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探明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测定了3月龄体质量(12.82±2.28)g、体长(10.22±0.73)cm川陕哲罗鲑体质量(Y)和体宽(X1)、眼间距(X2)、口裂宽(X3)、全长(X4)、体长(X5)、体高(X6)、吻长(X7)、头长(X8)、眼径(X9)、眼后头长(X10)、口裂长(X11)、尾柄长(X12)及尾柄高(X13)共13个形态性状,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出影响其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川陕哲罗鲑体质量的变异范围最大,变异系数为17.78%,高于13个形态性状;除口裂长外,其余12个形态性状均与体质量呈显著相关性(P<0.05)。通径分析筛选表明:影响川陕哲罗鲑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口裂宽、体宽...  相似文献   

2.
水温15.00℃~28.00℃下,将体质量(17.17±2.76)g的3月龄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饲养在面积3 m2的水泥池中,投喂活饵料鱼(饵料鱼组)和配合饲料(饲料组),180 d后分别测量体质量(Y)及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眼径(X5)、眼间距(X6)、体高(X7)、体宽(X8)、尾柄长(X9)和尾柄高(X10)10个形态性状,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两组斑鳜体质量变异系数均最大,具有最大的选育潜力;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采用逐步引入-剔除法建立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最佳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饵料鱼=-145.798+0.628X2+2.925X7<...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暗纹东方鲀幼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40日龄暗纹东方鲀幼鱼328尾,测定其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口裂(X5)、眼间距(X6)、躯干长(X7)、体高(X8)、尾柄长(X9)、尾柄高(X10)10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结果表明,40日龄暗纹东方鲀幼鱼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X1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远大于其他形态性状,是影响体质量最主要的因素,X4、X5、X6、X7、X8和X9通过X1间接地对体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暗纹东方鲀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  相似文献   

4.
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旺  杨蕊  胡静  马振华  于刚  王理 《水产科学》2017,(5):591-595
对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和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多元分析,以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的各形态性状间相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长(x_4)、体高(x_5)、眼间距(x_7)、眼径(x_8)和尾柄高(x_(10))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全长的直接影响最大,而体高、眼间距、眼径和尾柄高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20,说明全长、体高、眼间距、眼径和尾柄高是影响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回归分析建立了4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本研究可为斜带石斑鱼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3 月龄施氏鲟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机选取3月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213尾,分别测定其体质量(Y)和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体宽(X5)、头宽(X6)、眼间距(X7)、体高(X8)、头高(X9)、尾柄高(X10)、尾柄长(X11)共11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施氏鲟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剔除了与体长存在显著共线性的全长、头长、吻长、尾柄长以及回归分析中不显著的体宽、眼间距、头高和尾柄高,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仅有3个形态性状(体长、头宽和体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624);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头宽和体高的决定系数较大,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3894),其他2个性状主要通过体长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R2=0.882,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建立以体质量为因变量(Y),体长(X2)、头宽(X6)和体高(X8)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lgY越-3.606垣1.742lgX2垣0.555lgX6垣0.319lgX8,经回归预测估计值与实际值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程可用于施氏鲟实际生产,为施氏鲟选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对4月龄马口鱼的14个形态性状(全长X1、体长X2、叉长X3、体高X4、体宽X5、头长X6、头宽X7、头高X8、吻长X9、眼后头长X10、眼径X11、眼间距X12、尾柄长X13、尾柄高X14)和体质量(Y)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  相似文献   

7.
褐点石斑鱼不同月龄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褐点石斑鱼不同月龄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特征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3月龄、8月龄和13月龄褐点石斑鱼个体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体宽(X_4)、体高(X_5)、尾柄高(X_6)、眼径(X_7)、眼后头长(X_8)和体质量(Y)9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月龄褐点石斑鱼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月龄相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2)各月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褐点石斑鱼的生长发育情况;第二主成分均指向眼睛发育情况;但3月龄、8月龄和13月龄第三主成分分别指向尾部发育、体宽发育及体高发育。(3)3月龄阶段,全长、体高、体宽及尾柄高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8月龄阶段,全长、体宽、尾柄高及眼后头长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13月龄阶段,全长、体高、体宽及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并建立了3个月龄组的不同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最优回归方程。(4)褐点石斑鱼3~13月龄阶段的体长(L)与体质量(W)的关系为W=0.0378L2.873(R~2=0.9596),说明该阶段生长属于等速生长。研究表明,在褐点石斑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有所不同,建议以全长(3~13月龄)作为育种工作的目标性状,为褐点石斑鱼早期生长发育阶段的选择育种工作和测量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15尾14月龄的长吻鮠,测定其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体高(X3)、体宽(X4)、头长(X5)、头高(X6)、头宽(X7)、吻长(X8)、尾柄长(X9)、尾柄高(X10)和躯干长(X11)共12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头宽、体长、吻长和尾柄高5个性状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全长、头宽、尾柄高、体长和吻长的共同决定系数总和为0.911,说明这5个性状是影响长吻鮠体质量的主要因素;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以体质量(Y)为因变量,全长(X1)、体长(X2)、头宽(X7)、吻长(X8)和尾柄高(X10)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Y=–301.368+5.888X1+5.988X2+21.482X7+16.408X8+34.878X10。本研究可为长吻鮠生长相关性状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在长吻鮠优良个体选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10月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点篮子鱼183尾,体质量14.8~199.4g,体长8.0~18.7cm,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全长、体长、体宽、体高、眼径、吻长、眼后头长、头长、头高、尾柄高、尾柄长等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网箱养殖点篮子鱼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为0.3962~0.9702,其中,与体质量关联度最高的前3个形态性状为体长、全长和体高,关联度分别为0.9702、0.9693、0.9668,其余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全长>体高>体宽>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头高>眼后头长>头长>眼径。综上,宜将体长、全长和体高选为间接选育点篮子鱼体质量的形态指标,本研究将为点篮子鱼群体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麻哈鱼放流期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141尾处于放流期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进行形态性状分析,通过测量其体质量、叉长、全长、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体宽和体高等9个性状,分析各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叉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614)最大,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最高,是影响体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体高、体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219,0.205)相对较小,主要通过叉长的间接作用(0.643,0.557)影响体质量。所选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复相关指数R2=0.908,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叉长、体高和体宽为自变量,体质量为依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819+0.047FL+0.085BD+0.148BW,式中:Y为体质量,FL、BD、BW分别为叉长、体高和体宽。  相似文献   

11.
4月龄泥鳅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取305尾不同家系的4月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厚共8个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泥鳅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揭示影响4月龄泥鳅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体高、头长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48),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0.3003),其他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地影响体重。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以全长(X1)、头长(X2)、体高(X3)、尾柄高(X4)和尾柄长(X5)建立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4.515+0.255X1+1.744X2+1.966X3+1.422X4+0.511X5。在泥鳅选育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该方程对泥鳅体重进行预测和控制,主要用泥鳅全长指标进行选择,以达到间接选育体重、优化其生长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墨瑞鳕(Maccullochella peelii)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关系,找出适用于选育的主要形态性状,本研究测量了4月龄墨瑞鳕幼鱼的体质量及11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曲线拟合等方法,确定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指标。在相关性分析中,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全长和体长的相关系数最大(0.994),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903)。经通径分析,体长、尾柄高、眼径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显著水平,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系数最大(0.676),眼径对体质量直接作用系数最小且产生负向效应,主要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3个形态性状(体长、尾柄高、眼径)对体质量的R2=0.861>0.85,确定了3个形态性状为影响体质量的重要形态指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方程:Y=-1.568+0.055 X2-0.124 X7+0.267 X11(R2=0.857),并筛选出最优拟合曲线模型。在生产中,4...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适于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人工选育的理想测度指标,随机选取200尾30日龄翘嘴鳜,测定其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吻长(x3)、眼径(x4)、体厚(x5)、体高(x6)、头长(x7)、尾柄长(x8)和尾柄高(x9)共10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30日龄翘嘴鳜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0日龄翘嘴鳜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达26.73%),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具统计学意义水平(P<0.01)。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体高、体长、尾柄长和体厚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达0.935。这4个形态性状中,体高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0.452)和决策系数(0.634)均为最大,说明体高为主要决策变量。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0.672+0.053x6+0.019x2+0.015x8+0.019x5。该研究为翘嘴鳜选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淡水鲨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龄淡水鲨鱼(Pangasias sutchi Fowler)30尾,测量其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头长、头高、头宽、吻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12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各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经相关分析,淡水鲨鱼各形态性状(除吻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经通径分析,保留了全长、头宽、体宽和尾柄高4个达到显著水平的形态变量,所得相关指数为:R2=0.939;(3)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Y=-458.204+0.997X1+6.610X8+2.506X4+2.825X11,式中X1、X8、X4、X11分别为全长(mm)、头宽(mm)、体宽(mm)和尾柄高(mm),为淡水鲨鱼的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影响4月龄斑石鲷体质量的形态性状及其影响程度和生长规律特征,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随机选取的100尾4月龄斑石鲷的体质量(Y)和全长、尾鳍长、头长、尾长、吻长、眼径、体高、尾柄高、体长、躯干长等10个形态学指标(X1~X1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月龄斑石鲷各形态性状指标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357~0.943,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体长、体高和尾柄高是影响4月龄斑石鲷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体长通径系数最大(0.518),尾柄高通径系数最小(0.124);所选性状与体质量的R2=0.930,大于0.850,表明自变量的主成分已经找到,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及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检验,建立了体长(X9)、体高(X7)和尾柄高(X8)对4月龄斑石鲷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3.614X9+3.983X7+6.025X8-32.817;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66.019%,累计贡献率为76.025%,反映了全长、体长、体质量、体高方面的信息,主要指向不同部位的发育状况。综合分析结果,建议将体长作为4月龄斑石鲷选育的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扇贝“渤海红”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随机选取大口河海域浮筏养殖的90只体形规则的6月龄扇贝“渤海红”,对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等3项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软体部质量(Z)和闭壳肌质量(W)等3项体质量性状进行了测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扇贝“渤海红”的壳长、壳高、壳宽与体质量、软体部质量、闭壳肌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壳高对体质量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宽的直接作用较大,壳高较小。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并不是很大,而其间接作用却达到最大,主要通过壳高间接影响体质量;壳长和壳宽对软体部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P<0.01),对软体部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其次是壳宽,壳高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软体部质量;对闭壳肌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壳高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P>0.05)。形态性状对各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长吻(鱼危)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15尾14月龄的长吻(鱼危),测定其体质量(Y)、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头长(X_5)、头高(X_6)、头宽(X_7)、吻长(X_8)、尾柄长(X_9)、尾柄高(X_(10))和躯干长(X_(11))共12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27)0.01);全长、头宽、体长、吻长和尾柄高5个性状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27)0.05),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全长、头宽、尾柄高、体长和吻长的共同决定系数总和为0.911,说明这5个性状是影响长吻(鱼危)体质量的主要因素;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以体质量(Y)为因变量,全长(X_1)、体长(X_2)、头宽(X_7)、吻长(X_8)和尾柄高(X_(10))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Y=–301.368+5.888X_1+5.988X_2+21.482X_7+16.408X_8+34.878X_(10)。本研究可为长吻(鱼危)生长相关性状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在长吻(鱼危)优良个体选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捕捞自闽东海域的209尾体质量7.70~66.09 g、体长79.88~150.70 mm的棘头梅童鱼的外部形态、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部呈浅弧形;头大而圆钝,额部隆起;口大,口裂倾斜度大;吻短钝,眼小;头部及体部被薄圆鳞,鳞小;侧线发达,略呈弧形;背侧面灰黄色,腹侧面金黄色,鳃腔上部深黑色;唇橙红色,口腔浅色。背鳍鳍棘部边缘及尾鳍末端为灰黑色,各鳍为淡黄色。(2)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高、体高、尾柄高、眼后头长和体质量与体长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体宽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3)以体长为自变量、各参数为因变量进行拟合处理,结果显示,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宽和眼后头长与体长呈指数相关,而尾柄高、头高与体长呈线性相关,其中体质量(W)与体长(Sl)的拟合方程为:W=4.506 5×10-6Sl3.290 7(R2=...  相似文献   

19.
对翘嘴鳜(♀)和斑鳜(♂)杂交F1代进行程序性的驯化,挑选出易驯化和不易驯化的2组。采用一维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易驯化和不易驯化杂交鳜的形态差异;对易驯化杂交鳜全长、体长、体宽、体高、吻长、头长、眼径、眼间距、尾长、尾柄高、尾柄长和体质量等12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所选易驯化杂交鳜F1代体长、体高和眼径3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达0.435;所选3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r2=0.949,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质量为依变量(Y),体长(X2)、体高(X4)和眼径(X7)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15.527+0.127 X2+0.344 X4+0.903 X7。试验结果说明,翘嘴鳜和斑鳜杂交F1代存在易驯化和不易驯化个体的食性分化;用体长、体高和眼径估计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易驯化杂交鳜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口黑鲈家系早期形态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7个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家系在4月龄和6月龄的生长数据,对大口黑鲈全长、体长、头长、尾柄长、体高和尾柄高6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形态性状之间均呈高表型正相关,其值在0.565~0.990之间;4月龄和6月龄全长对形态性状的贡献率分别为92.29%和86.40%,可作为大口黑鲈形态性状的选择指标;4月龄全长/体高和尾柄长/尾柄高对体型的贡献率分别为65.94%和34.06%,6月龄全长/体高和尾柄长/尾柄高的贡献率分别为69.08%和30.92%,这两个指标均可作为大口黑鲈体型的选择标准。另外,采用方差分析对大口黑鲈各家系的全长、绝对增长率、生长指标和体型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家系S07D07的生长表现为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