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会兵  高志强 《农业工程》2020,10(8):96-101
以《“互联网+”现代农业》课程建设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新农科通识课程的一般特征,并提出新农科通识课程的建设方向,以期为新农科建设和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新农科”的发展要点,以及“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内容及要求。以佳木斯大学农业工程学科为例,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农业工程专业建设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指出“新农科”背景下高校农业工程学科教学探索的意义。结合现实情况,分析目前农业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改进空间,为后续的创新提供方向。为探索农业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提出了发展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21世纪的智能现代化要求产业进行相应地进步升级,实现更高效的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新农科”的发展要点,展示“新农科”背景下对于农业发展的内容及要求。然后以佳木斯大学农业工程学科为例,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农业工程专业建设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指出“新农科”背景下高校农业工程教学探索的意义。接着结合现实情况,分析目前农业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改进空间,为后续的创新提供方向。最后在上述发展要点、意义以及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农业工程专业建设路径的思考与探索,提出相关的实际发展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农业产业变革的加速发展,国家全面实施新农科建设战略。持续拓展农科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外延,培养更多具有“大国三农”情怀、“知农爱农”素养的新型农业人才成为农科高校和涉农高校面临的时代使命和重大课题。针对现代农业产业需求及传统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产学研互相脱节、教学模式单一化等一系列问题。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构建了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教学改革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组织培养课程面临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和应用型农林人才的新要求。根据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现状和BOPPPS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以植物组织培养章节为例,应用BOPPPS教学模式对其进行教学设计,探索植物组织培养有效课堂的构建。课后调查问卷表明,植物组织培养的BOPPPS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其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刘婷  胡红  梁剑 《南方农机》2023,(15):192-194
【目的】农科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培养农机专业人才,提高农科人才质量。【方法】课题组结合西华大学“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开展,以“农业机械学”教学实践为载体,分析了该课程现有教学体系和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思考与建议。【结果与结论】讲授好“农业机械学”课程不能仅从传授理论知识出发,更要全方位地考虑学生的能力培养,从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共同完善,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提升新农科专业建设内涵、动态调整新农科专业结构、优化新农科专业布局,是涉农高校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学习科学是研究教和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以学习科学的视角探讨新农科专业建设,契合新农科教育的内涵机理和使命要求.通过文献梳理和调研,明确新农科专业建设的内涵,系统阐述学习科学促进新农科专业建设的理论依据,分析学...  相似文献   

9.
以百色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生物学课程为例,针对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通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灵活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新举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达成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为同类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都需要响应新农科背景下的要求.介绍了在新农科背景下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开展了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基于提高理论课程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3个方面的培养目标,考虑产学研合作导师参与研究生人才质量评价,应用层次分析法...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冲击下,我国农林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生产分工来设置专业的做法已严重不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亟待进行专业优化及课程更新,面向新农业、新经济的“新农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此形势下,河南科技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面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开设“农用航空装备”专业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农业航空装备基础理论与现代农业植保作业技术规范,填补“新农科”建设中农业航空技术短板,满足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对农用航空装备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以建设新农科高水平人才需求为培养目标,将地方区域特色和当地涉农高校农科专业的学科特点加以融合,研究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把素质、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于教学育人全过程,提出提升地方涉农高校的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施路径,从而培养出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个人修养良好的农业硕士。  相似文献   

13.
响应新农科人才培养导向指南及国家科教兴农战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农工交叉融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专业建设背景入手,以机械工程专业为基础建设农业工程专业,构建了地方农林院校农工交叉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团队构建等,并通过实践证明新农科新工科融合背景下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新农科教育和地域三农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课程为例,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案例课程的建设、推广与实施,提出立足学生培养目标与课程知识点、跟踪行业发展进程、结合具体科学研究项目、设计与提炼教学案例等方法,探索课程案例库构建思路、案例教学应用与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改革是新农科建设的重要一环,而线上教学模式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将线上教学模式在新农科实践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以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实践课程为例,结合近年来线上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线上教学模式在新农科实践教学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了线上教学模式对新农科实践教学的影响,并从教学方式、教学能力、课堂形式和考核模式4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房晓丽  彭晖 《南方农机》2023,(9):185-188
【目的】新工科人才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跨界整合、领导和实践等综合能力,属于复合型优秀科技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电子设计类专业特色建设、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方法】电子设计类课程群建设应综合考量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将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整合作为建设重点,实现课程群建设的整体效应。结合电子设计类专业的特点,主要将课程群合理划分为理论课程群、实践课程群,同时在理论课程群中合理创建核心课程,如通识、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在实践课程群中,积极创建基础型、深度型、探究型实验实训。不仅要根据新工科建设目标,同时要切合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出理论和实践教学、核心和通识课程、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之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课题组主要基于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电子设计类课程群进行研究和实践,旨在提高电子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吴敏  李栋  刘嫣红  郑志安  魏青 《农业工程》2023,(12):113-118
以新农科+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在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的大背景下,硕士研究生培养应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干燥技术实践课程为例,立足于学科基础,分析了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鲜明工程应用和技术实践特点,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案例设计,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突出强化课程思政引力。解决了实践教育培养弱化、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培养目标与培养机制不匹配等问题,为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探索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芳环  闫春爱  向亮 《南方农机》2023,(7):187-189+198
【目的】“新工科”建设对传统工科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原理”作为传统机械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适应人才培育的要求,必须进行课程建设。【方法】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课题组提出应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学习理念、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教师要树立“新工科”的教学理念,要以人才培育为主线,搞清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让学生把安全、法律、规范放在心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范意识,优化考核评价方式。考核评价方式优化后,平时成绩占30%,实验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50%。【结果】“机械原理”课程从教学内容整合和取舍、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改变学习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系进行课程的建设,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将知识更好地内化,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园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设计思路和组成部分,分析了平台的教学效果,深入探讨园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新农科背景下的构建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指出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型人才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充分条件,强调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因此,在新农科背景下建设农业交叉学科并对相关人才进行培养至关重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但是仍存在效率低、劳动力短缺、老龄化严重等突出问题。农业作为三大产业之一,它的交叉学科运用应被着重关注。基于此,课题组就新农科背景下交叉学科建设及学科体系等分析如何组织农业交叉学科展开分析,并以设施农业为例,结合其迅速发展原因,提出关于农业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启示:高校对农业交叉学科的发展应发挥自身院校专业特色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推进文理融合、理工交叉,通过整合多学科之间的知识、思路以及研究方法,构建新型的综合性解决框架,从而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与发展,在交叉融合中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