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稻米口感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筛选出泰州及江苏苏中地区适宜老百姓喜欢的优质粳稻新品种,对新引进的16个水稻新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对收获的稻米进行品尝,试验结果表明,南粳5055、宁粳8号、武5245、农粳1402等品种产量较高,南粳5055、南粳4924、宁5718、农粳1402等品种米质较优、口感佳。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氮肥处理下,通过研究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品质、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叶片光合生理特性,探讨了不同时刻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在一定的氮肥处理下均表现为较高的产量水平、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和较优的稻米品质,最高氮肥利用效率达46.9%,最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达72.82 kg/kg,最高食味值达84分以上,且年际间和品种间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说明优良食味粳稻的丰产优质特性年度间具有一定的重演性和稳定性。灌浆盛期,4个粳稻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午明显高于下午,最大净光合速率达27.37 μmol/(m2·s),且施氮处理上午基本高于不施氮处理;下午净光合速率则基本表现为不施氮处理高于或接近于施氮处理。相关分析表明,稻米的加工品质除个别时刻外基本上与上午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关系;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与上午净光合速率基本呈负相关,与下午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上午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与下午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09:30和14:00分别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增加上午净光合速率有利于稻米...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利用太湖流域优质的粳稻种质资源,选取161份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10个食味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不同水稻品种(系)的食味品质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的稻米RVA谱曲线特征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含量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崩解值和消减值2个指标不仅可以反映RVA谱曲线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可以反映稻米食味品质的优劣。低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的RVA谱仍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脂肪酸含量的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均极显著下降(P<0.01);而消减值则随着脂肪酸含量的增加而极显著提高(P<0.01)。因此,从RVA谱曲线特征值看,本试验选用的太湖流域水稻地方品种(系)的部分稻米食味品质优良,可作为优质高产的种质资源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以南粳2728、南粳9108、南粳3908共3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提前7 d收获、适期收获以及延迟7 d、14 d、21 d、28 d收获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以南粳3908为最高,主要原因是其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较南粳2728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较南粳9108显著提高。稻米品质指标也以南粳3908最优。随着收获期的延迟,3个水稻品种稻米的整精米率、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外观值、黏度、平衡度和食味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硬度、垩白度、垩白粒率、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收获期延迟总体使稻米品质变劣,但是收获期延迟7 d对南粳3908稻米品质无显著影响。因此,生产上建议水稻应适期收获,提前和延迟收获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8.
施镁对不同食味粳稻品种的品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稻米品质的诸多因素中,镁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极为重要。本试验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秋田小町’、软米品种‘彦粳软玉1号’和一般高产品种‘辽星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裂区试验,MgO用量按0、90、180、270 kg/hm~2基施,研究施镁对不同水稻品种品质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存在品种间相应差异。对于‘秋田小町’和‘辽星1号’,合理选择施镁量有助于提高其糙米率和精米率,改善米饭的外观、黏度、平衡度和食味值,降低米饭硬度。而对于较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品种,施镁有助于提高蔗糖含量。综合比较,‘秋田小町’和‘辽星1号’选择180 kg/hm~2MgO用量对改善品质最佳,而‘彦粳软玉1号’,选择用270 kg/hm~2 MgO用量对于提高其蔗糖含量和淀粉RVA特征值(Rapid visco-analyze)的最高粘度最有利,可见施镁总体能够改善稻米品质,但不同品种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不同食味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来自南方(江苏)和北方稻区及国外(日本)的44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南京生态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将44个品种分为江苏当地和北方与国外引进两组,每组均以武育粳3号为基准分为较优和较差两类,共形成4种食味类型,并对这4种食味类型粳稻的蛋白质性状与食味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北方及日本的优良食味品种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总含量及其谷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其他3种类型,但全生育期则较其他类型短;45个参试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清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3者为影响食味相对重要的蛋白质相关因子,且对食味的直接作用均为负值。进一步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清蛋白质含量对供试粳稻品种食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11.
以常规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稻虾共作和不同机插密度对南粳9108、南粳5718 2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物质生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稻虾共作模式各密度下水稻前期生长慢,茎蘖数减少,后期叶面积指数衰减慢,群体生长率高,叶片光和特性较好,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有效穗和结实率降低,总干物质积累量和茎叶物质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明西南稻区杂交籼稻产量和蒸煮食味品质差异,筛选高产优良食味杂交籼稻品种。【方法】以长江上游审定通过并在西南稻区广泛应用的33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各品种的产量、米饭外观、米饭口感和米饭综合评分的差异,并进行了类型划分。【结果】33个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介于6.70~10.50 t/hm2,变异系数为10.10%;米饭外观变幅为4.30~8.00,变异系数为12.07%;米饭口感介于4.80~7.50,变异系数为11.17%;米饭的综合评分变幅为62.15~85.10,变异系数为7.94%。进一步依据以稻谷产量、米饭外观、米饭口感和米饭综合评分的聚类分析结果,将33个杂交籼稻品种划分为高产优良食味、高产普通食味、低产优良食味和低产普通食味4种类型,分别占比为15.15%、30.30%、33.33%和21.21%。【结论】高产优良食味杂交籼稻包括晶两优534、晶两优华占、蓉18优2348、宜香优1108和宜香优2115,这类品种产量均>8.45 t/hm2、米饭外观均>6.40、米饭口感均>6.7... 相似文献
13.
14.
南方稻区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单季晚粳稻品种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
16.
优质粳稻品种的食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个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及1个日本品种越光为材料,测定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以及对稻米食味进行了感官综合评价和食味测定,并对这些指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适中,RVA参数中的崩解值高,消减值低,食味评价得分较高,但蛋白质含量偏高。相关分析表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r=-0.470)与极显著负相关(r=-0.610);与最终黏度和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r=0.482)与极显著正相关(r=0.839)。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17),蛋白质含量与最终黏度呈显著负相关(r=-0.474)。食味评价得分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8)。 相似文献
17.
镁锌肥追施时期对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时期追施镁锌肥对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优良食味粳稻保优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方法】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05为材料,于基肥、蘖肥、穗肥时期分别设置镁肥单施、锌肥单施和镁锌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镁锌肥为CK,研究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对不同时期追施镁锌肥的响应特征。【结果】随追施时期的延迟,追施镁肥处理的产量呈上升趋势,追施锌肥处理的产量呈下降趋势,而镁锌配施处理的产量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CK相比,穗肥时期追施镁肥和镁锌配施产量显著提高,且镁锌配施处理产量最高。穗肥时期镁锌配施处理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千粒重,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减少,但最终颖花量仍显著提高。对稻米品质而言,蘖肥和穗肥时期追施锌肥可以改善稻米加工品质。穗肥时期追施镁肥,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崩解值增加,最终黏度显著下降,食味值变优;穗肥时期镁锌配施利于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改善,但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等指标有变劣趋势,淀粉RVA谱中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显著降低,消减值、糊化温度显著提高。【结论】优良食味粳稻穗肥时期追施镁肥具有提高产量和优化稻米品质的作用,可能是保优调优栽培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