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63-1768
通过组织贴块法取部分奶牛乳腺组织进行培养,并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浓度的营养因子以及控制消化时间将成纤维细胞去除,纯化出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免疫荧光鉴定,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特性。观察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培养的牛乳腺上皮细胞角蛋白1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呈阳性。形态学观察及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试验所分离的上皮细胞呈鹅卵石样单层聚集,胞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内质网,细胞状态良好,传至15代以上细胞依然增殖旺盛,因此可以作为研究奶牛乳腺机能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从奶牛乳腺组织中分离原代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并传代培养后探究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屠宰场采集健康泌乳奶牛乳腺并采用改进的酶消化法从乳腺中分离得到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同时,研究第3、第6和第9代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和冻存复苏活力,检测不同代次细胞分泌乳蛋白、乳脂、乳糖的功能及泌乳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所分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纯度较好,细胞生长呈现S型,3个代次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依次为34.87、41.45和65.04 h,冻存复苏活力为88%~93%;在细胞分泌功能方面,诱导培养2 d后均能检测到酪蛋白、甘油三酯和乳糖,且各代次间无显著差异;此外,3个代次的细胞诱导后均能表达乳成分合成相关基因。本研究成功培养了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证明直到第9代细胞仍然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为体外探究乳腺细胞增殖与分化机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材料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外科手术的方法采取健康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乳腺组织,采用机械剪切结合酶消化的方法,在体外进行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结果成功地培养出荷斯坦奶牛原代乳腺上皮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成单层呈鹅卵石样;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后,呈现阳性反应。经数次传代后,细胞增殖依旧旺盛。  相似文献   

4.
为体外培养纯化出稳定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试验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取妊娠后期或泌乳期的荷斯坦奶牛乳腺组织,分离乳腺腺泡,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奶牛乳腺细胞,应用差时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纯化出来,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细胞的纯度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纯化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多为多角形,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清晰可见,多呈鹅卵石样或铺路石样生长,并可分泌乳滴,角蛋白-18反应阳性,波形蛋白反应阴性;纯化的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多为长梭形,呈旋涡状或放射状生长,角蛋白-18反应阴性,波形蛋白反应阳性;经纯化后2种细胞的纯度均可达95%以上,可满足后续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组织块种植法,成功地培养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利用细胞角蛋白18的免疫荧光染色对乳腺上皮细胞进行了鉴定。通过对细胞接种存活率、群体倍增时间、生长曲线、形态学等生物学性状的检测,建立并鉴定了正常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细胞传至20代以上时仍保持旺盛的增殖活力。通过对细胞传代及反复冻存,建立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获得了大量的乳腺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取泌乳期大白鼠乳腺组织,采用机械剪切结合胰酶消化的方法,在体外进行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大鼠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经过角蛋白免疫组化鉴定染色后,呈现阳性反应。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鹅卵石样;经多次传代,细胞增殖仍然长势很好。  相似文献   

7.
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酶消化法于37℃分为4个处理组进行.处理1以2.5 g/L胰酶+0.4 g/L EDTA消化5、10、20 min;处理2以0.5 g/L胰酶+0.08 g/L EDTA消化35、50、75 min;处理3以0.3 g/L的Ⅰ型胶原酶消化60、90、240 min;处理4以2.5 g/L胰酶+0.4 g/L EDTA和0.3 g/L Ⅰ型胶原酶(1∶2)消化60 min,150 min.原代细胞纯化采用差速贴壁和反复差速贴壁法.传代采用胰酶两步消化法进一步纯化输卵管上皮细胞.组织块法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生长优势明显,传代纯化细胞效果不佳.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时,处理1效果不理想;处理2采用3个消化时间时均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处理3消化240 min时结果较好;处理4消化150 min效果较好.原代细胞纯化,反复差速贴壁得到的上皮细胞较纯,进一步传代纯化细胞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采用酶消化法结合反复差速贴壁分离纯化细胞,传代采用两步消化法,可以成功地进行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的体外培养、传代和冻存技术,选用11胚龄番鸭胚,2.5g/L胰蛋白酶消化,原代MDEF于含100 mL/L血清的DMED培养液中培养;研究热、冷两种消化方法对MDEF消化密度及活率的影响,探讨不同血清浓度对MDEF生长、冻存活性的影响,以及离心对MDEF传代和复苏时细胞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胰酶消化法获得了MDEF,细胞贴壁紧密,生长良好;冷消化得到的原代MDEF密度和活率均高于热消化;血清浓度在20mL/L~100mL/L范围内,浓度越高MDEF生长速度越快;血清浓度显著影响MDEF复苏的活率;MDEF冻存液中DMSO∶血清∶培养液比例为1∶2∶7冻存效果良好;在MDEF传代和复苏过程中去除离心操作,不仅可简化操作,细胞活率也有一定提高。本研究建立了MDEF的原代分离和培养方法,为适用于番鸭相关研究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利用胰蛋白酶差时消化法分离、纯化上皮细胞。结果:成功培养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纯化的乳腺上皮细胞呈典型上皮细胞形态,细胞之间排列紧密,呈鹅卵石铺路样,形态均一,多角形的单层聚集。通过荧光免疫细胞染色方法对细胞骨架蛋白-角蛋白18进行鉴定,呈现阳性反应。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旺盛,经25次以上传代后长势仍然良好。结论:采用组织块种植法结合胰酶差时消化法成功获得纯化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最佳的冻存液以改善乳腺上皮细胞的冻存质量。BMECs传至第5代后分别加入以下10种不同配方的冻存液。A组:85%DMEM+10%胎牛血清+5%DMSO;B组:80%DMEM+10%胎牛血清+10%DMSO;C组:75%DMEM+10%胎牛血清+15%DMSO;D组:70%DMEM+10%胎牛血清+20%DMSO;E组:85%DMEM+5%胎牛血清+10%DMSO;F组:75%DMEM+15%胎牛血清+10%DMSO;G组:70%DMEM+20%胎牛血清+10%DMSO;H组:80%DMEM+10%胎牛血清+10%甘油;I组:70%DMEM+10%胎牛血清+20%甘油;J组:60%DMEM+10%胎牛血清+30%甘油,冻存前统一调整细胞密度到1×106个/mL冻存。分别对复苏后的细胞进行台盼蓝染色计算存活率和PI/Hoechst33258双染计算凋亡率。结果表明,BMECs经不同冻存剂冻存复苏后,细胞活力、形态学及凋亡率表现有所不同,其中B组和G组的活力和24h贴壁率较其他组高,二者的凋亡率较低,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传代后B组细胞的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1.
乳腺上皮细胞的重要生理功能是合成和分泌乳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近年来乳腺上皮细胞作为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预防和治疗乳腺炎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物和乳腺上皮细胞系对乳腺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乳腺上皮细胞在病原微生物侵入乳腺时,能分泌众多的免疫调节因子(如炎症趋化因子、前炎性细胞因子和宿主防御肽等),这些免疫活性成分对乳腺炎的发生与病程发展起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具有合成和分泌乳汁的特殊生理功能,哺乳动物乳腺上皮细胞是进行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的重要细胞模型。用乳腺上皮细胞建立的模型,能真实反映哺乳动物乳腺生长发育及泌乳的各项生物学机制,验证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否合理有效,涉及到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内分泌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对于乳腺生物反应器、乳蛋白基因表达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作者主要从培养方法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哺乳动物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牛乳腺上皮细胞β-酪蛋白的检测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的β 酪蛋白,鉴定该细胞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通过分析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以鉴定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是否发生转化。结果显示:培养液中含有β 酪蛋白,说明该乳腺上皮细胞生理状况良好;染色体数目正常,染色体数目为60,核型与哺乳动物染色体图谱一致,说明该细胞系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未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究过氧化氢(H2O2)诱导山羊乳腺上皮细胞(GMEC)氧化损伤的最佳条件,构建可靠、稳定的氧化损伤模型,为今后探究紫大薯花青素对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提供模型条件。【方法】 试验采用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第一因素为H2O2处理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350、430、460、490、520和550 μmol/L,第二因素为对GMEC的处理时间,分别为8、11、14、17 h。舍弃细胞存活率低于60%的处理组,并根据结果重新调整处理浓度与时间。然后通过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培养液内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确定最佳的H2O2处理条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H2O2处理组作用8 h后GMEC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350、430、460 μmol/L H2O2处理8 h时细胞存活率分别降低至64.6%、72.9%、66.2%,基本符合细胞存活率的筛选需求(70%)。因此,选择350、430、460、490、520 μmol/L H2O2处理4、6、8、10 h进行后续试验。调整后,除4 h 430 μmol/L处理组外,各处理组LDH活性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10 h时各处理组LDH活性均达到最大值,且与浓度呈正比;各处理组ROS含量在6 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8 h时各处理组ROS含量较6 h均大幅度显著升高(P<0.05),说明8 h为ROS含量变化的转折点;430、490、520 μmol/L处理组MDA含量在处理8 h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430 μmol/L处理组MDA含量在8和10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浓度组CAT、SOD、GSH-Px和T-AOC活性在处理6~8 h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8 h时仅430 μmol/L处理组CAT、SOD、GSH-Px和T-AOC活性显著低于照组(P<0.05)。【结论】 430 μmol/L H2O2处理GMEC 8 h为构建GMEC氧化损伤模型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6.
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基因转染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外源基因转入乳腺上皮细胞的条件,本研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山羊乳腺组织中分离并获得了纯化的乳腺上皮细胞,通过染色角蛋白和测定生长曲线对其进行了鉴定和检测。然后利用电穿孔法将PEGFPC1载体导入乳腺上皮细胞,分别比较了在不同电压(120、140、160、180、200V)、不同电击时长(5、10、15、20ms)以及2株细胞(GMEC1、GMEC2)的不同代数(第1代、第3代、第5代、第9代)条件下的转染效率,并利用优化条件对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进行人β-防御素3基因转染,经过G418筛选,最终获得单克隆细胞,同时对获得的单克隆阳性细胞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并对诱导产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的细胞对转染效率的影响较小,而第1代培养的细胞转染效率要显著高于传代细胞,乳腺上皮细胞在电压180V、电击时长15ms、电击1次的条件下转染效率最高,优化条件下转染、筛选和扩增后获得稳定表达人β-防御素3蛋白的单克隆乳腺上皮细胞。研究工作为乳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及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检测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从健康奶牛乳房无菌采取乳腺组织,通过添加两种不同的培养液来分离、培养、纯化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效果。结果表明,使用组织块接种可以得到大量细胞用于体外培养。在以DMEM/F12为基础的普通培养液中进行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原代细胞生长较慢,细胞形态不典型。而添加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氢化可的松所组成的完全培养液中,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良好。并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免疫细胞染色方法鉴定了培养的细胞表达上皮细胞特异的角蛋白K14,K15。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是牛乳腺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转人乳铁蛋白基因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脂质体包裹含人乳铁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导入到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经G418及PCR筛选获得阳性细胞;转染细胞增殖后经激素诱导,培养液上清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证明,转染细胞表达并分泌出人乳铁蛋白,其分子质量为58k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