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综合性生理反应——强化的代谢和补偿机制的存在,感病植株形成正常产量的能力可视为玉米对茎腐病的耐病性。在植株耐根腐和茎腐病(不感染繁殖器官)的植物病理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的研究中,这些机制正在被探明与确认。在这一途径上,基于寄主与真菌群体水平上的相互关系研究,由单独的寄主植株与真菌相互作用的分析,转为在分子与生理水平上鉴定感病植株产量损失降低程度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荞麦的产量和对不良栽培条件的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形成的花数。因此,在荞麦育种上,习惯侧重于选择植株高大、分枝能力强和开花多的植株。但是,这种可能性受到限制,因为发育潜力的增强往往伴随着生育期的延长。为了进一步提高荞麦的产量,就必须克服这一相关性。其可能性在于荞麦的开花期是由  相似文献   

3.
引言在植物机体的初期阶段,研究根系发育是十分重要的。这个阶段可能预见植物后来的发育状况。因而,14日龄植株初生根的发育,估计与成株一定的性状相联系(Tavcar和Kend-ielic,1969)。根系数量与影响产量潜力的性  相似文献   

4.
大麦灌浆成熟期,是植株干物质产生、运转、积累的主要时期,了解此时期各主要光合器官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情况显得特别重要,从而为有效地指导大田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见过一些报道:如杨瑞因等(1990年)指出,籽粒灌浆的物质来源主要靠叶片、叶鞘和茎杆的光合同作物的转运供给,其中叶片>叶鞘>茎杆;马跃芳等(1 9 9 0年)也说明,大麦三张功能叶片中,旗叶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倒二叶,最后是倒三叶。去掉一张功能叶片后,存留叶片的光合速度得到部分的补偿,但不能完全弥补去叶所引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对燕麦光合器官发育程度与品种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已确认,改良植株形态型和改进光合器官,有助于植株产量的提高,揭示出籽实产量与穗和旗叶中色素含量间的相关性.作物产量是一系列生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苏联西部地区育种工作者们对品种具体栽培条件与产量相关的参数进行了探索,这种探索可能途径之一,是比较分析不同时期育成的并在产量上有本质差异的品种的形态生理学上的变化.用7个燕麦品种进行研究:30年代育成的低产品种?和?(瑞  相似文献   

6.
玉米籽粒产量是籽粒发育期所积累的籽粒干物重总和。这种籽粒干物质的积累(籽粒灌浆)出现在植株生长周期的生殖生长期(开花至生理成熟)中,并且经一短暂停滞期后,至籽粒达最大干重前干物质积累随时间呈直线增加(Johnson等,1972)。Drynard等(1971)提出,经遗传方法延长有效灌浆期对于提高籽粒产量存在巨大潜力,这种效益在长生长季条件下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玉米因干旱、炎热或虫害造成的株粒数减少能引起明显的减产。植株对这种损失的部分补偿能力完全依赖于粒重(SDWT)的增加程度。了解这种粒重反应能通过模拟模型提高产量预测,有助于估计逆境对最终产量的影响,并在高产育种中对穗粒数和每粒重之间如何互作提供一种见识。与高粱通常随减少株粒粒而增加粒重的  相似文献   

8.
1.营养生长期和幼穗发育期的发展过程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中,几个生育阶段的发展结果,使得籽粒建成期开始时,单位营养面积上就有着明确的可育花数.而这一产量潜力则是分别通过分蘖(营养器官)和花(生殖器官)的发生、分化及退化这一系列连续发展的过程形成的.在上述连续的发展过程中,在决定这种产量潜力的时间上是分蘖发育早于  相似文献   

9.
狭行距、高密度栽培是一项有希望的棉花(陆地棉)生产制度,但是如果管理工作不适当,营养生长和棉铃发育间的动态平衡将被打乱,结果纤维产量低。进行本试验是研究棉花营养生长和棉铃发育的碳水化合物状况间的关系。在两个生长季节在群体密度每平方米为7.4、14.8和22.2株(译者注:合每亩4936株、9872株和41808株)的狭行栽培情况下,比较植株干重和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总量(TAC)。虽然棉株体积有很大的差异,然而不同采样期三种群体间的TAC水平是相似的。TAC为环状模式,生长季节中期为低水平。当纤维产量高时这种低水平是与结实器官干重的快速增长相一致,而当纤维产量低时则与营养体干重快速增长相一致。过度的营养生长有效地和结实器官竞争TAC。在一次有关试验中,邻近着生有正在发育棉铃的棉株主轴中段在棉株主轴上分布的TAC水平最低。这就表明在棉株内部TAC低水平处可被相对地区域化,由此使人想起光合产物由棉株顶部向棉株中部运送并不有效。重视株型育种,调态棉株冠层使能有较多的阳光照射到邻近有正在发育中棉铃的叶片和或者选育由上部叶片向发育中棉铃运送同化产物更有效的品种,可能有助于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0.
如果高粱植株进行打叶或遮蔽处理,那么该株其他绿色器官的光合作用率发生显著变化,因光合面积减少而造成的损失可得到部份的补偿。Enyi(1g64)曾观察到水稻打掉旗叶后,从穗、叶鞘和花梗上得到较大的补偿。同样,Waxdlaw(1965)也记载过,小麦打叶或叶片受损时,其他器官对这些功能部位提供了补偿。本研究通过测定完整叶片的光合作用率,查明在不同处理下打叶的高粱株补偿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不同器官重金属铅浓度与累积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长于盆钵中的两系杂交稻和三系杂交稻共6个组合为试验材料,设置土壤铅(Pb)浓度为500mg/kg和不加Pb土壤(对照)两个处理,测定水稻植株不同器官Pb的浓度和累积量。结果表明,Pb处理降低了两优培九、103S/郑粳2号、丰优香占和汕优63的产量,主要是每穗粒数减少,对其余组合的产量无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对Pb吸收与积累存在差异,以103S/郑粳2号和两优培九累积量最多,K优818累积量最少;水稻植株不同器官Pb的浓度和累积量的大小顺序为根>茎鞘>叶片。籽粒不同部位Pb的浓度大小顺序为糠层>颖壳>精米,精米中Pb累积量仅为谷粒的25%左右,精米中Pb的浓度以103S/郑粳2号最高,K优818最低;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同一器官Pb浓度与累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器官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对不同杂交稻组合植株中Pb浓度和累积量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不同小麦品种植株绿色器官的光合功能受损对穗粒重的影响及其补偿效应,用剪叶、包穗、包穗下节的方法对8个冬小麦品种在8种处理下的单穗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扬花后,各部分绿色器官的光合功能受损对单穗籽粒产量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包穗使各品种穗粒重损失22.33%~53.11%,多数品种间差异显著;包穗下节及同时剪上三叶片,各品种穗粒重损失4.44%~25.87%和10.08%~30.59%,品种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剪旗叶各品种穗粒重损失5.23%~14.42%,品种间差异多不显著;各处理对粒重和穗粒数均有影响。在此条件下,不同品种其植株各部分光合器官对穗粒重的影响各有特点,并且植株个体对穗粒重、粒重的损失能产生一定的补偿效应。不同品种产生补偿效应的能力有一定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补偿效应也不相同。参试各品种中,小偃6号在所有处理条件下的穗粒重损失率都较小,补偿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3.
灌浆后期6-BA灌根对玉米衰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肖长新  陈延玲  米国华 《玉米科学》2014,22(1):103-107,113
以郑单958为材料,用浓度为10 mg/L的6-苄基腺嘌呤(6-BA)溶液在玉米灌浆期(花后40 d)浇灌根系,研究6-BA对玉米根系与叶片衰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6-BA灌根处理能延缓玉米根系的衰老,使收获期单株总根长显著高于对照,增长48%,其中,轴根长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侧根长显著高于对照。6-BA灌根处理同样延缓叶片衰老,使成熟期绿叶面积增加。6-BA灌根处理显著增加吐丝期-成熟期植株吸氮量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不影响营养器官中氮素与干物质的转运。6-BA灌根处理显著提高单株子粒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16%,其中,主要是百粒重的增加,同时保持子粒中氮浓度不变。通过细胞分裂素延缓后期根系衰老,可能是协调玉米后期氮素吸收与转运、提高玉米子粒产量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磷素营养变化对大豆磷素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农48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砂培法,通过大豆生育期间淋浇不同的磷素水平营养液,研究了磷素营养水平变化对大豆植株磷素积累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低磷处理(P1)的大豆植株中磷素积累总量(391.5 mg·盆-1)明显低于高磷处理(P31)(988.2 mg·盆-1),其它处理无论是先高磷后低磷还是先低磷后高磷全株磷积累量都与高磷处理的时间成正比。R1~R5期是植株磷积累最敏感的时期;籽粒磷素积累量占全株磷素总量的比例,比其它器官所占比例都要高。高磷时间越长磷素分配到籽粒中的比例就越低,磷营养不足时植株会优先满足籽粒对磷的需求。R1期以前磷营养水平决定株高和节数。大豆粒数、百粒重、产量以及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会随着高磷时间的增加而增加。V3~R1期高磷对产量的提升作用最大,R1~R5期是低磷胁迫最为敏感的时期。大豆前期磷素营养充足对后期产量形成有后效,前期磷素营养不足,后期施充足的磷素对产量形成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麦花的发育与抽穗很大程度上受植株春化反应和光周期反应的控制.第三个因素,即基本发育速度似乎也对小麦发育起着重要作用(Flood,1983).因此,最佳开花期及其以后对产量潜力的效应强烈地受春化作用、光周期及基本发育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田条件下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CK),设置农民传统施肥(FP)、水肥一体化(WF)以及水肥一体化减氮20%(WF-N)4种水氮管理模式,研究氮肥用量及施氮方式对玉米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施氮量下,与FP处理相比,WF处理的子粒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和完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9.57%、7.45%、2.41%和9.14%;完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8.77%,氮肥偏生产力(PFPN)、氮肥农学效率(AEN)、氮肥利用率(NUE)分别增加9.57%、45.28%、28.65%。减氮20%条件下,水肥一体化施氮处理的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完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FP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PFPN、AEN、NUE较FP处理分别增加24.34%、21.87%和21.38%。  相似文献   

17.
从大豆产量形成生理特点探索特异高产株型的创新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苗以农  朱长甫 《大豆科学》1999,18(4):342-346
从大豆与禾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生理的比较研究中,找出限制大豆产量形成的株型结构和生理特点,探索特异株型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 产量构成因素禾谷类作物花序和结实器官着生在植株茎顶端或腰部,产量是由单位穗数、一穗受精粒数、每粒重构成的,功能叶片着生在植株上部或中部,靠近结实器官,受光好,光合产物运输及时集中,有利于结实器官的发育。大豆的籽粒产量是用单位面积上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计算的。从理论上推测,株数、荚数、荚粒数愈多,籽粒愈重,产量也愈高。但实际生产中,以上几个因素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相似文献   

18.
以花生新品种丰花1号高产栽培大田为材料,结荚初期人工摘除50%叶片、摘除50%果针,以不进行处理的作对照.在处理后前期,摘叶处理虽然单叶光合速率上升,LAI增长速率增大,对叶片减少有补偿效应,但是叶绿素降解加快,含量下降,衰老加快而形成早衰现象,物质积累少,单果重、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低于对照.摘除果针处理单叶光合速率虽有降低,但叶绿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明显延缓植株衰老,LAI一直处于高水平,物质积累量大,荚果充实好,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显著高于对照和摘叶处理.这一结果可以解释化控过度、地膜覆盖结果过早过多、旱薄地营养生长不良及营养生长较弱的品种容易早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小麦苗期发育可用数量表示,植株上叶和分蘖上叶的发育均可用Haun’s(1973)方法计算(Klepper等,1982)。未受胁迫的植株叶片和分蘖按照一个固定的形式产生。这种固定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1.分蘖叶的延伸与主茎的发育时间有关;2.根据相同的成叶期间隔估算植株茎秆上叶片的产生。成叶期是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除叶和遮蔽减少植株光合以降低产量的方法,来研究高粱各部位光合器官对最终籽粒产量的作用。1975年和1976年雨季,在新德里把高粱品种Swarna(高秆)和148(矮秆)播种在盆中,每盆保苗4株。在开花初期开始进行以下各种除叶和遮蔽处理:1.对照(不除叶);2.除掉全部叶片用黑纸遮穗;3.除掉全部叶片,用黑纸遮整株;4.除掉旗叶;5.除掉上部两片叶(包括旗叶);6.除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