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群及分布的研究,先后对总计435个菌株鉴定为7群12~18个小种。在明确各地区小种分布的同时,确定各地优势小种一直为ZG群,与生产上栽培品种抗性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相一致。用日本单基因品种对多数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具有Pi—Z~t,Pi—b,Pi—ta,Pi—ta~2,Pi—K~m基因型的品种致病率较低,对其它基因型品种致病率较高。稻瘟病菌变异的研究表明,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穗颈稻瘟病斑上分离的单孢,接种鉴定所属小种有差异;同一病斑上多次继代分离的单孢,其生理小种差异也很大。由此证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有很大变异性。  相似文献   

15.
迟熟中粳稻穗茎生长与每穗颖花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穗肥施氮量设高、中、低三个水平,研究水稻植株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与茎的生长动态与每穗颖花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幼穗生长较慢,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能力小于茎秆,86优8号(大穗型品种)穗分化前期经历的时间比武育粳3号(小穗型品种)长4 d。从抽穗前16 d开始,幼穗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并与由上而下的第3节间伸长期相同,对营养物质的竞争能力超过茎秆。大穗型品种的穗茎比大于小穗型品种。抽穗期穗重、茎重与每穗颖花数呈正相关。抽穗前4~16 d穗重增长率与茎重增长率之比与颖花数也关系密切,该时期氮肥充足,穗重增加快,对促进颖花分化有利。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下双季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以紫云英-双季稻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设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C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N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RTO,对照)4种土壤耕作处理),于2016-2017年取样,应用常规试验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期,各处理水稻LAI大小顺序均表现为CTRTNTRTO。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期,水稻植株的群体根系和地上部总干质量及茎、叶、穗群体干质量均表现为CTRTNTRTO。早稻和晚稻齐穗期和成熟期,根系干质量占总干质量的比例均表现为CTRTNTRTO;齐穗期和成熟期,茎的比例均以RTO处理最高;苗期和分蘖期,叶比例均以NT和RTO处理最大,CT处理最小;早稻和晚稻的成熟期,穗的比例分别以RT和NT处理最大。不同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CTRTNTRTO,2个不同年份CT、RT和NT处理早稻产量分别比RTO处理增加733.3,534.1,300.5 kg/hm~2和731.1,556.9,276.2 kg/hm~2;晚稻产量分别比RTO处理增加582.5,399.8,282.9 kg/hm~2和717.6,558.9,345.1 kg/hm~2。总的来说,土壤翻耕和旋耕结合秸秆还田的综合措施水稻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穗萌动种子变质的研究浙江省瑞安市种子公司(325000)吴陈济,戈加欣在浙江南部沿海地区,杂交水稻制种往往因后期无法躲避台风久雨的侵袭而造成大量种子穗发芽。据观察,穗萌动种子一般年景达10%左右,最好年景也在3%以上,严重年份达40%以上。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013—2014年以常规早稻‘中嘉早17’、杂交早稻‘陵两优104’为材料(早晚兼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双季稻直播、手插秧、点抛秧(丢秧)和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2个品种均以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平均为9.17 t/hm2(8.28~10.10 t/hm2),晚稻2013年以机插秧和手插方式产量最高(8.78~8.79 t/hm2),2014年以直播和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分别为(8.05~8.20 t/hm2)和(7.79~8.03 t/hm2)。在播、插期相同条件下,早稻直播与手插秧、点抛秧、机插秧的全生育期差异不大,晚稻直播推迟播种13~15天,全生育期缩短了5~8天。手插秧、点抛秧分蘖消长呈早发稳升缓降型,机插秧呈缓发速升缓降型,直播呈速发速升速降型。不同种植方式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存在年间差异,其中2013年以点抛秧最高,直播、机插秧次之,2014年以机插秧最高,手插秧、点抛秧次之。由此可见,采用早晚兼用的品种搭配方式和机插秧栽培,有利于双季稻产量形成及其构成因子间的协调,同时缓解双季稻机插秧的季节矛盾。  相似文献   

19.
水稻每穗粒数是构成产量的关键因素,现代高产水稻品种多表现为穗大粒多。增加每穗粒数、促进大穗形成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水稻每穗粒数形成与幼穗发育的关系,并结合作者相关研究,从水稻穗型的遗传调控、营养状况与氮肥管理、水分、温光条件和内源激素等方面分析了其对每穗粒数形成的影响。从根系形态生理与幼穗发育、水肥管理和温光条件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调节颖花分化与退化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加强水稻大穗形成研究的重点,以期为大穗高产水稻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穗颈节间组织与籽粒充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文用7个不同穗型的中稻品种,研究了重穗型、中穗型、轻穗型品种的穗颈节间组织特性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结果表明:穗颈节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韧皮部面积,茎横切面、茎壁、髓腔面积,均是重穗型>中穗型>轻穗型品种.穗颈节间输导组织特征与空壳率的大小无关,但它是籽粒充实的重要前提和解剖学基础.穗颈节间茎的粗度、茎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