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夸张是一种修辞格,注重表达人的主观情感。《红楼梦》中夸张修辞俯拾皆。根据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交谈双方往往遵循合作原则及其四个准则,但有时说话者故意违背其中的一条准则,从而产生会话含义。在进行《红楼梦》夸张修辞翻译时,要认真分析原文中会话含义的产生原因,借助直译、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会话含义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原著结构设计精巧,人物众多,个性鲜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反映。英国汉学家霍克思对其进行了全译,他的译本受到了国外读者的喜爱。其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对人名的独特翻译。本文从批评译学的角度分析了霍译《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文章认为,译者之所以对不同人物采取不同的人名译法,主要是受到原语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人名译法可以将《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主仆、长幼、尊卑等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聊斋志异》翻译的关键是看如何在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准确传达出中国风俗、传统和典故等文化信息。中国传统文库中小说的跨文化翻译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意义非凡,通过对国外译者译本(翟理斯和马尔的译本)的研究可以更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使原语文化在译语语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传统译者风格的研究大都基于个人的主观印象和直觉判断,集中讨论译作的风格在何种程度上再现了原作的风格等。这种主观、印象式和规约性的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只重视译文与原文的风格对应,而忽视文学翻译中译者特定的风格。随着描写翻译学的发展,译者风格研究开始借助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分析,来考察译者传承原作风格之外所表现出的风格,这可以有效弥补主观判断的不足。文中以《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译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包含两个译本全文的可比语料库,基于大量语料的客观分析,试图详细分析译者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最后,试图从译者的母语文化和翻译规范的角度来解释二者表现出的迥异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在翻译带有浓烈地方特色等的习语时,关键是避免翻译损失,更好地向译语读者提供能够展示原文风貌的译文。本文以莫言经典作品《檀香刑》为例,从语言学层面和审美层面分析其中对于当地俗语的翻译补偿。  相似文献   

6.
湖南旅游资源丰富,蕴含着丰富而深远的文化,但文化障碍往往导致翻泽的失误,使译文不能恰当地反映景点的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等。通过对湖南旅游景点中的一些误译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8.
中国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红楼梦>成书的清代,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成熟和完美.只要你一翻开<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顿觉茶溢字里行间,芳香飘逸.此书中写到茶有260多处,咏及茶的诗词(联句)有10余处,为中国小说所罕见,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相似文献   

9.
张俐 《北方牧业》2014,(12):189
广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修辞为英语广告的各种功能增添色彩,使其更具有说服力。广告语言作为广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影响了广告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时,广告语言也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念。这篇论文通过对广告语言中修辞策略的研究和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异同的比较,为广告英语的学习者和广告文字撰稿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从全球化背景出发,提出全球化的本质是文化的竞争、兼并与融合.大国崛起应当有与之相应的文化竞争力、文化心态和文化战略.翻译策略是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3个层面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策略:加强典籍翻译,并举汉典外译和外典汉译;建立译语规范,保护母语纯洁和文化自信;淡化“归异”之争,跳出“抵抗的陷阱”.  相似文献   

11.
俞金玲 《山东饲料》2013,(17):328-329
妙玉是曹雪芹笔下精心塑造的悲剧女性形象之一。作为寄人篱下的槛外人,她才情高雅、孤芳自赏、爱洁成癖,万人不入她目;作为妙龄少女兼女尼,她身处栊翠庵,却心恋宝玉;作为封建社会的反叛者,她反对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解放。她与黛玉有着相似的身世遭遇和才气,不同的是她消极避世,可是最终也逃不过悲惨的命运。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悲惨的身世遭遇、孤僻怪诞的性格、以及封建制度对她的摧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广告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活动。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广告语的翻译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应从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视角出发,译者要尊重当地的语言习惯和文化风俗,传达原广告的意思并展现出其精髓。本文从广告语的语言特点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两方面来探讨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其离不开伦理的制约与指导。切斯特曼提出翻译伦理的五种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基于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影响深远。本文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为指导,分析《我若为王》两译本运用的翻译策略,探究其主要遵循了何种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自从欧洲启蒙运动以来,"人生而平等"的思想便已渐渐深入人心。人类在为自然界的生物划分等级的时候忘记了人类自身也存在着森严的等级,虽说关于"生命等级"的叙述在中国古代也时常若隐若现,然而在《红楼梦》中却才显得分外惹眼。曹雪芹通过"人秉有天地之气"的不同对生命的等级进行出了精彩而形象的描述,并将生命的等级按"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形式进行了排列。  相似文献   

15.
要使新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新闻标题的英译是关键。本文试图在功能目的理论的指导下,探讨新闻标题翻译的有效途径,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出发,文化翻译可视为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图式间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图式的缺省是文化翻译的主要障碍。文中拟从汉英翻译的角度出发,列举文化图式缺省现象的部分实例,同时应对缺省的文化图式翻译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晓波 《草原》2012,(10):68-71
正晓风残月何似剑——解读《红楼梦》人物之尤三姐晓风、残月,自是极至的人间美景,然而,在曹雪芹的笔下竟是另一番境界和寓意。一个人的处境即使有与生俱来的优越和保障,生命最终也会随风而逝,普通人的命运哪一个又不是晓风残月般的脆弱?至于意志中如剑的追求和愿望又该抱以怎样的期待呢?对于尤三姐这个悲剧人物,古往今来赢得敬重,因为她的死,刚烈而果绝。应该说尤三姐的死,不是因由情感,而是因由环境,这恰恰使尤三姐不同于一般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然而,语言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我们如何通过它来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异同呢?本论文用对比的方法,对英汉基本颜色的语义及象征意义进行比较,并剖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英美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从而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这对从事跨文化交际及不同语言翻译的工作者也有所裨益。由于地域,习俗,政治,宗教和价值观的不同,不同的颜色词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的原因的不同必然导致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必然导致东西方的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是西方的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空间也在这两种文化的影响下存在着差异,饮食是这些差异中的一个代表,这种差异体现在菜名的词汇使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美学和翻译批评的相关介绍,试图找出两者的联系,并且将美学贯穿在对不同英汉互译文本的对比赏析中,由此更加深入了解将美学与翻译批评相联系的必要性,并希望能够拓宽和丰富翻译实践与翻译批评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