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杏鲍菇担孢子交配型的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孢稀释法,显微镜下观察分离得到72个杏鲍菇有性孢子单核体,通过单核两两交配,观察到3种典型的菌落形态,初步得到4种不同的交配型单核菌株;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初步确定的四种不同交配型单核菌丝进行DNA指纹分析,筛选得到7条引物进行扩增,结果显示共计扩增出56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DNA条带,其中4个菌株共有条带9条,多态性条带47条,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单核菌株确定为4种不同的交配型;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作为食用菌单核菌株鉴别及指纹分析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8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菌丝生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和其交配型,14个单核菌株的酯酶同工酶以及10个单核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相对活性,分析了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木耳孢子单核菌株之间在研究的各遗传性状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态性。在测定的38个孢子单核菌株中,交配型A有21个菌株,交配型a有17个菌株,A:a=21:17。经χ^2检验,两种交配型未出现1:1严重偏离。木耳孢子单核菌株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其交配型没有明显相关性。在14个单核菌株中,检测到10种具有不同迁移率的酯酶同工酶标记谱带。与亲本双核菌株相比,出现了5条新的谱带。10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CMC酶相对活性呈不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3.
采用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方法,对收集的冀南地区广泛栽培的22个平菇菌株进行了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2个平菇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中,共检测到了13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酶带,迁移率在0.1~0.7之间,多态性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75%的相似水平上,可将供试菌株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6个菌株,第二类包括15个菌株,第三类包括1个菌株。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主要包括3种交配型,即A交配型、a交配型和Aa交配型,其比例约为8∶8∶1。2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36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3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8.53%。利用PopGen 32软件分析发现甘肃3个地区玉米大斑病菌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遗传距离均小于0.08;陇南地区与陕西省的菌株有更高的遗传相似度,为0.933 8;用NTSYS-pc软件对陇东地区的菌株聚类分析,发现ISSR类群的划分与菌株交配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说明玉米大斑病菌遗传类群和交配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菌株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灵芝的生产、驯化及遗传育种提供种质资源,采用酯酶同工酶技术、分子标记技术(ISSR),结合出菇形态学分析了30个野生灵芝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农艺性状,构建了聚类树状图.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系数在0.709时,可以将30个野生灵芝菌株分为7类;ISSR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系数在0.728时,可以将30个菌株...  相似文献   

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8个秀珍菇菌株进行分析,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16条ISSR引物中,有8条ISSR引物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8条引物共检测到20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在DNA指纹图谱中,引物P828、P974扩增条带多态性最高。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个秀珍菇样本在遗传相似系数(GS)0.82处分成4个组,S1、S3分别单独聚为一类,S2、S5、S6聚为一类,S4、S7、S8聚为一类。结果表明,秀珍菇近缘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鉴别秀珍菇及其同属近缘种,这为秀珍菇资源的收集和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秀珍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可为秀珍菇种质资源分类鉴定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关系。【方法】选用25条引物,对来自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研究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从25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好、条带稳定的引物,用其对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扩增,共获得1 989条谱带,其中1 9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9%,表明ISSR标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通过对棉花黄萎病菌ISSR遗传相似系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r=0.88,该r值介于0.8和0.9之间,表明进化树符合较好,故将ISSR标记应用于棉花黄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信度。ISSR多态性与棉花黄萎病菌的落叶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菌落形态类型、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供试的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遗传相似性较高,基因多样性较低,且ISSR多态性与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油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I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5个地区的48个油茶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ISSR分析、SRAP分析,还是ISSR+SRAP的组合分析均显示油茶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的6条引物共产生74条扩增带,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比例为94.59%;SRAP的11对引物组合共产生64条扩增带,其中有60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平均为93.75%;ISSR+SRAP的组合分析多态性比例为94.20%。2种分子标记及其组合所作的分类趋势基本相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将5个地方居群分为2个类群,武汉新洲、黄冈红安、咸宁横沟桥和黄石阳新居群为一类,而恩施鹤峰居群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灵芝群体交配基因型,并与酯酶同工酶试验相比较,探讨它们在群体亲缘关系分析上的异同点。[方法]采用OWE-SOJ技术对24个灵芝菌株的单孢分离菌株进行标准交配型鉴定,及群体间交配基因型的测定,并结合酯酶同工酶试验对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7大类交配基因型,并发现A因子含有4个等位基因,B因子含有4个等位基因,及一个特殊的A混合基因,四类交配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分离。酯酶同工酶试验检测出了28条不同酯酶酶谱带,在相似系数为0.73214时,样品被分为9大类。比较交配基因型分析与酯酶同工酶试验结果,发现两者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结论]交配基因型测定可以作为分析菌株间差异和鉴定品种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0.
白灵菇不同栽培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2个白灵菇栽培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根据酶谱相似系数计算了菌株间的平均遗传距离。结果显示:12个菌株共检出50条酶带,9种酶带类型,表明白灵菇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分布呈多态性。采用不加权平均法对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从树状图反映出12个菌株被分成两大类,类间和类内菌株遗传变异程度不同,但总体上12个供试菌株的遗传变异并不丰富。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不同栽培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云凤  王振河  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14-614,64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2个白灵菇栽培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根据酶谱相似系数计算了菌株间的平均遗传距离。结果显示:12个菌株共检出50条酶带,9种酶带类型,表明白灵菇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分布呈多态性。采用不加权平均法对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从树状图反映出12个菌株被分成2大类,类间和类内菌株遗传变异程度不同,但总体上12个供试菌株的遗传变异并不丰富。  相似文献   

12.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0份茭白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ISSR引物共扩增获得3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40.26%;通过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能将30份茭白品种区分开,说明ISSR标记技术能从分子水平揭示茭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以辽宁省主栽的16个滑菇菌株为研究对象,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20条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丰富、谱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了ISSR-PCR扩增。9条引物共扩增出101条带,其中多态性谱带9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1%。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0.9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9时,可将16个滑菇菌株划为5大类群,为今后滑菇的分类鉴定及遗传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RAPD标记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和RAPD 2种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8份烟草赤星病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后选用10个ISSR引物和10个RAPD引物,ISSR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12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6.82%,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0.53~0.97;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1.39%,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0.57~0.94;用SPSS17.0软件对2种标记遗传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种分子标记结果呈显著正相关,表明2种分子标记方法都适合于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ISSR是一种多态性优于RAPD的标记技术。根据2种标记的结果,利用NTSYS软件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差异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了解非洲菊主栽品种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为选配非洲菊杂交育种亲本提供参考.[方法]设计100条ISSR引物,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外引的22个非洲菊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筛选的9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39条清晰带,其中多态性带127条,多态性比率91.37%.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095~0.8889,平均为0.7230.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4组,其中第1组又可分为两个亚组.[结论]非洲菊品种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花瓣及花心颜色可以作为区分非洲菊品种分类及分析亲缘关系的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6个平菇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16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引物,扩增到78个多态性位点,其大小分布在200~3 000 bp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平菇菌株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5处可分为6个组群:第1组包括为以89为代表的5个菌株;第2组包括白平菇菌株;第3组包括以冀农11为代表的4个菌株;第4组包括558菌株;第5组包括以99为代表的3个菌株;第6组包括以夏抗8为代表的2个高温菌株。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观察10个大杯蕈菌株的菌丝及子实体形态特征,并结合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10个大杯蕈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3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多态性好、 清晰度高的引物,共扩增出111条条带,多态率达81.98%,10个大杯蕈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477~0.856,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30.聚类分...  相似文献   

18.
为保护开发野生桑树桑黄种质资源,对17个不同来源的野生桑树桑黄菌株开展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桑黄菌株DNA进行扩增,分析扩增条带,利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16条ISSR引物中,有10条ISSR引物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10条引物共检测到90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17个,多态性百分比79.3%。在DNA指纹图谱中,引物P5、P812扩增条带多态性最高。NTSYS-PC2.10e软件分析表明,17个桑树桑黄遗传相似系数为0.57~0.99。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GS)约0.65处,可将17个桑树桑黄划分为2大类群: S4,S23,S26为一大类群,其余为一大类群。综上可知,桑树桑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区分不同桑树桑黄菌株。  相似文献   

19.
通过拮抗试验,将供试的61个菌株划分为13个营养亲和群,酯酶同工酶电泳显示同一营养亲和群的菌株其同工酶带型一致.而从13个营养亲和群中分别选出1个菌株,酯酶同工酶分析,具有丰富的多态性;ISSR扩增共获得10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例(P)为95.4%;对13个菌株进行ITS扩增,扩增片段测序比对结果表明,13个菌株中1...  相似文献   

20.
22个毛木耳菌株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2个毛木耳菌株进行分析,应用NTSYSpc2.1生物软件进行遗传聚类,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12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80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技术可将22个毛木耳菌株材料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0~0.846,遗传差异较大,在相似系数为0.421时,22个菌株聚为聚为4个类群,其中在四川广泛栽培的主栽品种黄耳10号、琥珀、781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