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以穗重型品种东农423和穗数型品系东农03-44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研究了超稀植栽培对水稻根系活力、根系POD、伤流液强度等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稀植栽培条件下,根系健壮,衰老缓慢。较常规栽培根系干重和体积明显增加,上层根系分布较多。整个生育期内根系活力较高,齐穗后根系的伤流液强度和POD活性也明显高于常规栽培,且下降缓慢。  相似文献   

6.
水稻超稀植比旱育稀植栽培平均增产10%左右,据在我省宁安县调查,每公顷增收540~930元,节省成本390~450元。每公顷纯增收930—1480元,投入产出比为1:3.78,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水稻“超稀植”亩产1000公斤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水稻超稀植条件下品种(系)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苏省内其它育种单位新选育的及生产上广为利用的十四个不同类型,熟期的水稻品种(系),在超稀植条件下,进行单株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分析和遗传通径分析,结果认为,在超稀植条件下水稻高产育种方针是:将穗数控制在合适水平上同时,以保证大穗为基础,以争取较高的结实率为重点目标,并注意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9.
水稻超稀植栽培丛插基数与插秧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稻作超稀植栽培下 ,丛插基数和插秧密度对产量诸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稀植时 ,插秧密度对分蘖率、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 ,而插秧基数成为增产的限制性因子 ;丛插基数和插秧密度具有密切的互补性 ,插秧密度 2 9 7cm× 19 8cm ,丛插基数为 1株 /穴的处理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插秧密度相同而行株距有差异的两组处理相比 ,宽行距的处理更能协调群体的光能利用和改善通风能力 ,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超稀植稻是国际水稻研究所近年培育的大穗型超级常规稻种。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杂交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稀植强化栽培(SRI)是一种新型水稻高产栽培体系,具有省种、省水、节本、增产等优点,符合今后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可持续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一项极具研究和推广价值的水稻新型栽培法,在生产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也是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次革命。该技术的核心是超稀植栽培,通常密度在每亩5500-7400穴,单本小苗移栽。本文总结了超稀植水稻栽培的相关技术,并对2年来的实践强化栽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两年的优质稻米生产中,我镇着重研究推广了优质杂交粳稻超稀植扩行减本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本地区杂交粳稻栽培中因基本苗过多而引发的群体过大、病虫危害重、产量与质量不稳等问题。该技术体系具有增产幅度大、省种、优质、节水等优点。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移栽秧  相似文献   

15.
水稻超稀植高产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插秧后的管理,分蘖期的管理,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水,本田除草及病虫害防治等等,这些都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超稀植大中棚旱育水稻技术,是在中早熟水稻品种中使用的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稀植来实现培养健壮的秧苗目的,科学合理的高稀植能够让整体秧苗健壮水平获得提升,提高每一植株的穗粒产量和粒重。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探讨了水稻旱育稀植和超稀植栽培方式间品种(系)株高及其构成变化。  相似文献   

20.
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是良种良法相配合新的栽培措施,特点是节省种子,通过大苗移栽,增强抗逆性,有利于提早插秧,选用中熟品种,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田闻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利用率,从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