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0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基因Lr35分子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5是成株抗性基因,在二叶期即表现连续抗性,被认为是有用的抗病资源。本研究利用以PCR为基础的STS、SCAR分子标记技术,对15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分析,检测出8个小麦品种(6068,白蚰包,中麦9,早洋,碧玛1号,小偃7631,东方红3号和Madsen)含有Lr35基因。结合室内接种鉴定技术 (叶锈菌株为对Lr35无毒力的99-8-11-5),结果表明,这8个小麦品种虽在分子水平上含有Lr35基因,但在侵染类型上具有一定差异,其中东方红3号表现对菌株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2.
在以前初步研究的基础下,继续对五类的65个小麦品种用小麦叶锈菌同一小种的9个菌株进行接种,获得的侵染型资料按照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小麦品种和叶锈菌株对病害反应的相互作用中,有25个品种与9个菌株具1~3相应基因对;7个品种与9个菌株有4~6基因对;17个品种与9个菌株具7~9基因对;16个品种与9个菌株不存在抗病基因对。据此结果,讨论认为可以适当地利用带有较多抗病基因的品种,安排大田种植,或作为抗源材料进行小麦抗叶锈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3.
小麦抗叶锈基因的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抗病品种是减少小麦叶锈病造成产量损失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了解和鉴定常用亲本和推广小麦品种的抗性基因是充分利用小麦对叶锈菌的遗传抗性的前提和首要任务。到目前为止 ,小麦中已发现有近 90个抗叶锈基因 ,其中 5 6个抗叶锈基因被正式命名 ,5 1个被定位 ,2 4个抗病基因被标记。由于叶锈菌的毒性变异造成抗病基因抗性不断“丧失” ,所以持续不断地研究、发现和标记抗叶锈基因是今后育种工作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21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基因推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7个小麦叶锈菌菌系对1999扑河北省使用的21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抗叶锈性基因的推导。通过与21个抗叶锈单基因系的反应型比较,鉴定出Lr1、Lr14a、Lr26和Lr37等4个抗叶锈基因。8904含有Lr1;5108和4185可能含有Lr1或含与Lr1不同的抗性基因;中麦9号含有Lr14a及其它抗性基因;84251、邯郸4564、71-3、梁麦2、7118-8、859-34、859-39和矮三共8个品种(系)含有Lr26抗性基因;2631、北农8、鲁麦23、高优503、97-11、益麦1含有与供试的已知基因不同的抗性基因;冀麦38、京38和3181没有鉴定出抗叶锈基因。  相似文献   

5.
 应用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温室中,将供试的32个小麦品种幼苗用小麦叶锈菌(Puccinia recondita f. Sp. Tritici)的11个菌株分别进行了接种,对获得的侵染型资料经过处理,直接推导出品种和菌株的基因型。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品种和叶锈菌株间存在19个相应基因对,不同品种所含的抗病性基因数有所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基因愈多,可能表现的抗病力愈强,但其作用是在相应的无毒性菌株存在情况下而表现出来的。本研究结果对于小麦抗叶锈病育种工作在选择抗源品种作亲本方面,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遗传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粗山羊草苗期抗叶锈性鉴定及抗叶锈基因推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普通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材料粗山羊草含有丰富的抗叶锈病基因资源,而且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在抗病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了解粗山羊草的抗叶锈性以及准确了解其中所含抗叶锈基因。选取25株小麦叶锈菌株对6个粗山羊草品系进行抗叶锈性离体鉴定,筛选出4个在苗期对22个和23个菌株表现中到高抗的品系。试验选用18个不同毒力类型的小麦叶锈菌株和44个已知的抗叶锈单基因品系对其进行了抗叶锈基因推导,推导出粗山羊草4254-Y206可能含有Lr1,Lr10和Lr29或其他未用于本次研究的抗叶锈基因;4255-Y212可能含有Lr10和Lr29抗叶锈基因或其他未用于本次研究的抗叶锈基因;Y192可能含有Lr41抗叶锈基因或其他未用于本次研究的抗叶锈基因;Y201可能含有其他未用于本次研究的抗叶锈基因。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系西农1163-4抗叶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小麦品系西农1163-4高抗小麦叶锈、条锈和白粉病,综合农艺性状良好。明确该小麦品系中所含的抗叶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找到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利于抗病基因利用和培育抗病新品种。【方法】将西农1163-4与感病品种Thatcher杂交,获得F1、F2代群体,利用中国叶锈菌优势小种THTT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抗性遗传分析;采用SSR技术对西农1163-4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共筛选了1 273对SSR引物。【结果】小麦品系西农1163-4对多个叶锈菌小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对THTT的抗性是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暂命名为LrXi。获得了与LrXi紧密连锁的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Xbarc8、Xgwm582、Xwmc269和1个STS标记(ω-secali/Glu-B3),将LrXi定位于小麦1BL染色体上。距离最近的2个微卫星位点是Xgwm582、Xbarc8,与抗叶锈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3 cM和3.2 cM。【结论】LrXi位于1BL染色体,抗叶锈表现不同于所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该基因的发现将有利于丰富中国抗叶锈病基因资源,为培育持久抗病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小麦品系西农1163-4高抗小麦叶锈、条锈和白粉病,综合农艺性状良好。明确该小麦品系中所含的抗叶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找到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利于抗病基因利用和培育抗病新品种。【方法】将西农1163-4与感病品种Thatcher杂交,获得F1、F2代群体,利用中国叶锈菌优势小种THTT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抗性遗传分析;采用SSR技术对西农1163-4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共筛选了1 273对SSR引物。【结果】小麦品系西农1163-4对多个叶锈菌小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对THTT的抗性是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暂命名为LrXi。获得了与LrXi紧密连锁的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Xbarc8、Xgwm582、Xwmc269和1个STS标记(ω-secali/Glu-B3),将LrXi定位于小麦1BL染色体上。距离最近的2个微卫星位点是Xgwm582、Xbarc8,与抗叶锈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3 cM和3.2 cM。【结论】LrXi位于1BL染色体,抗叶锈表现不同于所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该基因的发现将有利于丰富中国抗叶锈病基因资源,为培育持久抗病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10个小麦新品种(系)抗小麦叶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小麦新品种(系)河农5290、河农58-3、河农825、河农826、河农827、河农6049、河农6251、河农6425、河农7106和河农9206的抗叶锈性,确定其应用潜力,为合理推广使用这些品种(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6个具有鉴别能力的小麦叶锈菌株对测试的10个材料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基因推导;选用其中6个菌株对其进行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和基因推导,同时,结合使用已报道的15个抗叶锈病基因稳定的分子标记对测试材料进行抗叶锈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河农6425和河农9206含有抗病基因Lr1和Lr26,河农825、河农826、河农827、河农6049和河农6251含有Lr26。河农58-3、河农5290、河农6251和河农825对大部分供试菌株表现抗性,可能含有测试基因以外的或未知抗叶锈基因。【结论】河农58-3、河农5290和河农6251具有抗叶锈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是用生物间遗传学的观点和方法,继续研究两个邻近省即河北、河南两省小麦品种与两省叶锈菌的相互作用。通过两省54个小麦品种与161个叶锈菌株的相互作用研究,可以看出在河北省已推广的品种中,如冀麦2号等的毒力频率值为100%,严重感染叶锈病。其他品种如丰抗8号等毒力频率值为22.5—29.2%,对两省的叶锈菌的抗性都较好。河南省已推广的品种中除百农3217和郑6辐的毒力频率值为66.7—68%属中度感病外,其余如郑州681等的毒力频率值为82.0—99.4%,都表现高度感病。用河北、河南两省叶锈菌株对两省小麦品种进行交互接种,两省的叶锈菌所表现的平均毒力频率值分别为53.8%和53%,说明两个邻近省的叶锈菌群体在总的毒性方面是相似的,但对具体的小麦品种,两省叶锈菌群体所表现的毒性可以不同。  相似文献   

11.
近多年来小麦锈病虽未在大面积流行,但条锈病在局部地区流行和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问题依然存在。从小麦叶锈菌小种的动态来看,对重要抗源洛夫林10能致病的叶锈菌小种群,已由1975~1976年的0.36%上升到1990~1991年的79.2%,抗叶锈性丧失的潜在危险性是很大的。解决抗锈性丧失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实行品种抗性基因多样化,这就要求开展抗性遗传研究。近年来本研究企图以基因鉴定来代替传统的小种鉴定的研究方法,下面将举实例说明遗传研究的重要性。实例1 我国小麦品种抗叶锈基因的单一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对来自四川和山东两省的60个小麦叶锈菌株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同时利用小麦抗叶锈近等(单)基因系和已知所含抗叶锈基因的品系对这些菌株进行毒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相似系数较高且差异不大,为0.78~1.00,表明小麦叶锈菌所含毒性基因差异不大,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两省间/内小麦叶锈菌株的DNA多态性和毒性多态性丰富。小麦叶锈菌株的地理来源与毒性多态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其地理来源、毒性多态性与DNA多态性不存在相关性。相同致病类型存在毒性差异,同一致病类型内遗传多态性丰富。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群体的毒性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4~1997年间,利用25个抗叶锈病小麦单基因系(或近等基因系),对来自山西省10个地(市)31个县(市)的334个小麦叶锈菌株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群体的毒性基因频率。结果表明,毒性基因V19的出现频率较低(2637%),其对应的抗性基因Lr19为目前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的有效抗病基因。其次,毒性基因V15,V20,V25的出现频率分别为715%,7625%,7808%,对应的抗性基因Lr15,Lr20,Lr25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除此以外,其余21个毒性基因的出现频率均高于8174%,其对应的抗性基因为目前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的无效基因,在小麦抗锈育种上没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小麦秆锈,叶锈和白粉病是东北春麦区的小麦主要病害和抗病育种主攻对象,针对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对秆锈,叶锈和白粉病抗性现状,分析了小麦育种抗源利用中的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持久抗病育种的策略;提高出采用多样化二线抗源,滚动式加代回交转育,丰产及优势种质导入,多基因积累和多抗性合成五个环节紧密结合的高产,优质,多抗的育种方法,加速二线抗源的利用,促进抗源的多样化,提高品种抗病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的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个白粉菌株对26个含有已知抗白粉基因的材料和10个对小麦白粉菌具有良好抗性的小麦品种进行接种,分析了小麦的抗白粉基因.结果表明,保丰104含抗性基因Pm2+6,Sunwon85、WF08-182含抗性基因Pm5+Pm8,京冬8号和西峰20含抗性基因Pm2+Pm8,南大2419和川育55871含有Pm24+Pm8,兰天18含有与Era相同的抗性基因,兰天17和绵阳28含有未知的抗性较强的基因.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21个小麦品种抗叶锈基因的推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了18个小麦叶锈菌菌系对河北省的21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抗性基因推导。通过与31个抗叶锈的单基因系的反应作比较,在河北省的品种中鉴定出Lr1,Lr3,Lr3Bg,Lr18,Lr26和Lr30共6个抗性基因。冀麦15有Lr3,冀麦3号有Lr3Bg;有8个品种有3个基因,其中7个品种例如冀麦23等,有Lr3,Lr3Bg 和Lr26,另一品种冀麦20有Lr18,Lr26和Lr30。有两个品系88-5424和84—5103有4个基因;前者有Lr1,Lr18,Lr26和Lr30,后者有Lr3,Lr3Bg,Lr18和Lr26。冀麦26和冬协4号有与供试的已知基因不同的基因;在丰抗8号等3个品种中没有鉴定出抗性基因。Lr26最为普遍,在13个品种中存在。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近年来已命名和暂命名的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的来源、染色体定位、分子标记研究及基因克隆状况,回顾了我国抗性品种与生理小种对抗的演变,并从抗条锈病基因抗性表达的发育期、遗传方式、抗性状况、在生产中出现的频率及遗传研究方法几个方面对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加以评价,为小麦抗条锈基因的利用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浅析了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基因聚合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 小麦的抗锈育种是防治锈病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寻找抗锈基因,摸清抗锈性遗传规律,对有目的地选育抗锈良种,创造多基因品种,合理安排抗性基因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小麦抗叶锈遗传的研究,国内尚缺资料.我们为了给育种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于1978和1979年分别配制了若干组合,以研究小麦品种抗叶锈性的遗传规律,1980和1981年对其第二代抗性分离取得了结果.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 1978年配制了7个抗病与感病的杂交组合,包括高加索×矮丰4号、百泉40×F_18-71、阿芙乐尔×四川764、郑州764×阿芙乐尔、郑引4号×安选5号、郑引4号×许丰一号、弗朗塔×郑州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秆锈、叶锈和白粉病是东北春麦区的小麦主要病害和抗病育种主攻对象.针对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对秆锈、叶锈和白粉病抗性现状,分析了小麦育种抗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持久抗病育种的策略;提出了采用多样化二线抗源、滚动式加代回交转育、丰产及优质种质导人、多基因积累和多抗性合成五个环节紧密结合的高产、优质、多抗的育种方法,加速二线抗源的利用,促进抗源的多样化,提高品种抗病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20.
CIMMYT小麦PBW343和Muu中条锈和叶锈成株抗性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掘CIMMYT小麦品种PBW343和Muu中条锈和叶锈成株抗性基因,以PBW343与Muu杂交的146个F6代重组自交系为材料,种植于田间调查鉴定,并利用31个SSR标记、16个EST标记和502个DArT(Di-versity Arrays Technology)标记构建连锁图,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成株抗性QTL分析,发现了2个控制小麦抗条锈病和1个控制小麦抗叶锈病的QTL,分别位于2AL、2BL和5BL上,解释8.89%,10.81%和12.82%的表型变异,3个QTL均来自小麦品种Muu。这2个小麦抗条锈QTL和1个抗叶锈QTL的发掘,将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