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玉米育苗移栽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已在我区的农业生产上得到应用,但常因育苗或栽苗过早而遭受冻害。关于苗期冻害指标有关资料虽早有记载,自引进吉林的品种以后又出现了争论,有人认为-7℃,有人认为-9℃。为此,我们在自然降温的情况下经过反复试验,确定育苗期或栽苗期遭受冻害的指标。试验结果证明这一指标应为-4℃,近两年用其指导育苗移栽有效地防止了冻害发生。研究还揭示了温度与淀粉酶活性及苗期植株抗冻能力的关系,即受害前处于低温  相似文献   

2.
库尔勒香梨树冬季冻害指数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库尔勒气象站1959-2011年冬季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对冬季极端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10℃负积温以及最低气温≤-15℃日数等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主分量分析方法计算梨树综合冻害指数,并应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对历年综合冻害指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冻害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库尔勒香梨树历年冻害情况,综合冻害指数值越大,冻害程度越严重,确定综合指数值>1.0为香梨树出现冻害的临界指标;近52a综合冻害指数没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1979年左右出现了下降突变;综合冻害指数序列年代际变化以32~38a尺度的周期信号较明显,年际尺度2000年以前存在明显的准9a周期,2000年以后向短周期发展,并在近10a中后期形成3~4a副周期。研究结果对库尔勒香梨树冻害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枇杷幼果冻害低温等级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建省近5a枇杷幼果低温箱试验和低温过程山坡地枇杷冻害观测试验结果,以及主产省福建、浙江历史灾情资料,采用归纳分析和对比印证等方法,对枇杷幼果冻害的低温等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枇杷幼果冻害低温等级指标可用日最低气温(Tmin)和低温持续天数(DD)表示,各级冻害指标分别为,轻度:-2.5℃<Tmin≤-1.0℃,DD≤3d;中度:-3.5℃<Tmin≤-2.5℃,DD≤3d或-2.5℃<Tmin≤-1.0℃,DD>3d;重度:-4.5℃<Tmin≤-3.5℃,DD≤3d或-3.5℃<Tmin≤-2.5℃,DD>3d;极重:Tmin≤-4.5℃,DD≤3d或Tmin≤-3.5℃,DD>3d。历史灾情资料验证结果表明,冻害等级指标在福建莆田的推算准确率为61%,在浙江临海、黄岩为87.5%,说明枇杷幼果低温冻害等级指标可应用于低温冻害预测。  相似文献   

4.
冰核细菌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中果肉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钟6 号”枇杷幼果为试材, 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 观察接种冰核细菌后, 果肉细胞超微结构在冻害胁迫下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 冰核细菌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冻害胁迫对枇杷果肉细胞壁、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破坏程度; 冰核细菌对叶绿体的破坏最明显, 其次是细胞壁、线粒体; 冰核细菌使叶绿体在-1 ℃发生胞内结冰导致细胞冻害, 而未感染冰核细菌的叶绿体则发生胞间结冰, 冻害类型不同; 与-1 ℃低温相比, -3 ℃低温条件下冰核细菌的破坏作用更强。表明冰核细菌的存在加重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南亚热带主要果树冻(寒)害低温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历史气候和冻(寒)害灾情资料、2007/2008、2008/2009年冬季盆栽移放试验和典型年考察资料,以及冻(寒)害形态学标准,采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印证方法,对南亚热带主要果树冻(寒)害低温指标进行研究。确定了几种主要南亚热带果树的轻、中、重、严重冻(寒)害低温指标,结果分别为龙眼:-1.5~0℃、-2.5~-1.5℃、-3.5~-2.5℃、<-3.5℃;荔枝:-2.0~0℃、-3.0~-2.0℃、-4.0~-3.0℃、<-4.0℃;香蕉:3.0~5.0℃、1.0~3.0℃、-1.0~1.0℃、<-1.0℃。结果可为果树冻害监测预警及避冻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青岛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5年3—5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及农作物霜冻、低温冷害或冻害资料,依据GB/T34816—2017《倒春寒气象指标》,统计研究出倒春寒气象指标及时空特征,为提高作物防御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青岛地区倒春寒分轻度和中度两级,分别占67.3%和32.7%,无重度。倒春寒年均发生1.1站次,主要在4月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际或年代际变化主要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从西北部地区到东南沿海逐渐减少,即墨中度出现概率最大。进一步分析得知,倒春寒致灾概率为26.3%。通过灾情发生时气象条件分析得出致灾性倒春寒气象指标:轻度型最低气温降至0~5℃、过程平均气温偏低2~4℃,持续时间3~5 d;中度型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过程平均气温偏低4℃以上,持续时间6 d以上。从影响范围、发生时间和致灾性分析,青岛地区中度倒春寒范围大,为区域性发生,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中旬,可造成农作物冻害;轻度倒春寒影响范围较小,一般2站以下,出现时间略晚,4月中下旬概率较大,易造成霜冻或低温冷害。总之,春季冷空气入侵引发青岛地区倒春寒天气现象,其中26.3%为致灾性倒春寒,造成农业生产经济损失。值得重视的是轻度倒春寒,因其发生频率高于中度,且发生时段与本地主要农作物生长关键期重叠,如小麦拔节—孕穗期、大部分果树开花期,需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7.
冻害是影响和限制枇杷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以"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测定接种冰核细菌后,枇杷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显示:冰核细菌的存在能显著降低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的Pn、Fm、Fv、Fv/Fo、Fv/Fm和水分利用效率,说明冰核细菌加重了低温对枇杷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性,加重冻害发生。在接种冰核细菌条件下,-3℃比-1℃Pn、Fm、Fo、Fv、Fv/Fo和Fv/Fm降低更显著且时间提前,说明温度愈低,冰核细菌对光合系统的破坏愈重且冻害发生时间提前。另外,Tr与冰核细菌的存在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福建龙眼树冻害指标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强低温常给龙眼树造成伤害,重则死亡,探讨龙眼树的冻害指标对龙眼树的合理布局和低温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收集福建省近几年冬季低温考察资料、龙眼树冻害调查资料,引用考察文献中的龙眼树冻害和同期的低温资料,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1999/2000年冬季10多县(市)龙眼树冻害的照片资料和对应的低温资料;经统计处理整理成同时同地龙眼树的冻害级别与百叶箱中的最低气温资料;相关分析表明:龙眼树冻害级别与最低气温间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龙眼树的无冻害、轻冻害、中冻害、重冻害、严重冻害对应的最低气温分别为-0.2℃、-1.6℃、-2.6℃、-3.3℃、-3.5℃;各冻害级别之间平均温差随着冻害级别的提高而缩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库尔勒气象站1981-2017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大气环流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4个对梨树冬季冻害影响显著的气象因子,即冬季极端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10℃负积温、最低气温≤-15℃日数以及积雪深度≥5cm日数,合成综合冻害指数,并以该指数为预测对象,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与综合冻害指数显著相关的大气环流因子作为自变量,建立综合冻害指数预测模型,最后对模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综合冻害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历年库尔勒香梨树冻害情况,指数值越小,冻害程度越严重。结合历史灾情记录,定义综合冻害指数>-0.42为无冻害,-0.91~-0.42为轻度冻害,-1.8~-0.92为中度冻害,综合冻害指数<-1.8为重度冻害。对建立的综合冻害指数预测模型进行检验,1981-2015年回代拟合值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的实际值相比较,正负同号率为85.7%;回代拟合值与历史灾情相比较,无冻害等级正确率为80%,重度冻害正确率为75%,中度冻害误差1个等级,轻度冻害拟合较差;2016、2017年延伸预报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日光温室冬季低温冻害天气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通过对延安市强降温发生过程中温室内外温度的对比分析,得出当环境气温降到-20℃以下时,即使采取防寒措施,温室内温度也会降至0℃以下,喜温作物可能受冻。因此,以最低气温-20℃作为温室可能发生冻害的指标,利用30年实测气象资料,对延安地区进行了冻害区域划分;根据环流形势进行不同方式的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1.
宁南山区土壤质量对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价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该文以宁南山区7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选取0~10和>10~20 cm土层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优植被恢复模式。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与对照(农地)相比,恢复年限为5、10、15、20 a紫花苜蓿草地和恢复年限为30 a柠条林地均提高土壤质量,其中30 a柠条林地恢复效果最好。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的开展,在宁南山区,种植紫花苜蓿、建植柠条是较好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方式。研究结果为宁南山区植被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科尔沁草原人工草地紫花苜蓿冻害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属多年生豆科牧草,靠根在地下越冬,它不但产量高,而且营养价值、适应性、适口性均居豆科牧草之首,因而它是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理想草种。紫花苜蓿喜欢温暖半干燥气候,根系十分发达,抗旱性相当强,在年降水量300-800毫米的地区均能栽培。生育期所需≥0℃的活动积温为900-1000度-日。科尔沁草原从50年代初开始种植紫花苜蓿,但是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其原因之一是越冬死亡现象比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玉米生态气候分析与适生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运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对河西走廊地区玉米生态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积分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要素是玉米抽雄、吐丝期平均气温、灌浆期≥ 10℃积温和灌浆期日平均气温。抽雄、吐丝期适宜气温指标为 2 1~ 2 3℃ ,以 2 2℃穗粒数增加最多 ,生物学下限温度为 18℃。灌浆期气温在 18~ 2 0℃时 ,千粒重较高 ,为 2 4 6~ 2 91g。在适宜温度范围内≥ 10℃积温每增减 10 0℃·d ,千粒重增减 16 .5 g。用上述 3个因子通过模糊聚类方法将河西地区划分为 5个玉米适生种植气候区。  相似文献   

14.
柑桔是亚热带常绿果树,性喜温暖湿润。甜橙类,冬季低温低于-5℃就出现严重冻害,宽皮柑桔类的温州蜜柑虽耐寒性较强,但在-9℃的低温下也导致严重冻害。因此,低温是柑桔分布的限制因子。我国柑桔生产的北缘地区主要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汉江上、中游,陇南山地和长江中、下游北亚热带偏南地区以及中亚热带偏北部分地区。本区包括甘肃的武都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一、小麦发生冻害的主要原因 1.气候因素。近年来的暖冬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冬前的高温造成了小麦不同程度的旺长,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  相似文献   

16.
南丰蜜桔冻害的气候指标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1961-2000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资料,结合南丰蜜桔历年冻害情况,确定南丰蜜桔冻害的气候指标;应用GIS小网格推算技术,根据冻害指标计算得到冻害气候风险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叠加由遥感解译的南丰蜜桔可种植土地利用类型,细化得到南丰蜜桔冻害风险分布;在风险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冻害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南丰蜜桔受轻度冻害的气候风险在海拔较低的主产区一般为4~5年一遇;中度和重度冻害区域主要为20年一遇区和40年一遇区,而蜜桔的收益期一般为15a,可见,南丰县具有比较优越的蜜桔种植气候条件,种植蜜桔的气候风险较小.由于该方法考虑了蜜桔可开发种植土地利用类型,且地理背景数据分辨率高达25m×25m,因而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冬麦冻害指标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小麦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其机理和指标国内外均有不少研究。我省过去认为小麦冻害于冬季发生,主要影响北部麦区,指标多借用于外地。随着生产发展和品种更新等,原有认识及指标已不敷生产需要。为此,在以前研究基础上,从一九七九年开始,采用地理播种、分期播种等方法,进行平行观测,借助典型年的分析和调查,对冬麦冻害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分蘖节最低温度的观测方法,提出冻害按时  相似文献   

18.
小麦生殖生长阶段综合温度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田间试验表明:温度是影响小麦生殖生长阶段(抽穗至成熟)长短的主要因子.粒花期与温度的关系为一反“S”型阻滞曲线,有明显的阶段,其生长适温为16~18℃;乳熟期与温度、日较差为非线性关系,其适宜温度为18~22℃,日较差10℃左右;完熟期与温度、日较差为线性关系,其适宜温度为22~25℃,日较差7℃以上.  相似文献   

19.
运用引进设备ET-100根系生态监测系统,对两种紫花苜蓿(15°缓坡1年生、35°陡坡5年生)根系进行定时观测,分析不同条件下紫花苜蓿的根系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缓坡当年生紫花苜蓿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距地面12—36 cm之间,0—12 cm之间仅有少量侧根发生,43 cm以下几乎没有侧根发生,根系生物量、主根直径整体上表现为从土壤表层到深层逐渐递减;当年生紫花苜蓿根系监测前期(9月15日—10月15日)在距地面18—33 cm之间生长最快,后期(10月16日—11月15日)在距地面43—53 cm之间生长最快,根系总长度增加量前期较后期大,但根系表面积、体积增加量则是后期比前期大;陡坡5年生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形状分散、分布均匀,在距地面30—70 cm之间生长相对较快,根系平均直径前期为4.3 cm,后期为5.4 cm。  相似文献   

20.
渭北旱塬紫花苜蓿的蒸腾强度与水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渭北旱塬主要栽培牧草——紫花苜蓿的水分消耗、平衡和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紫花苜蓿是耗水量较高的一种豆科牧草,进入生长发育盛期的人工草地,年耗水量可达800~1000mm,为当地年均降水量(584.1mm)的1.4~1.7倍。影响蒸腾强度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光照强度、湿度与温度,并与一定深度的土壤湿度紧密相关。3m深土层内的水量收支是不平衡的,为了维持平衡,紫花苜蓿的根系必须从更深土层中吸取水分,丰水年也不例外。紫花苜蓿的高耗水是与生物量的高产出成正比的,因此水分利用率并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