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梅花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丽 《园林科技》2007,(4):12-13,29
梅花(prunus mume)属蔷薇科李属,原产我国西南山区,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清丽脱俗的外形和傲寒挺立的风骨而被誉为花中君子,名列十大名花之首。我国的梅花品种极为丰富,现有300多个品种,按进化与关键性状可分为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按用途不同分为果梅和花梅两大系统,果梅花多为单瓣,花后结果,花梅供欣赏,主要品种有绿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梅花是南京市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南京市古林公园作为山林公园,以梅花为特色,是市内最大的赏梅景区。结合多年栽培梅花经验,从历史渊源、栽培养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管理要点,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梅花的栽培与采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花(PrunusmumeSieb .etZucc .) ,蔷薇科 ,为落叶小乔木 ,每年早春先开花后发新叶。梅花不仅是徽派盆景造型的骨干植物材料 ,而且还是中药材 ,用干燥花蕾入药 ,具有平肝和胃、清肺舒郁、杀灭肠道中的病原菌、解除疲劳、恢复体力等功效。1988年梅花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确定为县花。1品种与分布梅花在歙县主产上丰乡、许村镇、洪岭(卖花渔村)等地 ,属人工栽培。据史料记载 ,歙县栽培梅花始于唐朝 ,迄今一千多年历史。目前全县栽培面积约153hm2,共有22个品种 ,分为药用、观赏两大类。药用以绿…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梅花的简介与梅花品种的分类;分析梅花在自然界漫长的演替中所形成的、固有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为人们的种植、养梅、赏梅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系统地介绍了尊贵梅花野生资源的自然分布,梅花和果梅在中国的栽培分布.梅花虽然中国特有,更重要的是梅花以其自身非凡的尊容和高贵的品质,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厚爱,不仅在亚洲国家盛行传播,甚至在新西兰、巴西、泰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和德国等国家也都有栽培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紫竹院公园于2021年引种36种梅花,均可以在园内露地越冬,并于第二年正常生长、开花。其中,澄碧山房梅景区的30种梅花主要作为园林造景应用,结合澄碧山房原有的松树和竹子进行科学植物配置,按照不同品种花期、花色及花香进行搭配栽培,并给予精细化养护管理措施;种植在青莲岛和长河沿岸的紫蒂白和潮塘宫粉生长势较强,1年后与2年后成活率均为100%;四君山南坡地块栽种了小绿萼、徽州檀香和素白台阁3种梅花,以小绿萼表现最好,2年后成活率95%;栽种在对影桥西的扣瓣大红,对其采取粗放式养护管理,2年后成活率为85%。同时,调查了不同品种梅花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并进行了记录,可为梅花在北方城市公园的栽培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盆栽梅花水肥管理技巧梅花喜光和通风良好的环境,好肥怕涝,较耐寒,但对有毒气体耐性极弱,反应灵敏。梅花盆栽技术较为复杂,栽培管理要精细,而水肥管理更要注意。现介绍如下:梅花浇水一定要及时、适量,掌握不干不浇,切忌过湿,以盆土湿润为宜。过于过湿都会落叶,...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的盆花栽培,销量最大、效益最高的是年宵花。我们综合应用露地栽培和温室盆栽两种栽培模式,采用繁殖、培养、整形、花期控制等技术措施,培养梅花(Prunus mume Sieb.et Zucc.)优美的艺术形态,并使其在春节期间开花,成为年宵花栽培的优良树种。本研究通过引种试验,筛选出最适宜作为年宵花栽培的梅花品种,同时,确定了梅花年宵花生产模式,为梅花在北方地区的商品化、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梅花引种和生产应用实践中,发现有的单瓣品种性状与玉蝶栽培群(Alboplena Group)所限定的相似性类似,由此对现行(2009)梅花栽培群分类新方案中玉蝶栽培群中并无单瓣品种产生疑问,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了玉蝶等栽培群中可以有单瓣品种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南京梅花新品种选育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栽培梅花的历史悠久,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采用芽变选种、实生选种及利用病毒引起的变异等手段,在中山陵梅花山选育出了已通过国际登录的优良新品种58个。该文介绍了近2 a来部分国际登录梅新品种的主要观赏特性,并对梅花选育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科研和生产2个方面同时指引梅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方树莓引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树莓品种(系)19个,经过3年引种栽培试验,筛选出美红22、奥洲红、中林42等5个具有品质优良、产量高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系)。并提出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梅花品种抗寒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导法和生长法测定了梅花38个主要代表品种的抗寒性,并对梅花的系统、类、型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杏梅系统比真梅系统抗寒,真梅系统的直脚梅类和垂枝梅类比龙游梅类抗寒,在直脚梅类的六个型中,玉蝶型和绿萼型抗寒性较强,朱砂型抗寒弱,垂枝梅类的“骨红垂枝”同支脚梅类的朱砂型抗寒性相似,对梅花品种抗寒性的季节性变化,同型及同品种在不同栽培地区的差异及其枝条脱水等也进行了一些讨论,提出了在北京地区引种栽培梅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梅花的栽培与养护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践基础上,根据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总结了梅花园林栽培、切花栽培、盆景栽培及催延花期栽培及养护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蜡梅桩景的制作与日常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梅是观花植物,作为梅花的姊妹花,其性与梅相近,喜阳略耐荫,耐寒耐干旱,怕渍涝,喜肥沃疏松土壤,花期略早于梅花。将蜡梅制作成桩景,老干偃盖,苔藓封枝,盘根错节,疏花点点,暗香浮动,世人誉为欣赏佳品。经过多年栽培实践,作者对蜡梅桩景的制作与日常管理,略有心得,提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京植梅历史及其主要赏梅景点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在南京已有3 000 a栽培历史,1982年南京市将其定为市花,在介绍南京栽植梅花历史的基础上,对南京梅花种植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在广泛调查、收集资料与图片、试验结果、科技成果、征询专家意见等的基础上,将各项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等组装配套,应用Visual Fox Pro6.0软件建立相关数据库12个,将所有原始资料按不同数据类型输入数据库,形成完整的优质苹果规范化栽培微机咨询系统。该系统可查询原产我国的苹果属11个栽培原种的分布、形态特征等;主要栽培品种元帅系18个、富士系19个、金冠系9个、杂交系32个品种的来源、生长特性、果实形状与品质等;查询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树木生长发育和结果习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优质苗木培育、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苹果采收、分级与包装、贮藏保鲜等。查询危害苹果的62种害虫、51种病害的危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病原、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等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6.
梅花(Prunus mume)和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都带一个梅字(简称“二梅”),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难以区分,其实两者有相似,也有许多的不同. 梅花和蜡梅的共同点: 1、都是我国传统珍贵名花,是我国原产,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管理科研工作也归一起,如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  相似文献   

17.
提高梅花观赏品位 塑造南京景观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是南京市市花 ,亦为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大力开发和利用梅花资源 ,不断提高梅花的观赏品位 ,已成为梅花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认为应用梅花美化市容 ,塑造南京景观特点 ;要加强地栽梅树的综合管理 ,提高梅花的观赏品位 ;要发展梅盆景 ,盆栽生产 ,满足市场需求 ;要发展梅插花生产 ,用“市花”来装饰厅堂居室 ;要用早、中、晚不同品种合理配植延长梅花干花观赏期 ,使其更好地发挥市花的标志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华容梅花源园艺场是由中国梅花协会会员吴时鸣、杨玉兰创建的湖南省首家专业梅花生产、推广和观赏基地。基地位于华容县城郊,占地6.67公顷。近10年来,园艺场从相关科研单位和全国著名梅园引进20多个优良品种,并繁殖了大量优质梅花苗木10万多株,其嫁接全部采用真梅系本砧,具有生长好、适应广、寿命长、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华容梅花源园艺场是由中国梅花协会会员吴时鸣、杨玉兰创建的湖南省首家专业梅花生产、推广和观赏基地。基地位于华容县城郊,占地6.67公顷。近10年来,园艺场从相关科研单位和全国著名梅园引进20多个优良品种,并繁殖了大量优质梅花苗木10万多株,其嫁接全部采用真梅系本砧,具有生长好、适应广、寿命长、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梅花(Prunus mume)和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都带一个梅字(简称"二梅"),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难以区分,其实两者有相似,也有许多的不同。梅花和蜡梅的共同点:1、都是我国传统珍贵名花,是我国原产,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管理科研工作也归一起,如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2、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梅"在我国已是家喻户晓,与文学、艺术及人民生活结下深厚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