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把一种真正的无网格局部Petrov-Galerkin方法用于求解非线性边值问题.为了克服一般局部Petrov-Galerkin方法计算工作量较大的问题,选择一个分段函数作为加权残值法的加权函数,简化了非线性问题中刚度矩阵的域积分.基于局部Petrov-Galerkin积分方程逐点建立的思想,推导了一种直接插值法用于施加本质边界条件.通过算例表明,这种局部Petrov-Galerkin方法是一种具有收敛快、精度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建庭  杨为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70-71,140
土壤侵蚀研究中,降水侵蚀力因子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同时详细的降水数据资料又往往比较难以获得。该文在一定的降水数据基础上,研究分别利用反距离空间插值法和按月时间插值法来获取降水数据,从而计算出降水侵蚀力,最终通过土壤侵蚀各因子值计算并统计出西南地区各省(市)的年均土壤侵蚀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按月时间插值法获取降水数据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3.
以2种典型的毒理学试验数据为例,利用有理样条插值法,求解参数后将试验数据纳入计算过程,求得有理插值样条表达式,并绘制浓度-抑制率曲线图。将计算出半效浓度(EC_(50))与概率单元法、曲线拟合法等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有理样条插值法是一种计算EC_(50)的新方法,其基于变形能量最小建立的优化模型,适合于试验数据较少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典型样区2种土壤侵蚀评价与制图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空间插值法和地图代数法对土壤水蚀速率进行定量评价和制图,比较2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异同,以期为不同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和制图提供参考。【方法】以青藏高原典型样区为例,以现有土壤侵蚀因子数据和抽样调查单元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基于侵蚀因子栅格图层的地图代数法和基于抽样调查单元的空间插值法2种方法计算研究区土壤水蚀速率并制图,对计算结果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青藏高原典型样区,采用地图代数法和空间插值法2种方法计算的土壤水蚀速率分别为549.4和593.5 t/(km~2·年),二者结果较为接近,表明2种方法计算结果均能反映研究区土壤侵蚀基本状况。采用2种方法计算的研究区土壤水蚀速率的宏观分布趋势相同,即由北向南研究区土壤水蚀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且与实际情况相符。基于空间插值法的土壤水蚀速率表面特征图较为平滑,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土壤侵蚀情况;基于地图代数法的土壤水蚀速率表面特征图较为粗糙,但能较好地反映局部土壤侵蚀变异情况。当土壤水蚀速率为250~3 000 t/(km~2·年)时,空间插值法计算的各等级土壤侵蚀面积比例均高于地图代数法;当土壤水蚀速率≤250 t/(km~2·年)或者3 000 t/(km~2·年)时,地图代数法计算的各等级土壤侵蚀面积比例均明显高于空间插值法,说明空间插值法的结果更突出中间土壤侵蚀强度级别,而地图代数法的结果更突出较小和较大土壤侵蚀强度级别。【结论】地图代数法和空间插值法均可用于不同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与制图,其中空间插值结果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区的平均土壤侵蚀状况,故在青藏高原典型样区可优先选择空间插值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ALOS数据3种插值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焉耆盆地2007年生长季ALOS数据采用最邻近插值、双线性插值和三次卷积插值3种重采样方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最邻近插值法运算速度最快,双线性插值法光谱信息保真度较高,三次卷积插值法对影像中地物空间信息保留较好.以上结果将为今后3种重采样方法的选择以及其他类似遥感影像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GPS定位方程是非线性的,一般处理方法是按泰勒级数展开取至一次项进行线性化,再利用最小二乘原理求解,如果所取观测站坐标的初始值具有较大的偏差,略去二次微小量的模型误差,对解算结果将产生不能忽略的影响.本文研究分析了GPS测码伪距绝对定位的传统算法,并提出了一种通过求差法将GPS绝对定位的非线性观测方程转化成线性方程直接求解测站坐标的新算法,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不需要测站的初始坐标信息,不需要求导计算和迭代计算,对于提高GPS测码伪距单点定位的解算速度和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物联网原有质心定位算法进行改进,引入加权质心定位算法.根据林业数据监测的物联网体系结构,对监测森林火灾的传感器定位算法进行研究.通过传感节点的权值,计算火点发生地的横纵坐标,加速火场定位.为火灾监测的火点定位提供了有力的定位依据,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及其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以图们市为研究对象,在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选取监测单元,对引起各监测单元耕地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监测,并通过插值法计算出国家利用等别,并在所获得的监测单元数据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对耕地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评价,为明确耕地质量内涵,科学保护耕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县域尺度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精度.[方法]基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215个土壤有机质野外采样数据,将样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两种定性因素转化为虚拟变量,结合土壤质地、海拔高度、坡度等定量因素,构建了BP神经网络与克里金插值(Kriging)相结合的非线性拟合法(BP OK),并与回归克里金插值法(RK)、...  相似文献   

10.
以图们市为研究对象,在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选取监测单元,对引起各监测单元耕地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监测,并通过插值法计算出国家利用等别,并在所获得的监测单元数据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对耕地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评价,为明确耕地质量内涵,科学保护耕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VC++语言对风云二卫星数据进行读取、显示,并进行图像定位及投影变换。主要介绍通过线形插值的方法对风云二数据中提供的简化网格数据进行分区近似计算。从计算结果看比较理想,基本实现了风云二数据的图像定位,确定了目标遥感数据,为遥感数据的参数反演和针对性分析做铺垫。  相似文献   

12.
基于HDF5文件格式的MERSI影像数据提取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HDF5文件格式的特点以及HDF软件库的实现原理,分析了风云三号MERSI遥感数据资料,应用VC++语言对风云三号的MERSI数据进行读取、图像合成。为风云三号的中低分辨率仪器数值产品进一步研究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13.
卫星遥感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保护需要大量的海洋环境数据。由于卫星遥感能大面积、长时间、近实时地获取海洋环境数据,其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回顾了卫星遥感数据在海洋渔业资源评估、渔情预报、鱼类栖息地分类与保护、渔船监测、渔业安全、渔具渔法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在这些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相关学者了解卫星遥感在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保护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GF-1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优点。该研究利用GF-1卫星宽视场遥感数据,在GPS实地取样的基础上,利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提取建湖县2014年多时相水稻长势信息。结果显示,GF-1卫星宽视场影像可以清晰反映水稻长势要素,能够在遥感估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烟草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3S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遥感技术在烟草行业也得到深入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可对烟田进行监测与地块面积统计,而卫星遥感影像是烟田田块调绘和统计分析的基础数据源。结合植烟生态研究中对卫星遥感影像的要求,以丽江主城区为研究区,对WorldView 2卫星影像数据的正射纠正、影像融合、图像增强等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龚珍  卜晓波  李晔  陈锦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138-5139,5170
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具有获取周期短、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内陆湖泊水质遥感监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与卫星同步的地面试验,建立了适用于东湖水体叶绿素浓度遥感反演模型,使得遥感数据的反演结果与地面测量一致,结果表明,东湖水体叶绿素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东湖东部水质和北部水质较好,南部和西部水质较差,这为东湖水质的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Big data with its vast volume and complexity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developed and used for all professions and trades. Remote sensing, as one of the sources for big data, is generating earth-observation data and analysis results daily from the platforms of satellites, manned/unmanned aircrafts, and ground-based structures.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is one of the backbone technologies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 which considers within-field variability for site-specific management instead of uniform management as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he key of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is, with global positioning data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o produce spatially-varied data for subsequent precision agricultural operations.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data, as general remote sensing data, have all characteristics of big data. The acquisition, processing, storage,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big data are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This paper overviews available remote sensing data resources, recent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es for remote sensing big data management, and remote sensing data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 A five-layer-fifteen-level (FLFL)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management structure is described and adapted to create a more appropriate four-layer-twelve-level (FLTL) remote sensing data management structure for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big data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 where the sensors are typically on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s, manned aircraft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ground-based structures. The FLTL structure is the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framework of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big data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 and local farm studies, which outlooks the future coordination of remote sensing big data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s at local regional and farm scale.  相似文献   

18.
李华玉    陈永富  陈巧  王娟    张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6):220-229
基于遥感手段的森林类型/树种(组)的精准识别是森林参数提取和计算的前提,是林业遥感领域的研究前沿,可为宏观尺度快速获取森林资源信息提供重要途径。对多源遥感数据在森林树种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当前基于遥感数据的树种识别已成为林业遥感的研究热点。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近地低空遥感数据结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分类方法进行树种识别已相对成熟。近年来,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以其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林业中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领域不断发展成熟背景下,低空遥感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森林树种的精确识别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耕地面积实施监测,遥感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分析相应时相的TM和中巴遥感影像的波谱特征,采用波段比值法,结合野外调查,对北京地区30年来耕地的变更情况进行了监测。监测分析表明,北京市耕地面积从30年前的614941hm2减少到现在的388902hm2,呈较严重的递减趋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北京市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GNSS-R陆面遥感为重要补充的土壤水分监测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GNSS-R陆面遥感的原理和发展现状,在重庆市土壤水分监测现状分析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面向用户需求的土壤水分综合监测体系.在方案设计中,对人工测墒、地面气象站、自动土壤水分监测、卫星遥感干旱监测、 GNSS-R陆面遥感等5种监测手段进行了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观测代表性的对比分析,说明将GNSS-R陆面遥感作为重要补充进行综合土壤水分监测体系设计是可行的、有益的.研究表明, GNSS-R路面遥感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重庆市土壤水分监测体系时空分辨率,填补自动土壤水分观测和卫星遥感在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之间的衔接空白,拓展GNSS连续跟踪站网新应用.与雷达估测降水、卫星重力、陆面资料同化结合,可为长江上游水资源动态监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