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3种林分凋落物量及其N、P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元低山暴雨区湿地松(Pinus eliottii Engelm)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湿地松与刺槐混交林(mixed stands of Pinus eliottii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3种人工林凋落物量与养分归还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的年凋落量范围在3609.6kg·hm^-2·a^-1到4917.6kg·hm^-2·a^-1,除刺槐林外,湿地松林和混交林均以叶的凋落量占优势,分刺占各自总凋落量的87.45%、55%。湿地松纯林凋落量1a中出现3次峰值(5月、7月、11月或12月)。刺槐纯林出现两次峰值(7月、11月或12月),混交林与刺槐纯林相似。3种林分N、P的年归还量均以刺槐林最大,湿地松纯林最小,这与凋落物总量的大小排序相反。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的归还量占主体。3种林分相比,湿地松林和混交林的凋落总量明显高于刺槐林,但养分归还量却有所不同,刺槐林和混交林明显高于湿地松林,这说明阔叶林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针阔混交比针叶纯林更能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
天然次生白桦林凋落物养分含量动态及养分归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次生白桦林凋落物养分含量动态及养分归还张成林,田树新,吴昊(黑龙江省林科院)(哈尔滨市环保局)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化学循环相互作用和制约,构成了养分循环的统一模式。关于白桦林林地枯落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滇中亚高山4种典型林分凋落物归还及养分动态变化特征,得出不同林分类型养分归还变化规律,为开展不同林分林地生产力的维持机制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及其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滇中亚高山常绿阔叶林、高山栎林、云南松林和华山松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随机设置方形凋落物收集器,每月收集凋落枝和叶,烘... 相似文献
4.
5.
在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大坪村湖内,采用样地法对50年生油杉人工林凋落物进行为期1 a的定位监测,研究油杉人工林凋落物及其碳氮归还规律。结果表明:油杉人工林年凋落量为5629.60 kg·hm~(-2)·a~(-1),叶是凋落物的主要形式。凋落物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双峰形态,即2014年10月和2015年5月出现2次高峰;凋落物碳元素含量月动态比较稳定,碳元素平均含量介于469.306~498.817 g·kg-1之间;而氮元素含量受油杉生理活动的影响,月动态变化较大,氮元素平均含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51倍;碳、氮元素含量大小排序均为叶枝杂。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2578.325、68.434 kg·hm~(-2);落叶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占总量的54.40%、55.01%;落枝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占总量的36.26%、35.87%;其它杂物凋落物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占总量的9.34%、9.12%。 相似文献
6.
滇中地区典型林分林地凋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松华坝流域典型林分林下凋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华坝流域林地凋落物蓄积量为7.86~22.46t·hm~(-2),林下表层(0~20cm)土壤最大持水量在123.3~261.9t·hm~2之间,稳渗率在0.47~3.18mm·min~(-1)之间。其中云南松+桉树混交林在凋落物储量、持水能力和稳渗率方面均大于纯林;桉树林大于云南松林。林地土壤的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不同林地土壤持水能力和稳渗率与林地凋落物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帽儿山林区6种林分细根生物量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根钻法对以上6种森林类型细根现存量进行动态研究.对0~30 cm土层的细根(≤5 mm)现存生物量和死亡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的细根现存量差别很大,6种林分中细根现存量为水曲柳林(1 030.0 g·m-2)>蒙古栎林(973.4 g·m-2)>红松林(780.9g·m-2)>落叶松林(718.2 g·m-2)>山杨林(709.1 g·m-2)>樟子松林(470.4 g·m-2);2)除落叶松外,其他林分活细根现存量与总细根现存量变化趋势相一致.红松林、落叶松林活细根现存量最大值出现在5月,其余4种均出现在6月,水曲柳林最小值出现在9月,其他5种林分均出现在7月或8月;3)不同林分死细根所占的比率不同;4)从细根的垂直分布来看,由于温度、水分、养分等在不同土壤层中分配比率不同,细根的现存量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中,在各林分中占细根总现存量的比率都超过40%,其中水曲柳林最高,达到60.3%.由此可见,不同森林类型的细根时空动态具有种的特殊性,在进行整个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研究时,应考虑不同森林类型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研究四川洪雅县4种不同密度下巨桉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凋落物产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4个巨桉人工林年凋落规律相似,5月是全年凋落物产量的高峰期,1月凋落量最低;4个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大量元素年归还总量分别为95.32、86.90、67.72和66.37 kg·hm-2,且N>K>Ca>Mg>P,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春夏两季叶养分归还量最大;枝、叶的平均年失重分别为18.2%和36.1%,分解系数分别为0.176~0.214和0.383~0.445,半衰期分别为3~4年和1~2年,周转期分别为14~17年和6~8年.5种元素释放率大小顺序为Mg>Ca>K>N>P,养分归还1年后,P出现富集,N先富集后释放,大部分K、Ca、Mg被释放.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持续增加的N沉降对次生林不同凋落物组分归还量的影响,自2020年7月中上旬起,在凉山州美姑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次生常绿阔叶竹林中随机开展了模拟N沉降试验。模拟的N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组0N[CK,0 g/(m2·a)],试验组低氮[LN,10 g/(m2·a)],试验组高氮[HN,20 g/(m2·a)]。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的每月上旬,利用各样方布置的凋落物框收集凋落物,随后将其分为润楠叶、石栗叶、桤木叶、其他树种叶和凋落枝5个部分,分别记录分析了每部分干重。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下,次生林凋落物的年凋落量分别为613.7±42.3、606.0±113.4、650.5±22.9 g/(m2·a)],凋落物量的增幅为4.01%~16.22%。次生林的凋落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与自然状态下所表现的季节动态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0.
间伐对杨树人工林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间伐对杨树大径材生长的影响,按人工林不同间伐方式和强度设计了4种间伐处理,分别为对照、30%强度的下层伐(下层30%)、50%强度的下层伐(下层50%)、50%强度的机械伐(机械50%),探讨了不同间伐处理对杨树人工林凋落物及其养分归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显著影响林分凋落物及其养分归还量,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凋落物中5种营养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大小为Ca>K>N>Mg>P;4种处理的凋落物及养分归还月动态变化趋势均为8-11月最多,分别占年归还总量的76.48% ~79.68%和80.35%~90.46%.该研究结果为杨树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海南麻竹林凋落物及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海南麻竹林凋落物量及其养分动态.结果表明:麻竹林凋落物全年总量为6 862.8 kg·hm-2.N、P、K、Ca、Mg的年归还量分别为74.847、3.264、25.921、45.924、11.902kg·hm-2,大小顺序为:N>Ca>K>Mg>P,养分总的年归还量是161.858kg·hm-2·a-1.凋落物分解失重率达95%的分解期为11.59个月,每年产生的凋落物全部归还于土壤.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在福建沿海中部惠安县崇武镇赤湖林场用收集筐法收集木麻黄凋落物,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归还量;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木麻黄凋落物的热值,并测定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归还量为14.18 t·hm-2·a-1,其中小枝占72.21%,枝条占23.41%,球果占2.68%,其余部分占1.69%.归还分布情况是:4-9月为归还高峰期,占总归还量的68.48%,其它月份占总归还量的31.52%.凋落物各组分灰分含量平均值顺序为:花(5.32%)>小枝(4.90%)>枝(4.69%)>球果(3.20%);凋落物干物质热值平均值顺序为:小枝>(21.11 Kj·g-1)>花(20.96 Kj·g-1)>球果(19.91 Kj·g-1)>枝条(19.89 Kj·g-1);凋落物去灰分热值的顺序为:小枝(22.19 Kj·g-1)>花(22.18 Kj·g-1)>枝条(20.87 Kj·g-1)>球果(20.63 Kj·g-1).整个林分的能量归还量为294.55 GJ·hm-2·a-1,其中小枝占主体,归还量为215.79 GJ·hm-2·a-1,其次是枝条66.07 GJ·hm-2·a-1,再次是果7.66 GJ·hm-2·a-1,花最小5.02 GJ·hm-2·a-1,各月的能流变化与凋落物生物量相似.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N,P归还量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亚热带森林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在12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中开展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分N0(对照),N1,N2,N3等4种处理,氮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kg·hm-2a-1。模拟氮沉降2年后,4种不同氮沉降水平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1008.83,1164.10,1147.30和976.47kg·hm-2,表明低中氮处理(N1,N2)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森林凋落物量,而高氮处理(N3)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叶凋落物中C,N元素含量随氮沉降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C/N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经不同氮沉降处理后,凋落物C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474.70,544.07,538.55和474.02kg·hm-2,N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7.21,8.56,9.03和9.04kg·hm-2,P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1.17,1.24,1.32和1.09kg·hm-2,说明与N0处理相比,氮沉降显著提高N元素的归还量,而N1,N2处理提高C,P元素归还量,N3处理对C归还量影响不明显,但降低P的归还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重庆缙云山两种典型林分(灌木林和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储量调查分析和枯落物持水特性的研究,得到不同林分类型下枯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最大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灌木林枯落物储量大于常绿阔叶林(32.42 · hm-2>25.48 ·hm-2),灌木林最大持水量大于常绿阔叶林(2.30 mm>1.36 mm,5.76 mm>2.96 mm),灌木林平均吸水速率大于常绿阔叶林(1.60 mm ·h-1>0.86 mm ·h-1,4.02 mm· h-1>1.61 mm· h-1),灌木林日均蒸发量小于常绿阔叶林(0.22 · hm-2<0.47 · hm-2).灌木林和常绿阔叶林枯落物的保水性能均比较好,但灌木林要高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6.
17.
针叶林(特别有杉木林)长期连栽引起土壤肥力衰退,林地生产力下降,对发展林业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这问题的严重性正不断地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并重视发展混交林。本文通过研究格木(Eryrthrophlocum·fofdii Oiiv)、红荷木(Schima wallichiichoisy)、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杉木(Cunninghamia lanccolata(lam)Hook)四种常绿人工林凋落物产量的动态、组成分配、节律及化学元素(N、P、K、Ca、Mg)归还量,分析并比较针叶树和阔叶树在物质再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充分挖掘针阔混交林的潜力,摸索并推广结构合理的混交林类型,以维持或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木材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川西亚高山针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07年7月~12月采用收集框法研究了森林凋落物量以及N、P、K养分归还量。结果表明,混交林凋落量(2 090.47 kg·hm-2)比针叶林凋落量(1 189.59kg.hm-2)高出43%,林分凋落动态和归还动态呈单峰型,其高峰都出现在10月份。混交林中阔叶对凋落量的贡献达69%。同时,阔叶的养分归还量大于针叶的养分归还量。混交林和针叶林养分归还量都表现为N﹥K﹥P,针阔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大于针叶林。在川西亚高山地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具有更强的自肥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东莞大岭山七种林分凋落物持水量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网格法(1 km×1 km)设置22个样地调查东莞大岭山七种林分凋落物,室内分析其持水能力,利用传统统计方法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凋落物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7种林分的凋落物饱和持水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马占相思〉鸭脚木〉杉木〉荷木〉藜蒴〉尾叶桉〉马尾松。(2)7种林分凋落物的饱和持水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全年中有两个高峰值,第一次出现在4~7月,第二次出现在10~12月。最小值出现在1~3月。(3)东莞大岭山几种林分凋落物饱和持水率的Moran′sI指数值为-0.02009,其期望值E(I)为-0.04762,表现出较弱的负空间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