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沿江地区二化螟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稻螟虫是水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我市水稻螟虫主要以二化螟为主,占95%以上。近年来,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逐年加重,2002—2003年一、二代二化螟均达大发生的程度,虽经大力防治,一代的枯心率仍达0%~3.2%,平均  相似文献   

2.
1991年以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稻区生态环境趋向复杂化,二化螟已成为我市水稻生产上主要害虫。1991年全市二化螟发生面积达到1.4万hm^2,防治面积达到2万hm^2次以上。经大力防治后,当年挽回稻谷损失1.5万t,但损失仍有0.5万t。  相似文献   

3.
我市是鄂东地区水稻主产区之一 ,常年种植水稻面积在 2万 hm2左右。近几年来 ,由于遭受二化螟危害造成虫伤株较为突出 ,从而减产 2~ 5成。根据多年来的观察和调查研究 ,现将二化螟虫伤株对水稻产量影响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1 二化螟虫伤株的形成及原因1 .1 二化螟虫伤株的形成二化螟通常在迟熟早稻后三田 (2代 )、中杂再生田 (3、 4重叠代 )、中稻 (3代 )及迟熟晚杂田(混合代 )危害。其造成虫伤株的入侵部位较高。经调查发现 ,主要是从稻秆上部第二节位咬一小孔侵入居多 ,也有在第三节位侵入的 ,顺着茎腔内边蛀食边往下…  相似文献   

4.
兴国县地处赣南的北部,水稻常年种植面积有2万余hm2,水稻螟虫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以三化螟为主,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经济作物的种植,三化螟的危害逐年下降,而二化螟的危害逐年加重,二化螟1990~1999年年平均发生面积1 000 hm2,2000~2007年年平均发生面积为6 800hm2,二化螟的发生危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水稻的安全生产构成较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是安义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3代,少量形成4代。2003年,二化螟在乔乐乡暴发为害,约70hm^2晚稻每667m^2虫量10~20万条,最高达40万条,产量损失30%,严重的达60%。现将其发生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益阳市水稻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与治理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在益阳市已连续多年大发生,年发生面积26.7万hm2次以上,损失稻谷约6万t,约占全年水稻病虫为害产量损失的1/3。为控制水稻二化螟为害,我们在认真调查分析水稻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探索出了一套水稻二化螟治理技术。1严重发生原因分析1.1越冬场所增加,越冬基数增大一是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双季稻改种单季稻或一季经济作物一季晚稻连作的面积逐年扩大,水稻二化螟有效虫源田面积不断增大,越冬基数逐年增多。本市1990~1994年,冬后越冬基数加权平均每667m2有越冬幼虫564~2360头,…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水稻二化螟发生为害加重,是崇阳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一年发生3代,正常年份,二化螟对水稻为害造成的损失达2%~5%,在大发生年份,水稻损失可达15%以上。1发生特点1.1发生期较早越冬代二化螟发蛾高蜂期一般在4月下旬中期,卵孵化高峰期一般在5月12日前,发生期较早。1.2发生期长二化螟在崇阳县没有明显的发生高峰期,害虫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8.
近年桐城市稻螟上升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螟是我市水稻上重要害虫,近年二化螟、三化螟危害逐年加重,两螟发生面积1997年为1万hm2,1998年17万hm2,1999年33万hm2,损失粮食分别为60、100、200万kg。1 稻螟上升原因分析11 耕作制度的改变稻螟危害与耕作制度的改变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春花作物油菜面积扩大,尤其  相似文献   

9.
水稻二化螟,俗称钻心虫,是赤壁市水稻常发、重发虫害之一,常年发生面积达到2.67万hm2次以上,一般年份对我市水稻产量造成的损失在3%以上,随着全市农药使用量逐年加大,致使二化螟抗药性迅速上升。因此进行本试验,以探索出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几种新型杀螟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由于冬季气温偏高以及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改变 ,加之多年使用三唑磷、杀虫双等农药 ,二化螟抗药性明显增强 ,种群数量大幅上升 ,已成为玉环县水稻生产上危害损失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二化螟在当地发生 4代 ,发生面积达 2万hm2 左右 ,虽经大力防治 ,损失稻谷仍达 8万kg以上。为了筛选新的高效治螟药剂 ,2 0 0 2年 5月应用 2 0 %阿维·杀单微乳剂等几种新型杀螟药剂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效试验。1 供试药剂与试验处理供试药剂为 2 0 %阿维·杀单微乳剂 (绿得福 ,abamectin +monosultap) ,浙江海盐农药厂生产 ;3…  相似文献   

11.
1发生防治概况水稻是遵义市主要粮食作物 ,年均种植面积16.67hm2 左右 ,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3.31 % ,而水稻螟虫(二化螟)在我区常年都有发生 ,1966,1972,1976,1978年发生较重 ,进入80年代后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 ,杂交水稻面积的加大 ,给水稻螟虫(二化螟)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化螟已上升为重要害虫。1.1发生范围越来越大危害我市水稻的螟虫主要以二化螟为主。三化螟在部分县(市)发生危害 ,常年全市危害面积在0.67~16.67万hm2 之间。1980年遵义市(原遵义地区)二化螟轻发生 ,…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 ,由于种植结构战略性调整 ,我市优质稻种植面积逐年上升 ,今年已达到 2 2 .4万 hm2 ,其中早稻 7万 hm2 ,中稻 6.5万 hm2 ,晚稻 8.8万 hm2 ,占整个水稻种植面积的 70 %以上 ,因此优质稻的病虫发生特点也就是我市 2 0 0 1年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但随着水稻优良品种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 ,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和规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 0 0 1年又受到百年未遇干旱的影响 ,其特点更值得研究 ,现就具体情况作如下研究分析。1 优质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1 .1 总的发生特点今年我市优质水稻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五虫三病 ,即二化螟、三化螟…  相似文献   

13.
郦子华 《广西植保》2000,13(1):35-37
三化螟是柳州地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1a发生 4代 ,以 1、 3代为害早、晚稻秧苗造成枯心苗 ;2、 4代为害早、晚稻孕穗至灌浆造成白穗和枯孕穗。 90年代平均每年实际损失粮食 2 379t,对水稻的高产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1999年三化螟的发生是 90年代以来较重的一年。1  1999年三化螟发生实况  柳州地区 1999年水稻种植面积 :早稻10 .70万 hm2 ,中稻 1.87万 hm2 ,晚稻 9.0 6万 hm2 。由于气候的影响 ,早稻的播、插期比常年推迟、延长半个月左右。三化螟全年属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尤以第 1、 2、 3代的发生明显较往年重。各世代累计发生面积为…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水稻.初孵幼虫群集在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3龄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为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2013年崇阳县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10.4万hm2次,防治面积19.3万hm2次,挽回损失29454.7t.实际损失5875.4t。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阳市常年种植水稻面积 2 .8万 hm2 ,二化螟、三化螟分别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 ,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作物品种、气候因素 ,以及防治规范化技术的差异 ,三化螟继 70年代之后 ,再次回升到猖獗为害 ,而二化螟的发生又居高不下 ,形成两螟同时大发生的局面。1 发生概况据历史资料分析 ,70年代 ,我市水稻生产以早稻、晚稻、中稻为主 ,二化螟仅为 1代大发生 ,2、3代为轻 ;三化螟猖獗为害 ,年度发生面积 6.7万hm2 ,三代平均 666.7m2 落卵量 2 37块 ,最高为 741块 ,平均被害率超过 1 .0 % ,高达 5 .3% ;1 995年前的 1 5年间是三化螟…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是水稻上常发性主要害虫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荆州市水稻二化螟种群数量明显上升,中等偏重以上发生频率和为害程度逐年加重。1990~2003年每年平均发生面积近500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种的111.6%左右,损失粮食5.7万t以上。为了探索二化螟持续偏重发生的原因和寻求综合治理技术,提高治螟技术水平,我们对二化螟进行了长期的系统调查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二化螟是我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1990~1996年发生程度都达中等以上。近年来,由于水稻品种布局和育秧技术发生重大变化,二化螟生存环境和食料条件恶化,种群密度下降,危害减轻,为60年代以来发生最轻的时期。本文对近两年二化螟发生轻的原因进行了探讨。1、90年代二化螟发生特点1.1一代二化螟我县一代二化螟按虫量基数(即越冬代残虫)划分,可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为1990~1992年,发生程度中等,每667m2虫口密度平均287头,与80年代持平;第二时段为1993~1996年,偏重发生,平…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稻飞虱是继2006年大发生之后的又一个大发生年,发生面积40万hm^2,其中第2代8万hm^2次,第3代20万hm^2次,第4代12万hm^2次,防治面积达到100万hm^2次,每667m^2平均挽回水稻损失176kg,19.53万hm^2水稻共挽回水稻损失5.16亿kg,折合挽回经济损失8.25亿元。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河池市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池市危害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褐飞虱。早春主要虫源由东南亚随西南气流迁入,秋季随东北气流由北回迁。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河池一年可发生7~8代,其中主要危害代为第2~6代,对水稻造成危害重、损失大,不防治的田块可颗粒无收。第1代发生在3月份,第2代发生在4~5月间,第3、4代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时正值早稻孕穗、抽穗、灌浆期,第5、6代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或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20.
对2014—2016年东北三省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特征、危害损失、变化趋势以及防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负泥虫和稻秆潜蝇是目前东北地区最主要的病虫害。2014—2016年该地区水稻病虫草害的年均发生面积和防治面积分别是696.49万hm~2次和1 319.07万hm~2次,水稻病虫草害3年累计造成实际损失157.83万t,年均实际损失率是1.58%,防治后累计挽回损失911.13万t。目前主要的防治措施仍是化学防控,绿色防控还处于较薄弱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