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圈养大熊猫主食竹种类及其营养成分差异。【方法】通过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采食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2年饲养数据的统计,研究圈养大熊猫主食竹种类。同时,检测投饲竹及其各部位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能量、钙、磷和粗灰分等营养成分,并对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基地圈养大熊猫嗜食各种竹笋,喜食巴山木竹叶、白夹竹茎和苦竹茎;主食竹笋中三月笋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白夹竹笋与方竹笋,粗纤维含量则最低;竹子中,粗蛋白变化规律为茎>枝>叶,粗纤维则呈现出叶>枝>茎的规律,且具显著差异性。【结论】圈养大熊猫具有选择CP和能氮比相对较高,而CF含量相对较低,适口性相对较好的竹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是世界上的濒危物种,对它的保护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对大熊猫主食竹的研究是保护大熊猫这一珍贵动物的首要任务。在此,从大熊猫主食竹的资源状况、生物生态学特性、生理生化特征、以及更新复壮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大熊猫主食竹研究的进展。最后进行了大熊猫主食竹种研究的问题分析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秦岭大熊猫主食竹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秦岭大熊猫的营养需要。[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秦岭山系中的巴山木竹、秦岭箭竹和龙头竹3种大熊猫主食竹中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样品经酸水解处理,含有17种氨基酸,营养丰富,包含大熊猫必需的8种氨基酸。竹样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天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和丝氨酸,半胱氨酸含量最低。竹叶中除半胱氨酸含量低于竹杆外,其余所有氨基酸含量都显著高于竹杆。氨基酸配比合理,高于WHO/FAO提出的参考蛋白质标准,可以为秦岭大熊猫日常生理活动提供质量较好的蛋白来源。[结论]该研究为秦岭大熊猫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主要描述了产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竹类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长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秦岭箭竹是该保护区境内唯一的大熊猫主食竹,集中分布于太白山南坡海拔1 900~2 800 m的大熊猫栖息地中;巴山木竹仅分布于保护区的周边地区,金竹只见农家有栽培,生长与更新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熊猫对拐棍竹的取食特性以及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无性更新的影响,在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活跃地区的拐棍竹林内设立大熊猫取食样地、模拟取食样地以及对照样地,跟踪对比观测了3 种样地处理后连续3 年(20092011 年)拐棍竹种群的无性更新动态。结果表明:1)大熊猫取食样地具有如下特征:大熊猫不取食直径小于7.5 mm 的拐棍竹竿;取食的拐棍竹竿平均竹密度为(10.872.85)个/m2 ,断桩平均高度为(0.79 0.10) m;取食率为(22.203.15)%;取食点距离最近乔木(DBH 10 cm)平均距离为(0.670.29) m。2)20092011 年,在没有大熊猫取食的条件下,拐棍竹的年补充率和年死亡率之间以及二者在不同年份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维持着自身的动态平衡;大熊猫取食会造成拐棍竹死亡率的增加,但同时,取食也能够提高拐棍竹的年补充率,尤其是在大熊猫取食后的第2 年,年补充率显著高于年死亡率(P =0.000);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的更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更新的作用只维持在取食后的3 年内,之后,拐棍竹会恢复原有更新速率。3)大熊猫取食不仅能够促进拐棍竹更新,并且新生竹竿基径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大熊猫取食对竹林造成的干扰不会影响拐棍竹的后续利用;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对大熊猫的取食具有无性系整合的补偿效应。4)模拟样地在2009 年补充率显著高于死亡率(P2009 = 0.001);而2010 年和2011 年,补充率与死亡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2010 = 0.928;P2011 =0.538),与取食样地表现基本一致,能够促进拐棍竹无性更新。   相似文献   

6.
低山平坝大熊猫的五种主食竹四种微量元素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低山平坝区大熊猫的五种 要食竹微量元素的,铜,锰,锌的含量。竹株各部位中生叶含所测元素最高;元素含量随竹龄的增长而明显增高。全株以白夹竹含量最高;苦竹及大观音竹其次,小观音竹最低。从微量元素含量角度看,白夹竹是最好的竹种。  相似文献   

7.
竹子中单宁含量的测定及其对大熊猫采食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不同单宁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采用改良法测定分析白水江地区不同季节箭竹属几种竹子中单宁的含量,并观察野外大熊猫的采食量。重点研究竹子中单宁对大熊猫采食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大熊猫对竹子不同部位的采食量均随单宁含量递减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洲玉米螟幼虫对不同氮素含量取食和选择特性,了解植物营养与昆虫选择之间的关系,为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采用叶碟法对亚洲玉米螟进行取食选择实验,计算取食率;在室外人工模拟设计出5个氮肥施肥量处理,调查玉米螟的危害情况。【结果】亚洲玉米螟幼虫在 48 h 非选择实验中,接虫2 h后,在对照(N含量10.69%)和N4(18.84%)的取食率最高,为58%,接虫第4~6 h,取食选择性依次为N3>N5>N4>N1>N2,初孵幼虫在N4(18.84%)的第8、12、36和48 h的取食率最高,依次为70.5%、67%、61.5%、63.5%;N4(18.84%)上的取食率在36 h时达到最高,为43.3%,比对照高10%,N5(30.31%)取食率在8 h时达到最高,为46.67%,比对照高20%,差异显著(P<0.05);不同氮素施肥量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中被害株率达到10%以上有2个处理,其中被害株率最高的是50 kg/667m2,达到22.89%,其次是40 kg/667m2为12.67%,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N素含量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存在一定阈值,超过该值以后,取食率、被害株率等相对数据可能保持平稳或者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下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叶片取食率、损失率与单宁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损失率在1%以下的叶片研究不同叶龄之间单宁含量的差别。从老叶中随机取样研究叶片损失率对单宁含量的影响。[结果]新叶与老叶在取食率、损失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老叶的单宁含量明显高于新叶,且叶片内单宁含量的变化随取食强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岛屿生境中叶片单宁含量显著高于陆地生境。[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岛屿生境对植株次生代谢物(如单宁)的产生及其他生理机制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在3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取食偏好和发育状况,有助于了解它们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方法  采用网格坐标纸计算面积法,测定不同龄期黄脊竹蝗对玉米Zea mays、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等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并观察3种不同寄主植物对黄脊竹蝗体质量、体长、产卵前期、产卵量和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  不同龄期黄脊竹蝗对寄主植物取食偏好性发生了改变,其中1龄若虫的平均取食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玉米(474.67 mm2±66.03 mm2)、毛竹(179.33 mm2±41.38 mm2)、芒草(76.00 mm2±42.11 mm2),而2~5龄若虫对芒草的取食面积都显著大于其他2种寄主植物(P<0.05)。不同寄主植物饲喂后,黄脊竹蝗平均体质量增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玉米(0.301 g±0.015 g)、芒草(0.295 g±0.022 g)、毛竹(0.229 g±0.027 g);黄脊竹蝗平均体长增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芒草(25.120 mm±0.682 mm)、玉米(24.860 mm±1.436 mm)、毛竹(22.910 mm±2.914 mm)。在不同寄主植物饲养下,成虫产卵前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平均产卵前期从大到小依次为芒草(55.4 d±6.9 d)、毛竹(41.7 d±2.2 d)、玉米(41.2 d±3.7 d),其中芒草饲养的种群产卵前期显著大于其他2种植物饲养的种群;黄脊竹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雌虫产卵量差异显著(P<0.05),从大到小依次为毛竹(122.00粒±6.08粒)、玉米(121.00粒±12.70粒)、芒草(21.00粒±2.89粒);单一寄主植物饲养黄脊竹蝗的存活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存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毛竹(88.33%±1.70%)、芒草(86.67%±1.66%)、玉米(83.33%±1.60%)。  结论  从寄主植物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及对黄脊竹蝗体质量、体长增长量和繁殖能力来考虑,玉米叶可以大量种植,芒草为户外野生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不易大批量获取。相对来说,玉米叶是最适合黄脊竹蝗人工饲养的食物来源。图4表1参17  相似文献   

11.
圈养秦岭大熊猫两种主食竹中元素含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人工圈养秦岭大熊猫的2种主食竹种——淡竹(Phyllostachysglauca)和箬竹(Indocalamuslongiauritris)中Fe,Cu,Zn,Mn,Ca,K,Mg等7种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淡竹不同部位各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别,2年生淡竹的元素含量较1年生有所增加;无论是淡竹还是箬竹,叶和笋中除Cu元素外,其余元素含量均高于枝和秆中,箬竹中Mn含量较淡竹明显增高,为淡竹的31.2倍,其余6种元素含量在两竹种中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轮状病毒(giant panda rotavirus,GPRV)是引起幼龄大熊猫腹泻的主要病原,对圈养大熊猫产生了较大的危害。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6是一种载体蛋白,可介导黏膜免疫反应。VP7是轮状病毒结构蛋白中主要的中和抗原。因此,VP6-VP7的融合表达作为候选抗原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存在表达量低、可溶性差以及纯度低等弊端。本研究使用醛缩酶(E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麦芽糖结合蛋白(MBP)3种融合标签,以实现获得表达量高和纯度高的GPRV-VP6-VP7重组表达蛋白。将扩增的VP6、VP7基因片段利用同源重组酶构建到含3种融合标签的表达载体pET21b上,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低温诱导表达。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和Image J分析蛋白表达量和可溶性,Western blot分析得到表达的重组表达蛋白正确且具有蛋白活性。实验结果证明,EDA标签能显著促进VP6-VP7蛋白的原核可溶性表达,提高VP6-VP7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瘦素长型受体(OB-Rb)与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大熊猫生殖调控中的作用,运用HE法、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5例大熊猫卵巢组织学结构及OB-Rb、NPY在卵巢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显示:大熊猫卵巢各级卵泡数量较少,尤以中晚期生长卵泡更甚,原始卵泡和闭锁卵泡相对多见。OB-Rb和NPY在卵巢上均有表达,其中OB-Rb主要分布在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黄体的粒黄体细胞;NPY阳性纤维和产物不均匀分布于卵巢各个部位,呈串珠状或点状。NPY阳性神经纤维主要位于血管周围、卵泡、黄体以及颗粒细胞中。大熊猫卵巢卵泡数量少的特征可能与其生殖能力低下有关;OB-Rb和NPY参与了卵巢卵泡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采用199/EBSS、DM EM、DM E/H am’sF 12(1∶1)和H am’sF 12 4种基础培养液组成的培养体系,测定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贴壁率、生长速度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率,并对不同基础培养体系中不同代次的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进行观察,以探讨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商业化培养液中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上述4种培养体系中,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前8代的贴壁率分别为81.07%、83.72%、86.00%和83.06%;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经核型分析,二倍体的比例分别为78.60%、79.57%、87.27%和77.67%;生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199/EBSS、DM E/H am’F 12、DM EM和H am’F 12。综合试验结果,DM E/H am’sF 12组成的培养体系比较适合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细胞贴壁率变化趋势表明,在DM E/H am’sF 12组成的培养体系中,成纤维细胞培养6~8代后应进行细胞的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分布区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与热点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物种丰富度格局和热点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本文基于珍稀濒危物种名录信息,结合遥感影像、文献信息和专家经验,研究了大熊猫分布区内珍稀濒危物种及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的丰富度空间格局,确定了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分析了大熊猫保护区对热点区保护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大熊猫分布区内,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珍稀濒危物种有293种,包括哺乳动物109种、鸟类58种、爬行动物18种、两栖动物35种、高等植物73种;其中,IUCN极危物种11种、濒危物种48种、易危物种111种、近危物种74种,列入CITES附录Ⅱ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6种;293种珍稀濒危物种中,133种为中国特有,19种为大熊猫分布区特有。大熊猫分布区中,岷山的文县和平武,邛崃山的汶川、宝兴和康定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最高,达到15~19种/km2,物种密集区呈块状或线状破碎化分布;秦岭山系、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最高的集中分布区,丰富度为5~6种/km2;海拔1400~1600m和1800~2000m,分别为珍稀濒危物种和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海拔区段,物种丰富度达186种和77种;800~2800m是珍稀濒危物种和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最密集的海拔范围,分别覆盖了88.4%的珍稀濒危物种和87.2%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大熊猫分布区有6个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占分布区总面积的10.5%,覆盖了分布区85%的珍稀濒危物种;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热点区,占分布区总面积的17.2%,覆盖了85%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大熊猫保护区,覆盖了27.6%的珍稀濒危物种热点区和21.4%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热点区,保护了71.7%的珍稀濒危物种和70.7%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大熊猫保护区的有效性和维护大熊猫种群的持续生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生境利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四川省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中调查了 12种生态因子的 5 8种生境类型 ,利用Forageratio指数对大熊猫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原始林 2 0 82个样方中发现有大熊猫痕迹样方 4 31个 ,有大熊猫痕迹样方数占调查样方数的 2 0 7% ;在 15 82个次生林样方中有大熊猫痕迹样方 15 2个 ,有大熊猫痕迹样方数占调查样方数的 9 6 % .研究结果表明 :①原始林中大熊猫回避大于坡度 4 0°的生境类型 ,而在次生林生境中对坡度没有表现明显的偏好 .②坡向和乔木郁闭度对大熊猫的生境选择没有明显影响 .③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大熊猫都偏好针阔混交林 ,但在次生林中还把选择范围扩大到针叶林和阔叶林 .④原始林中大熊猫偏好乔木胸径 30~ 5 0cm的生境 ,次生林中降至 2 0cm以上 .⑤大熊猫在原始林中回避竹类植物盖度低于 5 0 %的生境 ,在次生林则随机选择这类生境 .⑥大熊猫明显偏好原始林 .在全部 12个生态因子中 ,大熊猫对 11个因子的选择发生了改变 ,改变程度各不相同 .大熊猫在原始林中要回避的 9个生境类型 ,在次生林中变得随机选择 ;在原始林中随机选择的 6个生境类型 ,在次生林中变得偏好 .上述结果说明 ,对于原始林中回避或随机选择的生境特征 ,次生林中的大熊猫变成随机选择或偏好 .因此 ,大?  相似文献   

17.
锌与不同营养元素配施对香稻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锌以及锌与钾、镁、铁、锰、铜、钴、钼、硼等营养元素配施对香米中营养元素含量和香稻产量的影响,同时从光合及碳水化合物积累的角度对产量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以及抽穗后7 d和14 d分3次叶面喷施锌、锌与镁、锌与镁和钾以及锌与镁、钾、铁、锰、铜、钴、钼、硼等营养元素均能显著提高香米中所施用营养元素的含量,其中锌与镁钾铁锰铜钴钼硼等多种营养元素的配施,显著提高了灌浆中后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积累量也明显较高,最终表现为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漆酶处理毛竹材制板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类(ROS)自由基相对浓度对竹粉板性能的影响规律,该文以酶用量、反应体系pH值、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及Cu2+浓度作为酶处理因子,在不同的酶处理条件下对竹粉进行漆酶活化处理,并于每种处理条件下分别进行自由基相对浓度的检测和竹粉板制板试验。结果表明:①板材的内结合强度(IB)、静曲强度(MOR)、吸水厚度膨胀率(TS)等物理力学性能都与漆酶处理毛竹材产生的ROS自由基相对浓度关系密切。②ROS自由基相对浓度与板材的IB、MOR均呈对数函数关系,而与TS呈双曲线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均在0.93以上。   相似文献   

19.
水稻叶面调理剂的降Cd效果及其对营养元素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为了探讨叶面调理剂的降Cd机理,通过水稻开花期叶面喷施苹果酸(MA)和微量元素Mn及Zn,对它们的降Cd效果及对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喷施10 mmol·L~(-1)MnCl_2、10 mmol·L~(-1)ZnCl_2、5 mmol·L~(-1)苹果酸均能显著降低Cd在稻米、穗轴、穗颈、旗叶中的积累,稻米中的Cd含量从0.63 mg·kg~(-1)分别下降到0.47、0.28、0.26 mg·kg~(-1),降镉幅度分别为23.84%、55.44%、58.86%。喷施苹果酸显著提高了Mg、Fe从旗叶向穗颈以及K、Mn、Zn从穗轴向籽粒的转移效率,却显著抑制了Cd从旗叶向穗颈的转移,使穗颈和穗轴中的Cd浓度分别下降59.84%和75.77%。喷施Zn显著提高了籽粒中的Ca、Fe含量。喷施Mn显著促进了K从穗轴向籽粒的转移。由此可见,喷施苹果酸和Mn、Zn能有效促进K、Mn、Zn等必需元素向籽粒的转运,致使稻米中的Cd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受害程度的甜槠韧皮部和叶片中黄酮、单宁含量的测定,分析了其与红腹柄天牛为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牛取食活动的季节,不同受害程度甜槠的韧皮部和叶部中黄酮、单宁含量不同;轻、中度受害的植株,黄酮、单宁含量与未受害相比显著增加;在冬季,幼虫和成虫进入休眠不为害后,不同受害程度的甜槠,黄酮、单宁的含量与未受害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红腹柄天牛的取食为害是刺激甜槠产生应激反应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