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水稻纹枯病菌粗毒素提取及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机制及毒素的活性成分。[方法]将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在改良Richard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滤液经离心、灭菌、活性炭粒吸附层析、甲醇洗脱、蒸馏水洗脱、浓缩得培养液粗提物、甲醇粗提物以及水粗提物,并对3种粗提物进行活性测定。[结果]3种粗提物均为黄褐色膏状物;活性测定表明,3种粗提物对水稻胚根、胚芽都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对水稻4叶期幼苗都有致萎作用,对水稻离体叶片也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能产生与病原茵侵染类似的云纹状褪绿斑。[结论]水稻纹枯病茵毒素的活性组分可能有多种成分。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方法提取的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毒素活性有显著差异,但紫外扫描图谱(最大吸收波长约220 nm)相似,表明其可能为同类物质.其中,以乙醚萃取法获得的粗毒素对水稻胚根伸长的抑制率最高,达94.63%,接种水稻叶鞘后可产生典型的纹枯病症状.将乙醚萃取法提取的粗毒素经2次Sephadex ... 相似文献
4.
5.
7.
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给病害的防治特别是抗病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确定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的相关性,对25个分离菌的致病力、可溶性蛋白电泳及由RAPD得到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基于菌体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及其聚类分析表明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蛋白质谱带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RAPD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相似系数最高的达99%,最低的却只有47%,反映出该病原菌存在许多不同的遗传位点,蕴藏着很强的遗传变异潜能;此外,菌株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与其可溶性蛋白分析反映的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出该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是有遗传背景的.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成熟胚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以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强致病力菌株GD-11和GD-118产生的粗毒素为选择压力,从水稻品种的选择、粗毒素致病力的鉴定、突变体的筛选方法、突变体的再生以及突变体再生植株对粗毒素的抗病性鉴定等方面展开研究,建立了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筛选体系并获得了抗病突变体.筛选体系为:两步筛选法,即以粤香占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为筛选材料,以φ(粗毒素)为3.5%和4.0%分别作为第1、2步的处理浓度,每一步处理的时间为20 d;筛选出的突变体再生苗的病情指数为37.55,而原始型再生苗的病情指数为87.50,抗病效果达57.08%. 相似文献
9.
10.
11.
早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评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湖北省公安县、湖南省华容县、江西省瑞昌市对17个早稻品种进行抗纹枯病的性能评比,结果表明:嘉育948(病指7.86)、中辐955(15.99)在湖北公安表现出较好的抗性;浙辐910(13.3)、中组1号(15.7)、HB14(15.8)、中辐955(16.03)、9818(16.5)在江西瑞昌表现出较好抗性。鉴于中组1号、9818、988在瑞昌表现抗病(平均病指17.37),在公安表现为感病(平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富锦市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0万亩以上,随着近几年异常天气增多,病虫害基数增大,对水稻病害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防治效果更好,农药残留更低的水稻病害防治药剂是当前重点工作之一。通过试验对比,36%噻呋?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安全,且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对水稻纹枯病、穗颈瘟防治效果好,可以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咪鲜胺·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缓抗药性问题的产生,开展咪鲜胺(Prochliraz)与嘧菌酯(Thifluzamide)组成混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相关研究。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混剂对纹枯病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相加和增效作用,其中Ⅳ号的增效比最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嘧菌酯Ⅳ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优异的田间防效。 相似文献
17.
从稻种上筛选拮抗细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 1 3个水稻品种上获得 2 83个细菌分离物 ,其中 2 9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产生了拮抗作用 ,占总菌株数的 1 0 .2 5 % ,8个菌株对水稻紫鞘病产生了拮抗作用 ,占总菌株数的 2 .83 % ,而没有菌株对水稻恶苗病菌 (Fusariummoniliforme)产生拮抗作用 ;经离体平板拮抗作用的测定、离体纹枯病病斑面积的抑制和植物生长促进试验 ,筛选出两个有潜在价值的菌株 ,这两个菌株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 (Bacillussp.)。 相似文献
18.
用非致病丝核菌株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非致丝核菌培养物覆盖播种过小麦种子的土壤,进行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试验。室内外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对小麦纹枯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室内的相对防治效果为61.0-90.1%,室餐的防治效果为60.8-61.3%。不同非致病丝核菌株防治效果不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测定结果表明,接种非致病线核菌后小麦过氧化物酶抽功酶增加1条酶带。 相似文献
19.
水稻纹枯病对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越光、佐贺18、日本晴、日光4个品种田间发病分级和MA-30A测食味的方法,研究水稻纹枯病对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纹枯病危害使稻米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谷粒厚度、宽度减小,成熟度降低,千粒重下降;粘度、味度值降低。从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