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讨姬松茸富硒液体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菌丝营养价值,以深入研发和应用姬松茸等食用菌富硒菌丝产品,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对姬松茸富硒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富硒菌丝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姬松茸富硒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为:装富硒液体发酵培养基装量80 m L(250 m L三角瓶),硒浓度15μg/m L,摇床转速80 r/min,培养时间10 d。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菌丝干重和富硒率分别为2.05 g/100 m L和5.78%;测定分析了姬松茸富硒发酵菌丝体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多糖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初步确定姬松茸富硒液体发酵菌丝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考虑作为一种补硒保健品。  相似文献   

2.
姬松茸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多酚为对照,采用Fenton反应研究姬松茸酚对.OH的清除作用,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姬松茸酚对.O-2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姬松茸酚对.O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对.O-2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显著。同时,对姬松茸酚抗油脂自动氧化的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姬松茸酚具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姬松茸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二次挤出工艺生产姬松茸面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咀嚼性为考核指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姬松茸面条的影响顺序为物料加水量二次挤出温度一次挤出温度;当一次挤出温度140℃,二次挤出温度105℃,物料加水量29%时,姬松茸面条的咀嚼性最好,达到69.51±0.64 g/s。  相似文献   

4.
姬松茸保鲜影响因素分析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姬松茸的保鲜品质为目的,采用不同处理进行保鲜对比试验。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姬松茸的褐变程度及膳食纤维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姬松茸经处理后进行保鲜,可有效减缓贮存过程中的褐变程度和品质变化。在相同条件下,以0.25%NaHSO3水溶液渗析30min,捞出沥水后再放入0.15%VC与0.5%柠檬酸混合的水溶液中渗析10min进行处理,保鲜效果最好。此外,还对该处理的状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优化。  相似文献   

5.
赤松茸色泽艳丽、菌肉肥厚、营养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和政县太子山麓水资源充沛,具有高海拔、高湿润、高森林覆盖率的自然环境优势,其土壤富含腐殖质、质地松软、有较好通透性,适宜露地仿野生种植赤松茸.为科学调整和政县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赤松茸产业,文章提出了赤松茸大田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帮助种植户准确把握防治技术要点,以提高赤松茸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和政县农业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姬松茸栽培季节、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阐述了姬松茸日光温室栽培关键技术,从而为菇农在日光温室栽培姬松茸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姬松茸富硒菌丝体蛋白质的提取工艺,深入研发食用菌富硒菌丝蛋白质保健品,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碱溶酸沉法提取姬松茸富硒菌丝体蛋白质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Na OH浓度0.15 mol·L~(-1)、料液比1∶25(g/m L)、浸提温度35℃、浸提时间2.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姬松茸富硒菌丝体蛋白质的提取量及其硒含量分别达到337.1 mg·g-1和35.8μg·g-1(菌丝干重)。  相似文献   

8.
两种还原剂不同浓度和磁性材料十种组合方式进行栽培姬松茸J1的结果表明,在单一的50mg/kg的硫合剂的作用上栽培姬松茸J1在氨基酸的含量、产量、镉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6%~22.2%、提高6.7%、降低23.2%~27.4%,通过磁性物质和硫合剂50mg/kg共同作用比单一使用硫合剂50mg/kg的作用姬松茸子实体镉的含量下降21%,在氨基酸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产量呈略微下降的趋势,通过F检验镉含量下降达到极显著的水平,选择恰当的还原剂在磁性环境中不仅能提高其生长量和氨基酸,而且还能促使姬松茸子实体镉含量降低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丘陵山区小规模种植李子水果的机械化加工分级问题,研制小型李子水果分级机,从而提高李子产业果园生产的经济效益,为山区水果种植加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以促进丘陵山区水果种植产业的发展。该机结构设计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10.
袁丽 《种子科技》2023,(8):87-89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和发展历史。基于水稻在粮食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水稻种植积累了较多经验。在贵州山区种植水稻易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应用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能够克服贵州山区对水稻生长的限制。文章以贵州山区应用的水稻种植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和分析了贵州山区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孙海燕 《种子科技》2020,(2):26-26,28
茶文化在我国已经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品茶也是体现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标准,同时茶叶的种植还能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目前山区茶叶更是一项独具特色的产业,是未来茶叶发展的主要方向。针对山区茶叶种植的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详细介绍了山区茶叶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日本凹顶藻以不同溶剂的粗提、乙醇提取物的极性分离、不同极性的薄层层析和多糖的提取,进行抗菌试验的研究,发现95%乙醇和V甲醇:甲苯为3∶1的提取的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抗姬松茸的病原细菌活性,乙酸乙酯相对病原细菌的抑菌强于乙醇的粗提物,而水相基本无抑菌效果,乙酸乙酯相的两个带(Rf0.57、Rf0.63)浓度为0.1g/ml具有较强抗姬松茸病原细菌的活性,对假单孢杆菌抑菌圈达到19.3mm,水相层析带的抑菌活性较弱,多糖的粗提物配成0.25g/g的水溶液对姬松茸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黑曲霉、桔青霉和绿色木霉的抑菌圈分别达到10.8 mm、7.9 mm、5.3 mm。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小杂果越来越受到重视,种植小杂果不仅丰富了果品市场,还提高了果农的经济收益。在冀南地区的武安市西部山区,杏栽培面积虽然较大,但是产量低、品质差,种植效益不高,这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杏产业极为不利。现将该地区在杏产业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肖梅 《种子世界》2021,(7):0039-0041
我国是茶叶种植大国和消费大国,饮茶可以满足人体多种养分的吸收需要,然而部分地区的茶叶制品由于多种因素受到污染,所以新时期消费者对茶叶安全问题高度重视,需要采取更为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模式。在无公害种植模式下可以将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此保障茶叶种植效益。基于此,本文从山区无公害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讨论山区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阐述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5.
翟志勇 《科学种养》2012,(11):18-18
近年来,种植魔芋已经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魔芋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制约着魔芋种植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魔芋病害防治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现将魔芋健身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承德山区特色杂粮产业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承德山区特色杂粮生产是针对承德自然资源、气候资源、农业生产现状规划的特色农业产业。承德地处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山区市,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山。承德处于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地带,小气候类型极其丰富,农业区域性明显,特别适合杂粮作物小(小宗粮豆作物)、少(种植面积少)、杂(作物种类繁多)、特(特种用途)的种植要求。承德山区杂粮种植历史悠久,主要类型杂粮品种达50种以上。通过建立杂粮生产专业合作社,运行集约高效的劳动组织形式,对杂粮生产进行品种优选、优化种植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发展杂粮产品深加工;树立杂粮品牌、加强杂粮产品市场营销,引导杂粮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走上一条适合承德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介绍了2017—2018年在第六师五家渠开展双孢蘑菇、姬松茸和大球盖菇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及应用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对其市场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错综复杂,但这复杂的地形也给各种生物带来了有利的生长条件。我国的一些山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利,有的地区甚至灌溉都成问题,所以工业产业发展缓慢,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十分落后,相对而言经济比较落后。但山区也有它的特殊优势,那就是可以进行林业建设,尤其是对于林下中药材的种植与培育十分有利。从山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存在的各种问题入手,对其解决措施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西藏食用菌资源丰富多样,松茸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西藏林芝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较为湿润温和,适宜林下资源的生长,因此西藏松茸主要分布在林芝地区。西藏松茸具有多种生理功效,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通过对西藏松茸近几年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对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探讨,初步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山区气候条件独特,很多地方特别适宜中药材生长,是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理想场所。但因认识上存在的诸多误区,致使山区中药材种植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状态,没有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笔者以为,山区在发展中药材上,一定要厘清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