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作物生长分析法对云南省中部和南部有代表性的甘薯地方品种进行物质生产性能分析。地方品种"甘心红薯"、"呈贡红皮"、"蒙自白皮"、"路南红皮"及"蒙自红皮"的LAI,RGR,LAR均显着优于对照品种"徐薯18",干物质积累量也明显高于"徐薯18".表明上述地方品种的物质生产性能较好,在云南省甘薯生产上推广利用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4.
5.
6.
甘薯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RAPD分子标记对中国20份甘薯育成品种和20份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农艺性状间均有较大的差异,除地上部性状差异较大外,育成品种产量和薯块干物率明显高于地方品种;地方品种的薯块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含量均高于育成品种,淀粉含量则低于育成品种。利用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别获得的育成品种聚类结果与已知品种的系谱吻合度较低,利用RAPD分子标记获得的育成品种聚类结果,与已知甘薯品种系谱图吻合度较高,说明利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可以更好地反映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利用农艺性状和RAPD分子标记结果进行聚类,均表明地方品种中"四季种"和"保亭种"遗传距离最近;地方品种与中国主要育成品种遗传距离较远。在甘薯育种选配亲本时,以分子标记分析为主,辅以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分析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7.
云南高原甘薯地方品种征集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3年以来,分别深入到云南省的14个地、州、市,45个县、区实地征集甘薯地方品种资源。1995~1996年将收集到的105份地方品种材料进行田间比较鉴定。对地区来源相同,名称相似的品种材料进行分类比较,初步认定。根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对一些同名异种,异名同种的品种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区分、整理、归并。将全省所征集到的105份甘薯地方品种材料归并为40份。并经生产力鉴定,筛选出“瑞丽紫红皮”、“普洱黄山芋”等一批具有推广潜力的优良地方品种,可在云南省甘薯生产上逐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甘薯品种块根淀粉粒粒度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阐明不同类型甘薯块根淀粉粒粒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淀粉品质的关系。【方法】选用6个淀粉型品种、5个食用型品种和1个兼用型品种,研究块根中淀粉粒的体积和数目分布、淀粉粒体积和数目分布与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甘薯块根含有小(粒径<3.36 µm)、中(粒径3.36—19.76 µm)和大(粒径>19.76 µm)3种类型淀粉粒,其粒径范围为0.39—55.14 µm。淀粉粒体积和数目都表现为双峰分布,低谷粒径均为3.36 µm;其中,粒径<3.36 µm的淀粉粒体积占总体积的9.8%—18.5%,而粒径<3.36 µm的淀粉粒数目占总数目的97.7%—99.1%。与淀粉型品种相比,食用型品种粒径<3.36 µm的淀粉粒所占体积百分比和粒径<1.00 µm的淀粉粒所占数目百分比较高。块根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与小型和中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与大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支/直链淀粉比率与小型和中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大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食用型甘薯块根中小型淀粉粒所占比例较高,而淀粉型甘薯块根中大型淀粉粒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RAPD、ISSR及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安徽、福建、河南和广东4省的48个甘薯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30个RAPD引物、14个ISSR引物和9对AFLP引物分别扩增出227条、249条和260条多态性带。从多态性带的数量和实验稳定性看,AFLP标记优于RAPD和ISSR标记。3种分子标记得出的结果,均揭示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变异十分丰富,支持中国是甘薯的次生多样性中心的观点。品种遗传变异的地区间差异比较表明,广东地区的地方品种遗传变异高于其余3省,并且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从分子水平揭示广东应是中国甘薯的最早引入地,并向周边省及内陆地区扩散。研究发现,由3种标记产生的聚类图存在一些差异,但将3种标记产生的多态性带结合产生的聚类图可以很好地揭示48个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所有品种聚为两大类,一类以8个广东地方品种为主,另一类由剩余的8个广东地方品种和其余3省的32个地方品种组成。因此,在进行甘薯育种时应重点考虑广东地方品种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基因活化剂对紫色甘薯块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活化剂使用浓度(A)设3个水平375×(A1)、750×(A2)、1 500×(A3)稀释液;使用时间(B)设4个水平浸渍种苗基部1 h(B1)和1次(B2)、2次(B3)、3次(B4)叶面追肥,收获时测定块根鲜重.结果表明A1,A2,A3的块根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8.60%,61.70%和42.54%,B1,B2,B3和B4的块根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8.74%,64.33%,47.37%和40.06%,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A2B2为最佳水平组合,平均块根产量比对照提高89.77%,且与所有水平组合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5).用750倍的基因活化剂浸渍种苗基部1 h再追肥1次,可显著提高紫色甘薯的块根产量. 相似文献
12.
对23份自育的甘薯品系、台湾薯、川山紫、徐91-51-1和京杂4号等甘薯良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对照品种为甘薯良种徐薯18。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a含量以“云薯122”(3.19g/L)最高,叶绿素b含量以“云薯104”(0.86g/L)最高,叶绿素总量含量最高的是“云薯112”和“云薯122”,均为4.04g/L,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最高的是“云薯52”(4.25)。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2浓度均以“甘心红薯”最高,分别为17.98μmol/(m2·s)、7.64μmol/(m2·s)、235.63mmol/(m2·s)和320.12μl/L,均高于徐薯18。 相似文献
13.
在黄河三角洲砂壤土盐分平均含量为0.31%情况下甘薯能够正常生长,其土壤养分基本可以满足生长需要,而且种植甘薯有利于降低土壤耕作层的含盐量。同一生态环境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之间的黏度特征值差异很大,达到显著水平;供试11个品种在东营试验点的高峰黏度、低谷黏度、最后黏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平均值均高于泰安试验点;稀懈值和糊化温度平均值低于泰安试验点。东营盐碱地甘薯块根粉糊化温度平均值为79.08℃,变异幅度为-3.52%~1.85%;泰安试验点糊化温度平均值为79.36℃,变异幅度为-3.80%~2.80%。不同类型间比较发现,以徐薯18和徐薯22为典型的淀粉型品种,糊化特征相对稳定,而食用型品种间差异比较大。 相似文献
14.
15.
16.
甘薯块根生长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个甘薯品种栽后50d、85d、108d、136d和167d块根淀粉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测定与分析的结果表明:甘薯块根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不断增加的总趋势,但在栽插后的50d~85d和108d~136d两个阶段变化程度最大,变化速率最快,其余阶段除个别品种以外,变化不大,表现较为稳定。淀粉含量在生长过程中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基因活化剂使用浓度(A)设3个水平:375×(A1)、750×(A2)、1 500×(A3)稀释液;使用时间(B)设4个水平:浸渍种苗基部1 h(B1)和1次(B2)、2次(B3)、3次(B4)叶面追肥,收获时测定块根鲜重.结果表明:A1,A2,A3的块根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8.60%,61.70%和42.54%,B1,B2,B3和B4的块根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8.74%,64.33%,47.37%和40.06%,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A2B2为最佳水平组合,平均块根产量比对照提高89.77%,且与所有水平组合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5).用750倍的基因活化剂浸渍种苗基部1 h再追肥1次,可显著提高紫色甘薯的块根产量. 相似文献
18.
19.
甘薯块根膨大期的管理技术湖南省农科院(410125)谭荫初甘薯又名地瓜、番薯、红薯等,属旋花科一年生草本粮、蔬、饲三用作物。十六世纪末叶明朝万历年间由南美洲的秘鲁、墨西哥一带传入我国广东、福建,继而流传于长江流域各省,目前北至吉林省,南迄海南省,西至... 相似文献
20.
构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部分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薯品种资源电脑管理分析系统分析了298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的食味、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它们扮布基本上遵循正态分布这一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