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黔东南州红蒜为试材,应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方法,对黔东南红蒜种植密度及肥料配方等进行了优化,以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红蒜高产栽培技术的种植密度为28 636.82~30 493.19株/667m2,株行距为10.30cm×20cm;施N量为20.99~23.96kg/667m2,施P量为21.32~24.98kg/667m2,施K量为23.83~27.32kg/667m2;各因素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施N量种植密度施P量施K量。  相似文献   

2.
郭赵娟 《长江蔬菜》2013,(20):19-21
为完善胡萝卜优良品种郑参丰收红栽培技术,特进行了秋季单垄双行栽培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减小,产量有降低的趋势,而商品根率有增大趋势;最佳垄株距可选择50cm×10cm,60cm×10cm;种植密度为2.67万株/667m2时,产量最高,密度为1.28万-2.22万株/667m2时,既高产,商品根率又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对威芋5号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威芋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50 cm×35 cm时威芋5号的产量最高,667 m2达到2 296.66 kg、纯收益为1 296.99元。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胡萝卜不同栽培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从生长发育、产品品质、商品率、产量及产值看,以7.5 cm×9 cm播种密度为宜,即每667 m2保苗32 000株左右,产量达52 000 kg/667 m2以上,单个根重达200 g以上,产值在7 311元/667 m2以上。不仅产量高,而且胡萝卜商品性好、商品率高,是适合推广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藏区芜菁种植密度不均匀、块根大小不一致、产量低,无法满足加工企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问题,以对本地芜菁品种提纯后的新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川西藏区不同播种密度(株行距20 cm×30 cm、25 cm×30 cm、30 cm×30 cm和35 cm×30 cm)对芜菁块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芜菁块根横切面直径和单株块根质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大小顺序均为株行距35 cm×30 cm>30 cm×30 cm>25 cm×30 cm>20 cm×30 cm;各处理芜菁产量间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大小顺序为株行距30 cm×30 cm>35 cm×30 cm>20 cm×30 cm>25 cm×30 cm.结合芜菁植株性状、产量及芜菁深加工企业对优质原材料的要求,得出川西藏区芜菁栽培的最佳株行距为30 c m×30 c m;如产品用作饲料,则采用株行距35 cm×30 cm和30 cm×30 cm这2种密度均可.  相似文献   

6.
以嫁接乐都长辣椒为试材,研究在青海地区大棚种植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乐都长辣椒在大棚内种植,以行距40 cm、株距45~50 cm,每667 m2种植2 400~2 600株为宜,667 m2产量可达到3 979.58 kg.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露地砍瓜栽培不同种植密度对砍瓜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5 m×2 m及1 m×2 m两种种植密度进行对比,1.5 m×2 m处理的产量、抗病性、产品外观和经济效益均比1 m×2 m处理有明显优势,其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每1 hm2增产18 390 kg,增产率迭18.4%.综合衡量1.5 m×2 m种植密度为最佳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8.
刘丽 《西南园艺》2011,(Z1):62-65
应用正交试验从移栽叶龄、种植密度、薹肥施用量、摘薹高度等4个方面对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油菜籽产量、油菜薹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叶龄35d、种植密度9000株、薹肥施用量4kg、摘薹高度15cm是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最佳栽培组合,油菜籽667m2产量达136.67kg、油菜薹667m2产量达541.67kg,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667m2产值最大达1201.67元。  相似文献   

9.
从山东、江苏引入12个草莓品种,种植在我县的高大乡(海拔1380m,年均温17.4℃),和九街镇(海拔1750m,年均温15.6℃)。高大乡采用露地种植,九街镇分别采用设施种植和露地种植。株行距均为30 cm×35 cm,667 m2栽5000株。试验园总面积2333m2。试验结果表明, 日本一号、星都、美杂四号、鬼怒甘4个品种产量较高,667m2产量超过2000 kg;星都、美杂四号、新明星、春旭、日本一号、鬼怒甘、宝交早生7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2015,(13)
以贵单8号为实验材料。设置3200株/667m2、3600株/667m2、4000株/667m2、4400株/667m2、4800株/667m2五个种植密度处理,分析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玉米的产量以及生育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种植密度越大,玉米群体会对水分、光照、养分等产生竞争,有的玉米因为接受的光照不足营养缺乏,导致生长缓慢,反而玉米的高度和穗位高下降;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产量也会增加,但是密度达到一定的范围,玉米的产量会相应的减少;反而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长期没有什么很大的影响。以4400株/667m2的密度种植玉米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的播期、不同的密度和施肥量对豫新一号的产量、品质、抗病性及其他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南郑州地区豫新一号的最佳播期为8月16日前后,最佳种植密度为60 cm×50 cm,最佳的施肥量(磷酸二铵)为1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和肥料等因素对吉林省秋葵产量的影响,明确吉林省种植秋葵的最佳时期为5月中下旬,室外温度大于18℃为宜.通过试验调查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合理施用氮磷钾进行追肥能有助于秋葵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马铃薯‘荷兰15’原种一级为试验种植材料,探讨6种种植密度对马铃薯‘荷兰15’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最高,每667 m2分别为2 858.4 kg和2 581.4 kg。其中,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3 97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4 540株/667 m2,与6 35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商品薯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3 970/667 m2,与4 540、6 350株/667 m2的商品薯产量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纯收入经济效益最高,为1 466.5元,比3 180、3 530、3 970、4 540和6 350株/667 m2分别增效549.6、354.3、266、166.5和278.6元。综合考虑,马铃薯‘荷兰15’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该密度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西双版纳州低洼地块和海拔700~900 m地区无筋豆生产中灰霉病、炭疽病和细菌性疫病等多种病害严重的问题,设置了6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以当地大面积生产无筋豆种植密度作对照(CK)开展试验。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了合理的种植密度(处理3),即667 m~2栽2 800穴,3株/穴,折合667 m~2栽8 400株(株行距40 cm×60 cm),其折合667 m~2产量为1 383.9 kg,居第2位,与处理1产量差异不显著,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泡渍豇豆专用品种推广,实现节本增效栽培,以成豇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种植密度与生产常规密度对豇豆农艺性状、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加大,生长势强的处理叶片随之加大,产量反而降低、病虫害增加、成本加大;处理3(每667 m~2种植9 000株,1 800穴,行穴距170 cm×45 cm)的产量、产值最高;处理1(每667 m~2种植9 000株,1 500穴,行穴距170 cm×50 cm)成本最低,产量较高。综合分析,处理1最适宜成豇9号栽培,节本增效,综合比较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16.
过去,苍山大蒜一般采用阴沟阳畦种植模式,每种植带宽100 cm,其中畦面宽70 cm,沟宽30 cm,沟深15 cm,每畦面栽4行大蒜,株距7.6 cm,种植密度为35 000株/667 m2,用90cm宽的地膜覆盖,灌溉时浇灌阴沟,这种栽培模式费水、费工,单株营养面积小,二次生长(俗称"小辫")增多,直接影响大蒜薹、蒜头的产量和质量.1999年秋开始利用3年时间对其栽种模式和配套技术进行研究.采用宽带、平畦、覆膜、喷灌栽培技术,3年平均667m2较对照增产蒜薹48 kg,增幅10.3%;增产蒜头88 kg,增幅13.2%,蒜头出口率提高到85%.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采用饱和正交试验设计,对海蜜二号厚皮甜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9个水平组合中,以"A3B2C1D3"水平组合的产量和效益最高.即每667 m2基施有机肥1 500~2000kg,复合肥50 kg,磷酸二氢钾35kg,石灰75 kg,每667 m2密度700株,留果节位子蔓5~6节,单株留果数3个.  相似文献   

18.
吉林地区玉竹栽培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竹为供试材料,探讨不同栽培密度对玉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为25cm×13cm时,玉竹农艺性状最优、产量最高,667m2产量可达666.67kg。  相似文献   

19.
以锥栗为试材,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行距4m×5m、667m2植33株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正>秋葵、荠菜和甜豌豆均为人们喜食的特菜,市场上十分畅销,效益颇丰。在秋葵生育后期,行间套播荠菜,秋冬季分批上市,秋葵果荚采摘结束后,茎枝留田。秋播期间,在秋葵株间套播甜豌豆,秋葵的茎枝作为支架用于甜豌豆茎蔓攀援。秋葵嫩果667m2产量1000~1200kg、产值4000~4500元,荠菜667m2产量900~1000kg、产值2500~3000元,甜豌豆667m2产量600~700kg、产值4000~4500元,1年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