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渗灌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日光温室渗灌管不同深度对土壤番茄产量以及节水效果的影响,将土壤水吸力6kPa和40kPa作为控制灌水的上、下限,从番茄产量、灌水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等方面对渗灌管埋深及防渗槽有无等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地采用渗灌技术增产、节水效果明显,其中渗灌管埋深30cm,下设防渗槽处理效果最佳;渗灌管埋深30 cm,无防渗槽处理次之;有防渗槽、渗灌管埋深20 cm和40 cm处理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
以中农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落蔓方法对大棚黄瓜生长、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保持有叶的茎蔓距垄面13~15 cm,每株保持功能叶21片以上,株高1.0 m(靠南边)~1.5 m(靠北边)的落蔓处理方式,黄瓜植株生长良好,单株结瓜数、单瓜鲜质量和黄瓜产量都高,并以处理3效果最好(分别为5.2个、389 g和77.7 kg/40株);处理3单瓜质量和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1和CK,处理2产量显著高于处理1和CK,处理3的落蔓方法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棚室渗灌技术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水方法按湿润土壤方式不同分为地上灌(喷灌、滴灌)、地面灌(畦灌、沟灌)和地下灌(渗灌),目前发达国家以喷灌、滴灌为主,我国以地面灌为主.渗灌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溉方法.渗灌是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于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微孔渗灌管,依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尤其适用于目前刚刚兴起的设施农业,例如塑料大棚种植草莓、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的灌溉.  相似文献   

4.
渗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起源于地下浸润灌溉,是当今最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方法之一。研究对比传统的滴灌和不同渗灌方式对甜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索出最适合甜瓜的灌溉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方式对甜瓜株高、径粗、果实品质等都有影响,最适合甜瓜栽培的渗灌管布设条件为埋深35 cm的内镶式渗灌管处理,解决了水分蒸发量大,作物根系吸收不到充足水分的问题,不仅节约用水,还提高了作物的生长势和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时痕量灌溉管适宜埋深,以欧盾番茄为试材,研究了春季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痕量灌溉管不同埋深对灌溉量、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痕量灌溉管埋深后能够促进植株生长.痕量灌溉管埋深10cm、20cm和30cm与表面覆土对照相比,灌水量分别减少8.8%、12.9%和15.0%;产量分别增加9.8%、12.6%和17.8%;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20.4%、29.3%和38.5%.因此,综合灌溉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痕量灌溉管埋深30cm是该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春茬番茄较适宜的埋设深度.  相似文献   

6.
节点渗灌灌水控制上限对番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日光温室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通过对番茄株高和茎粗、产量、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比较,探讨了温室栽培茄果的节点渗灌灌水控制上限适宜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土壤质地中等的试验地上,当节点渗灌管埋深30 cm、计划湿润层厚度30 cm、湿润比取0.5、灌水控制下限取土壤水吸力30 kPa时,将土壤水吸力12 kPa作为灌水控制上限,有利于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可以达到较高产、优质、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大叶菠菜为试材,在大棚内采用微润灌溉与分根区交替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方法,研究了不同压力水头与微润管间距下,交替微润灌溉对菠菜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微润灌溉处理下,灌溉用水量是常规充分灌溉的64.6%~71.5%,且交替微润灌溉下植株根长、株高、鲜质量、干质量等指标皆高于常规灌溉。在微润管埋5cm深的条件下,1.5m压力水头、30cm微润管间距处理植株生长状况较好,1.0m压力水头、20cm微润管间距处理水分利用率最高。因此交替微润灌溉不仅可以应用于大棚内菠菜种植,而且此灌溉方式在节约灌溉用水的同时可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京茄1号为试材,研究了春季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痕量灌溉管不同埋深对茄子灌溉量、耗水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痕量灌溉管不同埋设深度均能够促进茄子植株生长,提高茄子产量,以痕量灌溉管埋深10 cm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表面覆土处理增产14.7%。随着痕量灌溉管埋深的增加,灌溉量和耗水量降低,但水分生产效率则以埋深10 cm处理最高,达到23.5%。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痕量灌溉管埋深10 cm处理茄子产量最高,耗水量相对较少,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是本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春茬茄子较适宜的灌溉管埋设深度。  相似文献   

9.
1.蓖麻叶粉:将蓖麻叶晒干磨成粉,按0.5%的量拌入土杂肥中,可防治蛴螬、地老虎等。 2.黄蒿束:将黄蒿植株切成长40cm,每6~7段为一束,用绳扎紧横埋在作物垄间,中间埋3~7cm深,两头各露出 10~13cm,呈船形,每隔两垄埋一行,每隔 1  相似文献   

10.
膜下沟灌方式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沟灌技术具有节水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灌溉效率高、增产作用显著等优点。通过研究灌水沟大小对土壤水分变化和植株生长的影响,探索日光温室黄瓜膜下沟灌适宜大小的灌水沟。试验结果表明,黄瓜的产量以中沟(宽55cm,深15cm)处理为最高,分别比大沟(宽70cm,深20cm)和小沟(宽40cm,深10cm)处理高出12.2%和8.2%。水分生产效率也是以中沟处理为最高,分别比大沟和小沟高出19.0%和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