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镇种植鲜食糯玉米历史悠久,产品在供应本市的同时还销往上海、江苏、杭州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玉米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最主要的害虫,防治不好,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直接影响种植效益。为了筛选出安全、有效防治玉米螟药剂,2010年我们开展了防治玉米螟药剂筛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范德友 《中国蔬菜》2013,1(19):27-28,3
亚洲玉米螟是建阳市新见的蔬菜害虫,近年该虫的发生已对建阳市黄秋葵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亚洲玉米螟在黄秋葵上的为害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赤眼蜂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选择,具有安全、无毒、使用方法简单、省工、防治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等优点.针对龙江县玉米螟危害情况,对玉米螟发生预测预报、田间放蜂技术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普及率、降低防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对造成玉米螟发生呈上升趋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玉米螟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绿色无公害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玉米应用赤眼蜂生物防治增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金州区种植面积比较大的作物,平均每年种植面积都在1.67hm^2以上,在生产上应用高效的栽培技术,玉米平均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玉米螟的虫食危害使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而采用药物防治玉米螟技术,药效持续时间短,杀虫效果一般,防治效果不理想,同时对环境也造成污染,影响玉米无公害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董艳娟 《中国园艺文摘》2013,(7):187-187,198
结合泰来县玉米螟发生与危害情况,探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原理及优点,分析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提出具体防治技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胡薇 《吉林蔬菜》2021,(1):39-40
现代都市农产品供求需要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使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大。推广应用鲜食玉米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危害,是促进鲜食玉米高产高效优质生产的主要措施。1主要虫害及其防治1.1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玉米螟也称其玉米钻心虫,具有多食性,其寄主植物多。玉米螟钻蛀心叶,玉米叶现整齐小孔。玉米螟幼虫钻入雄花危害。  相似文献   

8.
陈辉云 《广西园艺》2006,17(5):36-36
在桂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甜玉米作为果蔬类新兴食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田生产上玉米螟的危害日趋严重.玉米螟主要以幼虫蛀食玉米心叶、茎杆和果穗,严重影响青苞质量和产量,是甜玉米大田生产上的首要害虫.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治玉米螟在甜玉米上的危害,本文对玉米螟在甜玉米上的危害习性及无公害防治措施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远 《中国蔬菜》2006,1(8):49-51
近几年鲜食玉米(主要包括糯玉米及甜玉米)在我国蔬菜产区发展较快,已成为一种效益较好的蔬菜作物。但是多年来菜农比较关注叶菜类及果菜类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对这类属于禾本科的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比较生疏,往往因此造成较大的损失。在鲜食玉米诸多病虫害中最为突出的是玉米螟。由于鲜食玉米含糖量较高,更易受到玉米螟的为害;特别是有些鲜食玉米在加工时采用整穗包装,如果在果穗上出现了虫孔,即失去了商品价值,防治不及时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做好玉米螟的防治,已成为发展鲜食玉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措施,从消灭越冬虫卵、诱杀成虫、选育抗虫品种玉米、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分析目前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及防效分析——以青冈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双  王迪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8):183-183
通过实践经验总结青冈县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田间放蜂、杀虫灯防螟、BT乳剂杀幼虫3项技术,并分析其防控效果,为玉米螟的防治提供科学安全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应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帆 《中国蔬菜》2006,1(9):53-54
玉米螟是为害菜用玉米的重要害虫。防治玉米螟可采用多种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如消灭越冬虫源,选用抗玉米螟的品种,改进耕作制度,设置诱集田等;生物防治,如释放赤眼蜂、白僵菌封垛;化学防治,如在心叶末期使用颗粒剂防治,用化学农药蘸花丝等;物理防治,如利用高压汞灯以及性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杂粮害虫。通常以幼虫为害玉米、棉花等杂粮与经济作物。但我们于2001年8月中下旬及9月上旬大棚厚皮甜瓜秧苗上数次发现玉米螟幼虫为害4叶1心至5叶1心的甜瓜秧苗,有的甚至为害更大些(7叶左右)的甜瓜主茎、叶柄。①为害状 玉米螟以幼虫习惯性钻蛀甜瓜秧造  相似文献   

14.
甜玉米营养丰富、加工性能好、经济效益高,因此近年来推广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玉米螟是危害甜玉米植株的主要虫害,可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影响甜玉米的商品率。如果不及时防御,将会导致甜玉米减产、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本文对甜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当地甜玉米螟的防御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近年来甜糯玉米制种面积的逐步扩大,几种常见甜糯玉米病虫害(玉米瘤黑粉病、红蜘蛛、蚜虫、玉米螟)发生较为普遍。对甜糯玉米制种的产量及质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近几年的综合防治,以上病虫害基本得以控制,现将玉米瘤黑粉病、红蜘蛛、蚜虫、玉米螟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近年来甜糯玉米制种面积的逐步扩大,几种常见甜糯玉米病虫害(玉米瘤黑粉病、红蜘蛛、蚜虫、玉米螟)发生较为普遍。对甜糯玉米制种的产量及质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近几年的综合防治,以上病虫害基本得以控制,现将玉米瘤黑粉病、红蜘蛛、蚜虫、玉米螟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甜玉米田中主要害虫之一。试验利用性信息素技术在田间不同位置放置中捷四方干式诱捕器(立杆)对玉米螟雄蛾的诱集量;不同寄主田放置中捷四方干式诱捕器(立杆)对雄蛾的诱集量;不同类型干式诱捕器、性诱芯的匹配在甜玉米大豆田间的诱集量;不同类型干式诱捕器与自制诱捕器对不同寄主田诱集量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6月中旬~7月上旬,利用中捷四方(立杆)干式诱捕器诱捕亚洲玉米螟雄蛾,在甜玉米田边缘处0 m位置与田中心处300 m位置的玉米螟雄蛾种群数量最大;利用中捷四方(立杆)干式诱捕器诱捕亚洲玉米螟雄蛾,发现在大豆田、水稻田、蔬菜田和高粱田诱捕到的数量比甜玉米田多。这表明大豆、水稻、蔬菜和高粱4块寄主田是玉米螟首选栖息地,甜玉米田是比较好的栖息地;8月中旬甜玉米大豆田中捷四方干式诱捕器(立杆)诱集效果最好,绿橡皮性诱芯比牙签式性诱芯的诱集效果好;6月上旬~6月下旬,不同寄主田内干式诱捕器诱集效果依次为三角板黏胶、14 cm制式、中捷四方诱捕器(立杆)、10 cm制式、6.5 cm制式诱捕器。  相似文献   

18.
范德友 《中国蔬菜》2013,(10):27-28
亚洲玉米螟首次发现在黄秋葵上为害。  相似文献   

19.
昆虫性信息素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人工合成丁多种昆虫性信息素,大量应用于虫情测报和防治。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激素室合成的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金纹细蛾、苹果小卷叶蛾以及江铃虫、小地老虎、玉米螟等十几种性信息素,巳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耕作制度、作物布局、种植方式的变革,玉米螟的为害习性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春玉米种植面积愈来愈少,越冬代玉米螟有很大一部分转移到苹果园,为害已很普遍,并有上升趋势。浮来山镇有11个果园遭受其为害,虫果率有的达到11%,其中田家店子果园1996年有10吨苹果被蛀食。针对这种情况,从1995年开始,我们对其发生为害习性及防治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