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农业集聚度时空变动态势,实证检验了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985—2011年我国农业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呈现波浪型上升趋势,说明我国主要农作物整体的集聚度呈现波浪型上升变化,表明以市场为导向的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程度在提升。但不同农作物之间的空间集聚变动存在明显差异;农作物空间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农业产业集聚的提高带来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产业集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资源禀赋、产业集聚对农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基础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和能力理论为基础,在"资源-集聚-能力"的理论框架下,探讨农业资源禀赋通过产业集聚的中介作用及知识和信息共享的调节作用对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通过对桂林农业产业集聚区的样本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结果表明,资源禀赋的存在促进了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进而间接提升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知识和信息共享能力正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农业集群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即知识和信息共享度越高,农业产业要素资源聚合、创新能力越强,有助于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协调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提供参考,利用1998-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区位熵研究农业经济水平与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农业(农林牧渔业)集聚程度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小农业(粮食产业,包括小麦、稻谷、大豆和玉米)各产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差异;地理区域上,东、中、西部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东部地区集聚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分析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变迁的影响。【方法】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北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从短期看,以种植业为代表的农业与牧业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而林业与渔业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从长期看,农业仍然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度最大,其次为林业和渔业,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度相对较小。【结论】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对北京市未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发展方向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分析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变迁的影响.【方法】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北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从短期看,以种植业为代表的农业与牧业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而林业与渔业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从长期看,农业仍然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度最大,其次为林业和渔业,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度相对较小.【结论】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对北京市未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发展方向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分析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变迁的影响.【方法】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北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从短期看,以种植业为代表的农业与牧业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而林业与渔业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从长期看,农业仍然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度最大,其次为林业和渔业,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度相对较小.【结论】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对北京市未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发展方向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数字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为实现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双碳”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西藏、港、澳、台)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区域差异,并进一步检验数字经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结果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碳排放均产生了正向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但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式降低农业碳排放;受地理区域异质性因素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结论 】应从数字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等多维度入手,发挥数字经济的功能性作用,落实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战略,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综合降低农业碳排放,以期实现中国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碳效率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基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利用1997—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省域农业碳效率进行考察,并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农业碳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及其与农业产业集聚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效率稳步增长,但受"梯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农业碳效率具有以东部为高值"极核"区和以西部为低值"外围"区的分布结构特征。同时,区域内省份间农业碳效率的依赖性明显。而对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效率关系初探后,发现二者之间整体上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特征,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度的提高,农业碳效率呈现出先得到改善后不断恶化的变化趋势。同时,处于不同集聚度下的群组情况各异,其中农业高集聚度区(中西部农业主产区)的农业碳效率随农业产业集聚度提高表现出"先升后降"的曲线特征,而在农业低集聚度区(东部经济发达区),农业产业集聚提高对农业碳效率的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农业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业产业体系的任何发展均可直接导致农业产值的变动,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与调整会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农业产业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将简要分析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概念及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我国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根据相关研究文献及自身研究成果提出优化我国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策略,旨在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发展策略,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3年以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形式遴选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同时调研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发展对策。【结果】从20个农业产业中遴选出广西农业投资优势产业47个,涉及现代种养、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生产、休闲旅游及农业高新技术等领域。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具有投资农业企业多、外资利用得到拓展、政策扶持大、农业投资对农业产业发展作用明显等特点,但也存在农业投资总量和资金来源不足、投资结构不优、政府信息导向不具体、投资效益不高等问题。【建议】应建立稳定有序的多元投资机制、改善投资结构和质量、构建农业产业信息平台、增加农业投资储备项目、完善农业投资法律制度,以促进广西农业投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演进趋势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演进趋势和集聚效应。【方法】综合利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地区平均集聚率、空间相关系数等指标测算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水平,并用引入地理集聚度的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中国种植业产业的集聚效应。【结果】种植业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但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呈现不断增强趋势,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种植业呈现出专业化、连片化的地理集聚特征;种植业产业地理集聚对产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结论】着力提高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区域性的管理和服务,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比较优势推进具有地区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区。  相似文献   

12.
杨琨  平瑛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616-1620
[目的]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业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农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因子分析、咨询专家意见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适用于农业产业竞争力评估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可分为高、中、低竞争力3个小组.虽然高组组内的排序有细微变化,但是高组的组成成员基本上无变化;与高组相比,中组和低组的变动频率较为频繁.我国农业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集中性,且农业优势产业带明显.[建议]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走农业规模化经营之路,以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大宗农产品是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基础性商品,研究其国际竞争力对出口的影响,为改善中国大宗农产品贸易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2001~2018年相关贸易数据,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和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出口的影响效应。【结果】2001~2018年中国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MS指数由5.63%上升至6.93%,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33.05%,其中,糖及糖食、棉花及制品的MS指数分别由0.96%、11.22%上升至4.62%、28.12%,出口贡献率分别为33.77%和47.94%,谷物和油料产品的MS指数分别由3.10%、4.94%下降至0.94%、2.69%,出口贡献率分别为-859.52%、-14.81%。【结论】中国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是出口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具体竞争力的出口效应高于整体竞争力;糖及糖食、棉花及制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出口增长贡献率较大,而谷物和油料国际竞争力下降对其出口有显著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西特色农业资源型产业科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科技问题,提出促进广西特色农业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科技对策,为广西特色农业资源型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在阐述广西蔗糖、木薯、桑蚕等特色农业资源型产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广西特色农业资源型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提出科技支撑广西特色农业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思路、重点任务及对策。【结果】明确了保障国家食糖安全、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及提高产业效益、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对科技的需求及广西特色农业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有效供给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体系尚不完善、科技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等科技问题。【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广西资源型农业产业的发展规划;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资源型产业的生产发展方式;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农业优势产业品牌;构建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培育创新团队,建设一支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等,以促进广西特色农业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路径及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路径,研究该路径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运用灰色系统GM(1,N)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指数为负值,城镇化驱动指数最低,工业化驱动指数最高。【结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应以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并同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过程中应加强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协同;保持适当的土地流转速度,合理分配收益;循序渐进城镇化,保障农户权益;整合各类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农产品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方法]运用已有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成果,基于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国际通用编码技术等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开发.[结果]针对我国农产品生产空间分散、规模化经营程度低、规范化生产条件差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我国农产品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包括系统设计、运行思路及系统应用等模块.[结论]该系统在充分研究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跟踪和控制等方面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依据网络信息系统设计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了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质量跟踪和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决策,有效地加强了对农产品的监管,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的信心,同时也为企业与政府的监督管理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7.
赵琳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1055-1058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区域差异化发展问题,为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波特“钻石”模型的竞争力结构,从生产、需求、产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着手,构建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农产品竞争力指标体系,通过DEA模型定量分析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结果】三峡库区各区(县)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效率呈现空间上的差异性,整体形成“重庆主城向渝东北地递减分化”的格局。【建议】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优化区际间的投资资源配置、促进食用菌产业均衡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实现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区域差异,提升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发展共识,发挥新疆在中亚地区重要作用,为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结果](1)吉尔吉斯斯坦农业资源环境总体上优于新疆.(2)新疆在农业经济水平、农业种植结构、作物单产、农业管理模式、农业技术水平均优于吉尔吉斯斯坦.[结论]建立新疆-吉尔吉斯斯坦技术交流、示范平台,加强两区域科技互补,促进两区域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长期来看,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应保持一种动态互促的良性协同发展趋势,才更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深入考察省域公立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水平的时空演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情况,有助于正确认识各省之间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机制并剖析导致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程度弱的潜在原因,探索进一步提高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水平,解决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两张皮”问题的路径。【方法】基于农业科研人员规模、专利授权量、论文发表数量3项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可视化技术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2008—2018年我国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产出的时空演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省域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情况。【结果】10年间我国省域公立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产出从中东部沿海省份向周围逐渐降低,多数省份农业科研机构专利授权量增长趋势显著,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人员数量整体增长趋势不明显;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产出虽然呈现出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但整体未形成规模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省域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程度方面,山东、江苏、广东、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协同发展程度较好,中部地区协同发展程度一般,整个西北、西南及东北大部分省区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程度较弱。据此,从提高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加强区域农业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方面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结论】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水平从中东部沿海向周围省份逐渐降低,具有空间异质性,未形成规模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水平与省域农业经济水平的协同发展程度整体偏低;需要加快构筑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空间集聚格局,为解决农业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问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芋头产业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广西芋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2018—2020年对广西全区14个地级市的芋头产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查重点对象为种植及加工相关合作社、企业以及地方农业局,调查指标包括芋头种植面积、种植品种、种植方式、产量、销售价格、销售模式和产品加工等,综合分析广西芋头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产业发展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芋头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广西芋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区芋头种植面积已超过2万ha,总产量约60万t,主栽品种有荔浦芋、贺州香芋、融水香芋、刘圩香芋、桂芋1号及桂芋2号等。广西芋头加工以初加工为主,加工产品有芋头粉、芋头条、芋头米饼、芋头糖水罐头及芋头扣肉罐头等;桂林荔浦市的荔浦芋和南宁青秀区的刘圩香芋分别于2015和2016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于芋头产业经济效益较好,广西很多地方政府已将芋头产业列为一项重要的扶贫产业,以此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在新的形势下,广西芋头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具体表现为:品种更新换代慢,优良品种匮乏;栽培管理粗放,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科技投入不足,科研与企业对接滞后;产品开发难度大,产业化程度低。【建议】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广西芋头产业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加强品种改良和脱毒扩繁体系建设,推进优良品种选育;提高种植管理水平,促进芋头规模化生产;强化产学研科技攻关,提升产品质量效益;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