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柞树萌生枝条作为黑木耳栽培原料,通过柞树萌生枝条对黑木耳茵丝生长的影响及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试验,筛选出了柞树萌生枝条作为黑木耳栽培原料的培养基最佳配方:柞树萌生枝条50%、阔叶木屑30%、麦麸19%、石膏0.7%、白灰0.3%。  相似文献   

2.
通过松杉灵芝供试菌株在不同培养基配方上生长试验及栽培出菇试验,筛选出松杉灵芝高产培养基配方2个,培养基配方添加玉米粉,松杉灵芝产量增加,落叶松木屑作为栽培原料,在菌丝长势、生长速度及产量方面与阔叶木屑没有显著差别。目前,阔叶木屑紧缺、价格昂贵,而落叶松木屑较为丰富,价格低廉,落叶松木屑作为松杉灵芝栽培原料更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针叶木屑脂类物质不同降解方法试验,进行了针叶木屑对黑木耳菌丝的影响及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出了针叶木屑脂类物质的最佳降解方法,筛选出了适宜针叶木屑栽培的黑木耳优良菌株及高产配方。  相似文献   

4.
选择蒙古栎、白桦、落叶松和胡枝子作为黑木耳栽培原料,通过试验研究,遴选黑木耳最适原料。蒙古栎、白桦木质栽培原料栽培黑木耳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干)和产量性状上均表现最好;落叶松为原料培养料配方黑木耳原基整齐度最好。4个木质栽培原料作为培养料栽培黑木耳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蒙古栎、白桦和胡枝子均适宜作食用菌原料林,但由于蒙古栎生长速度较慢,较难在短期内提供大量优质食用菌原料,本研究建议不采用蒙古栎作为食用菌短期原料林树种。研究成果将会解决食用菌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原料短缺等问题,对食用菌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袋料反季节栽培法 ,特点是“秋播、冬养、春栽” ,符合木耳的自然发生规律 ,耳袋在低温下发菌时间长 ,相对菌丝积累养份多 ,为丰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初春出耳还能减少流耳 ,提高成功率。1 原料的配制及栽培种的生产1 .1 原料的配制黑木耳袋料栽培 ,主要原料是木屑、麦麸或米糠 ,也可用农作物秸秆、稻壳、棉籽壳 ,粉碎玉米芯、甘蔗渣、稻草配合木屑使用 ,但木屑含量不能低于 3 0 % ,木屑应选择干燥、无霉变的阔叶硬杂木 ,麦麸 (米糠 )要求新鲜 ,无霉变。栽培种配方为 :①木屑 78%、麦麸或米糠 2 1 %、石膏 1 %。②木屑 5 0 %、玉米芯…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宜宾市拥有丰富的竹屑和桑树枝条资源,为提高其利用率,以竹屑和桑枝屑作为香菇的栽培基质原料,试验研究了在传统香菇培养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竹屑和桑枝屑对香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竹屑和桑枝替代杂木屑栽培香菇,香菇均能正常生长,并长出子实体,但香菇产量、经济效益和生物转化率等均低于传统杂木屑基质,表明竹屑和桑枝替代杂木屑栽培香菇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所谓黑木耳木塞菌种,指的是利用截成一定长度的阔叶枝条制做的黑木耳栽培种.将木塞菌种直接打入耳段种穴内,既可作菌种,又可当作穴盖. 目前,我省林区黑木耳段木生产仍然采用传统的木屑菌种栽培形式,不仅工序繁锁,而且劳动强度大.近年来,伴随着森林资源的危机,木屑来源紧张,耳段穴盖难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Au962菌株是我所从全国七省市引进及采集野生种中筛选出来,经提纯、复壮获得的新菌株,届中温型品种,具有菌丝生长健壮、出耳齐、早、抗杂性强,耳片黑大、肥厚,产量高等特点,适合于代用料栽培。1生物学特性1.1营养:菌丝体分解、吸收利用木屑、玉米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能力较强,它们能够提供给菌丝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碳源,添加效皮、米糠、豆饼粉补充氮源及微量元素的不足,从而促进菌丝生长,缩短出耳期,提高产量。呈.2温度:拘于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4—28℃,菌丝生长温度为5—30℃,最适温度22~26℃,5℃以下菌丝生长极…  相似文献   

9.
板栗枝条对黑木耳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栽培所用的阔叶树木屑变得越来越紧缺。每年板栗抚育修剪会产生大量废弃枝条。调查了板栗枝条对黑木耳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5个不同比例的板栗枝条和阔叶树木屑(0∶100、30∶70、50∶50、80∶20、100∶0)与7.5%麸皮、1%红糖、1.5%石膏混合作为黑木耳栽培基质,考查每个处理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营养成分含量。随机区组三次重复,5个处理分别代号为T1、T2、T3、T4、T5。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黑木耳产量、生物学效率和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T2产量最高,为365.5g/袋。T3生物学效率最大,为47.9%。粗蛋白、总糖的最高含量分别出现在T1和T5,分别为13.55%、63.14%。粗多糖、粗纤维、粗脂肪的最高含量则分别出现在处理T3、T4、T3,分别为7.01%、6.80%、0.26%。板栗枝条与阔叶树木屑混合使用,可提高黑木耳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比例的板栗枝条、阔叶树木屑混以7.5%麸皮、1%红糖、1.5%石膏可使黑木耳获得最高生物学效率和最大的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檫树木屑栽培香菇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樟科树种因含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芳香性物质,历来被认为不宜栽培香菇。本试验采用樟科的檫树木屑(经过预处理)进行香菇栽培。初步试验表明,在常规的培养料中加入40%-60%的檫树木屑进行香菇栽培是可行的,具有污染率低、产量较高、单菇质量较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野生松杉灵芝子实体不同部位及子实体采摘后基质作为材料的分离比较试验,对分离获得的优良菌株,进行松杉灵芝菌丝在不同木屑培养基上生长试验及栽培出芝试验,研究出菌柄与菌盖连接处是分离最佳部位,落叶松木屑培养基比阔叶木屑培养基更适宜松杉灵芝菌丝及子实体生长。  相似文献   

12.
在研发利用胡枝子屑为替代原料栽培黑木耳生产技术中,通过对不同替代料和不同配方的黑木耳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时间、采收时间、平均产量、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形态6个方面对比试验分析,筛选出了胡枝子屑栽培黑木耳最佳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胡枝子屑栽培黑木耳最佳培养料配方为胡枝子屑86.5%+麦麸10%+豆饼2%+石膏1%+石灰0.5%;胡枝子屑为原料配方生产的黑木耳产量显著大于杞柳配方(P<0.05),与杞柳屑配方相比,产量增加12.50% ~ 13.75%.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芯替代木屑作为基质栽培黑木耳新品种"牡耳一号",试验设置5个配方,玉米芯添加量分别为0、15%、30%、45%、60%。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替代量为30%时,接菌后菌丝萌发快,生长期间菌丝浓密洁白,污染率低,开口后菌丝愈合快,原基形成早,较其它配方木耳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南方常见的五节芒与稻草等进行黑木耳代料栽培,从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8.5%五节芒+38.5%稻草为主料的组合及30%五节芒+17%木屑+30%稻草为主料的组合效果较为理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胡伟  阎宝松  马凤  张跃新 《森林工程》2015,(3):40-42,84
介绍黑龙江省黑木耳种植规模、产业地位以及主要栽培原料的供需背景与研发状况。具体分析木材商业停伐后黑木耳产业所面临的木屑资源严重匮乏及利用清林剩余物粉碎木屑的主要困难。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黑木耳栽培后续原料的主要来源、途径及其资源的开发潜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利用杨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和树皮,在实验室里对3种木腐型食用菌进行不同配方栽培实验,并与对照进行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配方中,杨木屑占58%的3种食用菌菌丝生长及显蕾较快,姬菇、小白平菇、金针菇杨木屑分别占58%、78%、39%产量最高。杨树皮的4种配方中3种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均比对照慢;杨树皮占58%的配方栽培的姬茹、小白平菇显蕾快而整齐;杨树皮占39%的姬菇和金针菇产量最高,小白平菇在4种配方中产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利用菌草为木屑替代料栽培黑木耳,设置栽培试验配方比例,进行菌包成本、产量、营养成分、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菌包成本节支10%,产量增产9.4%,黑木耳品质明显提高,纯收益增长427.27%。说明菌草做为部分替代木屑栽培基质的代用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是东北山区常见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该文以桓仁县二户来林场原生野生黑木耳为菌株来源开展仿野生栽培试验,通过调查木耳产量,探讨菌株来源、培养基配方、光照和水分等条件对野生黑木耳林下集约栽培的影响.初步得出了适用于桓仁地区的林下野生黑木耳栽培方法,即选用桓仁原生野生黑木耳菌株,按照柞木屑:核桃楸木屑...  相似文献   

19.
蜜环菌是天麻繁殖中为天麻种块提供营养的伴生菌,在一级菌培养基中,通过改变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蜜环菌,菌丝体的生长情况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蜜环菌母种培养基制备中需要加入木屑;同时天麻林下栽培伴生蜜环菌菌材应用阔叶树种,栽培原料用量最优配比为:麻种1 kg、菌枝5 kg、针叶枝条0 kg。  相似文献   

20.
用香菇L 2 6作为省木栽培培养基配方的筛选菌株 ,通过 6个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测试、香菇出菇试验表明 ,省木培养料栽培香菇在产量和品质上是有保证的 ,其中配方 3较为适合省木栽培 ,与木屑对照相比 ,表现为菌丝生长快、菌筒成品率高、转色早、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