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生产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多、也最敏感的领域,灾害性的天气会导致农业生产水平的直接下降。基于此,以焉耆盆地为研究对象,探究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阐述了各类灾害性天气的特征,介绍了焉耆盆地区域内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合理化预防灾害天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发挥河套自流灌区的自然优势,减轻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和总产量,从1975年起,我们较系统地开展了以“干热风”为主的不良农业气象条件对小麦粒重和产量影响的研究,并同时进行了防御措施的调查总结和试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宁夏利通区深居内陆,冬季严寒漫长。最低月均(1月)气温-9℃,极端最低气温-24℃。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主要季节在秋冬和初春两季。在此期间,特别是在每年12月到2月份常出现强降温降雪等突发性灾害天气,严重威胁日光温室冬季蔬菜生产。现将冬季灾害性天气的类型、对蔬菜的危害症状及防御措施介绍如下。1灾害性天气类型1.1强寒流袭击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易出现零下十几度左右的强寒流,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一大威胁。轻者造成减产,重者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4.
干热风是小麦生长后期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在我国北方麦区,尤其是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新疆常有发生。为了探索干热风危害小麦的原因、关键期、指标及其危害的规律,以便为干热风区划、预报及防御提供依据,故进行了这项试验。  相似文献   

5.
雷暴是一种夏季常见的强对流性天气,雷暴的出现会带来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基于江苏地区一次典型的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该天气背景下两类云系图的特征,探讨云系图在强雷暴预报中的应用,旨在为强雷暴预报提供有力的理论、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雷雨大风、冰雹、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是漯河地区常见气象灾害之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其来势猛、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破坏力强,预报难度大。因此,要充分认识汛期天气气候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做好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做好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的应急响应工作,加强基层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服务,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切实做好汛期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 珠江三角州是由东、西、北三大水系出海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势平坦,江河交错,土质肥沃,水热丰富,向来水稻产量较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但本地区的水稻生产也常受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实践证明:营造农田林网是一项带根本性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了探明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生态环境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在省林业厅的主持下,农田林网科研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潮州近52a(1957-2008年)来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气温、降水、日照等基本气象条件及低温阴雨、寒露风、龙舟水、高温、台风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变化情况,发现潮州水稻生育期间气候明显变暖:20世纪80年代以来升温明显,春季低温阴雨、秋季寒露风天气发生几率明显减少;龙舟水、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加。气候变化对潮州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有明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水稻播期、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灾害性天气对台湾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的亚热带气候给各种作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和较长的年生长期,但由于地形特征及所处的地理纬度,有许多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暴雨、台风、东北季风和干旱,它们给台湾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分析了1951~1987年台湾的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结果表明:(1)台湾由于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农业灾害可分为四种:风害、雨害、寒害和旱害;(2)由台风造成的风害是最主要的灾害,它所造成的损失总额达454亿美元,占农业气象灾害总损失的71.1%,其次是雨害,它所造成的损失总额为132亿美元; (3)风害和雨害的损失趋于逐渐增加,而它们的受害面积却趋于减小,1970年以来,受干旱和寒潮的灾害面积和损失额都较小。本文还介绍了台湾的气候、当前作物生产状况和农业气象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高温和干热风是我区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因此,研究干热风发生的气象条件,危害的生理机制,预防措施及其理论根据,对保证小麦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干热风是由高温、低湿和伴有一定风力所组成。鉴于在自然条件下不是每年都发生干热风,也不是年年都发生不同强度等级的干热风,为了增加机迂,加快研究进度,缩短试验年限,我们于1978年开始在田间进行人工模拟干热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广东晚稻寒露风害气候规律与适宜播种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露风”是广东省以至长江以南晚稻花期于寒露节气前后遇到的一种冷害。广东寒露风的成因、特性及为害程度独具一格,常成为突出的灾害性天气,导致晚稻减产。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青海省海南州1961—2010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州多发的干旱、连阴雨、极端高温与极端低温等灾害性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积极开展人影天气作业并组建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加大灾害防范力度,建立健全灾害防御保障体系等措施,以期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红苕是重庆市主要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温伏旱是重庆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夏热伏旱和湿度大。高温伏旱天气发生频率较多的地带是重庆中东部高温区域,在水稻生产中因高温伏旱天气直接导致减产的情况较多。2016年,对三峡库区水稻的生产环境进行调查,根据高温危害调查结果,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分析高温伏旱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了"选用耐高温的水稻品种以减轻高温危害;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通过播种期的合理安排,使水稻抽穗期避开高温伏旱天气;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再生稻,避开高温伏旱天气的危害;在不可避免地遇到高温伏旱危害时,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灌溉系统,提高抗高温伏旱自然灾害的能力"等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短时天气预报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及时、准确且高效,这些特点决定了这种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现代天气预报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各种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通过短时和临近天气预报能够带来更大的实际作用,加强了防灾减灾的效果,有效降低和减少了灾害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探究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武陵山区,夏秋干旱、倒春寒、寒露风等灾害性天气频频发生,危及水稻生产,影响产量.在目前生产条件尚未根本改善的情况下,栽培技术上要着重于避灾,主要是选用不同熟期的“对路”水稻品种(组合),实行分带种植;推广保温育秧技术,适时早播,避过伏秋旱和寒露风;改进育秧技术,增施氮素肥料,以增强秧苗抗寒力,减轻或避免倒春寒危害.以达到武陵山区水稻高产、稳产、多收.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特殊的自然条件的影响,西宁市城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西宁周边23条灾害性沟道每逢暴雨,洪水、泥石流灾害频发,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此,加快西宁周边灾害性沟道治理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头等大事。多年来,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水务部门的不断努力,西宁周边23条灾害性沟道得到了初步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城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初步形成,消除了洪水、泥石流对下游城镇、道路、厂矿企业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大趋势下,很多地方的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如长时间干旱高温、暴雨洪涝和大颗粒冰雹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由于地理条件原因,湖南省湘潭市既有湘江等洪水隐患,又处"衡邵干旱走廊"交界处,夏季易受持续干旱高温灾害的影响,对人工影响天气需求迫切。基于此,在分析新型天气雷达工作原理和用途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天气雷达在湘潭人影任务中的地位,最后分析了新型天气雷达在人影任务中应发挥的关键作用,希望能够为地方防灾减灾和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水土流失,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综合他人的研究发现:高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形式主要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水力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侵蚀和风力侵蚀,给农业生产环境、水文地质、生态景观等带来危害,促使一些灾害天气的形成,并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江汉平原近50年中稻花期危害高温发生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长江流域的水稻花期高温危害已成为生产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采用湖北省荆州市农业气象观测站最近50a即1954-2003年的气温观测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气温距平分析方法对可能导致中稻花期严重结实障碍的7-8月的月平均气温距平、月最高气温距平及连续3d和5d持续高温天气日的发生频次和高温发生随时间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近50a江汉平原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并未升高,整体保持基本稳定,长期温度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周期特征;对中稻花期可能产生致命性伤害的7-8月连续3d和5d的平均气温≥30℃和最高气温≥35℃的天气出现的频次高,有增加趋势;高温天气集中发生在每年的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一般高温危害天气发生的概率超过了100%,而严重高温危害天气发生的概率也达到62%。因此,生产上应采取适当调整播期以避开花期高温高发期和培育抗高温品种等技术措施,以减轻和避免高温引起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