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贫困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工作,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是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主要行为特征,并进一步对其成因进行了探寻,提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对贫困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尤其在诚信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北省八所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河北省高校在贫困大学资助中存在包括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不明确,勤工助学工作进展缓慢,学费减免比例低以及缺乏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等。经过深入分析调研后,提出严把贫困生认定关,培养贫困生自立能力,减免学费,关注其心理健康,加大社会投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贫困生认定工作是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事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造成的贫困生递交材料不规范甚至造假的问题,给高校辅导员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如何做好贫困生认定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调查发现,许多贫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贫困生的救助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救助,而更应该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教育。通过社团组织模式开展各种贫困生实践教育活动,帮助贫困生在组织活动中找到自我价值,加强自我认同感,消除封闭心理,走向自强自立,是高校贫困生教育的新方向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增多和就业形势的进一步恶化,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华南农业大学调查了在校贫困生的就业心态,发现就业形势、经济条件、心理状况、综合素质和就业期望等因素影响着贫困大学生就业心态。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是要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改善就业竞争环境,加强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及提供就业资助。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75-276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采取的重要措施。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精准识别,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以精准度为抓手,从提高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精准度出发,寻求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探究精准扶贫下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农村贫困生的教育问题是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家庭的贫穷落后状况,加速“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贫困农民的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基础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不断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传统习俗,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增强他们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解决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关系到高校的正常秩序乃至社会的稳定。针对贫困生“精神贫困”产生的原因,从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4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人格、行为、学业、生活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对校园潜在不稳定因素的种种表现。消除贫困生对校园的不稳定因素,当前需要切实解决贫困生的生活保障问题、行为规范问题、心理问题和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0.
普通地方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高校实行全面“并轨”后 ,使普通地方高校早就存在的贫困生现象开始突现。贫困生中因贫困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显得越来越突出 ,只有进一步完善解困工作体系 ,建立新形势下贫困生救助的新体制 ,采取积极而有效措施 ,才能使日益严峻的贫困生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身份认同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出现了一些危机,而且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这种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根源既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因此本文就如何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来改善大学生身份认同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 我国的乡村建设发展谋划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发展路径。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当前农村精准扶贫 的实施现状,剖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以期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乡村提 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乡关系是国家关注的重要经济社会关系,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都迎来了各自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是指导城乡关系合理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城乡不平衡发展现状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原则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方略,而农村的“精准扶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致力于解决乡村地区和乡村人口的贫困问题,不断缩小城乡的发展差距,以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会给乡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法,促进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推进新时期我国城市和乡村的一体化发展,改善乡村地区的发展方式,引领乡村走向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毛泽东、邓小平共同的追求。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条件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物质保证、力景源泉和分配原则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存在异同,结果人民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前后出现“普遍贫穷”与逐步摆脱贫穷并走上小康之差别。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对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的关键是产业的选择.此问题在资源丰富、相对贫困的广大山区表现更为突出.结合对北京山区的概况分析,通过对不同资源背景下不同发展模式的北京山区脱贫致富的几个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创新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基层组织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是富民增收的重要基础等启示.  相似文献   

16.
区域多维贫困是2020年后我国减贫事业的重要导向,也是减贫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2010、2012、2014、2016、201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Moran’sI指数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各省际区域多维贫困的空间聚类情况及其相关性,以此来分析我国各地区多维贫困的空间特征和区域差别。结果表明:我国各个地区的多维贫困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其中北京等地区已逐步脱离多维贫困,西藏等地区存在严重的多维贫困问题,其余地区则呈现不同程度上的多维贫困。同时,各地区的多维贫困存在地理上的空间自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空间性的多维贫困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贫困主体精神贫困是阻碍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扶贫必先扶志,治贫必先治愚。大学 生参与精神扶贫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促进农民精神脱贫的催化剂,补齐贫困主体精神短板 的好方法,形成正确舆论导向的助推力;也是培养大学生责任与担当的具体举措,实现大学生价 值与理想的重要途径,链接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纽带。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深入解读贫困内涵,透彻了解农村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投身到精神扶贫的实战中,为精神 脱贫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农村扶贫中的"非贫困户"寻租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准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2-14
贫困作为3P(poverty,population and pollution)问题之一,历来备受人们关注,消灭贫困,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减贫其关键在于正确的识别贫困人口,能否瞄准贫困人口,直接关系到扶贫政策的减贫绩效。文中针对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瞄准中的"非贫困户驱逐贫困户"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建立简单模型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贫困测度是研究贫困现象的重要依据。贫困测度首先涉及到如何划定贫困人群的问题,即如何划定贫困线。主要介绍了调查法、实证法、比较法和收入弹性法。贫困线划定后,贫困人群内部,贫困程度有所不同,这就涉及到贫困的测度。文中主要介绍了H指数、贫富差距和森指数。选取国外20世纪后半叶对这两方面问题的研究文献,指出研究的异同和不足,最后给出改进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缓减贫困一直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2003~2011年中国26个省市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定量研究农村小额信贷缓解农村贫困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其降低农村绝对贫困的程度效应要大于降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收入短缺和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效应,应进一步放开小额信贷发展的约束成分,改进贫困农户贷款评级授信的方式,提高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