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龟鳖类的白眼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眼病又称眼部发炎充血病、红眼病等,是龟、鳖类的常见病。近十余年来,龟、鳖类成为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对象,全国各地都在饲养。由于放养密度增加,饲养管理不当,水质不符合要求,没有采用适当的防病措施等原因,白眼病常有发生,个别地区  相似文献   

2.
《科学养鱼》2003,(8):64-64
鳖病可分为传染性鳖病、侵袭性鳖病及其它因素引起的鳖病三大类,即由细菌、霉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鳖病通称为传染性鳖病;由寄生虫为病原体引起的各种鳖病通称为侵袭性鳖病;除上述两类由病原体引起的鳖病外,还有许多由物理、化学和生物诸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为其他因素引起的鳖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是以养殖龟、鳖类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公司,现有温室鱼池14000米~2,全年均衡上市龟、鳖10余万千克,供应全省及武汉、广州等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名贵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公司自1999年开始饲养巴鱼(一龄暗纹东方魨),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不断改进饲养技  相似文献   

4.
鳖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病是当前制约养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对我国常见鳖病的病原、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作一概述,供作参考。常见的鳖病计有20余种,按病原分类,有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由寄生虫引起的侵袭性疾病,由理化因素或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引起的疾病。鳖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蒋云云 《内陆水产》2002,27(2):29-29
自然界中的龟类是比较抗病的,属于长寿动物,常见龟类寿命可达数十年,长的可达一、二百年。在人工饲养龟类时,因水质恶化或营养不足诸因素,招致一些病菌侵袭而发生疖肿病。近几年随着人工养龟的推广,疖肿病也随之流行起来,有些地方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初期龟皮肤下局部隆起一脓包,以后脓包逐渐硬化形成隆起瘤状物,手触可活动但内硬。一般发生于龟的脖子部最常见。可导致龟头缩不进去,甚至压迫食管影响摄食而死亡。据浙江海宁市袁花镇名贵动物养殖场观察,龟类中尤以七彩龟(巴西龟类)品种中最多发生;而乌龟、黄喉水龟、鹰嘴龟中…  相似文献   

6.
鳖的赤斑病和红脖子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惠生 《河南水产》1994,(4):10-11,23
近年来,养鳖热潮席卷全国。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鳖病严重地流行,造成经济损失。鉴于此,现将作者多年从事鳖病防治研究的结果介绍如下。1 赤斑病 又称红斑病、红底板病、腹甲红肿病。1.1 病状:病鳖腹部有出血性红色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斑点连接成一片,故称红底板病。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较慢,且较少罹患疾病。随着养鳖业的发展,饲养密度的提高,其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变,鳖病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鳖病总的发生率为20%~40%,平均死亡率为20%~50%、中华鳖常见的疾病有腮腺炎、白底板病、出血病、穿孔病、红脖子病、腐皮病、水霉病等。而在生产中往往存在一病多症,一症多病的复杂情况,治疗较为困难。因此,对于鳖病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如此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鳖、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原来腐生性的产气单胞菌转变为病原体,形成“烂甲病”。提出科学投饵,分级饲养,定期消毒,改良水质,晒甲等预防措施,病鳖在100ppm四环素或土霉素水体饲养,同时投喂呋喃唑酮药饵,剂量为每千克鳖0.2-0.5克,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章剑 《齐鲁渔业》1999,16(6):33-34
5类毒素免疫预防 70年代。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曾为天津市出口的商品鳖进行治疗试验.用患赤斑病病鳖的肝、肾等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注射病鳖后大部分痊愈.疗效非常显著。刘茂春(1980)用患红脖子病病鳖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用来预防.效果也很显著。凡是大型、中型的养鳖场应该自行制备类毒素疫苗.解决传染性鳖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鳖细菌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较高经济效益的驱动,养鳖业呈现强劲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当鳖的养殖达到一定水平后,对鳖病的防治就显得紧迫而0突出了。养鳖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鳖病。高密度的养殖方式,欠妥当的饲养管理方法,不断诱发鳖的传染病。据调查,鳖病种类多且复杂,主要表现有腹甲充血(红底板)、体表或裙边腐烂出山(腐皮病)、脖子红肿(红脖子)、口鼻充血或流血(出血病)和背甲、四肢点状白斑甚至穿孔(疖疮病)等症状。一旦疫情蔓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为弄清楚病因,我们对此开展了研究,对发病鳖进行了致病…  相似文献   

11.
2003年4月8日,和平镇新良村养殖户罗某饲养的黄沙鳖并发腐皮病、疖疮病,造成亲鳖成鳖不同程度死亡。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所有黄沙鳖于4月14日恢复正常。现将治疗情况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病毒及细菌的致病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含类呼肠孤病毒和类腺病毒 的患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 病鳖组织匀浆过滤液及从病鳖中分离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进行病毒和细菌的相继 人工感染试验, 复制出典型的鳖红底板病和白底板病病症。研究发现, 细菌是红底板病的主要病原, 病毒是白底板病的主要病原,而病毒的感染不致死鳖, 细菌的继发感染是鳖最终死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3实行科学饲养科学饲养是提高鳖机体抵抗能力,抑制鳖病发生的内在条件。实行科学的、细致的、全面的管理,鳖病就能得到较好的控制。3.1注意放养密度任何环境都有自己的负荷量,即一个环境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若超出环境负荷量则会影响种群的生长,甚至引发疾病。1...  相似文献   

14.
鳖病的防治     
鳖在水域中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一般很少发生疾病,但如果饲养管理不善,也能导致鳖病发生,监造成大量死亡。现介绍几种常见的鳖病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龟类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观赏价值,历为国人所喜爱。由于人类对龟的需求量猛增.加上龟的成活率远高于鳖,促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养龟。随着养龟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预防龟病的发生,做到健康养殖,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黄缘盒龟俗称夹板龟,为半水栖龟类,是亚洲特有物种,该龟分布在我国的安徽、河南、浙江、台湾等省。2010年杭州萧山湘湖生态鳖养殖场从本省湖州一龟鳖养殖场引进平均体重为56克/只的二冬龄黄缘盒龟种520只,在甲鱼温室中进行控温养殖,效益良好,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养殖环境条件以温室水泥池为主养环境,进行大群体饲养,除少量龟放养于室外水泥池进行常温饲养外,其余500只龟均养殖于甲鱼温室的水泥池中。养殖温室用水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我国近年来在鳖病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新报了数种中华鳖病毒和病原菌等致病原。文章探讨了导致鳖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这些鳖病可以通过调节生态环境,使用药物防治,疫苗预防等综合措施得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四、其他养殖种类病害(一)两栖、爬行类2005年两栖、爬行类的病害监测种类主要是鳖类、蛙类、龟类的5个品种,病害种类见表1。从表中看出,病害主要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其次为寄生虫疾病,并以鳖类病害最多。虽然鳖类、蛙类、龟类的年平均发病率均在  相似文献   

19.
鳖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嗜水气单胞菌病流行于全国各养鳖地区,多发生在早春至初夏。病鳖主要症状为后颈部皮肤带状充血,腹甲部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红斑并逐渐溃烂。可采取避免鳖体外伤、生石灰清池、流行季节用土霉素或呋喃唑酮拌入饲料投喂、接种该病灭活疫苗等措施预防。对发病个体,及早注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治疗,注射剂量为每公斤鳖体重20万国际单位。  相似文献   

20.
周婷 《海鲜世界》2005,(4):64-65
在人们的心目中,龟是健康长寿的象征,似乎与病无缘。但人工饲养经验证明,因环境不适、食物不妥等因素,造成龟患病的机率很高,现已发现龟病十余种。笔者自与龟结下不懈之缘以来,为龟治疗之事一直困扰着我。面对龟停食多日的不安,面对龟软弱无力的焦虑,而对龟奄奄一息的无奈,那滋味、那感觉、那心情,只有养过龟的人才感触和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