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栽培因素对油研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出一套油研6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在不同海拔地区设置不同栽培因素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是主导因素;不同栽培因素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而对产量发生影响;各栽培因素与产量及亩有效角果数呈一元二次回归y=a+bx+cx^2,各栽培因素与角粒数、千粒重呈直线回归y=a+bx;油研6号适宜播期为9月15-25日,密度为7000-9000株/亩,尿素追肥用量为15-25kg/亩,钙镁磷肥为25-  相似文献   

2.
3.
油研10号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备好苗地与适期播种、精量播种与培育壮苗、适时旱栽与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油研10号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肥料、农技操作等都相同的前提下,以油研10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株7500/667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超出这范围后,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减少。试验的6种密度中,以双株75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为196.5kg/667m^2,与其他5种栽培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单株5000株/667m^2产量最低,为112.5kg/667m^2。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方式对黔油28号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与黔油28号产量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双低油菜黔油28号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免耕移栽、翻耕移栽、免耕穴播、免耕条播等4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的生育期存在差异,移栽比直播油菜生育期长;2)油菜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翻耕移栽产量最高,免耕条播产量最低;3)油菜的经济效益存在差异,其中,免耕移栽、免耕条播和免耕穴播用工比翻耕移栽的用工少27~114个/hm2,总投入减少1 080~4 640yuan/hm2,油菜的纯利润从高到低依次为免耕穴播>免耕移栽>免耕条播>翻耕移栽。  相似文献   

6.
“双低”油菜不同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双低杂交油菜油研10号高产栽培和常规栽培对比试验,对产量、产油量、品质性状、经济效益和植株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栽培平均产量3 177.25 kg/hm2,平均产油量1 408.57 kg/hm2,比常规栽培平均增产37.96%和32.26%,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高产栽培平均产值7 625.4元/hm2,比常规栽培平均增加2 098.2元/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高产栽培平均纯收益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高产栽培平均含油量及平均油酸含量均降低,与常规栽培差异达显著水平;平均饼粕蛋白质含量增加,与常规栽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余的7个品质性状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双低杂交油菜油研10号获得高产的同时,品质和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8.
"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10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高产、高含油量、高蛋白含量的双低杂交油菜对于推动油菜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油研10号含油量平均达44.48%,饼粕蛋白含量达40.44%,芥酸含量为0.45%,硫苷含量为22.38μmol/g饼;产量比油研七号平均增产6.62%,比中油821增产8.73%,最高产量可达3.5~4t/hm^2;产油量比油研七号增产17%,比中油821增产22.4%~34.6%,是一个具有"三高两低"高效型的杂交油菜品种,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通过贵州省和全国审定,准予在贵州、四川、云南、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上海9个省(市)和江苏、安徽淮河以南地区冬油菜区种植.推广应用将会给农户和加工部门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6,(8):26-27
笔者在思南县许家坝镇许家坝村张宗权农户承包的责任田内开展了油研50品种大田整地撒播、传统条播同育苗移栽种植方式的经济效益比较试验,为探索油菜简易化栽培,提高油菜经济效益提供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采用3因素2项分组试验设计,研究了贵杂4号油菜成熟期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处理2(垄作+宽窄行+喷多效唑)的千粒重和产量最高,分别为4.967 g和174.53 kg·667m-2,为最佳栽培组合措施.其中"垄作+宽窄行"互作效应能提高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喷多效唑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而垄作、宽窄行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探索庐江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在相同茬口条件下,以陕油28为试验材料,研究人工育苗移栽、机条播和无人机飞播等三种栽培方式对油菜生育特性、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等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移栽产量最高,机条播经济效益最好,亦是目前农户主要栽培方式。作为规模生产主体,由于劳动力等因素,选择机条播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引进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双低油菜品种油研9号进行试验示范,经3年大面积示范种植,总结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义乌市今后一个时期,油菜生产发展的重点是主攻单产,在提高油菜栽培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引进和推广高产、稳产的油菜新品种,已成为我们发展油菜生产的工作重点。为此,我们引进试种了“浙油18”等4个油菜新品种,并与“高油605”进行产量及生长习性对比,发现“浙油18”、“浙双72”比“高油605”长象好,适宜机械化收割,抗逆性强,增产效果显著,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方式对贵杂4号油菜某些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3因素2项分组试验设计,研究了贵杂4号油菜苗期生长及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垄作、宽窄行、喷多效唑3因素共同作用下,油菜幼苗叶片数、根颈粗、叶面积、干物重、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和始花期净光合速率值都较高,但对蒸腾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其中,处理2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值最高,分别是26.54μg NaNO2·h-1·g-1、134.54μg·h-1·g-1和22.33μmol·m-2·s-1,为最佳栽培组合措施.喷多效唑提高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幼苗株高;宽窄行的栽培方式可提高油菜幼苗根系活力,但在多因素互作时,其作用会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两优培九不同栽培方式吸氮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两系法亚种杂交组合两优培九进行大苗移栽、中苗移栽、小苗移栽与乳苗移栽试验,初步研究了群体的吸氮特性。结果表明:(1)四种方式植株含氮率一生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移栽苗龄越小,下降越明显。其中拔节至抽穗期含氮下降最剧;(2)移栽苗龄减小,一生总吸氮量减少,生物、经济产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3)不同苗龄处理前期的吸氮越少,四种方式之间的差异不大,中后期是吸氮量差异形成的主要时期,苗龄越小者吸氮量越少;(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研9号、油研10号不同施氮量的根、叶片、茎枝蕾花角果干物重、单株干物重、单株干鲜比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0~375kg·hm-2的单株根、叶片干物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生育进程先增后降,单株根干物重初花期达最大值,平均为15.45~30.60g,单株叶片干物重现蕾期、初花期达最大值,平均为14.00~27.25g和35.85~41.10g;单株茎技蕾花角果干物重、单株干物重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成熟期施氮量达最大(375kg·hm-2)时则降低,并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平均为89.00~206.51g和99.30~225.71g;单株干鲜比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平均为22.16%~33.21%.  相似文献   

19.
成都平原油菜不同种植方式及免耕直播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2007年,在广汉市开展油菜不同种植方式及免耕直播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与育苗移栽相比,免耕直播油菜生育期缩短,个体经济性状下降,群体质量提高,产量和效益增加。②播种期、种植密度对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明显。随着播期的推迟,各项经济性状及产量不断降低;在同一播期内,种植密度从1.0×10^4/666.7m2增加到3.0×10^4/666.7m2,单株性状下降,群体质量和产量提高;随着播种期延迟,高密度处理增产效果明显。③免耕直播油菜有着明显的增产潜力和应用前景。成都平原直播油菜的最适播种期在9月下旬,播期推迟应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前作对设施草莓土壤环境动态变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前作的3个不同时期设施草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并对不同前作下草莓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瓜前作使镰刀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提高了22.2%和21.6%,西瓜前作则对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消耗相对较大。除了大棚闲置处理,所有的轮作模式都会引起细菌与真菌数量比值的显著减小,导致肥力降低。水稻前作不仅显著降低设施土壤的镰刀菌和真菌数量(82.6%和76.0%),其后草莓产量和大果率也都高于其他处理,纯收益比试验中瓜类轮作后的草莓高11.1%。因此,草莓—水稻轮作模式具有最高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