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泾川县境内有山、川、塬,是典型的黄土高塬沟壑区,引进玉米新品种先玉335等10个品种在不同地理条件下进行产量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宜种植的高产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提高玉米产量. 1 试验目的 对各种子经销商引进的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种植产量比较,确定本县区域主推品种,以及寻找接班换代品种.2试验经过 2.1 参试品种及来源 (1)潞玉13(山西潞玉种业有限公司);(2)先玉335(敦煌先锋良种有限责任公司);(3)长单43(山西农科院谷子所种业公司);(4)中单9号(河北农林科学院种业公司);(5)金凯5号(张掖金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6)双惠2号(山西双惠种业有限责任公司);(7)正大12(对照)(正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8)东单818号(辽宁东亚种业有限责任公司);(9)东单13号(辽宁东亚种业有限责任公司);(10)福地201(张掖福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2.
葛晓 《种子世界》2001,(9):25-28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种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以及人世在即,国外品种已陆续进入我国.由于气候条件、栽培方法以及用途不同,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玉米品种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多年来,对欧洲和美国部分玉米品种(主要是粮饲兼用型品种)进行了多点试验(见图表).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2001~2006年国家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组试验情况.自2001年本组区域试验开始后,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基本建成了完备的试验体系和品种评价体系,共审定9个品种.每年的参试品种(组合)从最初33个,增至2006年的近90个,且品种呈现多样化.审定品种的推广应用为本区的玉米生产做出了贡献,老、杂、退化的玉米品种基本退出了本区市场.目前,应深入加强试验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更好地为本区玉米生产科研、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做贡献.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京科25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京科25号(试验代号京早27号)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的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2003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京审玉2003001);200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4014)并命名推广.该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果穗均匀、抗逆性强、稳产、优质、早熟.适宜北京、天津和河北中北部等夏播类似生态区种植,也可在东北部分地区、京津地区作春播.  相似文献   

5.
品种与密度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中国科学院封丘试验站通过3年(2008-2010年)8个夏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探讨通过品种和密度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力.品种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产生了明显影响,并且存在着年际之间的巨大波动.产量最高和最低品种相差1 050...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通过北京市春玉米区域试验,为北京市春玉米品种的审定提供了依据,加快了玉米新品种试验、审定和推广步伐,同时筛选出了适合延庆地区种植的生育期适宜、抗逆性较强、高产、稳产、优质的优良玉米品种,从而带动延庆玉米产业的发展。1试验设计与方法1.1试验材料共17个参试品种,其中包括对照品种郑单958(对照1)和京科968(对照2)。其中,京科968(对照2)只作为参考对照品种,各参试品种主要的性状指标与郑  相似文献   

7.
赵玉山 《种子世界》2001,(12):15-15
1试验目的 玉米品种高产与优质是一对矛盾,一般高产的,不优质,优质的,不高产.为寻找玉米品种既优质又高产的途径,进行玉米品种间优势利用试验. 2试验方法 采用高产品种农大3138(不育系)与优质品种高油115作为一个处理,在田间混合种植,通过自然杂交,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对照为农大3138.本试验于2000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小麦原种场实施.  相似文献   

8.
张斌 《种子世界》2012,(5):29-31
通过试验,观察、鉴定玉米参试品种(组合)的抗倒性、抗逆性、丰产性、稳产性以及生育期等,为品种选育、审定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使用7.5%克·戊醇(双全)种衣剂对6个高感玉米品种的丝黑穗病进行了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得出:7.5%克·戊醇(双全)种衣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防治效果达95.66%.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对不同株型玉米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以3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子粒灌浆特征参数和粒重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平均灌浆速率(V)以第二播期(3月27日)为最高,除中间型外,该播期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较晚,子粒干重保持较长时间的上升趋势;3种株型玉米品种平均灌浆速率(V)和最大灌浆速率(Vmax)均表现为稀植型>中间型>密植型,中间型品种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较晚;相关分析表明,玉米子粒最终粒重与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1现状1.1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情况截止2015年,通过国家、云南省审定、文山州特审和同一生态区引种认定适宜在文山市种植的玉米、水稻品种共152个,其中玉米品种84个(国审10个、滇审47个、文山州特审25个、引种2个);水稻68个品种(国审29个、滇审30个、文山州特审9个)。停止推广、退出文山市市场的品种共12个,其中玉米6个、水稻6个。延期使用涉及8个品种,其中玉米5个、水稻3个。  相似文献   

12.
通过5个春玉米品种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出苗时间、出苗率、出苗指数以及积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的出苗率和出苗指数以及在不同温度下出苗率的变化规律可以说明品种的低温出苗能力以及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发育起点温度可作为鉴定玉米低温出苗能力的指标.并总结了玉米品种低温出苗能力的田间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2001~2006年国家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组试验情况。自2001年本组区域试验开始后,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基本建成了完备的试验体系和品种评价体系,共审定9个品种。每年的参试品种(组合)从最初33个,增至2006年的近90个,且品种呈现多样化。审定品种的推广应用为本区的玉米生产做出了贡献,老、杂、退化的玉米品种基本退出了本区市场。目前,应深入加强试验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更好地为本区玉米生产科研、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做贡献。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东北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玉米抗旱的生理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抗旱棚微区试验,选用3种不同耐旱程度的玉米品种,于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及灌浆期分别设置正常供水(CK)、轻旱(LS)、中旱(MS)、重旱(SS)及持续干旱处理(S)5个水分梯度,综合性分析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3个玉米品种生长性状及产量相关指标的影响.随干旱程度的不断加重,玉米株高、穗位及干物质量逐渐降低,茎粗随干旱程度的增加无明显差异,其中金庆707玉米品种株高、穗位及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嫩单19及富单16次之.玉米于抽雄期干旱胁迫时果穗性状变化最明显,且重旱下玉米产量最低,持续干旱无产量.同一干旱程度下玉米品种耐旱性越差,减产越大,玉米品种产量大小具体表现为金庆707>嫩单19>富单16.采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得出,玉米抽雄期为玉米需水关键期,较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同时指出抽雄期干旱胁迫亦或干旱胁迫程度严重是最终导致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和渗透调节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个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郑单958 (抗旱性强)和陕单902 (抗旱性弱)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3个干旱处理(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和正常灌水,研究了干旱胁迫对2个玉米品种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 重度干旱造成2个玉米品种叶片光合机构紊乱,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同时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这对增强叶片的保水能力,维持光合速率有重要的作用。但与陕单902相比,干旱胁迫下郑单958表现出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最大羧化速率(Vcmax),PSII的实际量子产量(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较高的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SS);较低的丙二醛含量(MDA)。这些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抗旱品种郑单958具有较强的渗透物质能力,减轻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是其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观察我国杂交玉米品种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金沙萨地区[以下简称刚果(金)]的生育期、丰产性和适应性,以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在当地示范推广的当家玉米品种。参照2014年国家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执行,采用国内玉米常规种植方法。参试的我国杂交玉米品种产量均高于当地的对照品种,适应性较好。刚果(金)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玉米,我国杂交玉米品种引种到刚果(金)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45个玉米材料的油分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高油玉米5个品种、以及国内杂交种、国内引进自交系、国外引进群体等四种类共45个玉米品种(系)的900个样品进行了油分测定,并把玉米籽粒的胚和胚乳分离出来,分别测定其含量和油分含量并进行有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类的籽粒含油量、胚含油量以及籽粒含量、胚含量等相关性状与其它三类的玉米品种(系)相比较都呈现出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朱霞  杨文钰  任万君 《种子》2005,24(2):31-34
本试验选用在四川当地适合作青贮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川单21、成单22、雅玉8号和燎原青贮玉米2号及从新疆引进的专用青贮玉米品种新青2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青贮玉米的产量形成及其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鲜物质、干物质产量以及果穗产量均以粮饲兼用型玉米较高,其中以雅王8号表现最优。粮饲兼用型品种在抽丝后的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势(LAD)和净光合率(NAR)等几个重要生理指标上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势持续期长、净光合速率高而衰减速率慢是粮饲兼用型品种产量高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玉米成株期耐盐性评价方法并筛选耐盐玉米资源,采用多个鉴定指标对16份玉米品种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并划分为不同的耐盐级别。试验采用大田鉴定法,以株高、穗鲜重、茎鲜重、总鲜重和籽粒干重这5个指标的耐盐指数为评价依据,运用加权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综合评价,并根据D值对耐盐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环境相比,在盐碱胁迫下,各鉴定指标的平均值均有所下降,其中籽粒干重和穗干重的变异系数在盐胁迫条件下明显高于正常条件;不同玉米种质资源的耐盐指数的表现不同,以各个耐盐指数为依据的品种耐盐性排序也不一致;相关分析表明D值与各耐盐指数的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以用加权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玉米成株期耐盐性。根据D值和聚类分析,可将16个玉米品种划分为5个耐盐级别:其中高耐盐品种(1级) 1个、耐盐品种(2级) 2个、中等耐盐品种(3级) 9个、敏盐品种(4级)3个、高敏盐品种(5级) 1个。本研究共筛选出高耐盐普通玉米1个(天泰316)、耐盐普通玉米2个(五岳97-1,惠农609)和特用玉米1个(山农207),这些品种建议在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沿河县种植的优质玉米高产品种,开展了5个玉米不同品种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贵单玉9号产量最高,单产650.9kg/667m2,比正大999(CK)高29.3kg/667m2,生育期136d,适宜在沿河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