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普洱茶渥堆发酵中嗜热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传统的普洱熟茶渥堆方法进行发酵,研究分析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嗜热微生物的种类,应用测序技术对分离的微生物进行了鉴定。每天取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并对分离出来的几种嗜热霉菌在不同温度、不同pH条件下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全面分析,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发现了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嗜热微生物,为揭示普洱茶高温发酵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在勐海县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挂牌成立。普洱茶是云南特色名茶和地理标志产品,微生物发酵是普洱茶熟茶生产的核心关键技术。大益集团的前身勐海茶厂是最早开展普洱茶熟茶发酵技艺研发的精制茶厂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为满足普洱茶出口的需求,勐海茶厂与昆明茶厂组成的联合科技攻关小组,通过一年多的普洱茶熟茶发酵技艺试验、研究,获得了成功。其发酵技艺特点是,通过采取人工对茶叶进行渥堆,产生湿热作用和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普洱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各种成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便于深入了解普洱茶渥堆发酵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为提高普洱茶渥堆发酵的转化效率打下理论基础.在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都呈现下降趋势,而咖啡碱、水溶性果胶、茶褐素则呈现上升趋势;水溶性糖经过一段争议,先普遍认为其在发酵前期含量上升,在发酵后期则大量下降.然而,水浸出物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则仍存在争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普洱茶的人工渥堆发酵工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特定品质的形成,后发酵是关键性加工工序.后发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晒青毛茶及其压制茶在一定的贮藏条件下长期存放,经长时间的缓慢自然发酵;另一种是用晒青毛茶经人工促成后发酵,即采用“渥堆”方法.显然,人工渥堆发酵,是普洱茶加工的一道重要工序之一.如果将渥堆工艺说成是“速成做旧”,是不对的,是对普洱茶的有关制茶工艺还不太了解.下面简要介绍普洱茶的人工渥堆发酵有关原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方式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品质差异,分别采用数控与传统两种发酵方法将茶叶加工成普洱熟茶样,分别对感官品质及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两种发酵方法普洱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感官品质整体低于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同时两种方法发酵的普洱熟茶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和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主要理化成分含量总体差异不大,除水分、咖啡碱和酚氨比差异显著(p <0.05),其他均不显著,但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方法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样综合品质优于数控发酵的普洱熟茶。试验结果可为普洱熟茶发酵技术的研究及普洱熟茶的加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中主要微生物与品质的关系及发酵方法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在发酵过程中影响普洱茶品质的主要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归纳和综述,并通过对比分析普洱茶早期和传统发酵方式,探讨了普洱茶发酵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叶》2009,(2):43-43
对有关普洱茶后发酵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以及主要微生物的生长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指出加强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基础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类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作用机制,进行了普洱生茶单菌发酵实验,通过跟踪不同菌种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的影响,发现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的作用,并对优势菌种进行混菌发酵实验,以期为工业化微生物发酵普洱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叶色由黄绿变为猪肝色,茶汤的苦涩感逐渐减弱,汤色红浓明亮,理化成分中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减少,茶褐素和咖啡碱含量增加,且霉菌对这些成分的影响最大,酵母次之,细菌最小。混菌发酵茶样20d即具有普洱熟茶的品质。结果证明采用合理配比微生物发酵普洱茶可以缩短发酵时间,而且能更好地控制和规范普洱茶的发酵趋势和结果。  相似文献   

9.
黑茶加工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堡茶、普洱茶、茯砖茶等同属黑茶类,传统加工过程中的渥堆发酵是形成黑茶品质特征的关键,上述过程需要微生物参与才使其具有独特品质。本文就黑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其对黑茶品质形成所起的作用、微生物的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不同产地晒青茶渥堆过程中茶多酚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对云南双江、镇康和景谷三个主产茶区的晒青茶样及其在渥堆过程中不同翻次茶样进行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其目的是要探明晒青茶在渥堆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变化原因并初步阐明晒青茶渥堆过程中茶多酚的变化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三个产地的晒青茶在渥堆过程中茶多酚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下降幅度为40%~60%,含量的减少与渥堆过程中的湿热作用及微生物作用关系密切,但多酚含量的减少对普洱茶独特品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东茶业》2013,(3):44-44
广云贡饼的由来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下称广东茶叶公司)研发“普洱茶人工加速后发酵工艺技术”获得成功(俗称普洱茶发水技术),从此出现了人工渥堆发酵生产的普洱茶,即现在所说的普洱熟茶。  相似文献   

12.
专家论普洱     
正普洱茶"南强北弱"有其历史原因。首先,广东历来都是全国最大的茶叶消费省,广州和珠三角地区历来是普洱茶的消费主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俗称"普洱熟茶"工艺),1 950年代在广东首创,这一技术使普洱茶生产方法由过去长时间自然储旧发酵变为人工加速发酵,生产周期由一两年缩短至两个月内完成,实现了普洱茶生产的大飞跃,从此出现了渥堆发酵生产的普洱茶,开始了普洱茶的工业化生产。到了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普洱茶生产的清洁化加工条件,提升自动化发酵水平,研究开发了普洱茶立体小罐发酵加工工艺技术。该技术通过将传统大堆发酵料分割成独立小单元,以小罐为载体进行封装,配套自动化控制系统,流水线作业完成装罐、发酵和出罐,发酵过程不翻堆、不补水,精准控制发酵温湿度,解决了传统渥堆发酵生产装备水平低、环境可控性差的难题,提升了普洱茶自动化发酵水平。结果显示,立体小罐发酵技术加工的普洱茶审评结果符合普洱茶国家标准,规模化自动发酵具有可行性;较传统发酵工艺,普洱茶立体小罐发酵加工工艺技术可提升单位面积产能40%,缩短发酵周期15~20 d,减少人工成本约75%;茶叶外形条索更完整,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态氮含量以及pH显著提高,品质稳定性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人工接种真菌发酵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普洱茶自然渥堆发酵的基础上,研究了人工接入黑曲霉、青霉和酵母3种真菌后普洱茶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水溶性果胶、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和灰分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均与自然渥堆发酵相一致,呈增加趋势的有茶黄素。茶褐素、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和灰分,呈减少趋势的有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和氨基酸。由于人为增加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所需的优势菌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以上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幅度与自然渥堆发酵的存在着量上的差异性,人工接种真菌后,更有利于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水溶性糖、茶红素的保留,有利于茶黄素、咖啡碱的积累,并生成适量的茶褐素。人工接种真菌渥堆发酵普洱茶.在方法上是可行的.但有关相应的技术参数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普洱茶作为我国云南特有的一种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普洱茶自身具有特殊的品质和功效[1],在近些年消费群体大量增加,客观上要求提高普洱茶生产加工质量。当前的普洱生产加工中,还存在着一些加工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导致普洱生产加工的效率和质量下降,其中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是生产加工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科学技术的广泛普及应用下,PLC自动化技术可以对传统的渥堆发酵过程起到改进优化的效用,促进生产加工效率的提高,本文从PLC自动化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依据,对其在普洱茶渥堆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云南双江、镇康和景谷三个主产茶区的晒青茶样及其在渥堆过程中不同翻次茶样进行荼多酚含量的测定,探明晒青茶在渥堆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变化原因并初步阐明晒青茶渥堆过程中荼多酚的变化与昔洱茶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产地的晒青茶在渥堆过程中茶多酚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下降幅度为40%-60%,含量的减少与渥堆过程中的湿热作用及微生物作用关系密切,但多酚含量的减少对普洱茶独特品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均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剧烈变化。至渥难结束时,茶多酚、此茶素、TF、TR、氨基酸及组分、可溶性精含量均剧烈地下降;TB和水不溶性条多酚则明显增加;但水浸出物含量并未明显下降,说明茶叶内含物通过氧化、降解、缩会等反应已产生新的生成物,从而形成了新的色香味品质。这种品质成分的剧烈变化,除了在特殊条件下的湿热作用外,微生物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中还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云南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关键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文祥 《中国茶叶》2009,31(2):20-21
优质云南普洱茶是指以云南一定区域内种植的云南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晒青毛茶及其压制茶在良好贮藏条件下长期贮存(10年以上)或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人工渥堆发酵,使茶多酚、糖类等生化成分经氧化聚合水解等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形成具有条索肥壮紧实、色泽褐红(猪肝色)、陈香纯正、滋味醇厚回甘、汤色褐红透亮的品质特征,且质量卫生指标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散状普洱茶产品或紧压茶产品。  相似文献   

19.
广东普洱茶渥堆中细胞组织的显微变化及微生物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广东渥制的普洱茶自成一套独特的工艺,例如渥堆时间较长,高低变温反覆作用多次,直到滋味陈香醇厚,汤色棕褐为止。近几年我们对广东普洱的制茶过程成分变化和机理及茶的饮效和原理等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本文就分析渥堆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结合茶叶的组织细胞学观察,对渥堆机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探索不同潮水量的相同等级毛茶原料木地板渥堆过程中含水率、堆温变化及其对熟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渥堆34 d,潮水量45%的茶堆在渥堆结束阶段含水率、堆温偏高,容易造成熟茶的发酵程度偏重;潮水量40%的茶堆生产的熟茶其品质更接近传统熟茶;潮水量35%的茶堆生产的熟茶理化指标、生产收率较高,以其作为原料生产的熟茶具有成为深加工产品原料的潜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