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的发现是20世纪知识界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将处于边缘、从属或潜伏状态的人类的一半,纳入历史架构和思维视野。已经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并且程度不同地影响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具体实践。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于西方。由于具体历史文化差异,中国女性译者表现出不同与西方女性译者的翻译特色。本文结合张爱玲的《老人与海》等翻译文本来总结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实践,突出研究女性主义的语言风格和情感流露。  相似文献   

2.
协调翻译理论是资深翻译家高健先生在数十年翻译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一个全新的翻译理论,本文旨在分析协调翻译理论在性别翻译实践中的作用,以其使女性主义翻译在协调理论的指导下有所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历来是翻译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文学翻译中究竟应该翻译什么?如何翻译?翻译是否有效?这离不开对文学翻译中"核"的本体研究。各翻译派别站在不同的角度阐述对翻译的认识,或众说纷纭,规范性理论也好,描述性理论也好,各派之间似乎很难完全说服对方,这一方面体现了理论的可发展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理论还有待完善、提高。本文作者在纵深研究主要中西译学的基础之上,发掘其中的问题和共性,认为文学翻译要理解原文的核心要素,并创造性再现原文的核。  相似文献   

4.
隐喻认知理论是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翻译研究有着强大的阐释力和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尝试对英语语言翻译研究作更深层面的探讨,以期对翻译及隐喻认知理论的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APP翻译软件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多数APP翻译软件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应改善其实用性与准确性。立项小组结合理论与实践,对比总结调研数据,以期对APP翻译软件的发展与完善提出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翻译理论是翻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中,引入文化翻译理论,通过对归化和异化手法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日语的理解能力和把日语译为汉语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7.
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强调对意义的对等翻译而非形式的对等,此理论对科技英语中的专业名词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些专业名词形式不对等,意义对等。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知,对等理论指导科技专业名词翻译,不仅有助于翻译科技专业名词,并且易于理解和记忆所译的名词。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传统的翻译研究主要采用源语为导向的研究方法,会产生对等的评判标准。而翻译规范理论研究,则是通过对源语与目的语统筹考虑,使直译与意译有机结合。本文采用目的语为导向的方法,从翻译规范理论角度探索韩中翻译背后的规范。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是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而互联网所带来新的翻译模式,即众包翻译模式,满足了人们对翻译高效率的诉求。这是一个利用自由自愿的志愿者们组成的翻译群体,以最快的时间在网络上为读者呈现出多种语言版本的译文。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模式,不仅在应用文体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也在文学翻译领域有所涉足。本论探讨了文学翻译在众包翻译模式下的应用,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功能等效原则是西方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文中结合功能等效原则,从语义对等、句法对等和文化对等3方面分析了标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功能失效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公示语汉英翻译是我国对外交流水平和文化环境优劣的重要体现。近10年来,译界学者对公示语翻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公示语翻译管理与协调机制,现状仍不容乐观。文中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建议有关部门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与机制,以解决公示语翻译研究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及"翻译工作坊"翻译实践教学模式不同,"翻译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翻译实战为中心,培养学生翻译职业素养、提升翻译能力、锻炼团队精神的教学模式,本模式对于推动翻译、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适应市场的技能型翻译人才有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深入,翻译在文化传播及社会生活中显得愈发重要。翻译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传递不同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同婚姻一样,在翻译中,忠实是十分重要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婚姻中,女性需忠实于男性;同样,在翻译中,译文需忠实于原文。因此,翻译与性别具有相似性与可比性。本文浅析了翻译中性别隐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华,英汉习语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文字转换,更涉及到不同文化的输出。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习语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在翻译习语时,译者应正确、恰当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的原则处理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因素,使译文在传达源语语义的同时,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有效交流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兼具诗人、作家、学者于一身,因此他的翻译实践活动除了具有一切翻译实践的共性外,突出地表现在将译作与创作相结合、将翻译与研究相结合。他在从事翻译实践的同时不但提出了诸多关于翻译问题的独特见解,如风韵译、创作论、以诗译诗等,而且将其运用到翻译实践,集理论与实践探索于一体。当时正处于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个历史时期,因此他的翻译又表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他的翻译,从原著选择、翻译取向、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风格、翻译语体、翻译类型、翻译模式、翻译特长到翻译地位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16.
马修·阿诺德在《评荷马史诗的翻译》中不仅对荷马译者进行了批评,还表达了对古典文学地位的担忧,并提出了有关翻译的见解.学界多从翻译学角度对其翻译批评进行考察,但从文学与文化批评的角度来看,阿诺德的翻译批评不仅加快了古典文学回归的步伐,还成为他通往文学与文化批评的跳板.他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翻译原则.正确看待这些原则对于理解阿诺德的文化批评理论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逐渐增多,由于儿童文学具有特殊性,在儿童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尤其注重目标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翻译行为的重要法则,这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以1922年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及1981年陈复庵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例,分析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语言沟通的桥梁,如何正确、得体、恰当地将语言进行翻译和表述是每个英语翻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翻译受着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文化差异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在报刊新闻标题由汉文翻译成维吾尔文的过程中同样有着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基于汉文报刊新闻标题维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具体实例,从语法调整、修辞运用、文化取舍三个方面阐述汉文报刊新闻标题维译中交替使用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翻译行业的蓬勃发展,促生了翻译本科专业。在过去十年中,翻译本科专业迅猛发展,但对于培养何种翻译人才,如何培养翻译人才的讨论从未停止。翻译行业的需求,是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课程设置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本文基于需求分析理论,通过对翻译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调研,提出设置"四位一体"模块化翻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