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人性中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恶,在一定条件下它就会不受情感、理智的控制爆发出来,它一旦爆发就会指向罪,而赎罪确是一项艰难的历程.这种人性之恶是我们人类性格的一种缺失,我们只能去努力弥补,去遏制它的爆发,但却无法摒弃.铁凝在<大浴女>中就把这种人性之恶放大展示给我们,使我们深刻的感到人性的丑陋一面,同时也通过尹小跳的自我救赎之路对人类的救赎之路进行了终极探索. 相似文献
2.
3.
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破戒》、太宰治的《斜阳》、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分别产生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堪称书写成长主题的经典之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基于传统与现代成长小说的差异,从“觉醒——顿悟——幻灭”的成长叙事角度剖析三部作品中主人公各具特色的精神成长,揭示其中成长主题的演变历程,并探讨产生这一变化的历史文化背景,指出日本文学中的成长主题有别于西方成长小说之处在于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4.
王晓阳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14,(1):109-112
儒勒·凡尔纳的自传性作品《胡萝卜须》是一部“黑色童话”,以成人的视角审视儿童的世界,打破了儿童作品一贯的欢快明朗,呈现出沉郁、冷静的叙事风格。主人公“胡萝卜须”作为一个在家庭冷暴力中挣扎的儿童,心理扭曲,行为异常,具有精神层面的剖析价值。通过分析“胡萝卜须”的心理成因和自我救赎,较为全面地解析《胡萝卜须》这部小说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振荣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9,(5):139-143
延清是近代蒙古族现实主义诗人,他在庚子事变时期所写的诗被时人誉为“诗史”,将他和杜甫等量齐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的诗记录了庚子事变这一特定历史事件,从义和团进京、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到战后的议和等各个方面都从一个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角度,予以全面真实的记录,与史实高度一致,而且更有很多正史所未载的事实,能补正史之不足。他在记史的过程中往往融入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表达自己忠君爱国报效国家的情愫。他的诗是近代国难文学的代表,是清末诗史。 相似文献
6.
7.
车向前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12,(5):119-122
对新批评形成时期威廉·燕卜逊的重要理论——“复义”和中国古典文论经典——《文心雕龙》中“隐秀”观的异同进行详尽的分析,发现:中西两种理论最大的相同点在于对于文学多义性的重视,而二者在理论背景、内涵的丰富性和对鉴赏主体、文本本身与作品意义的考量以及系统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比较,特别是差异研究,力求为中西文论中这两种相似思想及各自的特色提供一个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8.
张光宇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12,(8):69-73
南音的音乐体系由曲(散曲)、指(指套)、谱(乐器曲)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曲"又称南曲、草曲、散曲等,其基本音乐结构由管门、滚门、撩拍三项组成。在100余个滚门中,"中滚·十三腔"最具特色,其唱腔最为复杂。凡属"中滚·十三腔"的曲子均由13个不同滚门组成,其复杂的润腔形式让一般"曲友"望而却步。《听门楼》是一首曲牌为"中滚·十三腔"的南曲,它典型地体现了"中滚·十三腔"13个滚门及唱腔的基本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9.
彭弥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13,(11):110-112
《野草·希望》表现了鲁迅在希望中感到绝望、又于绝望中怀着希望的矛盾心理,体现了他关于希望与绝望的辩证思考.他否定了自欺的希望,也否定了颓败的绝望,指出了希望与绝望的虚妄性.鲁迅在《希望》中虽然没有勾画出希望的蓝图,也没有指出希望究竟在何方,但他不断地警醒青年们切不可消沉,不可一味地绝望,亦不可盲目地希冀,要与“暗夜”进行最后的搏斗.只有大家都觉醒了,才能去寻找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宠儿》讲述了一个不堪回首的故事。这部小说以创伤叙事为手段,再现了美国黑人的历史创伤,是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走上自我觉醒之路的挽歌。作者托尼·莫里森以伤疤表征的身体创伤、鬼魂再现的精神创伤揭露了美国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并为美国黑人探索了一条走出历史阴霾的道路,为历史上被剥夺了话语权的民族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小说不仅重塑了美国黑人的历史,也为其他少数族裔建构自己被剥夺的历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诺曼·梅勒的代表作《裸者与死者》以战争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历史主题。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进行分析,揭示了梅勒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向往,这在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小英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13,(12):89-92
晚清狭邪小说多以上海为背景,而妓院作为狭邪小说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见证了上海的繁华与堕落。从妓院这个窗口,可以窥探上海的方方面面,包括上海繁华的都市风貌、它的商业性特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可以说,在晚清狭邪小说中,妓院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上海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养殖场购买的饲料、兽药如何规避隐性添加物的风险?类似”三聚氰胺”事件的受害者的损失谁来买单?合同——作为联系经济主体的纽带,作为经济主体财产交易的桥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财产交往的法律工具。《合同法》则是民事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是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民事基本法,它明确了财产流转过程中适用的法律规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至十三亿人的衣食住行,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之一。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财产交易量极大增加,人们的合同意识也普遍提高,特别渴望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财产、保护交易的安全,解决财产流转中产生的种种纠纷。本刊从本期开始推出《合同法》解读系列,由法学专家一一指点,你有任何想法和建议,欢迎和我们联系,Email:publisher@zgdwbj.com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涉及到较多民事检察抗诉方面的内容。虽然修改后的民事检察抗诉制度更加进步,但是离司法界的期待还是有一定距离。如何合理定位民事检察抗诉的价值目标和功能,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笔者对此做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